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城融合背景下河北应用技能型外语人才需求与培养策略研究*

2022-12-22唐山师范学院王环宇

区域治理 2022年40期
关键词:产教外语应用型

唐山师范学院 王环宇

2015年,京津冀地区已经逐步实施了协同发展战略,即围绕首都为核心、带动周边城市实现协同发展,河北地区则逐步开展先进物流贸易、产业改进优化、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建设等多重方案。通过形成新的经济文化圈,逐步带动区域经济、文化、贸易、科技等实现快速发展。同时该地区高职院校则结合实际应用培养技能型人才,并紧紧围绕京津冀区域的发展需求,输送合格人才。应用外语作为一门以实践操作为基础的新型专业,相关人才既需具备一定的语言优势,也需注重语言的实践性和适应性。如此方可满足河北地区实现对外发展所需要的外语人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高效、快速发展。因此,如何积极落实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成为关键课题之一。随着产教融合的逐步推进,大多数院校逐步开始建设复合型、应用型外语学科,同时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要将外语语言素养与多学科的专业知识、技能相互融合实践。由此可见,积极探究产教城融合背景下技能型外语人才需求与培养方案,对于促进河北地区人才建设以及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河北地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分析

根据相关资料分析发现,由于河北省在京津冀发展战略中处于协同地位,因而在专业高级技能型人才建设方面处于劣势地位,具体表现在:河北逐渐发展为物流贸易区以及相关产业升级试点单位后,对于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外语人才需求更加偏向于国际贸易、小语种等。根据这一现状,河北相关院校在外语人才建设方面应积极跟进当地形势,瞄准本地区发展需求,逐步提高人才供给的质量和数量。结合相关调研发现,物流、商贸、轻工业等领域,人才需求不再局限于某一门的技术技能,更多包括了现代化理念、综合性和多元化的需求特征。为进一步促进京津冀区域的协同发展建设,促进河北区域新产业的落实发展,对于外语类人才的需求逐步转向专业外语知识与应用型技术兼备的复合型人才方向。

当前,河北是传统工业产业改革优化的关键地区,对于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渐迫切,而现阶段部分本地院校在人才培养与产业的联系方面存在一定差距。首先,劳动力质量存在差距:发展需求大量复合型人才,此类人才需同时兼备外语、计算机等综合能力,而部分高等院校在学科建设方面更加强调师资力量集中理念,因此导致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适应企业对高质量人才的实际需求。其次,由于河北地区属于协同发展区域,且整体河北经济水平相对靠后,因而在产教城融合方面并未建立完善的体系,导致区域内各类产业盲目追求转型升级,并未做好人才培养模式规划建设工作,企业、高职以及各地区政府之间缺少创新协作机制。最后,要实现河北地区的快速发展必然要开展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建设,相关政府部门、企业、院校应需借鉴成功地区人才建设经验,方可为河北地区输送大量应用型以及复合型人才,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

二、产教城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在20世纪初,西方学者熊彼特针对经济发展中创新的重要性进行论证,认为企业发展创新的关键点在于推动社会资源的整合以及生产要素的多重分配。随后,欧洲学者弗里曼明确当前国家创新体系的关键节点在于企业、教育单位等,要确保多个节点相互整合、协同发展,方可促进新时代高效能产业的快速发展。产教城融合是现阶段产业与教育体系与城市发展战略相互融合的协同发展方案,对于促进城市建设、产业发展与教育三维一体化具有重要作用,是串联教育、产业应用、区域发展的重要连接机构。国内学者对产教城融合的研究内容主要体现融合模式可行性以及对应合作问题研讨。产教城融合中企业是主导产业生产的主体,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体,而城市是两者的载体与引导者。因此在相关专业高校落实产教城融合的过程中应注重高级人才培养方案,应重视自身人才建设的主体地位,积极推动人才建设制度方案的出台与落实。企业则应落实高校的资源供应,政府部门则应在政策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与引导,三方积极开展产教城融合发展。技术与人才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产教城融合实质是推动人才的流动,应用技术型单位必须借助产教融合,方可确保培育目标的顺利落实。企业可获取复合型人才资源,逐步推动企业快速完成产业升级工作。产教城融合是政府、高校、企业合作的主要渠道,通过多部门协同工作以及共同发展,逐步促进多地区的生产与教育协同发展。校企城合作是根据市场需求实现人才的对接发展,通过人才流动带动本地区实现经济产业的全面发展。校企地方合作与产教城融合是推动教育、产业及社会的多方面整合,产教城融合是多维度的互动过程。校企合作中,要确保高校与企业整合发展,方可实现高校的产教城融合,高校外语专业建设工作只有对准市场需求融合,方可实现全面发展[2]。

三、高校外语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现状

为进一步推动外语专业应用型人才,满足产教城融合的人才需求,笔者经过分析发现,现阶段河北地区的高校外语专业在人才建设方面缺乏深入规划,相关政策在推动产教城融合方面缺乏实践经验,整体政策可行性存在较多不足。如实践教学探索缺乏对应载体,实训教学并未对接企业相关职位需求。实践教学是落实外语科目与产业项目实践对接的重要保障,但部分高校英语专业并未切实落实实践教学方案,整体教学规划方面存在形式主义,因而多数学生在学习过后缺乏实践空间,在产教对接环节出现诸多问题,同时短期政策难以取得良好成效,进而导致后续建设人才培养逐步陷入困境。

随着应用型高校建设意见的推广,河北地区的地方院校意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作用,逐步建设了校企合作的多项规划意见,但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相关合作机制效用十分有限,多数企业过度重视自身利益,整体合作仅是人力资源的廉价交换,并未实现人才培养与学科深度建设,整体合作内容较为肤浅,合作目标不明。从现实角度观察,外语专业产教城市融合办学缺乏长效机制,多数高校以及企业均以短期利益为主,并未重视企业发展以及产业协同建设,因而整体合作关系难以实现大规模人才培养。目前河北地区的多数高校外语专业通常采用计算机软件或线上模式进行实训教学,部分高校则围绕实训教学软件建立了对应的应用教学体系,而此类教学模拟软件的操作流程,通常与企业的实践教学流程存在一定差异,多数学生在应用过程中虽可顺利完成对应训练内容,但整体外语实践训练场景模拟也存在局限性问题,导致多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经常遭遇意外状况,难以解决实践中的各类型问题[3]。

四、高校外语专业产教城融合培养策略

产教城融合是落实高校应用型人才建设的重要途径,借助这一发展方案,学校可直接对接企业的实际需求,进一步推动企业与学校的各自需求对接,以此保证高校相关专业人才顺利对接本地区企业需求以及政府发展方向,使实践教学与产业需求实现无缝对接。

(一)借助跨境电商平台落实产教城融合

随着国内跨境电商外贸行业的逐步发展,多数外贸企业借助跨境电商平台寻求新的买家,同时逐步推动旗下业务的国际市场。因此,这一行业对于应用型外语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同类外贸企业为进一步缓解人才短缺问题,多数企业积极练习本地区高校开展应用型外语外贸人才培训,相关企业直接到高校指导外贸英语的实践应用需求,高校则联合本地跨境电商开展实践岗位规划设计,同时本地政府则从中搭线,引导企业入校园,由校内教师与企业核心员工共同开展双师教学,从而培养具有实践应用能力的应用型外语人才,逐步推动产教城融合。高校应逐步开展与跨境电商企业的多维度合作,企业提供实践机会,学校教师与企业管理人员参与到学生外贸英语实践过程中。通过逐步构建完善的校企合作产教平台,进而增加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深度,为企业输送一批具有实践操作经验的应用型人才,为外语专业提供良好的建设发展思路。

(二)校企共建实践基地

产教城融合是推动河北地区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方案,通过深化校企合作,让学生直接进入到实践基地进行实训。同时校企建立深度合作办学发展意见书,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实现深度发展。借助产教融合实践基地以及对应的企业实践项目,可促进实用性外语人才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从而进一步拓展复合型外语人才在外贸市场的生存空间。此外,结合阶段性实践工作情况,校企应就实践效果提出评判意见,同时对校内的实践基地进行逐步优化与改进,逐步提高培训教学效率[4]。、

(三)校企共建创新创业团队

创新是促使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高校必须注重建设创新创业团队,借助团队力量推动人才的规范化建设与发展。在与企业合作建设团队的过程中,学校应确保各个团队中配备校内指导教师,同时创新创业团队成员应具备基础的实践操作应用。同时企业在特定电商平台开展对外贸易店铺,同时将运营权转交创新创业团队负责。通过设定各阶段的考核任务,推动外语专业人才逐步融入跨境电商平台销售活动中,整体团队营销收益由约定比例分成。

五、引入创新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地区院校应结合人才需求,逐步优化本院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学科要以就业为导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面向企业和服务岗位需求做好教学规划与引进工作。这就要求学校需结合发展实际规划制定对应的培养方案,同时引入完善的教学模式,优化师资结构,设立清晰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组织方式,制定对应的教评考核体系。

(1)培养目标。引入1+N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教育目的在于实现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建设发展,消除传统教学项目中涉及的脱离实际、职业不兼容、岗位适应性差难题。随后逐步建立完善的校企共商人才培养方案,引导学生逐步强化语言能力建设工作,同时规划具有自我适应性的职业技能学习思路,进而在特定岗位工作过程中掌握外语实践技能。

(2)课程体系建设。校企共建应突出学科的整体能力建设,应用型院校在学科建设方面应从基础角度考虑企业需求,同时结合岗位需求,做好实践类课程规划设计,逐步增强学生的动手以及实践能力,为学生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水平建立完整体系[5]。

(3)应进一步加大师资队伍建设投入,进一步推动建设校企合作式的双师型教学队伍。首先应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发展状况,结合当前经济发展形势,逐步推动新产业知识、应用知识的传输与教学。同时深入到一线企业落实顶岗实习,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实践水平。其次,通过双师优化教学,进一步丰富人才教学模式的实效性,同时将教材理论与实际需求相互对接,并及时发现教学中的潜藏风险问题予以纠正。再次,教师可进一步要求企业委派相关专家参与到兼职教学过程中,通过深度教学,推动落实一线教学发现、分析与解决教学中的问题,逐步强化学生的岗位能力。最后,企业兼职教师应从实践角度分析对应外语专业学生的应用需求,引导企业引入相关培训项目,推动校企以及地方政府的深度合作,真正做到产学城合作,避免学生缺乏实践应用经验而难以适应实际工作[6]。

(4)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内容需结合河北省地区的形势和企业需求做到周期性更新,借助互联网优势推进落实资源共享优势,引入不同类型的网络在线课程、微课等多样化教学手段,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深度,引导学生逐步开展主动式、应用型学习、实践型学习,同时构建开放多元的教学模式,提升学习效率。同时,企业专家则通过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进一步优化相关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获取具有实践价值意义的教学资源。

(5)除带领学生深入到企业开展教学实习外,学校应联合本地政府部门与相关企业,在校内逐步建立实训教学基地,方便学生实践学习,例如引入西班牙语的BPO实训。只有学校和企业共同努力实现校企联动,方可确保整体教学具有实践价值[7]。

(6)教学评价。由于应用型人才需求逐渐复杂化,因此针对对应的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也需进行对应优化。教学评价应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适当优化,在考试评价方面逐渐转向实践项目为主的评分考核机制,推动学生重视、培养、提升实践过程和实践能力[8]。

六、结语

综上所述,河北地区是京津冀经济圈的配套地区,因此在产教城融合培养模式发展方面,应结合自身地区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综合观察。结合河北地区高校外语专业的实际发展方向,联合本地区政府部门推进落实校企与地方政府的协同发展,以产教城融合发展思路带动应用型外语专业学生逐步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只有确保产教城融合机制长期发挥预定作用,才能确保本地区高效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战略规划。产教城融合人才培养应围绕企业需求、地域发展为基础,逐步推动人才培养、建设、实践工作的完善落实。学校、企业发展决定外语专业,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外贸知识适应经济发展,要求学生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外语人才专业技能培育,要摒弃以往不适应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让学生在校了解到企业运转,逐步满足对外语人才的要求。

猜你喜欢

产教外语应用型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