APP下载

数字化+农业全产业链开启未来农业产业新模式

2022-12-23

蔬菜 2022年12期
关键词:庆元县食用菌产业链

金 强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中国是农业大国,正在向农业强国不断迈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是大国农业发展之必然要求。随着数字化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数字化渐渐成为第四大产业,而我国在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也已尝试利用数字化技术助推农业产业升级[1],逐步将产业数字化。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数字化农业迅速发展,并成为中国“数字地球”发展战略的切入点之一。

但数字化农业正处于发展的探索期,还存在着重视生产环节,忽视全产业链经营统筹;重视科技应用,忽视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重视产业链,忽视价值链;重视农业本身,忽视三产融合等问题[2-3]。因此,研究“数字化+农业全产业链”对实现数字化在农业产业全过程中的深度融合,实现全链条的信息化、精细化、智能化,大幅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农产品标准化程度、品牌化和节约环境资源具有重要意义[2]。数字化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是农业经济数字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未来农业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和高级阶段[3]。数字化全产业链通过优化调整和升级[2],成为包含现代科技、现代发展理念、现代产业体系的综合性、多功能的可持续的农业产业范式[4],将有利于建立现代数字化农业体系,促进产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数字化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概述

全产业链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战略发展方向

产业链的真正理论起源于马歇尔的分工协作思想[5]。1958年,赫希曼早在《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论述了产业链的概念,但随着国外供应链、价值链的相关研究的兴起,关于产业链的概念逐步弱化。从某种意义来说,产业链是比较具有中国化的名词。改革开放以来,产业链的相关理论在国内得到广泛研究。我国“产业链”一词最早出现在学者傅国华的关于海南农业发展的相关研究中[6]。因此,国内产业链的研究起步于农业产业链,而非在第二产业中,但随着研究的拓展,在二三产业中的应用逐渐广泛。

中国学者对农业产业链的内涵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韩喜艳等[7]认为,农业产业链是从农资投入到产供销一体化的过程,包括产前、产中和产后等多个部门,涵盖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的全过程,也可以说是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过程。赵绪福等[8]认为,农产品是农业产业链中的重要要素,通过农产品与产业链的上下游和横向部门发生经济关系,而非传统的产业链。张利庠等[4]提出,农业产业链通过不同模式整合,建立纵向一体化的联结机制。韩喜艳[9]认为,农业企业通过不同方式延伸产业链,解决纵向外部性。再结合其他不同学者观点,总体梳理出关于产业链的共同点,即:产业链是主要基于纵向关系的增值链条。

全产业链的概念最早是中粮集团于2009年提出来的,这是一个从实践中不断探索得出的商业概念。赵琼[10]通过研究中粮屯河全产业链商业模式,提出并总结了全产业链战略的定义,即“企业通过产权或契约形式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控制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并占据主导地位”的发展战略,此外还强调了纵向协作是全产业链最终形成的纽带。冯长利等[11]从价值创造的视角系统阐述了全产业链战略的价值创造路径的理论框架。魏晓蓓[12]认为,全产业链是从种植到最终消费的全业态过程,全产业链的模式是以纵向一体化为基础,横向和纵向的有效结合。全产业链战略是基于价值创造的演化过程,并以产业纵向一体化为主。全产业链经营模式是产业理论践行的重要内容,其发展不仅要重视农业产业创新发展中关于价值提升的持续性,也要高度关注与自然环境、食品安全等关系国计民生的相关价值的一致性。农业全产业链以产业纵向一体化为主要战略发展方向,引领着农业产业化探索新的实践道路。

数字化农业全产业链是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等数字经济的发展日益引起广泛的关注。从数字化的机理和逻辑本质的角度理解,数字化是指将现实世界解构,根据一定逻辑规则,通过第一次映射生成一个与物理世界相匹配的数字孪生世界——赛博空间,在此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等进行虚拟推演和无成本试错,得出最优解,再指导物理世界的行动,从而形成二次映射[13]。其特点是数字化与现实世界实时交互、高效协同,提高了现实世界的组织性和精准性,并缓解不确定性。数字化技术主要包括“5S”技术(即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NSS”、专家系统“ES”、决策支持系统“DSS”等5个方面)、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全自动化机械电子监控技术、专家决策系统、监测及信息采集处理技术、智能化机械装备技术等[14-15]。

数字化农业是1977年由美国科学家提出的。与数字化农业相关的概念主要有信息化农业、互联网+农业、物联网农业、精准农业、大数据农业、智慧农业等[16-17]。这些概念体现了数字化农业不同的侧重点,目标方向一致、本质上无根本性不同。从狭义上看,数字化是基础,数字化农业从本质上涵盖了以上不同概念的内涵,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数字化和农业融合发展的不同阶段和技术进步的科学进程。既有文献对数字化农业的概念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述,综合前人的研究观点,可以将数字化农业理解为:新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5G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产业中的全过程综合应用,并与农业现代技术高度融合[18-19],形成互联互通的“数产系统和平台”。数字化农业虽然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细分产业开始应用,但相对于二三产业的数字化实践仍有很多短板与不足[2]。

从全产业链的角度看,数字化农业全产业链以数字化农业生产为核心,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产供销一体化,把上、中、下游连接起来,形成有效整体,达到从田间到餐桌的无缝衔接,实现各个环节和全流程的数字化处理和可追踪体系,并提供决策辅助和支持,更加智能化,促进数字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2],将小农户和大产业联结起来,将农产品与市场连接起来[17],实现农业全产业链管理的数字化和综合化,也可以理解为数字在农业领域的产业化和农业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从农业生产环节看,数字化农业利用遥感技术和无线控制技术,并结合外部大数据、地理信息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同时与土壤学、植物学、农学以及生态学等现代农业技术进行多学科交叉,建立空间大数据库和决策模型,以虚拟现实为特征,进行多方位、多分辨率的统计分析和描述,实现农业生产的精细化、可视化、智能化调控[1,14,17,20],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幅提高了土地和时间的利用率,从而提升产量和质量,并降低单位消耗和预知风险损失。在数字化农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为主导,并不断向现代农业技术渗透[17],促进农业生产向信息多元化、数据标准化、过程精准化、决策智慧化和风险预警化的方向发展,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数字化。

数字化农业以“信息+知识+数据+智能”为特征,从广义上理解,数字化农业全产业链包含农业生产与农业技术、智能机械管理的数字化,农业经营与服务的数字化,农业经济管理的数字化,农业资源的数字化以及农技推广教育的数字化。数字化全产业链是将农业实践过程转化为科技实践过程[21]的示范模式,是现代农业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高级发展阶段,将逐步释放数字化对农业经济的叠加、放大效应[18],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之一。

数字化农业全产业链的战略布局

随着农村数字化的不断渗透,我国农村地区的光纤、宽带、4G、5G等通讯网络建设覆盖率逐步提高,且资费处于全球较低水平[18],数字农业应用成本下降,农产品电子商务效应日益显著,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等愈发成熟。但也存在着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不能满足数字化农业发展的需求、农村地区高素质数字化农业人才资源相对匮乏、数字化农业科研体系不健全、数字化农业投入相对不足等诸多问题[18]。加强数字化农业全产业链应从战略高度进行系统性布局,推动实施数字化农业全产业链战略,并重点推动以下4个方面的任务。

加大理论和机制创新的力度

数字化农业发展的关键是创新,要在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体制机制3个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在基础理论创新方面,支持高校、科研机构进一步重视基础理论研究,根据实践需要或国际前沿动态,加强薄弱环节理论研究,特别是农业经济、算法经济、专家模型、农技基础科学等方面的基础原理和农业技术的基础研发,为新技术的扩展应用奠定理论基础;在关键技术创新方面,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攻关,重点突破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卡脖子技术,弥补数字化农业及链条发展的关键技术短板;在机制体制创新方面,系统规划设计全方位、立体化的农业经济和农业技术管理系统,技术研发、数据共享、信息安全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和体制性改革,促进数字技术、现代农业技术、职业化农业人才、社会资本以及小农户和大市场、农业产业和自然环境等多个维度的大融合,确保数字农业建设和数字化全产业链优化提升顺利进行。

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和平台

加大力度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主导推动构建农业大数据库,通过安装智能农机地理信息采集系统、空间定位导航系统等,采集地块变量数据;利用多平台遥感技术开展作物及病虫害监测,采集监测数据;通过安装智能传感器,获取农机耕作过程的作业数据,为决策系统提供精细化作业的数据。将各类生产要素逐步实现数字化,构建相应的数据库。

完善数字化信息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大投入,打通数据获取、分析、应用的各个环节,降低信息共享成本,将数字化信息贯穿全产业链的全过程。政府主导建设和完善气象、地理、通信、农技、产业链管理、渠道销售、仓储物流各类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和信息共享,打通信息壁垒,提高免费数据占比,形成共享平台[22]。加强后期信息平台的维护,避免产生信息孤岛,持续形成动态反馈和监测的虚拟空间,如通过建立和完善数字化仓储物流平台,革新农产品流通方式,提升数字化物流水平,优化仓储流转,以最少环节、最优路径、最快速度,提高流通效率,实现产销对接。仓储物流平台数据反馈销售、生产等上游不同环节,实现信息实时反馈互动,提升效率,降低边际成本。

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转化

支持科技企业牵头进行数字化技术开发,借力国家财税支持政策,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实现数字技术产业化运营,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并将数字技术应用到农业产业的实践中。农业企业主动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产学研平台,如共建教授工作站、科技小院等[23],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强调链主作用,支持链主企业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相互联系的环节的基础作用和关键作用,逐步将数字化技术作为新的核心生产要素[2]加入“生产模型”中,发挥数据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驱动作用[17],促进农业生产和服务体系逐渐转向数字技术索取价值,形成“农业即科技”[2]的融合观。

建立和完善数字农业培育体系

加大数字化农业人才培育的投入,促进更多生力军进入农业产业,支持和鼓励农民参与数字化农业,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数字化和专业化素质,通过数字化技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逐步完善数字技能培育体系,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展实时线上培训和专项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专业水平,改善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提高对农业技术的吸收转化能力[24]。鼓励高校和职业院校加大数字化农业人才培训的力度,推出无偿惠农人才培养[2],保障农业人才的持续性输入。政府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重点围绕数字化开展专项技术应用和综合应用的培训,如电子商务、“5S”综合应用、农业现代技术等,鼓励热衷数字化农业的人才主动学习相关技能,成为熟悉数字化和农业产业的复合型人才。

数字化农业全产业链的运作模式

数字化农业全产业链是在数字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的基础上,集农业种植(生产)、精深加工、运输、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本文以种植业为例阐述全产业链)。数字为该模式的基础性和关键性要素,成为激发农业转型升级的内生性动力。

从数字化全产业链的运行过程来看(图1),数字化全产业链将产业链全过程及生产要素转化为数据,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全链条进行链条内外部数据采集分析、互动反馈、可视化表达、精准控制、智能决策,实现了从源头到消费的全过程精准控制和最优化管理。

图1 数字化农业全产业链运行模式

从数字化农业全产业链(种植)的技术路线来看(图2),数字化农业生产利用卫星定位、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学、土壤学、植物学以及生态学等现代农业技术形成空间信息系统,通过物联网系统,对植物生长、气象、环境等进行监测和预警,通过大数据统计分析和智能决策系统,对生产过程进行及时精准控制,实现时间和空间叠加,达到单位面积成本降低、优化资源配置、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农作物品质以及提升产业效率的目的。

图2 数字化农业全产业链(种植)技术路线

数字化农业涉及的关键技术主要有大数据库、5S技术、模型技术、智能装备、通信系统等[22]。数据库是数字化农业的基础设施,也是数字化农业全产业链的重要生产要素之一。数据库不仅仅包括全产业链系统内数据库,也包括链外的气象地理、自然环境、农业经济等外部数据库,实现宏观数据与微观数据的高度融合。应将不同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集成和整合,构建适合自身全产业链的动态大数据库,为智能决策提供基础保障。

“5S”技术是数字化农业的关键技术,贯通了天、地和空间的信息,并对空间信息进行建模处理,根据决策系统的模拟结果,给出最优行动指导。随着空间信息系统的不断优化和专家、决策系统的不断成熟,“5S”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应用效果日臻精准。

模型技术是专家决策系统和模拟系统的关键技术,是智能化应用的核心。模型技术不仅包括种植、养殖的生长发育模型,还包括生态模型、经济决策模型以及各种过程模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农业的模型也逐步完善。

智能装备主要包括采集传感装备和操作控制装备。智能装备随着硬件技术的不断提高,采集的信息日益精准,且随着算法的不断优化,数据采集日趋智能化,识别率越来越高。

在数字化农业中,通信系统以物联网为主,并结合其他公共通信系统。随着5G等现代通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通信系统反应速度和效率较之以前大幅提高,为远程精准控制和专家诊断提供了良好的通讯支持。

数字化农业全产业链的链主培育

以龙头企业为重点的链主培育方式

中国农业企业大多数是中小企业,分散、低效、抗风险能力较弱、聚集程度低,而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占比较少,形成带动作用缓慢;而全产业链要求资金投入大,特别是数字化对资金的消耗也比较大,链条管理较为复杂,产业要素集聚程度高。因此,要进一步培育壮大中小企业,特别是加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重点选择特色、品牌产业,促进其逐步壮大为农业龙头企业。以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全产业链重点培育的链主,通过纵向一体化为主要组织形式来构建全产业链。此外,还要关注全产业链中的生产主导、市场主导或平台主导等不同类型的企业,引导和培育其成为全产业链的链主企业。鼓励数字科技企业与农业企业的融合,引导数字化对农业产业的渗透,利用数字化技术促进农业产业由传统生产方式向数字化生产方式转变。

以链主为核心强化全链条的管理

首先,以链主为核心,利用数字化技术加强全链条的紧密性和战略协调性。全产业链条参与主体多、环节多、链条多(全产业链包含信息链、资金链、供应链、价值链等多种链条,互相作用)。以链主企业为核心,通过数字化技术加强不同环节连接的紧密性,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整体有效性。紧紧围绕链条发展的战略方向,加强产业要素集聚,如打造农业产业科技园区等,加强链主企业与各参与主体在行动上的战略协同性,形成品牌竞争力。数字化技术具有实时动态监测和互动反馈,较之传统的管理方式大幅提高了各个环节的衔接效率和紧密程度[2],发挥链条战略协调性具有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

其次,强化链主企业在全产业链数字化管理平台作用。中小农业企业相对分散,信息鸿沟较大,信息沟通效率低、成本高。通过构建全产业链,强化链主在产业链管理中的链主地位,与相关参与主体如小农户、企业等,共建数字化信息平台,通过平台与各主体强化联系,对各类信息进行管理,形成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的信息共享,同时形成市场反馈和各个主体良性互动[2],不断提高全产业链的效率和服务水平。

最后,通过数字化技术加强外部产业环境资源与全产业链内部资源的联动优化。链主企业作为全产业链的核心,不仅协调和管理全产业链的内部资源,而且通过数字化的手段联通外部资源,将气象、土壤、空气、市场信息等数据资源以及外部政策、科技、资本、土地等战略性资源导入链条中,实现全链条内外部资源的互联互通、价值互换、联动优化。促使数字化全产业链的生产服务向时间和空间要价值,产业依赖从自然禀赋向科技转变,缓解农业资源的日益短缺和低效率、环境资源过度开发和污染以及生产成本持续升高的桎梏[2,3,25]。

以链主为主导的利益共享机制

以链主企业为主导,完善和健全全产业链的利益共享机制,并充分借鉴先进的实践经验,接受先进农业经济理论的指导。链主企业将小农户视为整体(或通过合作社),作为全产业链的主要博弈主体,并考虑纳入相关参与主体,构建具有共享条件的博弈模型,进行多期博弈模拟。链主企业根据经济情况和产业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地将具有共享利益的长期合作博弈[26]结果应用到全产业链条的利益共享机制的构建中,解决囚徒困境的问题。全产业链条的链主企业利益利用共享机制,提高了参与主体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打造内部市场化交易机制,降低信任成本、单位交易成本等管理成本以及单位生产成本,寻求最优投入产出比,实现产品质优价廉,大幅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目的。链主企业主导实施的全链条利益共享机制,不仅使参与主体的价值增加,而且能使全产业链条的价值增加,进一步提高产业比较收益[2],实现合作共赢,并提高了链主的管理水平和产业发展水平。

以链主为核心的创新产业发展模式

强化链主企业作用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建立和完善“小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科技”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根据不同参与主体的优势和短板,通过数字化技术,寻找最佳衔接点发挥各自优势,弥补各种短板,降低成本。在“小前台,大后台”的数字化平台上,形成全产业链产前、产中、产后的一体化建设。发挥龙头企业的链主作用,不仅让更多的小农户、企业以及其他利益主体参与到全产业链模式中,而且通过数字化技术使得彼此更加紧密协作,避免博弈导致囚徒困境,强化价值趋同性、一致性。

发挥链主企业的龙头作用,在土地三权分立的政策背景下,加速小农户土地有序流转,缓解土地细碎化和分散经营的突出矛盾,提高小农户合作精神、市场观念和开放意识[24],形成产业规模化。通过数字化技术,将小农户的生产过程全部搬到线上,并虚拟形成数字农业合作社,以加强小农户的组织化程度解决协同性问题,从而加强小农户与数字化全产链的有机衔接,提高小农户全过程参与全产业链的智能化程度。

优化数字化全产业链模式,以链主企业为核心,形成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和品牌化,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降低参与主体成本和链条成本,缓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双重挤压”[2],提高参与主体的价值创造和链条的价值增加,因地制宜地创新数字化全产业的具体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升级[1]。

数字化农业全产业链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数字化农业区别于传统农业的特征,融合了技术进步和大数据要素,具有更为透彻的感知、更为广泛的互联互通和更加智能化的特点[2],使农业系统更加高效、紧密、智慧。数字化全产业链使农产品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农业与环境更加和谐发展、可持续,给农业产业来了新机遇、新模式、新业态的创新机会,将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拉动农业投资

数字化全产业链不仅吸引了社会资本对数字化科技的投资,也吸引了更大规模的资金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数字科技企业的蓬勃发展,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吸引了社会资本的大量投资,获得了高速成长。农业三产融合不断深化,随着土地确权等制度性改革政策的落地,为农业产业化扫除了发展的制度性约束,农业产业化的速度得到更快提升。数字化全产业链不仅壮大了龙头企业本身,而且优化了生态环境,提升了产品科技含量和产业价值,从而拉动了民间资本和政府财政向农业产业的投入和倾斜力度[2]。数字化全产业链通过共享机制吸引了广大小农户的积极参与,促进了农民增收,可能反向投资农业。数字化全产业链的投资带动作用不仅壮大了产业链,也使县域经济受益,形成了产业与区域、产业与生态的良性互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共赢的格局。

促进产业转型

数字化全产业链对水体、土地或天气等自然资源的制约逐渐下降,对数字化,特别是大数据要素的依赖逐步提高。数字化技术使生产者可以远程操控,精准作业,不仅实现了时间上的连续和空间上的并存,而且大幅规避了自然风险,促进农业产业由资源驱动向数字化和现代技术驱动转型。由于数字化技术的实时反馈和精准映射的特性,推动要素和信息双向流动,极大缓解了市场对传统农业生产的“负式反馈”和“蛛网波动”[2],农业生产部门可以根据市场反馈的情况做出调整,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调控。农业产业仍然在规模化的基础上,可以实现一定程度上的服务个性化、产品凸显差异化,形成特色、优质、“高精尖”的品牌化农产品,对县域经济发展产生正外部效应[27]。数字化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县域产业要素规模化集聚,也对县域范围及周边的关联产业起到了显著的辐射带动效应,推动农业产业的横向拓展和与其他产业融合,促进产业链条网络化,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从而提高县域农业经济的竞争力。

改变市场结构

数字化全产业链促进农业经济从县域化、小众化的小市场向规模化、长尾化的大市场转变。传统农业产业链较短,一般是从田间到集贸市场,然后到消费者餐桌。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消费者地域范围得到了拓展,但链条环节仍然较少,满足消费者的产品主要为初级农产品,消费者受众规模小。数字化全产业链利用数字化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标准化的问题,可以为二三产业提供稳定的原料,并通过加工环节,大幅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此外,通过电子商务等网络渠道以及全产业链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了信息的正向溢出效应[2],突破了信息不对等和信息的单项流动,满足了跨区域长尾客户的消费需求,从而实现了产品市场的规模化[28]。

促进劳动力素质提升

数字化全产业链通过培训提高从业者素质,也可以吸引高素质人才的加入,促进县域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数字化农业全产业链是农业产业领域中技术进步的示范,对高素质农业人才的需求增加是必然。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将在多方面替代普通劳动力,并打破劳动力不连续的局限,这将倒逼农业劳动力职业化水平提高和数字化素质的提升,进一步促进劳动分工所产生的效率提高[2],形成数字化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20]。因此,在县域内形成数字化全产业链,将有助于促进区域范围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完善人才流动机制,提高人才薪资待遇,吸引高素质农业人才的回流,同时促进农民向职业化方向快速转型。

数字化农业全产业链典型案例

浙江省庆元县以香菇、黑木耳和灰树花为主的食用菌产业为战略性产业,以“集聚集约、控量提质、转型升级”为产业发展指导,以“重点提升木腐菌、稳步发展草腐菌、努力开发特色菌”为发展战略,推进从食用菌大县向食用菌强县转变。截至2020年,庆元县食用菌菌棒年产规模稳定在1.2亿棒,食用菌一产产值5.5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1.9%,二产产值20.85亿元,10年间年均增长率为53.76%,三产产值16.09亿元,一二三产总产值为42.5亿元,10年间年均增长率为18.33%。实现外贸出口总额3 485.21万美元,占全国总量的10%。庆元县于2021年入选农业农村部食用菌全产业链典型县。

庆元县食用菌全产业链的形成

庆元县的食用菌产业始于1979年的香菇技术引进,经过40多年的发展,香菇产量从2 000万袋增长到1.6亿袋。香菇市场交易量达4万t以上,交易额近26亿元。在生产模式、精深加工、环境生态、产业文化等方面不断实践探索,形成了典型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产业模式从粗放到集约。过去庆元县的食用菌的生产模式主要是以家庭为主,但出菇率和良品率相对较低,产值波动大,资源浪费比较严重,造成产业效率偏低。随着庆元县食用菌战略的实施,食用菌种植模式向“菌棒生产工厂化,栽培管理基地化”转变[29]。全产业链的发展以科技为驱动力,菌棒生产采用了科技含量较高的食用菌机械,如灭菌灶、装袋机、蒸汽炉等专业设备。菌棒培育和出菇进入基地,进行规模化种植,效率大幅提升,成本大幅降低。

加工深度从食品到制品。庆元县的食用菌从单一的香菇种植,发展到灰树花、银耳、黑木耳、竹荪、羊肚菌等众多“新丁”。加工深度从即食食用菌的初加工,到食用菌生物科技的最高端,如从珍稀菌中提取“鸟苷酸”开发复配产品等。食用菌产业从食品发展到药用菌粉、多糖等高科技产品,平均溢价率高达10倍以上。

产业发展从制菇到生态。随着食用菌生产模式从单家独户向标准化、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转变,对木屑的需求大量增加。这对林业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庆元县高川源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尝试用竹屑代替一般木屑,有效地节约了资源,也解决了菌棒营养流失的问题。此外,贤良镇强村公司尝试利用椴木进行竹林下出菇,不仅菌菇品质好,获得各种有机认证,还促进了林木生长,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大幅增加了收益。

产业融合从一产到文化。庆元县的食用菌产业从单一食用菌种植和初加工,发展到基地休闲农业,并发展形成食用菌文化。淤上乡的方格珍菌家园药食用菌标准化种植基地是浙江省三产融合提升示范园,优美的环境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康养中心也初见雏形。随着药食用菌种质资源库的投入使用,农业文化遗产和菌物多样性将得到进一步保护。同样,贤良镇开启生态之旅,“林—菇共育”系统充分体现了农耕文化,椴木香菇成为畅销伴手礼。庆元县在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农业思维,打造庆元香菇的品牌,不断提升品牌建设。

综上,以生态化、规模化食用菌种植为特点的第一产业是全产业链的基础;在工厂化、基地化第一产业的基础上,精深加工的第二产业是全产业链的龙头;以农业文化、休闲农业、生态旅游为特点的三产是食用菌全产业链的灵魂。由此,打造出了集种植、食用药用、旅游文化为一体、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庆元县数字化食用菌全产业链的经营模式

庆元县数字化食用菌全产业链(图3)从育种到菌棒生产和出菇,再到精深加工、再通过线下和线上多种渠道销往市场,不仅构建了全产业链,而且打造了食用菌文化和休闲农业等附属产业。食用菌全产业链以产业科技创新为驱动力,渗透全产业链,特别是菌种选育、菌棒生产及出菇以及精深加工等主要环节,实现了三产融合发展。庆元县将数字化技术逐步应用到全产业链的每个环节,数字化渗透率不断提高,大大提高了产业效率和产业素质。

图3 庆元县数字化食用菌全产业链模式

在菌种的培育和筛选环节,自20世纪80年代,庆元县在香菇培养模式上就引领了一次重大技术变革。近年来,庆元县成功创建浙江省食用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成立院士工作站,取得了大量科研成果,成为庆元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源泉。在育种环节,利用智能化试验系统,大幅提高筛选效率和准确率,科研效率和科研质量也得到极大提高。

在菌棒生产环节,由于规模化的需求,庆元县支持企业研发微电脑控制多功能装袋机,提高了在菌棒生产环节的智能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数字化在此环节上的渗透率,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在食用菌培育和出菇环节,庆元县采取数字化工厂扶持政策,根据不同菌种,采取二次出菇、轮作循环等技术,提高产量,降低物料浪费,实现生态循环。此外,充分利用数字农业技术,如自动喷水、自动通风、自动调光、自动调温等,提高了单位产量和优质菇率。

在食用菌加工环节,已经开始正式进入工厂化阶段。庆元县科技部门大力支持企业研究食用菌提取技术,开发多种保健品、医药中间体,如食用菌精、食药用菌、保力生胶囊等高附加值产品,形成休闲食品、功能食品、保鲜品、饮品、保健品、药品等多层次的食用菌产品结构。

在销售环节,庆元县建设香菇市场和物流中心,打造香菇专业市场和“智慧市场”;同时,建设电商园区,充分利用各种电商平台和网上营销渠道,实现社会营销,拓展跨境电子商务。

基于食用菌基地和食用菌文化博物馆,大力发扬农耕文化和农业文化遗产,发展观光旅游和康养基地,实现三产融合发展。利用数字化智能技术,应用集声光电一体化的3D展示技术,将观光体验提升到更高层次,让游客“身临其境,穿越时光”。

启示与经验

庆元县数字化食用菌全产业链模式,以打造社会需求型产业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数字化为手段,以生态和谐共生为己任,以服务市场为动力,在确保品质和安全的前提下,打响“庆元香菇”品牌,健全产业链,通过做大一产(食用菌种植)、做强二产(精深加工)、兴旺三产(农业文旅),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完善科创体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在食用菌菌种培育和筛选方面继续突破瓶颈,选育自主知识产权菌种,向新菌种、新技术要效益;继续加大在精深加工方面的科技投入,开发出更多高科技食用菌产品;加大全产业不同环节和产业链一体化的创新力度,提高链条的科技水平。

完善和拓展市场。继续完善线下和线上两大渠道,不断拓展新市场。加大产业推广力度,提升品牌影响力,引领市场消费需求,逐步改变消费者饮食习惯。通过各种渠道,推广宣传食用菌文化和知识,提高食用菌的食用和消费占比。

提高数字化全产业链渗透率。虽然食用菌产业已经应用了很多数字化技术,特别是在出菇环节,采取智慧农业的生产方式,大幅提高了产品品质和产量。但全产链的数字化渗透率仍然有很大提升空间,特别是不同环节的协同和少数环节的数字化应用方面略显不足。因此,需要进一步推广数字化农业技术在食用菌产业中的应用,进而提高农业数字化的渗透率。

小结

数字化农业全产业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立足于农业产业的系统性,与现代农业技术紧密结合,在种植、加工、物流、销售等环节发挥着基础性和关键性的作用,贯穿链条管理的全流程。数字化全产业链是集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价值链增值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也是农业生产和服务的高级阶段[30-31]。同时,农业全产业链的优化升级,对于拉动县域农业产业投资、促进县域农业产业转型、改变市场结构和提升农业劳动力素质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在数字化全产业链的发展进程中,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应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等链主企业培育的力度,发挥典型链条的示范带动作用,从战略层面系统规划和布局。建议加强数字化全产业链的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法律法规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通过金融、税收、保险、贴息、担保等多重支持和引导,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数字化全产业链;继续加大对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顶层规划设计,促进不同数据库的互联互通和共享融合;完善数字化农业科研体系,突破关键技术和基础理论研究,如智能决策专家模型,促进产学研融合发展;完善数字化农业人培育和引进体系,提高农民职业化发展水平。

猜你喜欢

庆元县食用菌产业链
筑牢产业链安全
打造藜麦全产业链稼祺从“芯”开始
庆元县举行《灵韵菇乡》一书首发仪式
庆元县举行《蕈山客》专著首发式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庆元县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