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视角下的好课之“要”
2022-12-22孙勇
孙勇
虽说教无定法,但课堂教学是精妙有趣还是枯燥无味,是内容翔实还是空洞无物,听课者很容易分辨。教师想展示一节好课,要付出很多,既要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搭建支架,为实现目标做些铺垫,还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认真打磨教学语言。此外,教师还要对教育格局、教学视野和理念素养等有着深入的理解和体悟。好课是教师对教育教学认知程度的集中体现,达成好课的前提是教师要理解其包含的哲学底蕴。
好课要具备大格局。好课必然要目标明确,能够指引学生的人生方向。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好课生命力的内核。教师要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引领学生直面问题,客观深刻地剖析问题,全面真实地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教师只有秉持正确的育人观,才能把教育的初心落实在课堂的每个环节中,于教学方寸之间展现出师者的情怀与担当,呈现教育的大格局。
好課要具备逻辑性。语言是思维的表述载体,逻辑是思维的内在要素。好课要在呈现形式上符合常规逻辑,与学生的认知规律一致,要让学生听得明白,想得清楚,悟得透彻。如果学生感觉“一节课秩序混乱”,大抵可以归因于教学逻辑不流畅:或许是某个定理表述不精准,或许是某个概念解释不严谨,或许是某个论证不合理……清晰的表述、缜密的逻辑、合理的论证是课堂教学逻辑美的重要保证。此外,好课的逻辑性还体现在教师能够通过“由表及里”的分析、“由此及彼”的演练,引导并鼓励学生探究学习规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好课要蕴含语言美。笔者认为,课堂之美还体现在教学语言的精练上。教师要多运用修辞手法,营造美的境界,让学生体会语言美。比如,恰当并适度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反问、夸张等修辞手法,让教学语言灵动活泼。教师要注意在“导入、高潮和结课”等环节的前后呼应,尽量让教学环节的时长占比趋于协调;简化教学语言,融自然与人文美、科学与文化美为一体。
好课要遵守公序良俗。教师的伦理道德水平影响着学生的言行。教师的语言和行为要符合公序良俗,要在个人的喜怒哀乐、是非对错、美丑善恶等方面表达出鲜明、正确的观点。好课难免会烙上教师的情感态度——表扬什么行为、批评什么立场,提倡什么做法、反对什么观点,需要用明晰的态度来指引学生成长。好课必须让学生知晓道德底线、学术的基本规范等,绝对不能含糊其词地表达观点,持模棱两可的态度,更不能出现僭越世道人心与法理人伦的言行。
文以载道,课也亦然。当一个教师的教育思想能够扎根于课堂沃土之中,主动吸收理论雨露,经受实践滋养,美妙动人的“好课之花”才会欣然开放,最终收获累累硕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