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民国电影分析的上海地区民国家居布局设计特征研究

2022-12-22张颖泉吴智慧ZhangYingquanXuJingWuZhihui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2年11期
关键词:民国家居布局

■张颖泉,徐 晶,吴智慧 ZhangYingquan & XuJing & Wu Zhihui

(1.金陵科技学院艺术学院,江苏南京 211169;2.南京林业大学家居与工业设计学院,江苏南京 210037)

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房屋结构的改变,以及家具样式的变化,民国时期的家居布局与中国古代的家具布局有了较大的差别,开始出现了新的样式。而与当代住宅内的家具布局相比,也有较大不同[1]。

但目前的相关研究,针对民国家具的具体样式略多一些[2],而民国时期家具具体在室内是如何布局的,却鲜有涉及。众所周知,在当代室内设计中,绘制室内平面图方案是重要的设计步骤[3]。而这个步骤中的核心便是家具在室内空间中的摆放方式研究。可见家居布局设计的重要性。而民国时期的家具布局方式,是中国室内设计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从古代向现代转折的关键点。因此对民国家居布局设计的研究,对研究和完善中国室内设计史,至关重要。

上海是民国时期中国近代化程度最高,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城市[4]。一方面,它较早地拥抱西方文化,所以在各方面的西化速度会高于全国其他大部分地区[5],具有更加典型的民国家居布局特点。另一方面,上海汇聚了上至达官贵人、富商巨贾,下至平民百姓等各阶层人群。也包囊了从灯红酒绿的豪宅,到朝不保夕的贫民窟等各式住宅。因此上海地区所概括的居民阶层较为全面。因此将上海地区作为民国时期家居布局设计的研究地,更加具有代表性。

回顾近代及以前的上海民居室内设计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古代的上海民居具有传统江南院落的设计特点。到了晚清时期由于中西方文化的早期交融,所以设计形制逐渐从传统院落走向洋房。到了民国时期,西式室内装饰已经成为主流。本文主要研究的对象,是第三个阶段,即民国时期的上海家居布局特征。

■图1 民国影片中室内家具布局的中轴均衡分析

1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民国时期家居布局的研究一直以来较为鲜见,原因之一便是受限于资料的匮乏。一是普通的老照片难以全面多角度复原当时的场景;二是普通的纪录片镜头多局限于室外场景,涉及室内场景的镜头少之又少,孤证难立;三是目前对相关故居的复原,一些真实性、原始性较好的现存故居多属于历史名人的[6],虽然这些历史名人中也不乏艰难困苦之人,但相对而言普罗大众的故居复原得较少。这些原因都造成了现阶段的研究很少涉及民国家具在室内的布局方式。

在民国时期上海剧烈的社会矛盾背景下,民国时期反映上海地区人们生活的电影,无论在质量还是数量上都在全国名列前茅。其中一些经典的老电影更是因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的生活状况、居住条件[7],以及生存状况和心理状态[8],在情节与场景上都力求真实,才成为中国电影史上不朽的经典,因此具备了成为资料来源的条件。

■图2 民国影片的室内部分剧照和家具布局角度分析

■图3 当代床体与床头柜关系示意图

■图4 民国影片中床体与床头柜部分剧照与布局复原图

基于此,本文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之一是史料信息挖掘法。一方面查找大量文献资料,另一方面,对大量民国时期拍摄的优秀经典老电影进行挖掘。这是因为电影相比照片更加立体和全面。我们可以选取一些镜头较全的空间,通过电影的镜头身临其境般地对该空间的布局进行复原。

研究方法之二是平面布局图复原法。即对拍摄角度较为全面、拍摄细节较为充分的室内场景,进行反复观看研究。充分发挥电影镜头更加立体、全面的优势,跟随着镜头的转换从不同角度观察家具的摆放位置,并利用电影中的相关参照物推测物体彼此的大致距离和空间关系。从而用CAD软件复原出电影中相应室内空间的家居布局平面图,以便更加直观地分析。同时在篇幅允许的情况下,选取少量镜头截图在本文中展示。

■图5 民国影片中床尾与桌子的部分剧照与布局复原图

■图6 民国影片中餐桌与鲜花的部分剧照

■图7 民国影片中陈设品与壁炉的部分剧照

2 家居布局设计的美学特征分析

2.1 家居布局的均衡特征—非对称美

在家具布置的原则方面,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即布局的形式美原则,这个原则在所有的设计里面包括家具设计都会应用到[9]。均衡与稳定是形式美中一个重要的要素。在中西方的古典美学甚至在当代美学中,室内家具的摆放大多会讲究均衡或对称,以求得均衡之美。即使不样样对称,但也尽可能地求得视觉上的均衡和稳定[10]。

我们在分析了大量的民国电影之后,却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在上海,许多当代或古代设计中理应进行对称陈设的场所,家具的摆放却刻意避开中轴线一小段距离(图1)。

如(1)在1928年的电影《情海重吻》中(图1a),纨绔子弟陈梦天所住的豪宅堪称是一个对称的西式房屋,门厅与台阶之下的大房间连在一起,共同形成了左右对称的室内空间。然而通过对多个相关镜头的反复观看,可以发现就是在这样一个非常对称的房屋中,餐桌的摆放却刻意避开了房间的中轴线一段距离,使之更加靠近一侧的双人床。打破了对称空间造成的规整感和仪式感。

■图8 民国室内家具布局的功能特征分析

1937年电影《人海遗珠》中(图1b),富家少爷王子芳安置情人的豪宅情况同样如此。餐桌的摆放位置也堪称奇特。通过对影片相关场景的多个角度镜头的反复观看之后,最终可以确定餐桌的位置,就是在床尾偏向门一侧一点的方位。这样的摆设方法奇特之处在于,其一,它并没有放置在离床较远的位置,以便彻底摆脱与床体的关联;第二,同样,餐桌也没有放置在床体的中轴线上,以使人看上去有视觉的稳定感,而是放在床尾离床体中轴线不远的尴尬区域,使人既能将其与床关联,又与床有一些错位。

同样,在1935年电影《风云儿女》中(图1c),贫穷少女阿凤与母亲住的房间,圆桌也避开了床体中轴线一小段距离,同时还避开了室内重要家具方形餐桌的中轴线一小段距离。

此外,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电影《哀乐中年》中(图1d),老校长所住的房间也同样存在这样的情况。即圆桌既不在房间的中央,也不在临近的床体的中轴线上,却同时与床体或房屋中轴线都保持非常近的距离。这些现象给人一种颇为离经叛道的感觉,由此可以看出巨大的时代变革带给人们打破常规、发挥个性的心理。这种推测在下文中也得到了印证。

2.2 家居布局的角度特征—非规则美

家具陈设的角度问题,亦属于陈设的形式美研究范畴。如果家具的角度不属常规角度,会打破整个空间视觉上的平衡。同时,角度还涉及另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即所谓的微差。微差是相对于对比的手法而言的,对比是指要素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具体是通过陈设品之间大小、形状等方面差异的烘托来突出各自的特点,以实现空间变化的目的;而微差,是指要素之间存在较微小的差异,具体是由于彼此之间微小的差别,所以在差异中寻求共性,在共性中求和谐。

格式塔心理学的观点是,人对事物有“完形”的倾向,这是人对外界感应的本能[11]。人本身是喜欢根据过去经验看到完形的事物的。人具有主、客观定势,在个人过去经验的影响下,人们总会首先知觉曾经熟悉的或学过的图形。定势即对于当前心理活动的倾向性。由于在中西方古代的室内家具布置中,家具一般会与墙体形成180度或0度的角度摆放。所以当家具与墙体构成不规则角度摆放时,尤其是非45度角摆放时,观者心理会有一种“完形压强”,产生一种内在的紧张力,使得大脑填补这种不规则角度,忽略小的差别,而将其视为规则角度。

通过对大量民国电影镜头的多角度反复观察,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问题,即民国的许多住宅家具,都呈特殊角度摆放,即既非横向亦非纵向,也不呈45度,而是呈较为随意的角度。这样的布局方式,打破了古代及当代中西方在多数情况下遵循的均衡和稳定原则,通过对比和微差的手法,打造出不同于古代的空间风格,显示出室内设计者或使用者不拘一格的特点,和追求自由的个性。

我们可以通过对几个具体的民国电影中的室内家具布局进行分析来说明这一点。

■图9 当代卧室最常见的几种布局

■图10 当代客厅、餐厅的常见布局

■图11 民国上海地区家居布局特征及其根源的关联模型

(1)在电影《情海重吻》陈梦天所住的豪宅中(图2a),沙发的摆放颇为奇特,背对大房间入口处而直面墙壁。且沙发刻意呈不规则角度,显示出了一定的随意性。这种奇特的摆放方法在古代或当代的设计中都十分罕见。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种面壁的摆设方法也构成了一定的私密性,两面互为直角的沙发椅背与墙壁构成了较为私密的小空间,在这个大房间里营造出了温馨的小氛围。另外,大衣柜的摆放方式可谓奇特。它既不倚靠在任何一面墙前,又不与任何一面墙平行,而是与相邻的两面墙体都形成了一定的角度,自成一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房屋室内的形状,看上去颇为随意和不拘一格。

(2)在电影《人海遗珠》富少爷王子芳安置情人的豪宅中(图2b),梳妆台、茶几、抽屉柜和藤摇篮均呈不规则角度摆放,仿佛是房屋主人按心情随意放置的一样。而同样这部电影的贫女朱冰与母亲所住的房屋内(图2c),梳妆台的摆放角度也颇为随意。

(3)在电影《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女主角姨妈家别墅的一楼大厅中(图2d),客厅的主要家具——钢琴与沙发凳均各自形成独特的角度。

(4)在《哀乐中年》中的老校长在别墅里的房间中(图2e),沙发的摆放也与任何一面墙体都不平行,在墙体构成的空间之外,构筑了新的空间形态。

2.3 家居布局的搭配特征——搭配精致美

(1)床与床头柜的精简搭配

在当代室内设计中,只要空间足够,双人床一般都会配置两个床头柜(图3),而单人床有时配置单个床头柜,有时则没有。但在民国的居室里,我们发现,双人床大多数情况下只有一个床头柜;而单人床大部分情况下是没有床头柜的(图4),显得颇为精简。这或许会与之前所分析的,民国时期人们厌恶居室对称布局有一定的关系。

(2)床尾圆桌的活泼搭配

一般而言,西式的家具陈设喜欢在床尾放置床尾凳。中国传统卧室一般不会在床尾固定放置什么家具。而经过对大量图片的分析我们发现,上海的民国居室内在床尾处放置桌子尤其是圆桌的现象非常多。其中既包括富裕阔绰的有钱人家,也包括贫寒穷苦的底层民众家。这样的搭配方式活泼了空间形态,使得原本以方形床体为主的略显古板的睡眠空间得到了美化,反映了民国时期上海人活泼且打破传统的心理。

图5列举了民国影片中床尾放置桌子的例子,图中分别给出了剧照和平面布局图,从中可以清晰地看见民国室内布置具有床尾放桌的特点。

(3)桌与花的精致搭配

根据对大量民国电影的观察,以及部分民国真实老照片的研究,我们发现在上海地区还有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即无论平民家庭或是富裕的家庭,餐桌上都会摆上鲜花。例如,图6中,a、b、c左、e均是富有人家的房屋,室内的圆桌上均摆放着鲜花;而图c右、d、f、g则是经济比较拮据的平民所居住的空间,餐桌上同样也摆放着鲜花。

由此可见,民国时期的上海市民,无论贫富,对室内环境的美观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和良好的品味。在有限的空间里尽可能设置美的点缀。

(4)壁炉与陈设品的精巧搭配

豪宅中精致的生活还体现在壁炉的陈设上。壁炉是西方兼具取暖与装饰功能的家具。民国时期的豪宅也常常设置壁炉(图7)。壁炉上的陈设方式完全沿用西方的模式,常常精细地搭配以西式支架瓷盘、雕塑、鲜花和带有中国古典意味的花瓶等装饰品。壁炉上方的墙面常常挂有绘画。由此可见,民国时期的壁炉及其陈设品的搭配基本沿用了西方的形式,同时也会装饰以中式的陈设品,精巧高贵。

3 家居布局设计的功能特征分析

3.1 室内与家具布局的多功能性

与当代住宅相比,民国住宅室内没有在功能上进行物理分割,常常单个住宅内的房间数量较少(许多人家只有一间房间),单个房间面积较大,因此室内空间功能非常丰富。常常一个房间既包括睡眠功能、会客功能,又包含了用餐功能、读写功能等等。

因此,我们只能将一个房间内含有床、梳妆台、衣柜等家具的区域划分为睡眠空间;含有沙发、茶几、椅子、小桌等家具的区域划分为会客空间;含有餐桌、碗橱等家具的区域划分为用餐空间;含有书桌和书柜等家具的空间划分为读写空间……而当代住宅的房间数通常较多,分别用作不同的功能,也就是对功能区进行了物理分割。因为每个房间的面积较小,所以功能相对单一,如卧室、书房、餐厅、厨房、卫生间、客厅等。

3.2 室内功能区家具布局的非模式化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相对于当今,民国的室内与家具布置较为随意。这和室布局的多功能性,以及室内空间相对较大有关。空间大而功能杂,可以调整的余地自然也就比较大了。而当代居室的房间功能分配明确,各个房间面积较小,可以调整的余地也就比较小了。

另一个原因或特征是,民国时期人们的观念差异较大,个性化倾向较强;而当今社会人们观念的趋同性比较强,而个性化比较小。

下面我们从睡眠空间、会客空间和用餐空间几个方面来进一步说明这一问题。

(1)睡眠空间的布局

民国室内睡眠空间的布局大致可循的较稳定模式便是在床尾放置圆桌,偶尔会在床的一侧放置桌子。而衣柜的摆放方位不是太固定,一般会在床的两侧,或是床尾桌子的后面摆放,而梳妆台等家具的摆放也是很随意的(图8)。

而当代的卧室布局则形成了比较明确的规律和套路(图9)。当代的衣柜位置更加固定,一般位于床体一侧靠墙的位置,另一侧为窗户。一般不会在床体旁边放置圆桌或方桌。电视柜是当代必不可少的卧室家具,一般放置在床尾靠墙的位置,形成室内的视觉中心。有时会在电视柜旁放置梳妆台[12]。

总之,民国睡眠空间的布置方式更为多样,更难以归结套路;而当代睡眠空间的布局更具有模式化倾向,更加统一。

(2)会客和用餐空间的布局

从图8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民国会客及用餐空间的布局样式繁多,五花八门,难以对其进行归类。一些平民家的房屋里甚至没有会客空间。这显示出在民国时期,会客功能并不是室内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因而,对会客空间的设置是见缝插针、可有可无的。

而反观当代会客及用餐空间,餐桌、沙发和茶几等家具的摆法差异性不太大,总体看固定模式却日益成型。一般而言,会客空间都是由L形或U形的沙发配以茶几构成的。客厅的另一侧一般是餐厅,餐厅与客厅有时分属两个房间[13],有时同在一个大厅内,但大多彼此相邻。这种做法在当代已成常见的套路(图10)。

3.3 室内功能组合的阶层差异性

对民国电影中的家居布局进行分析后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功能组合和布局变化多端,似乎看不出规律性,但是室内功能组合与居住者的阶层性有一定的关联(图8)。除了必备的睡眠和用餐空间外,其他的功能区域的设置是因人、因阶层而异的。

经过分析和归纳,我们可以发现民国室内家具布局的功能组合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① 富裕家庭的居室内一般都有会客空间(如图8a~e),而平民家庭就不一定有会客空间(如图8f~g),即使有会客空间也是很简陋的(如图8h)。

② 有文化人士或家中有学生的家庭一般都有读写空间(见图8a,d,h)。其中,富裕人家还会配有书橱(如图8a),而平民家最多只有一张简单的书桌(如图8h)。而文化修养较低的富裕人士,即使家中家具比较高档,但是却没有安排读写空间(如图8b~c)。

③ 除了用餐空间外,平民家的室内有时还会配有烹饪空间,说明他们家中没有专门的厨房(如图8g)。

④ 平民家一个房间内通常会有多张床(如图8g~h),而富裕人家通常一个人或一对夫妇有一个单独的居室(如图8a~d)。

4 特征归纳及根源分析

4.1 特征归纳

由上文论述可见,民国上海地区住宅中的家具布局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家具布局具有非对称美。打破了古代对于对称布局的偏好,家具的摆放刻意避开室内中轴线一段距离,但又不是偏离很远,以求得一种整体均衡状态下的不稳定感。

第二,家具摆放角度具有非规则美,许多家具刻意避免90度、180度或45度的常规摆放角度,而寻求特殊的角度进行摆放。显示出非模式化的感觉。

第三,家具搭配具有精致美。其一,住宅内床头柜数量较为精简。其二,床尾常常放有圆桌。其三,无论贫富餐桌上都有鲜花。其四,陈设品常常中西合璧十分精巧。

第四,单一房间所包含的生活功能较多,具有多功能性。单一房间内,大多既有床铺,又有餐桌,文化人还会有读书类家具。平民居室甚至摆放烹饪厨具。

第五,民国的家具布局方式具有非模式化的特征,更为多样且很难归结出大的固定套路。而当代人的房间大多具有较为固定的家具摆放模式,只在细节上互相有差别。

第六,室内功能组合具有阶层差异性。富裕阶层的单个居室内会有会客空间或读写空间,但不会同时放置多张床以及厨具;而平民常常在一个房间放多张床具及厨具。

4.2 根源分析

上述布局特征,究竟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在这里我们做了分析(图11)。

第一,时代心理因素。古今之交的民国,巨大的变革给人们强烈的心理冲击,大量传统被打破。时代浪尖的上海民众更是具有叛逆、革新的心理。在家居布局上追求非对称美、非规则美和个性,床尾摆放圆桌以打破纯方形带来的沉闷感,布局方式并无规律。

第二,审美文化因素。西方审美文化的影响,使得许多人的审美不再偏向传统的对称感和礼仪感,变得喜欢非对称的布局、非常规的摆放角度,及在圆桌摆放鲜花这样精致的搭配。

第三,建筑结构因素。无论贫富,民国单一房间能包含多样功能的家具,既有床又有会客家具、用餐家具等。这说明民国虽然房间数量少,但单一房间的尺寸通常比较大。

第四,社会经济因素。民国时期战乱频繁,无论贫富均有可能朝不保夕。所以一些家具的摆放比较精简。出于将就的心理,会在一个房间内挤入各种功能的家具。同时巨大的贫富差距使得穷人的处境更加艰难,不得不舍弃会客、读书等方面的家具,聚焦于生存。

5 结语

由此可见,民国时期上海地区的家居布局既不同于古代亦不同于现代,具有较明显的过渡时期的特征。上海这一人口激增的近代大城市,在艰难的居住环境中,塞满了各个阶层的人群。从中既可以看到旧有家居布局秩序的打破,所有的对称、均衡在室内空间的破坏,普通民众在艰苦的条件下打破常规为创造美好生活而展现出的生活智慧,和富裕阶层为最大限度满足自己各个方面生活需要而设置的丰富的家居布局;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这些过渡时期的家居布局方式,有了现代家居布局的雏形,三面没有围栏的新式床具和其他家具无间隙地放置在一起,沙发和餐桌摆放形式的各种尝试等等,都为现代家居的布局方式做出了早期的多样化尝试。

当代人的住宅房屋大多拥有多个各具功能的房间。但仍有少数年轻人有一段“蜗居”时光。虽然条件今非昔比,但是布局安排上仍可借鉴前人。而旧上海人们对个性的追求和当代年轻人略有相通之处。因此也可以借鉴民国时充满个性的布局方式。

此外,当下民国风格的装修在餐饮或酒店等场所盛行。可惜有的被人批评民国味不足或不正宗。因此可以从民国时期的布局风格入手,去打造更加纯正的民国风格。

猜你喜欢

民国家居布局
打造日常家居“氛围感”
台北家居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BP的可再生能源布局
VR布局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2015 我们这样布局在探索中寻找突破
Face++:布局刷脸生态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
午社“四声之争”与民国词体观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