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智慧管理:“万特/WANIOT”原理及应用探究

2022-12-22林茜

大众投资指南 2022年32期
关键词:决策支持系统智慧型原理

林茜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29)

尽管当今人类世界发展到了一个无比辉煌的阶段,可是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却依然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挑战。例如,面对大环境,我们需要更有效的管理措施、需要更多新系统和技术来保证我们的社会顺利发展。一句话,需要更加有效的新的管理模式来管理我们的政府、企业和社会。作为一个古老而新颖的课题,长期以来,关于什么是智慧和智慧管理,其各种不同理论和观点的争论和讨论从来没有停止过,但至今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人类却始终自信地宣称各种智慧的理论和展示各种智慧管理的应用。这正说明了智慧管理模式的多样性。因此,也促进了本文对新智慧管理模式的探讨和研究。本文提出一个新的智慧管理模式即“万特/WANIONT”原理以及与决策支持系统相结合而形成的“万特+决策支持系统/WANIONT+DSS”,并以勘察设计企业为例,讨论了它们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一、一种智慧管理模式定义

(一)“智慧型管理”概念

在现代环境下,一般认为,新的智慧管理模式是一种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的背景下催生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之所以称之为新,那是因为智慧管理模式并不是现代人类才有的。简单举例,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孙子兵法,就是一种杰出的、成功的军事智慧管理典范,其思想和模式依然被现代国内外军事思想家们,甚至被国内外大型企业管理者所追捧。至于企业,也至少是从以公司的组织形态开展经贸活动的那刻起,人们就自觉不自觉地应用着各种各样的、含有智慧的管理。只不过与现代人相比,古时或早期的人们所采取的管理模式在应用技术、方法和手段方面相对原始,效率相对低下。如今,所谓智慧社会、智慧城市、智慧经济、智慧组织、智慧社区等,指的正是利用现代新技术而构成的新型的智慧管理组合形态。关于“智慧是不能管理的”观点有比较详尽的研究文献[1],本文不深入讨论。为了不引起概念的歧义,本文将“智慧管理”模式理解为“智慧型管理”模式,以免与“智慧被管理”的概念相混淆,并给出一个定义如下:

所谓智慧型管理,指的是管理者以知识为支撑,通过敏锐的正确的判断,采取适当的有效的行动,建立和实现管理目标。

含义如下:

1.管理者。这是实施智慧管理的主体即人或广义上的人,例如企业法人或组织法人。

2.以知识为支撑。指的是管理者利用知识所创造的管理能力,既包括个人的能力,又包括利用知识所赋予技术、设备或系统适当的有效的性能、功能或能力。

3.敏锐的和正确的判断指的是管理者势必要在采取行动前,对管理对象做出感觉灵敏,识见锐利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管理对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做出正确的判别断定。

4.采取适当的有效的行动。指的是管理者对管理对象的状态实施的干预。这种干预可通过某种特定的技术、设备或系统,即智能系统来实现。具体的干预既可以是一个复杂的计算机程序,也可以是一种简单的手动操作,但却是人们事先给予这些技术、设备或系统应有的、适当的、有效的性能、功能或能力的。而且,这种干预的程度和有效性是可观测的,即可由行动的后果来检验的。

5.建立和实现管理目标。指的是经过以上过程,管理者通过采用实时数据或信息对管理模式应用的实验而建立起新的管理目标;也可以通过新的管理模式而达到或实现既定的管理目标。

(二)智慧型管理的“万特/WANIOT”原理

通过以上对智慧型管理模式的概念分析,我们不难建立智慧型管理模式的原理模型,如图1所示。

在图1中:管理者利用智慧即知识、意识、认知、心理、技术、数据、资讯、组织形态等等;通过学习和修养,产生新智慧即形成新的管理理念、方法、策略、措施、手段、或形式等等;并通过智能系统即由技术、设备或系统对被管理对象的状态施与智能化的控制或调整;被管理对象的状态在智能系统的控制下,调整被控对象的状态;被控对象的状态按照预定的指标达到管理目标;同时,管理目标信息及时反馈到管理者;管理者根据预定目标与实际目标相比较后得出目标误差,并将目标误差作为学习和培养新智慧的依据或标准,进而再产生新的管理智慧,直至预定管理目标与实际管理目标之间的误差为零。至此,通过若干次“万特效应(或WANINOT效应)”则完成一个“万特过程(或WANINOT过程)”(见下文)。

以上就是本文探究的企业智慧型管理的基本原理及模型,即“智慧(Wisdom)-管理者(Administrator)-新智慧(New-wisdom)-智能化(Intellectualization)-对象(Object)-目标(Target)”关系模型。把模型中各部英文首字母组合为WANIOT,并中文音译为“万特”。下文将“智慧型管理原理”以“万特原理”或“WANIOT原理”或“万特/WANIOT原理”字样表示。

接下来,扩展几个万特原理概念:

1.万特/WANIOT效应:指的是根据万特原理施加于被管理对象后,被管理对象的状态发生一次变化的效果。

2.万特/WANIOT过程:指的是将万特原理施于被管理对象后,被管理对象的状态发生变化的全过程。所示。

二、万特/WANIOT原理应用

我们知道,企业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后,逐渐成为一个与市场占比相匹配的企业规模和管理构架。接下来,我们以勘测设计企业为例,从企业的组织架构开始,进一步讨论万特/WANIOT原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一)勘察设计企业组织架构及其管理职能简述

以我国某工程勘察设计企业为例,其组织架构如图2

参考图2,该企业最高决策机构为股东大会,公司监督机构为监事会;董事会下设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总经理直接管理总工办、专案中心、EPC事业部;通过分权管理,由四个副总经理分别管理综合部、勘察院、建筑院、市政院,和一个财务总监(或副总)管理财务部。

八个职能部门及其职能分别是:1.综合部负责公司的经营管、行政、人力资源、信息、市场、各种商务活动的管理;2.财务部负责公司会计和财务管理工作;3.总工办负责公司的技术管理和科技研发管理;4.方案中心下设方案室和效果图室,负额对项目的方案设计和方案效果进行管理;5.EPC事业部负责公司创新商业模式、拓展工程总承包项目的管理;6.勘察院负责公司勘察测绘类项目管理;7.建筑院负责公司建筑工程项目管理;8.市政规划院负责城市规划、景观工程、市政工程的设计的管理。每一个职能部门又按照分工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的原则进行职能细分(略)。

(二)万特/WANIOT原理在勘察设计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1.万特原理应用特性

万特原理依附在企业管理架构的基础上而得以实现。万特原理的应用,是根据企业的组织架构(图2)所规定的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管理关系,发生在每一个管理过程中的离散管理事件。其主要特征如下:

(1)万特/WANIOT效应相关性:如果将企业喻为一个系统,那么,万特/WANIOT原理应用的效能则表现为该系统状态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是企业系统的万特/WANIOT效应。当某个部门状态发生变化时,其他部门的管理状态或多或少、或强或弱也会随之发生改变。例如,若在“计划与预算”这个节点中应用万特/WANIOT原理实施一项干预,由于企业系统中各管理节点的相关性,这种变化将不同程度地影响各个管理节点,直接影响的就是“综合部”管理状态的变化,甚至会引起整个企业系统各部门状态的变化。

(2)万特/WANIOT过程遍历性。在企业生产组织过程中,不管企业系统的初始状态如何,经若干次万特/WANIOT效应后,被管理对象就会处于统计平衡状态(Statistical Equilibrium),这是由于万特/WANIOT原理的内闭环反馈控制机理所决定的系统特性。

(3)万特/WANIOT过程可控性。在万特/WANIOT模型中,智慧层接收来自外部环境的信息输入,因要求管理者首先对知识、意识、认知、心理、技术、数据、信息、组织形态等进行学习和鉴别之后实施行动,所以当外部因素产生干扰输入时,不会产生直接影响管理状态的变化。管理者必须通过学习、培养抗干扰能力来达到可控性,否则就是一个不合格的管理者。

(4)万特/WANIOT过程渐进性。以企业的“EPC”管理创新为例,应用万特/WANIOT过程对企业创新商业模式进行管理,可以从商业模式的某一点,例如“细分客户类型”开始,逐渐向“客户关系”“市场销售渠道”推进,然后扩展到整个商业模式。这是万特/WANIOT过程关于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从点、线、面到体的应用。同理,万特/WANIOT过程可以渐进地作用于企业的每一个管理层次、跨度、链条、幅度、节点,甚至企业的每一个人。

2.实现万特管理模式的途径

(1)构建万特+决策支持系统(WANIOT+DSS)系统平台。企业智慧管理系统的建立,首先需要构建一个智慧型管理平台。为此,要有一个决策支持系统即“万特+决策支持系统(WANIOT+DSS)”(DSS——Decision Support System)。该系统使得管理者能通过从企业外部环境快速有效地获得与管理智慧相关的知识、意识、认知、心理、技术、数据、资讯、组织形态等信息;在企业内部快速获得相关职能部门的各种意见、提案、报告等评价信息,从而助力与管理者识别管理目标误差,产生新的管理智慧,做出新的行动,从而消除管理目标误差。在上述的这些应用中,有些复杂的过程可能需要若干次万特效应才能实现目标。一种可能的“万特+决策支持系统(WANIOT+DSS)”方案如图3所示。

对应图3的计算机网络结构如图4所示。

在实际工作中,并不需要特别为万特-决策支持系统(WANIOT+DSS)专门构建一个物理网络,可以利用现有的企业网络系统资源,在企业现有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引入“大数据”分析系统,并结合多种专家决策支持系统软件,[1]从而形成企业智慧管理的万特-决策支持系统(WANIOT+DSS),再将其融合到万特/WANIOT系统管理平台。

(2)设立专职或兼职决策支持人员。重要的工作环节需要设立管理职能机构即智慧管理决策部门,定编专职人员即万特决策支持专员。例如决策支持中心。因为该中心是担负为管理者提供外部和内部决策资源的重要环节。扩展董事会秘书处的职能范围可能是一个较好的处理方案。此外,所有的职能部门,应有专人或兼职承担万特-决策支持工作站的工作,一般为部门的管理者为宜。例如,企业综合管理部的管理者即主管该部门的副总经理或该部门的经理。

(3)建立智慧管理内部评价指标体系。智慧管理工作情况的描述需要根据管理对象确定评价指标来进行数据的收集、分析、整理,并形成报告。

(4)应用万特-决策支持系统形成集体智慧。群策群力,整合个人总指挥并形成集体智慧。有效地运用集体智慧,这本身就是一种智慧。

下图5是根据本案例企业构建的一个企业智慧管理“万特+决策支持系统”原理图。

图5中,由万特/WANIOT系统的管理者模块“1”向万特-决策支持中心主控模块“2”发出决策支持信号;模块2同时向智慧库模块“3”和外部资源信息采集模块“4”发出指令,智慧库模块“3”同时向内部资源信息收集模块“5”发出信息采集信号;在万特-决策支持中心主控模块“2”的控制下,内部资源信息收集模块“5”分别收集来自部门模块“51-52”即来自评价模块“61-68”各部门的状态评价信息;在智慧库模块“3”接收到外部和内部资源新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各种算法,更新智慧库参数或根据“数据-模型拟合算法”形成新的智慧模型;在万特/WANIOT系统管理者模块“1”的总控下,智慧库模块“3”为万特管理系统提供决策支持信息;万特系统管理者模块“1”依据决策支持信息和管理目标的误差分别通过管理模块“71-79”调整综合管理、财务管理、总工管理、专案管理、EPC管理、勘察管理

3.万特+决策支持系统(WANIOT+DSS)应用过程实例解析

以案例企业的“综合管理部”的“经营管理A”为例,步骤如下:

(1)业务及职能分析:即计划与预算;工作计划;项目考核;管理者制度。

(2)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例如:一级指标“经营管理A1”;二级指标“计划与预算A11”“工作计划A12”“项目考核A13”“管理者制度A14”;为保证评价的有效性,可对各项指标再细分;指标体系存储在决策评价数据库中,以备过程调用。

(3)确定指标评价标准(即管理目标)。采用数值或语言值评价方法建立指标评价标准。

(4)设定系统阶段目标。启动万特+决策支持系统;收集评价信息;综合部管理模块将进入自动测评过程;测量管理目标误差,将误差作为调整评价模型的参考依据。

(5)在下一个管理周期用新的评价模型参数作为新的管理的目标,完成新的万特+决策支持过程。

三、结束语

本文是对企业智慧型管理的初步探究。还有许多问题,例如将万特/WANIOT原理无缝嵌入到企业ERP、OA、CM、PM等管理系统中,特别是与大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系统有机地结合,都值得深入研究(另文讨论)。

猜你喜欢

决策支持系统智慧型原理
护理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理论基础
智慧型万吨站成样板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高速公路智慧型收费亭浅谈
智慧型高中英语教学探究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应用于呼吸疾病的现状概述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杜邦智慧型产品及实用解决方案
电务维修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化学反应原理全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