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族文化在南宁市公园绿地景观中的传承与活化研究*

2022-12-22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原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梁春飞柳菁梁喜献

区域治理 2022年40期
关键词:绣球铜鼓南宁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原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 梁春飞,柳菁,梁喜献

一、引言

壮族在中国南方,另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并崇拜自然的少数民族。壮族一般分布广西首府南宁和柳州、百色、河池。壮族积累了独具特色的精神文化,如“那文化”“干栏建筑文化”“壮锦服饰文化”“节日文化”“歌圩诗歌文化”“花山崖画文化”“铜鼓文化”等。壮族文化创造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园林文化元素,研究壮族文化在公园绿地景观中的传承与活化对地域景观营造、壮族文化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壮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华文明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应该重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越来越被重视。现代景观发展过程中,壮族文化元素在生活中高频出现且民族符号应用越来越多。民族符号化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应用,是传统的“继承”。城市公园建设加上一些当地的民族文化元素,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民族文化。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和民族文化相结合的公园绿地景观建设,力求在建设公园的同时更好地传承与活化民族文化。

然而,我国的公园景观千园一面,雷同现象越来越严重。公园是游玩、休闲和运动的景观场地,也是享受文化熏陶的精神家园。但是在当今全球化发展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公园绿地景观一味追求现代风格,形势日趋雷同使城市没有了原有的地域文化特色。广西首府南宁是一座文化古城,悠久的历史使其经历了无数蜕变,沉淀了璀璨而独特的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情,广西壮族文化应该得到不断传承和发扬。研究壮族文化元素在南宁市公园绿地景观中的传承与活化,有助于提高城市的认同感,从而提升南宁市的公园文化底蕴。

二、南宁市公园绿地景观壮族文化分析

(一)铜鼓文化

壮族铜鼓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早期的铜鼓来源于炊具铜釜,作为神器圣物使用。在时代演变中铜鼓开始作为乐器、礼器,成为少数民族重要的打击乐器。壮族古铜鼓文化展示了广西少数民族的文化魅力,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璀璨明珠。广西壮族传承了铜鼓习俗,认为铜鼓是能驱邪除魔,也象征财富权力。壮族铜鼓表面的纹饰内容千变万化,是文化内涵的主要体现。鼓身、鼓面、鼓耳均铸有弦纹、锯齿纹、牛纹、太阳纹、编织纹、圆涡纹、网纹、云雷(回)纹、星纹、羽人纹、武士纹等,所有的纹样造型都精美。

铜鼓在南宁市景观中应用广泛。如南宁火车东站门前广场的铜鼓雕塑典型代表,雕塑沿用铜鼓轮廓,采用镂空抛弃了铜鼓的厚重,镂空里结合现代灯光技术和下面弧形长短不一的艺术钢管造型,似月亮和太阳日月同辉的吉祥寓意!铜鼓的应用还有南宁市的青秀山风景区、五象湖公园、人民公园、壮锦大道、南湖广场、葫芦鼎大桥等地方的景观雕塑,这些雕塑大部分是完整的铜鼓,铜鼓的纹样还需要图像重构,才能让铜鼓文化更好地应用于公园绿地景观。

(二)服饰文化

壮族精致优美服饰纹样有两千多年历史,壮族人民通过长期勤劳的生产生活把特有的神话崇拜、风土人情、民族信仰、劳作景象等内容,用精美的服饰纹样符号载体来展现传承壮族文化,将形象的符号与民族文化密切结合表达壮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壮族服饰纹样主要有五大类:动物纹、几何纹、字纹、植物纹和其他纹。

壮族服饰壮锦图案是壮族文化的精华,壮锦服饰纹样是公园造景运用最多的。南宁公园景观也较常见,如:南宁地铁出入口都运用了除去绚丽色彩的壮族服饰菊花纹和回字纹,象征着平安吉祥。南宁民族大道人行道灯、草坪景观灯、民族金浦路口至琅东收费站段车行道照明灯约有2000多盏灯运用了壮族服饰上的字纹和四结纹装饰,寓意吉祥万福和富贵万年。字纹和四结纹运用重组与减缺的艺术手法,让其充满艺术感染力。但在民族大道壮锦纹样应用上的除了灯具,其他小品风格上没有统一壮族的文化特色的融入。如:休息座椅、垃圾桶、公交站牌、宣传栏等,导致整条街道上景观风格的不统一,降低了城市街道的景观艺术价值。

(三)干栏式建筑文化

干栏式建筑主要材质是木材,是用木柱或竹柱架空的干栏式结构,“干栏”别称麻栏、高栏或阁栏,“干”是指“上面”“栏”是指房屋,从底层开始建,上立屋架屋顶上盖杉树、皮陶瓦、茅草成人字形,三个或者五个房间。房屋的上面住人,最下层是养家禽和放东西,有的还有磨坊等。分半栏式和全栏式,半干栏主要是半楼半地居式,房屋的上面住人下面可以养家禽和放东西,大部分是三间房。全干栏大部分为全楼居式,分上下两层,房屋的上面住人、下面是养家禽和存放东西,入口外面设有走廊,以两开间和三开间为主。由于广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炎热湿气浓厚,干栏式建筑能较好地适应当地的气候,所以应用比较广泛。干栏式建筑的风格与技术承载着壮族人民对艺术美学、生态环境、宗教信仰的理解,是地域性公园绿地景观设计很好的借鉴案例。

(四)绣球文化

绣球主要用红、黄、绿等色调面料做底,用布制成花瓣状,在花瓣上用彩色线或布,绣成壮族人民喜爱的传统图案,有花卉果木、祥禽瑞兽、文字3大类。花卉果木包括芭蕉、牡丹、梅花、荔枝、菊花等;祥禽瑞兽包括麒麟、龙、仙鹤、青蛙、凤、十二生肖等;文字包括“百年好合”“万事如意”“岁岁平安”等。花卉果木在绣球的图案中最多。最后合成花状球形,在下端坠一条五彩的丝穗。绣球是广西壮族文化元素之一,是壮族人们爱情的信物,随着文化发展,绣球也发展成象征着老少平安、幸福美满、身体健康、吉祥如意、友谊长存的吉祥物。壮族绣球文化内涵了民族精神和情感,蕴含了壮族最古老原始的民族审美观。

绣球也经常出现在南宁的公园或街道景观上,大都是直接实物应用。例如沿用绣球造型的七彩迎宾绣球,结合七彩灯光喜庆温暖,其图案和花瓣寓意吉祥如意、幸福美满。绣球景观小品在南宁市需要将壮族文化和设计美学分解与重构,才能更好发扬。

(五)花山文化

广西的花山岩画规模宏大,崇左市境内的左江花山岩画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和世界文化遗产。左江河段崖岩图像约5258个,大部分高耸在绝壁之上,最低的离水面有五米以上,最高的则有一百三十米以上。颜色用朱红色描绘正面或者侧面举双手蛙形人、圆形铜鼓的器物、大部分像狗的动物等,反映了当时壮族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信仰习惯。

在南宁市公园绿地景观中,花山文化只能偶尔在街边看到花山岩画照搬运用,建议对花山画像保留外形轮廓的同时进行重构调整。如:生命之树雕塑原有造型不变并进行空间三维组构,让其呈现不一样的厚度、力度和艺术价值。

三、壮族文化在公园绿地景观中的造景形式分析

(一)公园雕塑

南宁青秀山壮锦广场,舞台有巨大的铜鼓雕塑群;五象湖公园入口两个身着壮族服饰的雕塑;五个大象鼻形状的雕塑“吉象迎宾”;南宁五象广场有个像脚下便踩着一只巨大的铜鼓的五象雕塑;五象湖公园东、银象湖南、银象湖码头广场都有壮乡金花少女,面带微笑或闭眼深思,挂绣球或挂广西特产芒果,姿态各异的壮族少女雕塑融入了秀美景色。公园壮族文化雕塑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南宁这座城市的精神面貌与地域文化。

(二)公园小品

壮族文化在南宁市很多公园广场街道角落都融入壮族文化小品,可见壮族文化与南宁人生活已融为一体,公园景观小品体现了南宁的民族风情和人文历史。南宁人民公园里的石头刻绣球,它的实用功能可以阻拦车辆还能表达壮族文化;南宁滨江公园铜鼓小品;南宁民族广场铜鼓造型底座灯柱,顶端则是绣球,广场内布置有铜鼓小石凳供游客休息;南宁步行街入口有壮族图腾的柱子;南湖大桥铜鼓小品栏杆等。

(三)建筑设计和装饰

壮族文化元素被广泛应用于南宁建筑中,如南宁的地标性民族文化专题博物馆建筑——广西民族博物馆,有着极具民族特色铜鼓造型的主体设计,大厅墙面运用羽人纹、翔鹭纹、划船纹、鱼纹等壮族纹样进行组合。

(四)公园意境

壮族歌仙刘三姐故乡在广西,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吉祥物采用刘三姐原型来设计“歌娃娃”,“歌娃娃”穿壮族传统服饰手里拿着话筒具有民族特色;广西壮族自治区50周年的吉祥物以壮族绣球为原型设计的卡通形象“桂娃”,身穿壮族传统服饰极具民族特色。

(五)公园铺装

金象湖的东南边,五象塔的东部入口有大片红色各种壮族几何纹、回字纹、菱形纹等图案的铺装。回字纹象征福寿连绵,菱形纹象征福气。金象湖园内也有红色八角纹铺装,象征着光明;南宁市五象广场和火车站广场铜鼓鼓面图案铺装。这些壮族文化元素运用到公园广场铺装设计中,丰富了城市民族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

(六)公园绿化

植物体现了园林景观的生命力,不同于其他造景元素。壮族人民崇拜自然,与植物相依相伴造就了壮族植物文化。南宁公园里的植物花卉与绣球、铜鼓、壮帽和花山岩画人物等壮族元素结合的立体造型花坛或绿雕塑,为城市增添了节日气氛,凸显了壮族文化。

四、壮族文化在公园绿地景观中的应用传承与活化方式分析

(一)实物陈设

选取铜鼓、绣球、歌女、干栏式建筑、花山岩画等能体现壮族文化的实物,经过简单等比例缩小或放大后直接应用与公园绿地景观中,与其他景物搭配使用,能够较好地体现公园的民族特色。

(二)保留轮廓

保留轮廓是景观表达常用的手法之一,根据现代景观设计的需求,选择铜鼓、绣球、等族文化元素图案,保留其外部轮廓,然后把它们设计成公园小品的外形设计。如:南宁各公园的壮族灯具小品、铺装等,还有南宁民族文物苑墙面悬挂簸箕、雨帽、鱼篓等器物装饰;广西民族博物馆玻璃上印壮族元素图案。

(三)拆解与重构

对广西图案纹样、色彩等元素原型中截取部件进行拆解与重构,得到相关新的景观设计中有深厚的壮族文化含义。如:对绣球拆解与重构,花瓣拆解成基础符号,铺装设计的时候可以将花瓣拆解的基础符号重构。

(四)组合应用

将壮族文化元素组合排列,应用于公园的花架、亭、灯、廊、大门、铺装、小品和景墙等园林景物中。

(五)变异与转换

借助于某一外在特征,设计者通过联想与意象。将壮族文化元素变异,转换后能提升公园感染力,可以产生对美的联想与共鸣。

(六)文化创新

借多种手法展示壮族艺术、传承壮族文化的深层内涵,通过内容创新、形式创新、色彩创新、功能创新等方式,使人们能够与公园场所的壮族文化产生共鸣。壮族蕴涵深厚的壮族文化,挖掘文化元素衍生并重构到园林景观上。

五、结论与讨论

今天城市建设迅猛发展,但公园景观却大同小异、缺乏特色。城市公园绿地景观需要有创新的设计。吴良镛院士说:“要有本土文化意识、文化态度和文化精神”。民族文化也是创新的养分。景观作为载体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使景观设计师不再仿效国外景观设计。公园景观设计锁定于民族文化元素的应用上,民族传统元素运用不应该生搬硬套或提取一点符号随意组合。设计人员应该深入探究壮族文化并对其进行独特新颖的设计,这些才是现代公园绿地景观创作创新思路。

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壮族的文化是广西地域文化的主要内容,而文化的载体之一是园林景观,能充分展示壮族文化特色是未来广西园林发展的新要求。“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今后的公园景观规划需要从壮族文化出发,在细部塑造和功能塑造融入壮族元素。尊重各种广西当地要素与植物、园路、周边环境的融合统一,运用景观设计规则,此外,除了在设计上有所突破,在植物上也可以运用壮帽、铜鼓、绣球和花山壁画的造型来创新表现,实现具有壮族文化内涵和审美的景观设计,使公园景观回归朴实自然的地域特质,让人眼前一亮,营造出壮族文化特色鲜明的城市公园绿地景观作品。

猜你喜欢

绣球铜鼓南宁
眷恋南宁
感受巴黎——绣球的欧洲艺术之旅
走进威尼斯——绣球的欧洲艺术之旅
广西铜鼓的演奏形态特征研究
东兰铜鼓响八方
绣球抛上天
广西铜鼓形制规律探讨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南宁出差
一件被切割的汉代铜鼓是否应该焊接复原?
感受南宁历史,感受美丽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