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文化振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2-12-22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曹水群许珂嘉

区域治理 2022年40期
关键词:设施村民传统

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曹水群,许珂嘉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要绵绵用力,下足功夫[1]。乡村文化振兴是“铸魂”的主要抓手,是“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必经之路。要高效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就必须具有问题意识,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善于发现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深入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以及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此基础上开拓创新、务实肯干,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思路。唯有如此,乡村文化振兴才能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性发展中不断扫清障碍、实现可持续提质增效的目标。

一、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乡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愈加强烈,他们对于丰富而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更为迫切。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关怀下,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效果显著的政策措施,乡村文化建设环境得以明显改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村民的综合素质得以逐步提高,乡村文化活动种类有了日益丰富的趋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获得了良好的继承和发展。虽如此,我国乡村文化建设相比城市仍有较大差距,乡村文化振兴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乡村文化建设主体力量不足

在城乡二元经济差距不断扩大、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城市吸引了大量的乡村优秀青壮年,他们为了追求更高的薪资报酬、优美的居住环境、便捷的交通运输而选择在城市定居,他们的辛苦付出为城市建设做出了贡献。乡村优秀青年的大量流出,对乡村文化建设来说是一个巨大损失。无奈之下,受教育程度低、思想僵化的老年人扛起了乡村文化振兴的重任,这当然不利于乡村文化振兴的推进。一方面,是年轻人纷纷离乡;另一方面,是乡村条件相对不好、待遇不高,也吸引不到外地的专业文化人才。里面的人想出来,外边的人不想去,这是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的尴尬境地。近年来,乡村的义务支教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参加支教的这部分年轻人大都成长环境优越,他们难以适应乡村艰苦的生活条件,对当地的孩子不能够完全了解。有的和孩子逐渐熟悉而建立联系后就因为服务时间到期而匆匆离开。所以,支教活动的开展,对于乡村文化建设来说,只能说是治标不治本,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乡村文化人才缺乏的问题。

(二)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利用效率低下

相对于过去落后的乡村,现今我国的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已经做出了不错的成绩。政府投入巨资,创建文化活动场所,例如乡村阅览室、村史馆等。目前,绝大多数乡村都建有文化广场,文化广场上有各种各样的健身器械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但这些公共文化设施并没有被有效利用。有些只是在上级检查的时候,拿出来作为文化建设的成绩汇报一下。如,乡村图书馆绝大多数时间是锁着大门的,因为没有几个村民光顾。村民的文化水平较低,他们比较青睐室外的健身器材、乒乓球台、篮球场等,对于读书、书法等深层次活动,参与较少。另外,因为图书阅览室的图书种类有限,内容老旧,不能跟随时代的潮流,无法满足村民与时俱进的文化需求。久而久之,乡村图书阅览室就成为一种形式,只有上级领导下乡检查时,才把它打开,以至于成为形象工程。其他的文化设施,其境遇与图书阅览室相似,被利用的效率很低。

(三)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不畅

乡村逐渐“空心化”造成了乡村传统文化难以传承。乡村的大部分青年为了追求优质生活而流向城市,留下老年人及小孩来传承优秀的乡村文化,会导致传统文化传承不畅。在乡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当地基层政府没有充分挖掘传统乡村文化的丰富内涵,浅尝辄止,没有发挥传统文化应有的作用,同样造成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不畅的问题。目前大多数的乡村都存在片面追求经济发展、交通便利、生活便捷、家园美丽,而忽视乡村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保护,例如砍掉古树、拆除古建筑等,许多传统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手艺在逐渐消失,乡村文化印象渐渐变得模糊起来。为了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许多乡村进行拆迁工程。有的乡村把平房推倒盖成楼房,有的乡村异地搬迁,以上两种方式有利于加快乡村现代化进程,但也使传统的乡村结构、优秀的传统文化失去原来的乡村味道。正如中央党校赵建军教授所言:“推土机推不出和谐社会,大拆大建建不起美丽中国,钢筋水泥筑不起美好的‘中国梦’,要留住乡愁,就要保留乡村的‘原汁原味’。”

(四)不良的社会风气亟待改善

当前,乡村的社会风气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乡村文化建设。随着脱贫攻坚取得了完全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村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以显著改善。村民手里有了积蓄,开始动歪脑筋、捞偏门,有些人选择在赌博中度过自己的闲暇时光。赌博在乡村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尤其是春节期间,在外务工人员返回家乡使赌博的风气进一步蔓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在网上赌博。网络赌博具有不用聚集、不用现金、无时间场合限制等特点。一些村民沉迷网络赌博,输光家中所有积蓄,走投无路后借高利贷,拆东墙补西墙,最后输得倾家荡产,以妻离子散收场。除此之外,一些村民受到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依旧信奉鬼神之说。有些人生病了第一时间不去医院,而是去找“神婆”帮自己找出病因。还有,乡村盲目攀比的现象也十分盛行,因为生活富裕的村民希望借助金钱提升自己的威望,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从攀比孩子的分数到攀比车房的档次,逐渐到婚嫁彩礼的攀比,有些人为了在攀比中取得胜利,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惜突破法律道德的底线,在违法犯罪的道路上一去不返。

二、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对策建议

广大乡村地区应坚持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确立特色的乡村文化建设具体目标。目标引导行动,针对乡村文化振兴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应提出现实的解决路径,以促进乡村文化建设的发展,进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

(一)稳定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人才支撑

稳定和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是乡村文化建设的关键,应着力打造一支不畏艰难、不怕吃苦、充满热情、乐于奉献的乡村文化建设队伍。一要充分发挥乡贤的作用。在乡村中具有威望的乡贤,他们受过教育、品德高尚、团结邻里,受到村民的爱戴,应充分发挥乡贤的作用,努力开发利用好乡贤的智慧和经验,用他们的言行教化身边的村民,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二要完善人才引进机制。政府应对外来人才提供富有激励作用的优惠政策,以此最大限度地吸引外来人才。人才到来之后,应建立健全奖励机制,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积极性。通过提高福利待遇的方式,让他们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最终让人才了解乡村、留在乡村、建设乡村。三要着力培养乡村本土人才。本土人才具有人数多、熟知乡村现状等特点,有助于促进乡村文化建设。做这方面工作,应把培育新型职业村民作为重点。可重点培训愿意学习且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村民,通过互联网+项目,利用远程教育方式,引导村民在手机或电脑上学习知识。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村民的时间,还减少了统一培训的费用。在培训过程中,应始终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结合村民实际文化水平和学习能力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

(二)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提高其利用效率

一是要继续追加投资,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某些乡村文化设施未能发挥作用的原因是设施不齐全、不完善,属于“半拉子”工程。对于此类文化设施,需追加投资予以加强和完善。否则,会造成前期投资的浪费。文化设施建设资金,可以是国家财政投资,也可以吸纳社会资金进入。为此,地方政府可出台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私人企业参与到乡村文化建设中来。文化设施建设的资金使用,一定要公开透明、科学高效,真正发挥其效用。二是要发挥好政府的服务管理职能,充分发挥文化设施的效用。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管理乡村文化设施的机构,出台具体可行的管理条例以整合利用文化资源;还可成立专门的管理维修中心对于损坏的文化设施进行及时维修,以延长文化设施的寿命,发挥文化设施的最大效用。三要调动村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乡村基层政府应在充分了解村民文化需求的基础上,开展他们喜闻乐见且符合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规范的活动,想方设法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文化活动的热情。开展乡村文化活动,要因地制宜、挖掘本地文化特色,创造出村民喜欢的、能够引发共鸣的作品,不可照抄照搬其他地区文艺作品风格和文化发展模式。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文化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

(三)多措并举,促进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保护

优秀乡村传统文化是乡村文化振兴的根,必须下大力气予以重视和加强。首先,应加强政府领导。政府文化部门应把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代发展结合起来,在文化创作、文化活动的举办过程中,在适应当代乡村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尽可能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组织开展下乡演出活动时,应大力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使村民在观看演出的过程中深切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增强文化认同。其次,激发主体能动性。要想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对乡村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需要将乡村文化人才以及村民对传统文化保护和继承的能动性激发出来。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要积极转变乡村青年的思想观念,采用专业技能培训等方式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在此过程中,不仅要培育本土文化人才,还要通过各项优惠政策、福利保障引进外地文化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文化专业优势,以推动优秀乡村文化更好地继承发展。最后,应保护好乡村传统文化载体。各种历史文物、遗迹都是文化载体。应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切实处理好乡村经济发展与乡村古建筑、古遗址保护之间的关系,对历史文物、乡村遗迹应进行合理开发利用,禁止破坏文物。各个乡村文化站要做好文物保护的宣传工作,不断强化村民对于文物的保护意识,也可招募文化保护志愿者,对乡村文物进行保护。

(四)以核心价值观引领移风易俗行动,改良社会风气

乡村的教育水平相对偏低,村民自身素质不能满足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需要。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要求,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文化价值体系[2]。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基层”宣讲活动,使村民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要求,促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宣讲队伍成员可从基层党委和村民中产生,宣讲应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防止舞文弄墨,以便村民更好地理解宣讲内容,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要改良乡村社会风气,就必须开展移风易俗行动。

三、结语

铸魂聚心的事业是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不能期望开一两次会、听几次讲座、看几本书就解决问题。

在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用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孕育出农村社会好风尚;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反对迷信活动;革除各种陈规陋习,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这些工作坚持做下去,乡村文化振兴的势头一定会蒸蒸日上,我国广大农村的乡风必将更加文明。

猜你喜欢

设施村民传统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民生设施非“摆设”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垂直循环式立体停车设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