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BL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人才培养策略*
2022-12-23王丽娟李文波王天云昆明理工大学
文/王丽娟 李文波 王天云(昆明理工大学)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重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后,全国掀起重视和推动“双创”的良好氛围[1]。针对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当前学生服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让学生能够更加学有所成、学有所做,同时,也能够在我国教育领域中培养出一个新兴的创业群体,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输入更多新鲜的有生力量。此外,从社会责任的角度来讲,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也是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体现。但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非易事,需要从理念、措施、保障条件等方面都做好相应的优化和完善,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不足。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性,同时也容易带来一定的教育资源流失,要及时作出调整和优化。PBL项目模式作为全新的教学手段,在双创教育和专业课程中应用,可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分析PBL项目模式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人才培养,对于提高“双创”教育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一、相关核心概念
(一)双创教育
所谓双创教育,就是围绕学生双创能力提升所开展的专门教育活动[2]。
双创教育理论最早由英国教育学家和管理学家庇古提出,他认为,良好的双创教育,能够使受教育对象获得更多关于创新创业的隐形财富和资源。美国经济学家贝克提出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使受教育者能够拥有胜任岗位所必需的态度和能力,是让学校所积累或者具有的一些宝贵的关于创新创业的资源和技术能够逐步嫁接和迁移到受教育者身上,让受教育者获得相适应的知识积累。
(二)PBL项目模式的概述
PBL(Project based learning)项目教学模式由美国精神学教授巴罗斯(Bar)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最早是医学教育领域的一种实践性较丰富的教学方法。PBL项目模式提倡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针对项目内容进行自主思考,不断强化思维能力,突破传统思考方式的限制,获得最佳知识获取效果。PBL主张教学过程应当是“做”的过程,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不但体现知识传授方式的革新,在教学中强化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参与项目的热情,提升学生创造力,提高“双创”教育质量。
(三)PBL项目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实施的要素
PBL项目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实施,需要具备相关的要素,包括基于PBL的创新创业教育需求分析、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评估这三个主要流程。
创新创业教育需求,掌握受教育者在接受双创教育的过程中,对于某项知识或者技能的需求,创新创业教育需求分析是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开展活动的主要依据。
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实施,主要开展具体双创教育活动,即教育者采取何种方式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向受教育者进行传授的过程,这也是双创教育的关键环节,在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核心就是“教学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评估,就是在双创教育活动结束以后,对双创过程进行评估的过程,一是对学生的评估,二是对教师教育的评估。良好的评估方法和结果是发现问题、持续进步的保障。
二、基于PBL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人才培养的实施标准
(一)要以学生技能形成为核心
学生技能形成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技能是指学习者在特定的目标促动下,通过学习和练习来实践对已有经验的运用[3]。学生技能形成理论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首先,基于PBL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人才培养,其目标是为了能使其掌握良好的创业技能。因此,围绕这一目标,进行相关的体系设计;同时,要将目标和教育相结合,确保学生能够具有良好的学习目标。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技能形成理论过程中的“自主性”,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通过调动其内在的自主意识,促进其加强学习,这是高校学生创业教育工作能够取得效果的关键,如果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参加学习的动机,创业教育的价值就会有所削弱,造成创业教育资源浪费。
(二)要以创造力开发为立足点
创造力开发理论认为,在学习者的创造能力系统中,知识和记忆是基础,而创造力是核心,开发人的创造力,是促进学习者能够形成良好的创业能力的基本途径[4]。创造力开发理论给我们的启示:首先,基于PBL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加强创新创业“个性、能力、意识”的培养,创造力是实现的基础,所以不能只是简单地给予学生知识量的增加;而是基于创造力开发理论在目前学生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更好地加以融合,并进行相应的扩展和创新。基于PBL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适应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充分考虑各学校实际,照顾学习者的背景及特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升学习者的主体性,培养学习者的创业意识和能力。
(三)要有明确的层级化目标
1.第一层目标——组织目标:能够有助于创新创业教育组织目标实现
基于PBL模式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之一是为了体现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有的价值,促进学校相关目标的实现,为部署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技能提升的规划、实践以及方法、手段等提供依据;另外,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要与学校的发展战略契合,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供求预测各部分或要素相互之间的契合,能够促进组织绩效最大化。
2.第二层目标——任务目标: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价值最大化
基于PBL模式创新创业教育,要通过充分利用现在和已有的历史数据,考虑学校和学生未来发展的各种影响因素,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采用合适的科学分析方法,提出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需求目标,从而定制基于PBL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计划,采取各种办法和技术,指导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
3.第三层目标——个体目标:确保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良性全面发展
在很多学校,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流于形式,没有能够在学生知识和技能发展过程中真正起到有效作用。因此,需要在双创人才培养过程中能够真正找准学生知识和技能需求的“痛点”,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进行有效的规划、补充、管理和提升,做好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储备,为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提升提供强有力支撑。
三、基于PBL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课程人才培养的具体对策
(一)能力和品格共同培养促进
基于PBL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课程人才培养的结构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创新创业精神教育、创新创业能力教育和创新创业人格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也是由这三个部分所组成,创新创业精神教育,主要包括有对于创新创业的态度、热情、创新创业兴趣、创新创业的动机和欲望,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对创新创业真知的执着追求。百折不挠的精神,是一个人创新创业的灵魂与动力。
创新创业能力教育,主要包括创新创业过程中所需的知识、信息,涵盖内容较广,包括市场信息、企业管理知识等,没有特定范围,只要是跟创新创业有关的知识,都可以作为创新创业能力教育的内容。同时,还包括创新创业活动开展过程中所需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创新创业项目的计划、组织与实施某种活动的能力,这些都是创新创业的本质力量之所在[5]。
创新创业人格塑造,创新创业者要能够达成创新创业的目标,是需要一定的创新创业人格的,主要包括创新创业责任感、使命感、事业心、对于创新创业项目执着的坚持、顽强的意志、毅力[6],能经受挫折、失败的良好心态,以及坚韧顽强的性格,这是坚持创新创业、作出成果的根本保障[6]。
(二)加强校企合作共同促进项目驱动式学习
为了能够完善基于PBL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课程人才培养的资源,高校首先需要通过积极联系对口的优势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学校可以利用校内外相关资源,联系、协调好一些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做好接洽工作,使其能够为学生提供必要的项目化学习和实践条件。
其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开设相应的产教融合辅导方式,比如现代学徒制,已经有很多院校进行了尝试,比如昆明理工大学与楚雄水利水电设计院、云南恒安电力设计院等,且有些高校在通过现代学徒制培养学生创业实践能力方面已经积累了较长的历史和较丰富的经验。
最后,在创新创业项目化教学过程中,还要做好相关支持工作,包括创新创业教育的网站建设,作为高校,要与政府、社会团体等各方联手,健全高校学生创业教育信息服务、技术咨询服务、市场指导服务、创业人才服务等[7]。加强创业与创业教育的计算机网站建设,为学生开展项目化学习和训练提供充分的信息。
(三)以PBL项目模式为核心,尝试项目驱动法与小组合作学习法
基于PBL项目模式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建设,最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增强创造意识与自主创业意识,利用PBL项目模式,调动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将课堂还给学生,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而教师则是主导者,引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达到创新创业的教育目的。因此,以PBL项目模式为核心,尝试与专业课程中的项目驱动、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结合开展教学,极其重要。
首先,设计课程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应采用层级分析法、归类分析法,设计课程每一个单元,划分出子母目标。然后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独立思考能力为目的,针对不同层次、个性差异的学生,设置能够激发其学习兴趣的一系列项目问题,为学生明确项目驱动目标。
其次,在明确项目驱动目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个性特点自主划分学习小组,并明确小组内成员的各自分工和负责方向。之后为每个小组发放案例材料,为学生创设复杂的问题情境,指导各学习小组自行解读案例和确定问题。在明定项目问题的基础上,每个小组通过头脑风暴讨论问题之后,积极尝试制订解决方案和项目完成计划,找寻问题的解决策略,形成问题,假设再进行研究验证,最终形成探究性、创新性的设计方案。
最后,每个学习小组在最终项目设计方案之后,还应独立开始学习与执行任务,便于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团队协作意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学习小组完成最终成果进行展示。
(四)以PBL项目模式为基础,尝试双创教育评价新方法
任何教育,只有建立健全完善的评估制度,才能够驱动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在基于PBL模式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中也是如此。如果没有刚性合理的能力评估制度,则无法掌握学生的能力发展情况,同时,无论对于导师还是对于学生,都难以形成有效的约束和促进作用。
所以当前,要围绕基于PBL模式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人才培养,构建教育评价体系,建立对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进行评价的一整套机制,能够对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效果进行有效的呈现,有助于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不断进步。
首先,明确评价指标,包括教学方法、教师背景、核心课程体系、教师科研能力、创新创业教育的硬环境、创新创业教育的软环境、学生背景、学生个性。在优化评价指标的过程中,要树立“能力优先”的定位,将能力教育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和最终目标。要围绕“能力教育”的目标,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加强评价的针对性。
其次,要规范评价的过程,确保评价的结果科学合理。围绕基于PBL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人才培养,要重点针对学生在项目中的表现、成果进行评价,同时,要丰富评价的方式,比如通过“以赛代练”的方式进行能力评估,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演练项目”等,充分发挥以赛代练的作用和价值。
最后要做好评价结果的运用,要对评价结果、问题分析进行及时的再研究和反馈,促进整改。
四、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PBL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人才培养,是当前适应“双创”教育的重要创新举措,但是离不开理念支撑,良好的教育理念是引导和支持创业教育活动有效开展的基础,在开展基于PBL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就需要围绕“能力教育”“因材施教”的理念进行,结合大学生特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同时,还要有科学的课程设置,科学的课程设置是确保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取得应有效果的重要条件,围绕基于PBL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人才培养,需要在现有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围绕“创新、创业”两个教育目标,进行一定的课程体系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嵌入到现有课程体系中,使学生具备应有专业知识以外,还能够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此外需要丰富的师资力量,只有具备良好的师资力量,才能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从实践角度来讲,本文所形成的基于PBL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人才培养的相应的思考,形成良好的指导作用,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优化完善提供相应的参考和借鉴,促进高校学生能够真正学有所成、学有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