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竹文化的古水镇竹家居产业振兴策略与实践路径研究

2022-12-22李孟冰蔡雪菲丘艳燕LiMengbingCaiXuefeiQiuYanyan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2年11期
关键词:竹制家居竹子

■李孟冰,蔡雪菲,丘艳燕 Li Mengbing & Cai Xuefei & Qiu Yanyan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智能工程学院,广东广州 511300)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城,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完善配套设施”[1]。

我国拥有丰富的竹资源品种、悠久的竹产品生产和深厚的竹文化底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各地实行因地制宜确定主导产业、特色产品和发展模式,避免同质化无序化发展。因此,发展竹产业成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创新发展的重要目标。

1 竹文化

1.1 竹文化内涵

我国拥有历史悠久的竹文化,它属于我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更是东方文明的象征,竹子渗透到人们在物质上和精神生活中的各方面。关于竹文化的定义,有不同的理解,我们一般将竹文化定义为“竹制器物、以竹为载体的中国文化、以竹为表现对象的文化形式和文化心理的总和”[2]。竹类器具给人物质生活上带来便利,代表中国的生活文化进步,舒适人们的居住空间,同时也为人提供精神文化,属于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共同体。

1.1.1 竹物质文化

在人类生存、发展历史上,竹能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物质需求,人类的衣、食、住、行都有竹的影子。

(1)竹饮食。竹原产于中国,属于草本植物,竹饮食主要体现在可以实用的竹美食或药材等,竹笋自古以来被我国称为“菜中珍品”。早在3000年前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出现了“笋菹鱼醢”的诗句,意思是腌制的笋和鱼肉酱,这也说明了我国古人食用竹笋的历史之长久[3]。竹笋除了是一道美食,也是重要的药用材料。在药学著作《本草纲目》记载笋“味甘、无毒、主消渴、利水益气、可久食。”由此也可以看出,竹饮食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之大。

■图1 古水镇竹制产品

(2)竹产品。竹产品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竹产品包括各类竹器皿、竹家具、竹工艺品。竹器皿包括竹筷、竹碗、竹篮、竹席等,竹筷突显了中国独特的饮食文化。竹家具有竹椅、竹凳等,环保舒适,造型独特,具有一种纯朴自然的美感。竹工艺品以竹雕、竹织等为主,品种较多,天然精致,观赏型较强,竹雕艺术属于一种非遗文化传承。随着人们对生活水平要求的提高,竹产品日趋丰富、多样,讲究精巧、细致,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4]。

1.1.2 竹精神文化

在我国传统文化里,竹不只是一种生物,也是一种人化的自然。它体现了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传达了一种宗教精神,在诗歌、绘画中表达出作者的某种高尚品德。

(1)宗教神话

竹具有生长极其迅速,适应性强,枝叶翠绿等自然生理特征,古人对其产生联想,并将它与神和宗教联系起来,产生崇拜的心理,并十分信奉竹子,先民们认为竹能够给人们带来风调雨顺。在我国,如布依族等少数民族在求子、丧葬、敬神、祛病这四项人生重要的礼仪宗教仪式中,都利用竹制作相关物品来体现出人民对竹的崇拜。由此可以看出竹在人们心中是对生命强烈的呼唤,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民族竹文化[5]。

(2)诗歌绘画

在精神文明上,从古至今竹子都是被歌颂为君子的高尚品格,文人学士都喜欢用竹子来表达自己的各种情感,因此也创造了大量竹相关的诗歌、书画。南朝梁刘孝先的《咏竹》说到“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清代画家郑燮的《竹石》中写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都是被流传下来众多与竹有关的诗词书画[6]。通过欣赏竹的诗画,能够感受到竹子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高贵品格。

1.2 竹文化与竹家居产品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更加追求绿色健康、天然环保的家居产品。竹家居产品属于低碳、环保型产品,正迎合现代的时代潮流,是未来家居产品的发展趋势。

根据我国历史文化记载,竹家居产品起步较早,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竹简、竹牍、竹制床;春秋战国时期有提水的竹器(称之为“桔”),到竹制灌溉工具(称之为“高转筒车”);在唐宋时期,一些佛教画像中可以看到用竹子做的四出头官帽椅、脚凳等竹家具[7];到唐宋后期,竹椅、竹凳等竹制家居产品大量出现;明清时期,已完全普及,甚至远销海外;发展至今,已出现各类竹制家居产品,以竹筷、竹椅、竹篮、竹凉席、竹雕刻品较为常见[8]。

2 古水镇竹制家居产业概况

古水镇位于绥江中游,地处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西部,是广宁县西部重要城镇,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竹林资源和人文资源。全镇山林地面积约33万亩,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87%。森林覆盖率高达82.4%,更新造林面积5200亩,成林抚育25万亩,森林以竹林为主,竹子面积达24.39万亩,占全镇林地总面积的48%,是广宁“竹子之乡”的主要产区,素有“竹子走廊”之称。

古水镇竹材种类丰富,据记载,全镇有14属128种竹材,部分常见竹类品种特性用途如表1所示。

表1 古水镇部分竹类品种特性用途

2.1 竹制产业发展历史

古水镇拥有深远的竹类历史。在上世纪,竹类加工产业多为手工操作,其发展规模小,多以粗加工为主,整体效益较低。随着国家政策的改变与对环境保护的推广宣扬,政府开始高度重视本土竹产业发展,全镇把竹产业发展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根据对古水镇竹产业发展状况的调研,早在2003年古水镇政府已经开始全力创建竹子专业镇,积极推动竹子产业发展,当时古水镇成立了“竹子种植基地、竹子加工基地、竹子科研中心”。在2000至2006年间,全镇承担竹子科研项目9项,其中省级3项,市级2项,县级4项;申请国家专利5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设计专利3项。到2015年古水镇实现自主研发技术专利到达31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实用型专利17项,外观设计型专利5项。

■图2 古水镇竹加工厂

2006年,竹加工企业已有260家,2015年古水镇竹子加工特色产业产值已达12亿元,创税1100多万元。但近几年由于经济各方面影响,竹产业发展开始逐渐倒退,到2019年竹子企业产品销售量2万多吨,年产值约1.1亿元。全镇的竹子加工企业下降到120多家,产品包括竹编工艺品、竹家居等(图1),当下古水镇竹材产业发展正处于瓶颈期。

2.2 竹制家居产业存在问题

古水镇竹林资源非常丰富,竹产业推动竹制家居产业的发展,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概括为以下四点:

第一,政府管理体制欠缺,整体产业体系格局不鲜明。竹文化是古水镇的地域文化特色,但近几年竹产业已处于滞后发展期,这与政府的管理体制有一定关系。政府不重视对竹制产业的发展,农户缺少参与的主动性,虽然也有一定的投资,但实际效果较小。在竹文化的推广体系上也不完善,竹林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竹家居产业更是滞后发展。另外,通过走访调查,发现竹家居产品在古水镇并没有形成市场化,更多的是直接通过加工企业直接销售到外地,甚至远销国外,没有形成本土产业体系,缺乏本土竹家居企业。

第二,加工深度不够,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目前,古水镇共有106家竹加工市场主体,占广宁县竹加工市场主体的29.6%,有较为充足的初级竹材原料。但大部分竹加工厂都以粗加工为主(图2),精深加工技术能力弱,其科技含量较低、经济产值不高。且山林区的自然条件制约了道路、运输管道、仓储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效率,阻碍竹家居产业的发展。

第三,缺乏龙头企业,品牌化意识不强。龙头企业能够带动产业兴起,在产业链条延伸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竹文化作为古水镇的本土文化,对竹家居产品的发展有足够的优势。古水镇拥有自己的竹加工厂,独特的竹工艺,但全镇缺乏指引方向的龙头企业,且本土的竹加工企业规模较小。古水镇只有5家年销售额500万以上的竹产业类企业(个体户),大部分是家庭作坊式的个体户,设备老化、工艺落后,对竹产业发展的意识较为薄弱。品牌意识不强,创牌认知不高,缺乏品牌发展意识,没有属于自己的本土品牌。

第四,专业技术人才缺失,竹产品附加值不高。任何产业想要延续发展,都需要大量的人才来支撑。古水镇现在有1300多人从事竹加工产业,但较为缺乏竹材类专业技术人才,这将直接制约竹家居产业的前进方向。首先,古水镇专业的竹家居企业较少,在极少的企业中基本都属于小规模、小作坊,而企业规模的扩大非常需要专业技术人才来指引、支撑[9];其次,缺乏管理型人才,家居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人才进行合理的管理,促进企业前进;最后,无高端型技术人才,产品难以创新,进而没有发展[10]。另外,企业对竹产业附加值的认识不高,导致竹制家居产业同质化较为严重,供大于求,从而影响产业的良性发展。

3 古水镇竹制家居产业振兴策略与实践路径

为推进古水镇竹产业发展,目前古水镇政府已经开展相关工作部署,并成立了由经济发展办、国土、城建、林业等部门的竹产业振兴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由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牵头编制竹制产业开发建设规划,其中包括竹制家居产业振兴项目。

竹产业振兴既是当前解决古水镇脱贫致富、建设绿色美丽乡村的核心,更是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延续。以竹制家居产业为首,其振兴策略与实践路径的研究意义重大。

3.1 加强政府管理体制,优化产业布局

近十年,古水镇竹产业产品质量几乎没有进步,这与整体的消费市场、个体的企业自身等都有一定的关系,也与政府的管理体制有密切联系。政府是对产业发展的重要引导,如果政府能够优化管理体制,做好竹文化的推广工作,构建相关平台,竹产业发展的成果会立刻显现出来。同时,在竹家居产业振兴中,竹农尤其重要。政府应使竹农充分了解竹资源文化的重要性,提高竹家居产业的意识,激发他们经营竹林的积极性。

科学、合理化的产业布局对产业振兴至关重要。因此,应重视优化竹制家居产业,促进产业全面化发展。古水镇竹家居产业链功能布局(图3)以本土竹资源文化为主导方向,通过稳定产业链上游,促进产业链中游,引进产业链下游,以“生产+产品+销售+运营”的全产业链重构模式,全方位开拓市场,搭建平台,打造古水镇竹家居产业文化。产业链的合理规划布局,可以促进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等,实现竹家居产业的快速发展。

3.2 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精深竹子工艺制作

竹制家居产品绿色环保,古水镇拥有属于本土的竹文化特色,一方面,通过对本土的地域文化元素进行提取、利用与衍生,深入挖掘具有本土特色的竹制家居产品设计,并进行传承和创新,提升文化价值的同时也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11]。另一方面,为紧紧跟随现代社会产业转型趋势,古水镇竹家居产业可通过建设竹子家居产品体验基地,推动竹种植与竹文化、竹家居产品与竹创意文化设计的深度融合,打造属于本土的竹家居文化馆,打造属于古水竹家居产品品牌,并发展电子商务,搭建线上销售模式,建立线上平台,带动全镇竹业转型升级[12]。

■图3 古水镇竹家居产业链功能布局图

另外,鼓励竹子加工企业大胆创新,不断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用科技创造需求,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使竹子产业向深加工、精加工推进。并将传统的“竹文化”与新科技有机结合,使竹子加工企业上档次、上规模。

3.3 大力推进龙头企业,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注重培养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动竹家居产业发展。目前古水镇规模较大的企业以信发竹艺综合厂、加盟竹器工艺有限公司为首,但缺乏龙头企业,专业的家居产品企业更是少之又少。龙头企业可招商引入外资大型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扭转古水镇以销售竹子半成品为主的局面。企业发展成熟后可培养本土企业,打造本土品牌文化。

人才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竹家居产业培养专业技能人才。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培养竹家居产品人才,另一方面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方式,壮大本土人才队伍,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为保障竹家居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当达到一定的人才基础,可打造“竹文化”设计团队,结合竹文化的地域特色,提取古水镇的竹文化元素,开发实用美观,绿色环保,又具文化特色的竹家居产品。

3.4 建立科技服务平台,注重产学研

为营造良好的竹家居产业发展环境,可建立科技服务平台,包括构建技术服务平台、市场营销平台、金融服务平台和现代物流平台。技术服务平台加快竹家居产品技术开发基地建设,推进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推广;市场营销平台推动企业营销联盟工作,开拓市场;金融服务平台利用政策引导,建立良好投资环境;借助地域交通优势,提高现代物流平台,打造网络线上通道[13]。

古水镇在产学研上有一定的成果,应继续坚持注重产学研的结合。以建立竹家居产业高新技术为出发点,注重以“竹文化”地域特色为基础来设立相关科研项目及专利申请,以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并开拓创新精神,实现经营目标,充分发挥竹家居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14-15]。

4 结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下,生态文明越来越受到重视,乡村振兴已全面展开,古水镇竹产业发展正迎合社会发展趋势,迎来新的历史机遇,但其优势和潜力尚未充分发挥。本文围绕古水镇竹文化地域特色,对古水镇竹资源及竹制家居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其竹家居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振兴策略与实践路径方法。另外,基于竹文化的家居产品开发,能为古水镇竹家居产业振兴及本土品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古水镇的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竹制家居竹子
竹制玩具的设计特征探析
竹趣横生——传统竹制玩具品类与特征研究
打造日常家居“氛围感”
捕鱼节(环球360°)
你所不知道的竹子
竹子为什么长不粗
台北家居
和竹子在一起
竹子长得有多快呢?
竹制家具的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