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动物防疫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2022-12-21先春梅
先春梅
(四川省合江县农业农村局大桥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四川 泸州 646200)
0 引言
在农村,畜牧养殖业是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和农业的发展效益,最终实现农村的显著发展,是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有力举措[1]。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只有重视动物疫病的防治,才能推动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动物产品的安全性。针对重大的动物疫病问题,国家严格推行公开公布的措施,逐渐深入到各个基层政府部门,引起他们的极大重视,在动物疫病的防控方面的领导力也显著提高,有力地落实了各项防控措施,提高我国整体的动物疫病防控效果。但还是存在一些防疫工作的死角,如农村地区的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容易被忽视,工作落实不到位。
1 现状分析
1.1 养殖规模小且分散
农村的畜禽养殖常以家庭为单位,所以规模较小、养殖分散,但因为农村居民体量巨大,使农村畜禽养殖的数量也非常惊人,动物疫病的防控不容小觑。随着各项养殖政策的出台,各地方政府虽然在极力推动当地农村畜禽养殖方式的转变,使农村的畜禽养殖业逐渐从散养慢慢过渡到规模化的方式,但受传统农村养殖方式的限制,现阶段的在农村还是以一家一户的小户养殖为主。除个别专业从事禽畜养殖的农户修建稍大型的养殖场进行规模化养殖外,绝大部分的农户都是以几只(头)到几十只(头)为主,且采用放养的形式。以大桥镇为例,2020年全镇的年生猪存栏量共56 000头,而存栏500头以上的养殖场有15户,累计20 000头左右,散养的则高达36 000户左右,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发现,达到规模的养殖户存栏在全镇总计的存栏量中占比28%,禽类的存栏量共计190 000羽。其中只有4户的存栏达到了10 000羽以上,累计40 000羽,达到规模的养殖户存栏在全镇总计的存栏量中占比47%。农村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因其分散饲养的现状显得困难重重,任务艰巨,需巨大的投入,这些投入包括人力、财力、时间和各方面的力量,特别是政府和农业农村主管部门需加大宣传和引导,监督管理,只有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场,提高养殖的质量和档次,抵御和防控风险的能力,适应市场自我调节的能力,逐步提升广大群众的养殖积极性,很好地把控风险,才能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收入,发展规模养殖场,最终占到畜牧业发展的主导地位[2]。
1.2 养殖周期短,波动变化快
尽管基层已配备了相关的兽医及防疫工作人员,对农村养殖的情况也建立了基本的档案,并根据国家相关的防疫政策对养殖户进行防疫宣传,切实落实了春秋疫病高发期的防疫工作。但因为农村养殖户的养殖行为自主性较高,畜禽销售及购买完全属于自由行动,饲养户没有把补栏信息传递给动物防疫人员,加之养殖数量、动物大小上的不定期、快速的动态变化,使基层防疫工作者难以对管辖区内的禽畜变化情况实现及时、准确的掌握,难免出现一些新进栏禽畜防疫工作的疏漏,针对以上问题,防疫主管部门和防疫员应加强宣传、严格监督管理、制定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方案予以解决。
1.3 农户缺乏防疫意识,防疫配合度不高
在农村,因为防疫工作的宣传不到位,使一些农户难以充分认识到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导致他们缺乏防疫意识,无法积极主动地配合防疫工作,阻碍防疫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总结得出这几个方面的表现。第一,一些农户觉得,防疫工作者接触的农户太多,易将其他养殖户存在的疫病传染到自己的养殖场所,造成自己畜禽的病毒交叉感染。第二,一些养殖户觉得,等到动物发生疫病时再打针也不迟,没有必要在未生病时进行防控,这是一种及其侥幸的心理作祟,没有将重大疫病发生的可能性损失和危害考虑进去。第三,一些农户缺乏必要的法律观念,单纯将禽畜养殖作为自己的私有财产,觉得如何养殖是自己的事情,是否进行疫病的防控都与他人无关,别人无权干涉,这种行为也严重阻碍正常防疫工作的开展。第四,养殖户害怕免疫后产生应激反应,影响畜禽的长势和怕产生麻烦。第五,认为自己养得少,万一出现问题损失不大,能承担得起。第六,是否免疫不影响畜禽的销售屠宰等,又不被处罚之类的。
1.4 基层防疫工作经费不足,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乡镇兽医站是农村进行禽畜疫病防治工作开展的直接执行者,如果其工作经费不足,会导致防疫工作难以推行。基层防疫的经费包括应急反应治疗费、相关防疫设备的维新费、禽畜死亡对农户的经济补偿费及相关防疫物资储备所需的费用等,一旦经费困难,这些工作难以落实到位。而村级的防疫员,工作内容主要是监测农村禽畜动物的疫病发展,这一工作没有任何社会保障、风险保障,生活生存都有问题,加之机构改革时又留有后患,防疫报酬低廉,政府投入的经费不足,重视不完全够,该解决的费用没有完全解决,防疫员承担的事务繁重,走村串户、风吹雨打、工作辛苦、加上养殖户接受防疫有抵触、防疫员的文化素质有限、业务能力不强、部份防疫人员责任心已不强、对工作不负责等,致使基层防疫队伍人心不稳、专业素养不高、缺乏责任心,使农村动物疫病出现免疫密度低、质量差的状况[3]。
2 对策
2.1 意识强化,提高领导力
首先从意识上着手,充分认识重视农村的动物防疫工作对农村经济及国家整体畜牧养殖产业发展的意义,提高组织领导力。具体来说,在地方政府层面上,将动物疫病防治的职责严格落实到位,大领导亲自抓、小领导具体抓,实现政府负责、部门保密、责任划分、分级落实的层层重视,建立双轨制疫病防控落实机制,将责任追究到底,使各级职能部门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实现密切配合,发挥最大效力顺利、高效开展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对于各级动物防疫人员,采取片区划分的职责挂钩,认真负责、扎实工作、确保防疫密度达标、安全无疫、为畜牧生产发展保架护航。县级到镇、镇级到村,村级到社、社级到户,层层把关对防疫工作进行要求和监管,无条件将防控目标落实到位,过程中做到纪律严明,综合应用奖惩制度来实现层层抓、级级抓,以此保证严格落实防疫技术操作的规范和要求,确保防疫效果的高效实现,将疫病的发生风险最大降低、最好为零,实现农户养殖的增收提效。
2.2 扩大宣传,提高防疫知识的普及度
动物疫病防控的宣传上,需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借助自媒体、手机、抖音等农户喜闻乐见的平台进行宣传,提高农户对于动物疫病防治知识的了解和学习,提高宣传的广度和深度,调动农户配合防疫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将疫病发生的风险降至最低,减少禽畜的死亡率,在提高农户经济收益的同时,为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做出贡献,大大提升养殖业整体的安全性,有力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从而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收入,提振养殖信心[4]。
2.3 加大经费投入,提升工作人员整体素质
动物疫病防控所需的经费一般主要来自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需将这一花销作为固定支出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该开支和该解决的费用绝不痛息。在保证现在村级防疫员工资的基础上,增加养老保险补助经费、并予以解决五险经费及其它福待遇等。并且还需一些其他的经费预算,如应急反应治疗费、相关防疫设备的维新费、禽畜死亡对农户的经济补偿费及相关防疫物资储备所需的费用等。此外,还需对基层防疫工作人员加强队伍建设,通过定期汇总和不定期的培训及讲座提高他们的专业理论知识、时间操作技能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素养,让他们的知识储备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提升。通过这些举措,不断增强基层防疫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促进基层防疫工作质量的提升。
2.4 完善执法,推动养殖规模化、集约化
在基层的动物防疫中,监督机构发挥重要的作用,需完善监督执法,在产地、屠宰及运输中做好检疫工作,只有检疫合格的禽畜才能进入市场,否则一律不予流通。同时加大监督管理、严格执法、人人平等、对逃避检疫行为、病死畜禽、不合格的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和打击惩罚力度,对拒不接受免疫的养殖户进行制约和处罚。对养殖户进行防疫普法宣传,帮助他们实现意识上的转变,在防疫工作上变被动为主动,以点到面推动基层整体防疫工作的高效落实。发展规模养殖,建议政府加大对养殖场补贴,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如土地、水源、道路设施、环境及其它方面的组织协调工作,大力推进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的建设,这是畜牧业现代化发展及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
3 结束语
对现阶段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深入总结分析,找出对应的解决措施,提升农村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专业性、科学性,降低动物疫病的发生率,减少农户的经济投入,同时还能保障动物的健康和肉制品的安全,提高农户的经济收益,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