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光荣传统 赓续红色血脉
2022-12-23王利平
王利平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共产党人传统、传承共产党人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红色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落实好习近平的重要讲话精神,开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全面梳理总结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和“流”,结合时代特点,剖析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科学内涵,提出新时代进一步赓续红色血脉的思考建议,对于确保广大党员干部始终筑牢信仰之基、捍卫“两个确立”、坚定“四个自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简述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第一次阐述了伟大建党精神,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第一次鲜明标示出党的革命精神的源头起点。伟大建党精神犹如一座灯塔,照亮了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任何一种精神的产生都是历史发展的积淀,任何新的先进的精神形态都可以寻找到本源。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融合了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思想和智慧,形成了优秀的民族文化和独树一帜的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对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从而升华为一种新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时代结晶,集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价值取向和永恒的政治底色,是中国共产党拥有的强大精神支柱和独特执政资源。
一百年来,党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载入史册的伟大精神,这些璀璨生辉的精神坐标,连缀起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辉煌奋斗史,形成了生机勃勃、枝繁叶茂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从形成阶段看,分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如“伟大建党精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如“焦裕禄精神”;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如“载人航天精神”以及新时代的“伟大抗疫精神”等。从命名方式来看,分别有以地名、人名、事件、事业来命名的,比如“延安精神”“雷锋精神”“抗战精神”“脱贫攻坚精神”。从形成主体来看,分别是以中国共产党的全局为主体的共产党人精神,如“井冈山精神”“遵义会议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以党的地方组织为主体的共产党人精神,如“红岩精神”“沂蒙精神”等;以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共产党人精神,如“东北抗联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以革命英雄代表人物为主体的共产党人精神,如“张思德精神”“王杰精神”等等。尽管时代和历史方位不断变化,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蕴含着的共产党人基因,始终赓续传承,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不变的精神“道统”,在新赶考路上愈益焕发出更加耀眼的时代光芒。
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科学内涵
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往往体现为各具特色的历史形态。但是,党的不变的性质和宗旨也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有着一以贯之的共同价值取向。这些不变的“内核”和“基因”一脉相承,共同为党的各个时期、各项事业提供着不竭的精神动力。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植根于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土壤,形成于激荡的中国革命具体实践,发展于生动的中国建设伟大探索,承载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具有高度的内在统一性和丰富的科学内涵。
(一)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
中国共产党在南湖小小游船上完成了建党的使命,立下了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铮铮誓言;在井冈山探寻着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在长征途中执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传播了共产党人的政治主张;在延安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实现了共产党人的自我净化和保持生机活力;在西柏坡发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牢记“两个务必”,筹划着新中国的蓝图;在新时代提出“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忘初心使命。纵观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不难发现,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始终贯穿其中的一线红线。
(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在长达一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共产党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主义者须知》所作出的庄严宣誓:“共产主义者,不畏难,不怕死,不爱钱,为主义牺牲。”井冈山斗争时期,4.8万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者献出了宝贵生命。长征途中,有近20万红军指战员用生命践行了“革命何须怕断头”的铮铮誓言,两万五千里的征程上几乎每100 米就要倒下1 个人!陈树湘、钱壮飞、吴焕先一个个响亮的名字,永远镌刻在长征的丰碑上。抗美援朝牺牲了包括毛岸英在内的197653 名烈士。为了人民幸福,一共有1800 多名党员干部牺牲在脱贫攻坚一线,黄文秀、李桂芳等在脱贫攻坚伟大事业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真正践行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三)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国民党反动派的失败,绝不是偶然的。这是历史选择的结果,更是人民的选择。因为人民是创造历史、推动历史、书写历史的真正主人。历朝历代,古往今来的无数事实充分证明:“得民心者得天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存在与发展取决于人心所向,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从党的一大纲领指出共产党奋斗、追求的目标是为了劳苦大众,到毛泽东在张思德追悼会上所作的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指出,共产党人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再到习近平提出“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等等,都是“忠诚为民”“人民至上”的具体体现。
(四)爱国主义的民族情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谱写了中国历史上最恢宏、最壮丽的爱国主义篇章。从“铁肩担道义”的李大钊、“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到“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陈祥榕,从为了祖国科学事业发展放弃优厚待遇的钱学森,到展开双臂阻挡来犯之敌的祁发宝,优秀的共产主义斗士们抛头颅、洒热血、舍生忘死,率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斗,攻坚克难,无不彰显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怀。
(五)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考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无一不成于艰难困苦之中。井冈山斗争时期困难“有时真是到了极度”;东北抗联、南方三年游击、红军长征被称之为中国革命史的“三大艰苦”斗争。延安斗争胜利、大庆油田顺利开采、“两弹一星”研发成功以及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等等,在无论多困难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擎着不可动摇的理想信念与艰苦奋斗精神相结合的大旗坚持继续战斗,无论吃多大的苦,遭多大的难,为了国家民族,为了人民大众,始终坚持抗争,直到最后的胜利!这些人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造就者。
(六)实事求是的光荣传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从苦难走向辉煌,就是因为他们能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遵循并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他们始终坚持要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始终是以全面唯物辩证的观点去看待问题,而不照搬国外的经验。历史的经验证明,发展的道路从来不是光明坦途,而必然是充满坎坷的。这就需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边摸索边前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长征途中开辟新路径,延安时期领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改革开放“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无一不是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精神的生动实践。
三、赓续红色血脉,激发昂扬斗志
习近平指出:“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赓续红色血脉,必将成为激励全党全国人民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一)坚定理想信念,砥砺不怕牺牲精神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忘我牺牲的奉献史。从杨靖宇“头颅不惜抛掉,鲜血可以喷洒,而我们的意志是不会动摇”的坚定信仰,到邱金辉“杀吧,杀死我一个,杀不绝共产党人,革命一定会胜利”的视死如归……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一百年来的奋斗征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回顾历史,人民为什么选择共产党,历史为什么选择共产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理想信念的政党。在新的赶考路上要大力传承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牺牲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二)坚守人民立场,砥砺忘我奉献精神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群众的观点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出生于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一个贫困农民家庭的方志敏,从小就立下了“为劳苦工农大众谋利益”的志向和愿望。方志敏始终充满了对祖国母亲的无比热爱,始终保持着一心为民的赤子情怀。在创建发展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他始终把爱国与爱人民统一起来,把人民的利益摆在最高位置,注重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要求“苏维埃政府时时刻刻都在想着如何去改善群众生活,使群众生活日渐向上”,强调“苏维埃政府,是工农群众自己的政府,非常亲近群众,倾听群众的意见,忠实地为群众谋利益”,并且在闽浙赣苏区建立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人民公园——列宁公园。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光辉一生。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使命,牢记习近平“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殷殷教诲,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己任,切实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坚持接续奋斗,砥砺拼搏奋斗精神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传家宝。习近平强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然会有艰巨繁重的任务,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特别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在赣东北革命根据地,方志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赣东北地区实际相结合,勇于创造、善于创造、艰苦奋斗,当年赣东北革命根据地表现了“惊人的创造力”和“顽强的奋斗力”,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被毛泽东称赞为“方志敏式”的革命根据地。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广大党员干部要把传承红色精神与弘扬新时代精神相结合,不断学习苏区“艰苦奋斗、争创一流”的精神品质和担当实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崇高品格,传承和发扬好先辈先烈们的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不怕牺牲、忘我奉献、敢于胜利。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犹如指路明灯,指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广大党员干部不能因循守旧,刻舟求剑,必须勇立潮头,敢为人先,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永葆党的生机活力。实践无止境,创新无止境。面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的双重挑战,面对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新形势,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克难,要大力传承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新机制,形成新业态,开辟新境界,以统筹兼顾的系统思维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自觉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