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家庭教育“三位一体”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2-12-22简仲谦
简仲谦
(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 福建厦门 361009)
2022年1月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中小学校、幼儿园应当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工作计划。对于特殊儿童来说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特殊儿童家庭承受着巨大经济社会压力[1],家长们在教育特殊孩子的过程中普遍缺乏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出现“投入多见效慢”“越教越糟糕”等现象,严重打击了家长们参与家庭教育的信心[2],有些家长选择“放任不管”,最终影响了特殊儿童的教育康复效果。许多特殊学校开始逐步推进家长服务工作,且大多采用家长培训等方式,但大多数培训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往往只偏向于理论学习,忽视了特殊儿童的个体化差异和家长心态调节和实践指导,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甚至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家长“学了不会用,用了用不好”的无助感。通过对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有利于提升当前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水平,有利于促进特殊儿童的成长与发展,可以为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建设完善提供参考。
一、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及家长培训现状
特殊儿童家长在教育孩子中起着关键作用,家长们也存在很多困扰,普遍存在较大的家庭教育指导需求[3][4]。在初步调查中,沟通、情绪、生活自理、青春期、亲子关系、语言障碍是许多特殊儿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不同类型的特殊儿童家长面临家庭教育问题存在差异:听力障碍儿童家庭主要集中在语言和亲职沟通上;智力障碍儿童家庭教育在情绪行为和亲子沟通上问题最为突出;孤独症儿童家庭教育中情绪行为和生活自理较多被家长所提及;多重残障儿童家庭教育中生活自理与自律成为困扰家长的主要问题。同时,由于特殊儿童之间的个体差异,家庭教育具有个性化特征,往往需要长期连续性的家庭教育支持资源,且较难获取。
现有的家庭教育支持模式,大多数以家长培训为主,也有为家长提供指导服务,或者印制一些家庭教育手册等,但有些流于形式,缺乏持续性和专业性,难以满足家长的实际需求[2]。家长培训或团体辅导是提升家长教育能力的重要方式,但目前特殊学校家长培训存在较大问题。首先在数量上,有的学校会每个月举办2—3场,而部分学校只在期初、期末举办1—-2次,有的甚至未把家长培训列入学校常规工作中,只用家长会的方式替代。在培训内容选择上,有的学校未经过前期调查,只是根据能邀请到的专家来确定培训内容,且较为随意,忽视家长的真实需要,家长在培训过程中学不到对自己有帮助的知识。在专家选择上,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专家较少,使得很多家长觉得培训空泛,缺乏指导意义。在家长参与度上,因为培训时间冲突、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等因素导致家长培训整体参与培训和出勤率总体偏低。
因此,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普遍存在较大困难,并呈现个性化的支持需求,但是其所能获得的支持资源和途径不足,现有家长培训模式上也存在较多问题亟待解决。
二、构建“三位一体”的家庭教育培训支持模式
(一)心态为先,树立家庭教育信心。
1.心态为先,打开心门。特殊儿童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依靠,而家长的心态影响了其采用的教育态度和教养方式。根据对特殊儿童家长压力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特殊儿童家长的心理普遍出现呈现焦虑状态,这些压力有来自经济、社会文化层面,也有来自家庭教育系统支持层面[5]。很多新家长们在孩子确诊的时候,往往会遭受沉重的打击,需要危机干预与心理辅导,而老家长们同样面临积极性降低等问题,教育成效缓慢的“疲劳期”,缺乏前进的动力。
在培训过程中,很多家长对专家反馈“你不是像我们一样的家长,所以你不懂得我们承受的压力和痛苦”。很多家长不愿意再去坦露自己的伤口,依然希望能够保持原状。尽管接纳和教育孩子的现实,艰难而漫长,他们也不愿意去向别人袒露自己内心痛苦的过程,很多家庭除了直系亲属外,很少人知道他们家里有这样的孩子。有的家长不愿意接受孩子的现实情况,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对孩子缺少最基础自理能力方面的训练,反而却寄希望孩子能够将来成为“大企业家”“大律师”。营造一个真诚的、可信赖的安全环境,让家长敢于放开去倾诉表达,用心去交流和分享,打开家长的心门,真正接纳孩子,更加理性客观地看待自己的孩子现状,以更积极的态度去规划孩子的未来,充满信心,去迎接挑战,这是所有家长培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2.共情、同理,赢得信任。为赢得家长的认可,树立家庭教育的信心,影响和带动家长们共同学习成长,每次家长培训和团辅过程中,可以寻找家长中有影响力,有号召力,能够引发家长共鸣的优秀家长作为先行者[6]。通过共情和同理,优秀家长像聊家常一样述说自己的切身经历。他们拥有相同经历,拥有类似的故事,却让自己的孩子实现自理自立自强,强大的共情和同理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让家长们的心一下就被打开了,他们愿意开口了,开始提问了,愿意分享了。通过身边真实案例,家长们知道自己在家庭教育上的差距,开始有了紧迫感:人家都能做到,我为什么不可以做?我自己还可以做什么的?一些教育小技巧,引发他们的好奇心;而优秀家长的肯定鼓励,更是树立了他们的信心与希望,大家相互扶持,形成互助团体,相互鼓励,共同成长。
3.专业支持,“点”“面”结合。除了进行心理团体辅导,针对部分家长的情绪和心理问题,可以考虑采用个体心理咨询的方式,在初步接纳的基础上,心理咨询师带领家长逐步尝试一些心理技术的运用,如正念辅导、情绪压力与婚姻家庭心理咨询等方式,将“面”和“点”有机结合,这些专业、便捷、公益、有效的心理支持服务帮助家长缓解焦虑,处理人际和内在冲突,塑造积极心态,营造了更加健康和谐的家庭关系,影响提升了其家庭教育的信心。
(二)改变认知,赋予智慧与能力。
1.破除误区,改变观念。特殊儿童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往往缺乏居家教育的正确方法指导。应该怎么教?如何教?成为困扰他们的大难题。很多家长对家庭教育的理解出现“误区”,形成了错误的教育观念。有的家长或简单粗暴或溺爱或放任不管,错误的教育方式形成负面情绪、负面经验,最终影响了特殊儿童的教育康复效果和良好亲子关系的形成。例如,很多家长反馈当遇到孩子情绪行为问题爆发的时候,他们常常无计可施,最终只能选择采用强制压制的方式,特殊儿童需求长期无法被理解,得不到合理回应,进而出现更加严重的情绪行为问题,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家长和孩子接触最多,是最了解孩子的人,他们应该是孩子的最佳教育者。因此,家长教育能力的提升必须改变家长既往家庭教育的“误区”,从“开智”开始,带领家长体验新的教育理念,形成新的更加有能量的、积极向上的家庭教育观。
2.问题聚焦,主题分类。特殊儿童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的孩子特点各有不同,如何才能保证培训支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呢?首先可以在组织家长培训或者团体辅导前期进行调查,了解家长需求,再根据这些需求进行主题分类筛选,采用同质性的主题模块方式,分阶段、分批次进行。确定专家,并在此基础上和专家讨论具体的培训场次,适时调整培训内容,从而保证家长培训的针对性、系统性和有效性。例如,举办“情绪行为观察”主题培训,让家长以新的视角去观察孩子的优点和不足,并探讨孩子情绪行为背后的原因;“亲职沟通”主题培训重点解决亲子关系和有效沟通问题;“语言训练”主题培训集中于家庭环境中训练孩子的发声与言语运用;“生活适应”强调居家生活中如何引导特殊儿童运用好家庭和社区资源,出行指导和就业训练等;“手语训练”着力于解决听障儿童家长与孩子的语言沟通障碍问题。通过主题分类,家长通过一个个主题学习,提升解决具体家庭教育问题的知识和能力。
3.注重实践,学以致用。在家长培训当中,以可实践、可操作的教育方法指导为主。专家讲座、优秀家长沙龙等培训必须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介绍实用的教育方法,“触类旁通”延伸到家长日常居家教育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策略,引导和启发家长自身的教育智慧,通过布置适当的家庭作业等,让家长运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难题,并及时反馈和调整,促进和提升家长的教育实践能力。
(三)追踪指导,塑造行为与习惯。
1.避免“短尾”,巩固成效。家长培训很容易形成“短尾”效应,很多家长在培训的时候往往信心满满,跃跃欲试,但培训一旦结束,教育行动的意愿和动力往往会出现断崖式下降,家庭教育缺乏连贯性,导致特殊儿童的问题又会重新出现,前期取得的家庭教育成果将大打折扣。因此,家长培训往往需要“趁热打铁”,需要在培训后期设置一个追踪期,对培训过程中形成的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进行追踪指导,才能保证培训最终能够落到实处,才能充分调动和保持家长的积极性,特殊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才能得到较好的矫正。
2.及时反馈,形成习惯。建立追踪指导反馈机制,家长可以通过这个途径及时反馈家庭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并得到专家的指导和解答。当家长看到困扰自己的问题在追踪指导中得到了有效解决,孩子有了很大的改变,家长继续学习的积极性会得到提升,从而形成家长培训的良性循环。例如,在每次家长培训过程中,要求家长完成必要的家庭实践作业。有的培训要求家长持续进行108天的追踪教育指导,通过便捷的网络通信工具,如微信或QQ群等记录每天的家庭训练图片或视频资料等发给专家,遇到的问题也能够及时得到专家的及时指导,家长们参与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渐渐地好的教养方式也通过这样的追踪指导得到强化,形成了家长的教育习惯,孩子们也在持续的追踪指导中取得了进步。
三、结语
通过对培养家长积极心态、组织主题化的学习实践、开展追踪指导“三位一体”有机结合的家庭教育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能够打开特殊儿童家长的心扉,让家庭教育培训真正贴近家长的需求,有效推动家庭教育实践,并逐渐成为家长们的教育习惯,摆脱过去家庭教育中“孩子问题频发,家长困顿无助”的难题,形成了“家长学习获益,孩子成长发展”良性循环的家庭教育培训模式。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家长培训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始终贴近家长们的需求,不断努力探索创新,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工作,提升家长家庭教育水平,促进特殊儿童更快更好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