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与直罗镇战役的胜利

2022-12-23苑书耸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富县东北军军团

苑书耸

直罗镇战役是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与陕北红军配合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战役的胜利对于党中央落脚陕北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战役背景

1935 年10 月19 日,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到达陕甘苏区的吴起镇。此时,宁夏“二马”和毛炳文的骑兵尾追而来,对红军形成夹击之势。毛泽东立即电令彭德怀前来,并找来周恩来、叶剑英、聂荣殝等商量作战方案,作出了“决不能把敌人带进苏区”的决定。随即,在吴起镇周围布下口袋阵,迅速歼灭国民党第35 师一个骑兵团,击溃国民党第32 师、第36 师两个骑兵团,打死打伤600 余人,俘虏700 余人①,取得了进入陕北根据地后的第一个重大胜利。这次战斗,暂时阻止了西部敌人对中央红军的进攻和骚扰,使得中央红军有了一个喘息之机。

吴起镇战斗结束不久,中央红军就和陕北红15 军团取得了联系。而中央红军和红15军团的会师,使得蒋介石焦急万分,深恐两支红军会师后,重新壮大声势,以燎原之势蔓延到整个西北,对国民党统治构成巨大威胁。于是,他急忙电令西北“剿总”代总司令张学良出兵“围剿”。在蒋介石与张学良制定的计划中,决定“加强交通及经济封锁,采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战法,逐步缩小包围圈,务积极肃清封锁线内匪患”。②对于具体兵力部署,蒋介石命令晋军孙楚部于陕甘苏区东部,第84 师高桂滋部、第86 师井岳秀部于陕甘苏区北部,以东北军第67 军王以哲部和第57 军董英斌部分别于陕甘苏区东南部、西部构筑碉堡封锁线,杨虎城部第17 师则在南面的洛川、富县一带严密防御。这样,国民党军就对红军形成了严密的包围圈。之后,国民党又集中东北军五个精锐师,分别由陕西富县和甘肃合水东西对进,企图乘红军来不及休整补充,围歼中共中央和红军主力。具体部署是以董英斌第57 军四个师,由甘肃的庆阳、合水地区经太白镇沿葫芦河东进;以王以哲第67 军的第117 师,由洛川北进富县,而后沿洛河西进,打通由洛川、富县到保安的联系,这样,既构成沿葫芦河的东西封锁(合水至富县),又构成沿洛水的南北封锁线(富县至保安)。这样就可以在完成这两道相互连接的封锁线之后,再南进北堵,消灭红军于洛水以西、葫芦河以北的狭小地带。

针对国民党的计划部署,毛泽东分析了敌情和地形,认为:国民党进攻的关键是构建沿葫芦河和沿洛水的两条互相连接的封锁线,而这两条封锁线的关键则是葫芦河。葫芦河成了敌我双方争取主动的战略和战役枢纽,只要能在葫芦河沿岸消灭东北军一部,红军就能做到灵活机动,进退自如。而葫芦河沿岸最重要的节点就是直罗镇。为此,就要“先在富县的直罗镇打一次歼灭战,消灭沿葫芦河东进的敌军一至两个师,再视情况转移兵力,各个歼敌以打破这次‘围剿’”。③

1935 年11 月5 日,毛泽东、彭德怀刚到达象鼻子湾,就致电林彪、聂荣臻、叶剑英,让他们7 日到达象鼻子湾,共同研究确定发起直罗镇战役的决心,并要求1 纵队“对敌道路封锁消息,调查林家沟以西,黑水寺、张村驿以北地区道路人家”,2 纵队连同23 分队进至下寺湾、王家坪、官槐一线,各纵队并“补足七天粮食”。④11 月7 日,毛泽东向参会人员进一步分析了陕北战局形势和敌我双方情况,明确提出了“向南作战”“初冬解决‘围剿’”的总方针,以及以葫芦河川、直罗镇为战斗枢纽,采取“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战斗计划,并与各军事将领商定了直罗镇战役的初步部署方案。这样,发起直罗镇战役的决心最终确定。

二、战役准备

在此之前,毛泽东等人为战役的发起已进行了一些准备,其中最主要的一项措施就是把中央红军和红15军团统一整编,做到统一指挥,密切配合。在整编会议上,中共中央决定成立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为副主席,中央红军改编成红1 军团,红15 军团继续保留,红1 军团、红15 军团共同组成红一方面军,由彭德怀任方面军司令员,毛泽东任政委。⑤

1935 年11 月6 日和7 日,毛泽东分别指示红1 军团和红15 军团依次进入富县北部和西部地区,向直罗镇周围地区迂回运动和靠近。11 月6 日晚,毛泽东又电告红15 军团徐海东,要求他“尽快消灭张村驿团匪”“指示游击队之两个连进驻直罗镇,对黑水寺游击”“调查直罗镇以北地区及以南地区之道路、地形、人家情况,葫芦河能否徒涉”等。⑥7 日,毛泽东、彭德怀又致电林彪、聂荣臻,要求“对直罗镇以北以南地形道路人家详加调查”。在收到林彪的报告后,毛泽东又复电林彪,要他进一步“对黑水寺、桃花砭一线及其以东、以南地区地形、道路、人家限两日内绘图具报”。紧接着,毛泽东又命令林彪、徐海东,要他们迅速肃清国民党暗探,并要求徐海东、程子华在张村驿战斗胜利后发动群众,分配土地,建立政权。为了扩大部队规模,毛泽东和周恩来还在11 月9 日电告博古,希望在15 天内送1000 名新战士来。⑦11 月18 日,毛泽东亲赴张村驿,主持召开了军委扩大会议,作战役动员和具体部署,进一步确定了诱敌深入、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方针。

张村驿会议之后,毛泽东又安排彭德怀带领红1 军团和红15 军团团以上的干部,一起去直罗镇实地察看地形。直罗镇是一个有百十来户人家的小镇子,南边背倚旗杆山,北面川道三面环山,一条自西而来的大道,蜿蜒穿镇而过。镇子东头小山包上,有一座古代留下来的寨子。镇的北面,葫芦河绕镇流过。各位指挥员从远而近,从西到东,仔细地观察道路、山头、村庄和河流,甚至一条小沟和一家独立的院落也仔细标记。他们都切身感受到直罗镇附近确实是打伏击的极佳地区,只要把敌军引进直罗镇,然后截头断尾,从南北高地上乘势而下,那就胜券在握。为了确保打一个漂亮的歼灭战,毛泽东和军委又确定了总的作战部署:红1 军团进入直罗镇东北的石咀、姜家川,魏家河地区集结,然后进入直罗镇北边山岭,准备由北向南打;红15军团在直罗镇东南的张村驿、桃花砭地区集结,按照时机进入直罗镇南边山岭,另派一连兵力在直罗镇西监视、引诱敌人,准备把敌人引进直罗镇的红军伏击阵地。

11 月19 日,东北军第57 军三个师开始行动,以第109师为先头相继沿葫芦河向直罗镇和富县进发。20 日下午,东北军第109 师外加第111 师的一个团,在109 师师长牛元峰的率领下,进入直罗镇宿营。红军主力20 日晚上乘夜运动到直罗镇南北两个方向的山岭上,做好了一切准备。

三、东北军第109 师的覆灭

1935 年11 月20 日,毛泽东为了掌握战场形势,便于及时处理遇到的情况,将指挥所转移安置在了位于直罗镇东北不远处的一块高地上。那里居高临下,对于直罗镇一带的河川一览无余,是总揽战场、现场指挥的绝佳位置。20 日晚上,毛泽东、彭德怀向各军团下达了战斗命令:“一军团于明四时出发,主力进至袁家山、直罗镇以北地区,由北向南突击之,以一个团进至老人山附近牵制敌后续队,于敌溃退时截击之,以侦察连向黑水寺佯动”,“十五军团由药埠头以北地区由南向北突击”。⑧在总攻发起前,毛泽东又亲自给彭德怀打电话,叮嘱这一仗“要的是歼灭战”!毛泽东之所以再三强调要打歼灭战,正是为了通过直罗镇这一仗,痛击东北军,彻底粉碎敌人的第三次“围剿”,并为以后开展东北军的统战工作作准备。

21 日拂晓,红军向被围的敌军109 师展开了总攻。在红军南北夹击的凌厉攻势下,措不及防的敌人很快被消灭大部。师长牛元峰也于23 日逃跑时被击毙。敌军一个整师外加一个团共四个团全军覆没,实现了毛泽东所要求的歼灭战。早在109 师被围时,张学良心急如焚,命董英斌率111师余部和106师增援。

而在消灭直罗镇敌军的同时,毛泽东也在密切注意着东面王以哲部队的动向和西边董英斌对牛元峰的接应和支援。在红军围攻直罗镇期间,第57 军第111 师的一个团,就由黑水寺向直罗镇增援。当该团进到安家川附近时,当即被早已埋伏在此的红1 军团的两个团击溃,逃回黑水寺。21 日下午,西北“剿总”决定西面由董英斌亲自率领两个师向直罗镇增援,东面由王以哲第67 军第117 师加紧由富县县城向羊泉、张村驿进攻;同时命令中部(今黄陵县)地区的第38 军第17师从南面向北进发。对此,毛泽东决定除留红15 军团一部继续围困牛元峰残部外,以红1 军团和红15 军团主力向西转移战场,希望乘胜消灭董英斌部。于是,毛泽东11 月22 日致电叶剑英,告诉他“一一七师有进攻羊泉镇模样,望派人指挥二十七军在曲儿之一个营及地方武装及骑兵两连,努力从侧面正面抑制之”。⑨又派一部分部队监视和阻击从南面北进的敌人,然后致电彭德怀,要求再创设一个阵地,形成包围圈:“我十五军团从正面对付董敌,我一军团从右翼打一〇六师,最后协同消灭董敌。”

当毛泽东等中央军委领导紧锣密鼓,想一鼓作气再聚歼董英斌主力之际,已成惊弓之鸟的董英斌有所觉察。于是,也顾不得再去救援牛元峰残部,在红1 军团和红15 军团对其形成包围圈之前的22 日晚上,主力撤出了黑水寺并向太白镇快速退却。红军三路追击,于24 日全歼东北军第106 师的一个团,其余敌军逃回太白镇,在那里深沟高垒,坚守不出。由于该镇工事坚固,地势险要,红军一时无法攻克,毛泽东于是命令部队于25 日撤出战斗。至此,直罗镇战役全部结束。

四、战役影响与结局分析

直罗镇战役的胜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直罗镇战役的深远影响

第一,直罗镇战役极大地削弱了担任对陕甘苏区发动第三次“围剿”主力的东北军的军事实力。战役中,红一方面军毙伤敌军1000 余人,俘虏5367 人,其中,敌师长牛元峰被击毙;缴获枪支3500 多支,轻机枪176 挺,迫击炮8 门,以及其它许多军用物资。⑩彻底粉粹了国民党对陕甘苏区发动的第三次“围剿”,保障了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安全。

第二,直罗镇战役彻底打垮了东北军继续与红军作战的信心。在“围剿”陕北苏区的过程中,东北军担任着主力,但是经过劳山战役、榆林桥战役,特别是直罗镇战役,东北军的军力遭到极大削弱,沉重打击了东北军的士气。直罗镇战役后,从东北军的下级军官和普通士兵,到王以哲乃至张学良本人,已彻底认识到东北军消灭红军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和红军作战,“东北军必将全军覆没”。⑪他们彻底失去了和红军继续作战的信心和勇气。

第三,直罗镇战役的胜利对于促使东北军停战抗日,并结成“三位一体”抗日统一战线创造了条件。直罗镇战役期间,张学良正在南京开会,他接到关于第109 师被歼的消息后,当即向蒋报告,而蒋介石阴沉着脸,连吭都没吭一声。蒋介石的反应,令张学良倍感心寒。九一八事变,张学良代蒋受过,落了一个出卖东北的罪名,现在替蒋“剿共”,又成为内战祸首,而他的军队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损失近三个师,蒋介石不但不表同情和援助,而且极度冷漠和不满,不能不引起他的深刻反思。他曾叙述到:“可怕的失败深刻我心,这更加强了我的信念,即杰出的将领为内战而丧生是令人遗憾的,同时我不愿再轻视共军的战斗力。因此,用和平方法解决共产党的问题,遂在我心中燃起。”⑫可以说,正是在直罗镇的惨败,才使得张学良的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才为最终形成西北“三位一体”统一战线打开了局面。

第四,直罗镇战役的胜利大大提高了党中央和毛泽东的威信与影响力。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使陕甘苏区的党政军民认识到了党中央的英明伟大,认识到了毛泽东的杰出指挥才能。徐海东就曾经回忆说:“直罗镇战役,又一次证明了毛主席伟大的、正确的军事思想。”⑬从此,他们更加心悦诚服地服从毛泽东和党中央的领导,从而增强了对党中央的向心力。党中央还把直罗镇战役胜利的消息电告红四方面军,鼓舞了红四方面军将士,这对于促使红四方面军北上和三大红军主力会师起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第五,直罗镇战役的胜利增强了红一方面军的力量。尽管在战斗中红军付出了数百人的伤亡,也消耗了不少弹药,但是缴获的大量武器弹药不但补充了战斗中的消耗,而且又在原来的基础上使得红军的装备和弹药供应有了较大的改善。在抓获的俘虏中,有2000 多人被教育和感化加入了红军,壮大了红军队伍。

(二)对战役的分析总结

1935 年11 月30 日,毛泽东在东村主持召开了红一方面军营以上干部会议,作了《直罗战役同目前的形势与任务》的报告,阐述了直罗镇战役胜利的伟大意义,分析了取得胜利的原因。在第一部分“此次敌人进攻的严重性”中,毛泽东分析了战役发动的背景形势:“劳山、榆林桥两次胜利后,敌主力由西边进,企图构成葫芦河东西封锁线,然后北援甘泉、延安,构成洛河南北封锁线。”⑭这样,为了打破敌人构成封锁线、封锁圈对红军进行绞杀的企图,为了彻底打破敌人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才下决心集中陕北红军全部主力进行这次战役。

关于胜利原因,毛泽东总结出四条有利条件:第一,两个军团的会合与团结。正是两军的会合与团结一致,在中央军委(西北军委)的统一指挥下,密切配合共同作战,才使红军有足够的兵力同时能做到围歼敌人和阻击敌人增援。第二,战略与战役枢纽的抓住(葫芦河与直罗镇)。葫芦河与直罗镇的位置非常重要和关键。葫芦河是敌人要构成的两条封锁线中最关键的一条,而直罗镇又是这条封锁线中的一个关键节点。直罗镇三面环山,地势险要,因而毛泽东选择了这个位置极佳的伏击点,为战役的胜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地形条件。第三,战斗准备的充足。在战前,毛泽东就作了充分考虑,并及时指示各级干部作了各方面的准备。第四,开展群众工作。在战役进行前后,各级党组织积极动员群众,为红军筹集粮草,缝衣做鞋,运送物资;以当地游击队、独立营为主体的青壮年,配合红军牵制、阻击敌人,并组建担架队救护运送伤员。据不完全统计,战役期间,仅富县苏区的群众就为红军筹集运送粮食21 万斤,还组建了10 支担架队,500 多副担架,出动担架队员1550 多人。⑮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是战役能取得最终胜利的重要保障。而毛泽东总结的达成胜利的四个条件,每一个都是与毛泽东的筹划和部署密不可分的。

总之,直罗镇战役的胜利,既体现了毛泽东人民战争的思想,又体现了毛泽东积极防御的思想。集中优势兵力,利用有利的地形,打歼灭战的战略战术,更体现了毛泽东一贯的“不打无准备之仗”的原则。直罗镇战役是毛泽东军事指挥作战的典型案例,是毛泽东军事思想最终形成的重要实践来源之一。

[注释]

①力平,余熙山,殷子贤.中国红军长征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207.

②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料丛书编审委员会.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料丛书·参考资料(3)[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6:287.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传(一)[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375-376.

④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红军长征文献[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5:748.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修订本

(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484.

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一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380.

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所年谱组.毛泽东军事年谱1927—1958[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96.

⑧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2 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451.

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巩固和发展陕甘苏区军事斗争(1)[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9:87.

⑩陕甘苏区的空前大胜利[N].红色中华,1935-12-01(2).

⑪中国共产党历史纪实编纂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历史纪实第三部霜晨风雷(1927—1937)(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723.

⑫西北大学历史系中国现代史教研室.西安事变资料选辑[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79:440.

⑬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巩固和发展陕甘苏区军事斗争(2)[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9:95.

⑭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63.

⑮缑西平,张选民,鲁朝阳.直罗镇战役[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50.

猜你喜欢

富县东北军军团
组建你的恐龙军团
整个村子都“哭”了——追记富县直罗镇新寨子村第一书记孙小京
剑指创新,CBE“包装军团”再扩容!
“一说”在延伸,“一说”在扩展——富县“两说一联”版本升级
吉利4A军团出战
浅析1928—1936年张学良对日态度
鄂南富县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特征分析
刘澜波抗日救亡活动之武汉篇
东北军对张学良被囚的反映
我军最早建立的军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