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类院校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三全育人”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
2022-12-22贾然然吕春芳王玉萍邢国珍肖书峰
贾然然,吕春芳,王玉萍,邢国珍,肖书峰,杨 浩
(河南农业大学 生物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郑州 450002)
推进高等教育“三全育人”,目标是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归根结底,是要把立德树人工作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中去[1]。全员育人强调所有在校大学生成长中发挥作用的人;全程育人从时间维度强调立德树人要覆盖学生在校学习、教育教学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从空间维度强调整合利用各类教育教学平台资源,将思想引领覆盖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等多个领域[2]。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构筑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及组织育人长效机制[3]。实验课程作为与理论课程相配套的实践类课程,旨在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实践方法、手段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科研素养的培养与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保障实践课堂教学精准实施的主阵地,通过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源源不断地为社会输送更具竞争力、适应市场需求的创新应用型人才,是高校开办实践课程的终极目标。
1 发挥各岗位积极作用,形成育人合力
中心主要负责本科实验、工艺实训、开放性实验及科普活动等。就中心工作的开展而言,除了团委—班主任—助班助教即“团班助”组成的思政队伍、管理队伍、服务队伍,为德育筑起了保障体系[4],中心实验技术人员与任课教师、研究生助教及勤工助学岗则是主要的三方合力,保障课堂教学精准实施。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依托,任课教师是实验教学开展的核心,实验技术人员对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起着决定性作用,助学助教则是增强实践指导力度的强大辅助力量。
1.1 提升任课教师队伍能力
任课教师是实验教学开展的核心。围绕一门课程,以课程组为单位,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不断优化调整课程内容、培养模式及考核方式,并在相互交流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教研能力。学院充分发挥信息化和数字化学习资源优势,多措并举,多渠道开展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如“思政教学改革”“教学创新能力提升”“基层教学组织”等专题培训,提高教师主动学习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技能的意识,切实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传帮带”是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教师培养模式,充分践行该传统能够助推“新旧”动能的转换,快速提升教师素质。中心主动调动各方有效资源,为任课教师提供平台和资源,保障实验教学改革顺利实施。中心要求青年教师有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经历,参与学生工作有助于教师充分了解学生思想状态,把握学情,以学定教,教师能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就业经历等去帮助学生指点迷津,在国家发展趋势中定位学生的优势。
1.2 发挥实验技术人员多角度育人职能
为保障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提升育人成效,真正发挥实验室“厚基础、重能力、强素质”办学理念,中心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制度制定能够在兼顾约束力、执行力的同时实现人性化管理,达到制度育人、管理育人的目的。中心承担了全校21 个专业的本科实验教学活动,并主要以多校区形式开展,实验技术人员在充分发掘实验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强实践育人平台及资源建设、保障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等任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能够真正做到服务育人。实验技术人员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主要责任人,包括危化品储存及使用安全、仪器设备维护及使用过程安全、防火防电安全及急救处理等。实验技术人员会对首次进入实验室的学生进行须知培训,中心每年在消防安全月会组织安全知识竞赛、消防演习等,确保实验教学零事故。在完善基础建设的同时,中心积极创造崇尚科学、勤勉务实、文明和谐的实验教学环境,如放置学科前景介绍、创新创业项目汇总、优秀教师故事等内容的展示板,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充分发挥榜样育人的隐性教育力量。依托中心资源,走进附中、社区开展生命之光系列科普活动,如“微生物奇妙世界”“昆虫标本展览与制作”“河南省珍稀濒危植物”等,把示范引领与辐射带动相结合,多维度发挥中心在实践育人中的核心地位和辐射作用。
1.3 善用助学助教岗,体现资助育人魅力
研究生助教能够协助教学老师顺利开展实验,建立师生间的纽带,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对本科学生进行充分有效地辅导,同时对研究生自身综合能力提升的促进有重要意义[5]。研究生导师遴选成绩优异、作风优良的研究生担任研究生助教,中心对研究生助教进行岗前培训指导,使其了解实验室环境、仪器设备配备情况;中心建有研究生助教微信群,将实验内容、课堂要求和注意事项等须知实时告知助教,有助于各方及时掌握课堂动态。勤工助学岗位主要负责辅助实验技术人员完成实验准备工作及课后整理工作,由班主任推荐,中心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岗位技能和职业道德等培训后再上岗,每月给予一定的工资补助。助学助教学生在岗过程中可以锻炼其交际能力、科研能力,培养其责任心、自信心,同时学生凭借自己的劳动付出获得相应的报酬,把“扶困”与“扶智”“扶志”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中心的劳动育人、资助育人功能。
2 遵循“以本为本”,构筑全程实验育人体系
本科教学实验课程设置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原则。科技的发展促进知识的更新迭代,中心持续、适度、动态进行实践课程改革,时刻关注学生学习成效,关注课程发展和课程育人价值取向,推进本科实践教学高质量发展。时刻把握“以本为本”,注重课程建设以学生发展需求为导向,学科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培养并重,避免课程单向化,促进学生能力的多向发展,以适应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需要[6]。
2.1 改革实验教学内容,突出渐进性、连贯性
大一学生的实验基础多是高中理论水平,实操能力较弱,开设实验项目多以观察性为主,较少直接接触具有操作门槛高、操作危险性大的大型仪器、生化试剂等,注重培养学生实验室安全卫生意识、基本实验技能及严谨的科研态度等。如第二学期开设植物学实验,主要涉及植物的特征、结构和形态观察,不涉及大型仪器设备的学习,着重培养学生分工协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实验报告书写能力,对于后续学习植物生理学等核心课程提供理论基础。大二及以上年级的学生已形成一定的知识体量,重点以提升科研素养为核心目标,实验教学由观察性、验证性的实验转为定量测定实验,增加综合实验的比重,加强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科学思维方式。持续改革实验教学课程,淘汰陈旧实验,尝试将独立的实验项目串联学习,将实验整合成连贯性、系统性实验,让学生学会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科研思路,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同时也可减少重复实验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现象,不断提升基础实验教学的内涵与品质。大三、大四实习是使学生将学到的理论及实验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之中的重要环节,以增强感性认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志、与人合作的良好品质,引导学生学有所用、成才报国的价值观,最终达成实践育人的目的。
2.2 促进“线上线下”教学一体化
近年来,为满足河南农业大学学生对实践课程自主学习的需要,进一步促进河南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和发展,着力凸显课程实验和实践性特色,课程团队依据最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和目标,多方面推进实验课程建设,制作了一批精品实验操作教学视频,为河南农业大学实验课程的建设丰富了资源。这些实验视频制作精美,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相得益彰,为提高我校学生的科学素养提供新途径。另外,中心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合理利用中心网站、微信公众号,增强信息化建设,将网络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以教学团队为主导,以中心为依托,实验技术人员为辅助,积极借鉴和应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成果,稳步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利用超星学习通、中国大学生慕课等学习平台及微信、腾讯会议等互动性、泛在性强的直播交流平台,满足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学习的需要,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促进“线上线下”教学一体化,满足学生利用碎片时间学习的需要,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2.3 丰富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
实验任课教师善用提出问题、联系实际、拓展延伸,以及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将科研、教学及实践生产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习惯,在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实验中,教师联系实际指出“通过绿色出行获收蚂蚁森林能量种植的梭梭树具有很强的抗寒、抗旱性,寻找可用于荒漠化治理的植物,需要什么样的方法途径”,提出“测定过氧化物酶活性这一生理生化指标的实践意义”引导学生思考,进而延伸讲解过氧化物酶与植物抗性及进化趋势研究的密切关系,该指标能够反映出该植物在特定环境下的适应能力,除此之外还有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及细胞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等也是重要的检测指标。教师善用实验反应等待的时间,融合前沿科技、生产应用和课程思政等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材料,丰富实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互动性和利用率;在拓展延伸中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帮助学生寻找知识点间的相关性,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3 建立多元育人导向机制,提升科研育人质量
3.1 让本科生及早接触科研,使科研育人落到实处
本科阶段由于实验学时的限制,并不能安排更多的集中性课堂实验来满足学生创新创业的训练。一般自第三学期起,主要通过教师课题招收及学生自主寻找导师的形式,本科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接触科研,中心、共享开放平台、科研实验室合力为学生提供创新实验、开放实验的实践平台。进入科研实验室的学生将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完成科研项目申报、实验方案设计、研究报告与论文撰写及专利申请等各个环节的实践活动,以充分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坚实的生物科学基础及农业相关学科科研素养的生命学子。
3.2 加强实验室开放管理,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为构建“兴趣驱动、学生主导、学在过程”的创新活动体系,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保障本科教学实验室的持续、有效、开放运转,中心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结合教学、科研和社会生产实践,依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力培养的训练要求,设置实验开放项目。中心充分发挥本科实验室在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过程中的作用,加强开放管理,逐步提高实验室资源共享率和综合效益;学校设立本科教学实验室开放基金,且每年均会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鼓励学生、教师申报本科教学实验室开放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提倡结合专业、社会生产实践密切关联的实际问题,营造校园良好学术氛围;对于优秀的实验项目,学院推举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等比赛,真正做到“以赛促学、以学促教”,使教师了解本专业学生在对专业知识的应用情况,帮助学生真实了解自己和社会需求的差距,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7]。
3.3 渗透思政教育元素,助推学生持续发展能力提升
实验课程要与思政内容形成协同效应,在实践育人的整个过程中,不仅注重深化中心“厚基础、重能力、强素质”的人才培养思路和办学理念,而且要在引领学生“明德自强,求是力行”中,培养其家国情怀,磨砺其坚毅意志,激发其实践创新精神。将课程思政融入到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才能真正实现“三全育人”的目标。在实验讲解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思政融入的内容及程度,有意识地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入到实验课堂中,着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及学习报国、强国的宏大志向。从事科研事业要有团结协作、求实创新的科研精神及敏锐严谨、勤思善动的科研素养,这些素质的提高均可在中心实践课堂中实现;依托中心承担实验教学任务之便利,设置大学生创新创业等优秀的学生科研项目案例、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名人事迹等展板,将开拓创新、团队协作等科研必备素养化入科研教学的日常之中。另外,中心网站不定期的对学院教师进行报道宣传,以科研前辈们的生动事例为载体,将爱党爱国、勤劳奋斗等思想引领化入其中,增强同学们在学习之余的政治意识,例如将吴绍骙、金善宝和樊庆笙等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知识而后报效国家的前辈之风采广加宣传,引领同学们树立爱党报国的正确价值观。
4 结束语
实践教学对培养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深造潜力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较高的科学素养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阵地。河南农业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跟上时代节拍,勇于担当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坚持注重提升学生能力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心以实验技术人员为主导,以实验课程设置为手段,以培养生物科学领域专门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深入践行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为学生日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国家和社会输送高素质生物科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