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商业物品配送运营体系构建分析

2022-12-23蔺赟

中国储运 2022年11期
关键词:服务中心物流电商

文/蔺赟

引言:

近几年,电子商务规模不断扩大,在移动互联网的带动下,网上购物成为大学师生的主流购物方式,网购不但节省了金钱、节约了时间和体力,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随着网购的不断增多,随之产生了物流产业竞争激烈,导致代理点服务质量差、效率低等诸多问题。

1.校园商业物品配送行业发展意义

1.1 方便师生的生活。网上购物正逐步渗透到高校学生和老师的日常消费中,成为在校师生的主要消费方式。在网上购物不仅可以节省资金,节约老师和老师的宝贵时间,还能节约运输费用,节约精力,不用像以前那样在长距离拥挤的汽车里“进城”买东西,或者拎着行李到处奔波。

1.2 完善校园设施。一个完整的学校设施,不仅要有完善的教育环境,更要有必要的生活设备,其中,物流配送也是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3 促进经济发展。校园商业物品配送行业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朝阳,其发展潜力巨大,拉动了整个社会的繁荣。

1.4 满足师生需求。学校的快件主要面对学生和老师,有了特定的需求,从而有专一供给。大学生还未进入社会,没有固定的工作,在金钱上也没有固定的金钱观念。以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为消费主体,厂商们不断开发符合学生需要的商品,学生有意消费,厂商乐意服务,大家互惠互利,共同促进物流产业的发展。

2.当前校园商业物品配送运营体系存在的问题

2.1 同质化竞争导致低盈利率。近年来,随着学校物流业务量和校园电商不断增加,各大物流公司和电商面临着庞大的市场机遇,各个企业纷纷加盟其中并开办校园代理店,但由于所需租金高,人力成本大,导致大多企业规模小,企业之间恶性竞争。经营方式不合理导致了配送行业利润低,快递资源过剩等困境。一些公司通过降价促销来招揽客户,而这种分头管理带来了较高的费用成本,每个快递员的佣金大概在1块钱左右,而一些快递员,最多也就是一两百份,再加上高昂的房租和人力费用,这个网络的盈利空间非常小。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目前国内主要的快递企业利润并不理想,与目前高校整合形式的校园服务点存在着较大的差距[1]。

2.2 代理点多杂,服务质量差。在校园商业物品配送体系中,各家快递企业之间因为竞争激烈,过于注重利益,而忽视了对快件的经营,快递点往往是简陋的出租屋,仓储环境恶劣,物流服务不正规,商品堆积如山。而快递没有经过科学的分类,造成快递难以查找、延误甚至丢失等问题。

2.3 配送时间不确定,配送效率低。由于大多数师生作息时间不同,使得送货时间与学生的提货时间产生矛盾,许多快递还未领取就被直接遣送至上级中转站,从而导致二次派发,影响派送效率。

2.4 配送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多数高校快递站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缺少相关的物流管理,在物流配送中,由于工作繁忙,极易造成员工的情感失控,降低服务质量,甚至可能与同学产生矛盾;同时,因员工人数众多,流动率高,对商品的处置不力,造成商品损坏,也会引发学生和老师的不满。

2.5 对校园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在我国,车辆在运输过程中会产生碳排放。当快递车辆因多次返回产生无效运输,或是由于交通和物流的规范化水平不高出现的问题,都会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超标。

3.校园商业物品配送运营体系构建的思考

现今我国的物流行业发展缓慢,在运输过程中,始终缺少一个贯穿整个物流体系和高效的资源集成的运输方式。根据国外的经验,共同配送和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配送服务[2]是以最小的成本来达到企业的规模运作,是未来物流行业的发展方向。中国大学的末端物流发展状况也显示出这一趋势的可行性。通过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物流配送,不仅可以缓解高校资金短缺的问题,还可以改善校园的软环境和提高校园的整体服务水平。目前来说,在高校实现末端配送、电商、物流企业的一体化还并不常见,而中通、申通和圆通等大型物流企业,尤其是物流企业,因为配送能力较强,所以很难与第三方进行联合。所以,亟须在各个层次上对末端物流进行科学的指导[3]。

3.1 协同末端配送工作共同发展。首先,由国家方面出台物流末端配送工作发展的计划,以促进产业的科学化发展。以物流体系为切入点,科学地制定行业发展计划和相关的配套措施,协同其他行业与物流产业的合作。由政府引导统筹各方面协调发展,充分利用政府的引导功能,促进物流信息化、智能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发展。其次,将快递末端融入都市发展的总体计划中,并且引导其向第三方公共配送发展。在合理配置校园道路资源、公共设施、引导物流车辆、促进清洁能源使用等问题上,更好地推动城市的空间规划。最后,尝试在大学校园的公共区域设置配送区,以提高学校的便民设施服务。在资金、税收、经济补偿等多个层面上,对一些已有成效的第三方快递企业予以扶持,以促进其更上一层楼。

3.2 共同配送的运作以校园物流服务为中心。电商公司和快递公司将快递统一放在特定的区域,集中运送到校园物流服务中心,在服务中心对快递进行集中分类,最后经过快递统一配送,送到收件人手中。物流中心信息整合离不开寄取件、配送人员和在库物品这三类信息库。运营主体为校园物流服务中心,依托于其信息整合,运用手机网络技术搭建了大学校园末端服务平台,校园物流服务中心系统对学校的各项服务进行整合,采集发件人与收件人的信息,通过内部的条码应用系统整合处理,以提供更加高效快捷的服务。

3.3 共同配送运作流程以校园物流服务为中心。(1)校园物流服务中心代收件过程:首先,需要各个物流公司与校园物流服务中心合作,共同完成快件的收发工作。然后,服务中心根据快递公司不同的取件方式录入信息,对需要分配的货物进行归类和分拣。根据楼层编号进行派发;最后,设立快件自助区放置需自行领取的快递,这一区将会根据快递公司的编号,将其分类摆放在货架上,以便于在自取中快速地寻找快递。(2)校园物流服务中心代发件过程:校园物流服务中心负责收集学生的寄件信息,通过数据的采集和记录,按照不同快递公司的具体情况,将寄送的物品按照寄送的日期和地点进行配送。(3)无人认领快递的配送过程:对许多无人认领的快递,统一采集单号信息,整合处理后在物流服务平台发出通告,然后重新分组,进行派送或自取。

3.4 专业的业务管理和业务培训。首先,探索以行业协会为主导,对末端销售进行规范化的工作思路。其次,强化经营者和员工的队伍建设需依靠行业协会的指导;同时,积极与高校进行更多的交流和合作,以培育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物流人才。

3.5 搭建高校共同配送平台促进企业间合作。首先,由大学物流协会主导,强化产业合作,建立共享配送服务实现末端配送、电商、物流企业的一体化。通过这种方式,不但整合了分散的资源、对物流产业中的末端瓶颈问题起到了缓解的作用,还提高了企业的最终配送效率。这种方式使物流信息更加标准化、经营区域化、集中化的服务,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其次,要加强对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当前,国内一些物流企业和电商企业已经在本地开展了网络对接服务,但是还没有完全对接。其运营流程、模式、末端配送方式各有千秋,从而导致末端配送[4]的低效、资源的损耗。随着我国快递行业的快速发展,需要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来推动我国发展物流信息化,加强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提升服务水平、提高配送效率的同时创造更大社会价值。总的来说,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建立信息网的多元化;二是利用产业组织建立的信息共享平台,共享客户资源和产业数据;第三,促进我国电商企业的兼并重组,建立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物流企业。在此基础上,对高校物流服务末端进行智能化的管理,成为促进物流行业发展、减少配送费用、减轻运输负担、构建安全高效绿色便捷物流配送服务系统的一项重大举措。

4.结束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的物质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对物流产业的要求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物流末端配送在整个流通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从国外的物流行业发展角度分析,末端配送是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求的专业的社会化服务方式。而共同配送科学的发展,更是彰显物流配送的优越性。在一定意义上讲,我国高校末端共同配送模式表现了人、财、物、服务、信息的科学集成,具有一定的示范效应。从整体来看,物流末端共同配送产生了显而易见的经济效益,但对于目前或近期的效果却未必是积极的,而且还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从各个层次进行更深层次的讨论。

猜你喜欢

服务中心物流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队旗在党群服务中心飘扬
我国已建成4000多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上海看见爱志愿者服务中心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电商下乡潮
曲阜行政服务中心打造为民服务“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