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

2022-12-23王旭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品牌研究 2022年33期
关键词:公立医院管理人员部门

文/王旭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固定资产是公立医院经营所需的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对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和经营效益有直接影响。随着公立医院的不断发展,固定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固定资产呈现出种类多样、存放地点分散、专业化程度高等特点,固定资产的管理难度不断增加。固定资产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不断地消耗,如果没有及时地进行维修维护和专业化的管理,可能在使用寿命范围内损坏,造成固定资产得不到有效利用。与此同时,医院总资产中固定资产占比较大,固定资产管理是医院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在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背景下,国家主张过紧日子,社会各界对公立医院的要求不断提升,各个公立医院开始积极改革和创新,需要不断引入创新性经营理念。在这种情况下,强化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尤为重要,通过优化医院固定资产配置结构,提升使用效率,进而增加医院经营收益,提升医院服务水平。

一、加强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公立医院的主要任务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解决基层群众就医困难的问题,促进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在公立医院经营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公益和社会效益两项原则,根据患者需求落实医疗服务工作,不断完善服务流程和内容,使医疗行为、用药检查更加规范。对于公立医院来说,固定资产是开展医疗服务工作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种类很多,由不同的部门保管和使用,包括各类医疗器械,如CT机、超声波诊断仪等[1]。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和设备磨损情况的加剧,需要采用计提折旧的方式减少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在固定资产计量管理中,计提折旧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除此之外,固定资产管理还包括采购、验收、入库、领用、保管、维修维护、报废报损等多个方面。

采取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措施,可以提升医院内部管理水平。医院各个部门都需要使用固定资产,因此管理工作需要部门之间密切合作,通过落实管理措施增加部门交流,约束各部门的行为,为内部管理奠定基础、提供条件,使各部门、各科室可以共同努力;保障管理效果可以提升资产使用效益,确保固定资产在其折旧期内保持正常使用、高效利用的状态,可以为医疗服务提供更好的物质支持,同时降低医院固定资产使用成本;为保障管理的合理性,需要根据需求配置固定资产。在公立医院规模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固定资产的数量随之增多,管理要求也不断提升。强化管理工作可以使各个部门的固定资产使用需求都能得到满足,确保每个固定资产都可以充分发挥作用。在采购的过程中要站在医院的角度,统筹考虑各个部门的采购需求,避免重复购置的情况,不断优化固定资产类别结构,使经济效益和固定资产配置保持平衡。

二、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含义和理论

(一)含义

所谓公立医院,就是由国家政府主导创办的、具有公益性的医院,由国家预算管理,为我国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公立医院并不侧重经济效益的追求,而是追求社会效益,可以为社会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公立医院中有很多固定资产,这些固定资产与医院的经营、发展有密切关系。所以,要采取固定资产管理措施。也就是说,要规划固定资产的使用、分配,采取有效的固定资产存储、运输、养护等措施,杜绝随意使用、贪污腐败等行为,使固定资产可以保值增值,避免出现固定资产不良流失的情况。同时也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落实管理规范,确保固定资产会计信息真实准确。

(二)理论

在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所谓全生命周期,就是从资产采购开始,一直到报废,整个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要落实动态、全面的管理措施,以周期成本管理学(LCC)作为理论基础。LCC在确保安全和效益的同时,构建具体的标准,对运营成本进行控制,将全过程成本控制在最小。固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采购、入库、使用、维护和报废五个阶段,在实际使用资产的过程中,应该实现各阶段价值最大化。应该构建一个将投资决策、实施、运营三个阶段整合在一起的动态管理体系,彰显整体、统一的特点,不仅要管理成本,还要确保安全和效益。为提升管理效果,可以引进RFID、医疗设备综合效率、医疗设备技术评估等理论与方法。国内对固定资产管理已经有了深入的研究。其中,目标管理的内容比较全面。在最初的研究中,固定资产管理根据归口部门管理设定目标,并且对设计管理进行监督,明确具体的管理流程和制度。随着理论的逐渐发展,从传统的管理方式逐渐向现代化、科学化方式转变,坚持数据化的管理理念,采用定量分析的方式,将实现固定资产效益最大化作为目标,有效提升医院的综合竞争力。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做到精确分析,侧重评估;控制环节,强化管理;健全机制,梳理流程;提升效率,保障效果。国家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为大中型医院配置设备,促进乡镇卫生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升,同时改善乡镇医疗卫生水平,使公立医院可以为人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三、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

从目前的情况看,很多公立医院都以提升医疗水平为核心,积极采购各种先进的医疗器械、设备设施,固定资产的数量不断增加,但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并不充分,存在“侧重采购,轻视管理”的问题。在设备采购回来之后没有进行跟踪管理。针对设备的使用、保管和效益情况,缺少分析,造成设备的不合理使用、部分设备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在购买或建设固定资产时,通常会准备立项依据,也会进行效益预测论证,但投入使用后这方面的管理较少[2]。一方面,医院缺少完善的效益分析制度,缺少具体详细的固定资产使用效益考核指标;另一方面,各个职责部门的意识薄弱,没有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只是按照要求采购固定资产,并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很多医院中的工作人员认为固定资产管理就是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的工作,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比较片面,所以在实际管理中,各个部门的参与和配合较少。一些医院因为引进了新技术、新人才等原因,会迅速更新设备,被替换的设备虽然依旧有使用价值,但由于管理意识不足,所以没有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造成设备闲置浪费。

(二)固定资产管理职责不清

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制度和流程不够周密和完善,所以很容易出现管理松散、权责不明等问题。例如,管理与使用部门之间没有进行有效沟通,二者之间相互脱节,影响正常使用或者管理方案的落实。通常部门使用人员会落实管理工作,部门领用固定资产后,会根据需求进行随意调入或调出,缺少使用审批程序,所以使用情况不明确,甚至不知道资产当前处于哪个部门。也没有做好反馈工作,造成管理部门无法掌握使用情况,所以很难在第一时间将使用信息详细地记录下来。在年终盘点时,很多资产出现损毁、丢失等,每个部门都不愿意主动承担责任,出现互相推诿的情况。同时,由于没有建立详细的责任制度,对固定资产使用权限、管理职责的划分不够明确,造成很多人随意使用医院内的固定资产,即使固定资产损坏也没有及时进行赔偿或维修,影响固定资产的正常使用,导致固定资产使用效益下降。

(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全

不论任何管理工作都需要完善、详细的管理制度作为支撑。但大部分公立医院都缺少制度支撑,造成实际管理没有明确的依据,同时对固定资产制度建设和执行重视不够等问题。例如,盘点和移交制度不健全。在固定资产移交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制度的规范,导致手续不完善,或者没有按照要求及时移交,出现“物随人走”的情况,影响资产的正常使用。同时,由于监管措施不完善或落实不全面,在调拨、转移、使用等方面,可能会出现丢失、损毁等问题。面对突发医疗卫生事件,一般医院会设置临时应急部门,由于针对应急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缺失,无法进行有序的固定资产移交和盘点,不仅影响临时部门组建,在解散时也可能出现固定资产流失的问题。

(四)信息系统建设有待完善

在现代化的背景下,大部分公立医院都已经优先建设了HIS(医院信息系统)、PAC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等临床系统,但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硬件和软件条件建设落后已成为实际管理中的常见问题。信息化水平需要全面提升,各个部门之间的固定资产数据无法有效地进行互联互通,严重影响管理效果。与此同时,管理人员对信息系统不够了解,没有掌握操作技术,无法利用信息系统优化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加上信息系统的功能不完善,无法避免人为操作失误情况的发生。因此,固定资产管理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都难以保障。同时,对手机APP、新媒体平台的利用不够充分,保修、维护等管理没有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导致工作效率的提升速度比较缓慢。

(五)管理人员专业素养不足

不论是哪一类管理工作,都需要专业的管理人员,人员的素养能力影响极大。从目前的管理情况看,专业管理人才明显不足,落实管理工作的人员缺少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不仅认识不充分,同时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与培训,所以在实践的过程中,很难创新和配合,与财务管理等部门工作难以协调。固定资产管理并不是单纯的采购、盘点和数据统计等工作,还包括计提折旧、固定资产构建预算、使用效益分析等多个方面,由于人员素养不足,所以各项管理工作不到位,很难发挥固定资产管理的作用,无法有效地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

四、加强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策略

(一)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不仅医院高层管理人员要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并且积极承担管理任务,而且医院中所有职工都要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一是要加强相关内容的学习与培训。在了解国家发布的一系列新政策的基础上,加强技能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管理水平,促进管理创新和强化。例如,对资产管理软件熟练、准确运用,设备出现故障后的处理策略等。二是应该加强医院内部各部门间的交流合作,确保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都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价值,密切配合。在严格遵守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协同财务部门、管理人员落实各项管理工作,确保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可以顺利落实。三是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与绩效考评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将各个部门固定资产的管理情况列入部门绩效考评指标中。管理优秀的部门进行经验分享,同时在下一年度的固定资产配置环节予以优先保障。通过提升部门及职工的管理意识和能力,进而全面提升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

(二)明确固定资产管理职责

医院需要建立“统一领导、归口管理、责任到人”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保障各个管理环节、各项管理任务可以顺利落实,明确固定资产管理职责。一方面,在医院内部建立完整的固定资产管理组织架构图、业务流程图以及相应的岗位说明书,使医院各个层面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及人员,能够全面地了解及掌握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思路以及权责分配情况。另一方面,要在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设置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岗位,确保各项管理工作可以顺利落实。建立详细的日常管理制度,根据部门使用情况将日常管理制度落实到各个部门的实践工作中,明确各部门的管理负责人。固定资产在部门之间的调剂,必须履行严格的审批程序,部门之间不得私自进行固定资产的调剂工作,一经发现,严肃追责。

(三)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为保障固定资产管理有序落实,需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固定资产制度的建立应该坚持全生命周期的原则,全面把控管理风险,尤其要做好职责划分工作,确定各个部门、各个科室的工作任务,并且及时进行反馈记录,避免出现工作内容交叉或者管理空白等情况。在固定资产移交盘点制度方面,要完善移交环节,准备详细的移交手续,加强监管,确保固定资产在移交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加强固定资产盘点工作,如果盘点中出现问题,需要追溯问题根源,明确固定资产负责人,由负责人承担责任,严格依据制度规范进行处理。

此外,固定资产报废报损、调入调出、维修保养等环节都需要按照制度、章程落实,对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监管。

(四)完善固定资产系统建设

加强信息化建设管理,构建信息管理系统。根据医院资源规划内容搭建系统,设置多个管理模块,包括购置跟踪、出入库管理、预算核销等功能模块,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将固定资产管理从传统的静态管理逐步向动态跟踪管理的方向发展。对固定资产进行实时精准的控制,部门之间要进行信息的互联互通,设置好相应的管理权限,加强相关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得他们能够准确熟练地使用相关系统。同时,可以采用RFID、二维码等技术,将固定资产信息条码化,通过扫描即可获取固定资产的各项信息,提升管理的便捷性。建立电子档案,通过信息系统查询相关资料信息,实现正反追溯,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方式,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五)提升管理人员专业素养

为提升管理质量,医院要培养更多优秀的管理人员。

首先,固定资产管理岗位需要具有资产管理专业知识、具备管理经验的人才担任管理人员。各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需要经过岗前培训,学习固定资产管理方法、制度、系统操作等内容,确保管理人员可以按照要求落实管理工作;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奖罚制度,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如果发现违规行为,要严格处罚;最后,医院要不断地更新管理模式,派遣管理人员向先进单位学习,针对管理工作进行经验交流和工作研究,在学习国家政策文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公立医院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该工作对医疗服务水平、医院条件等多个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为提升管理水平,需要强化管理意识、明确管理职责、健全管理制度,同时还要积极落实信息化建设任务,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动态管理、全面跟踪,同时培养更多优秀的管理人员,保障管理的精细化、现代化。

猜你喜欢

公立医院管理人员部门
北京某公立医院合同管理与控制的实践探索
北京市公立医院科技成果转化调查与分析
治理迭代
以“5×3”立体模式打造外派管理人员队伍
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素质现状提升探讨
基于管理会计视角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组织探讨
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
89家预算部门向社会公开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