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仔猪腹泻性疾病防治与综合防控

2022-12-21陈元庆

畜牧兽医科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性疾病断奶猪舍

陈元庆

(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农业技术推广与行政执法中心,辽宁 沈阳 110200)

0 引言

辽中区处辽宁省中部,总面积在1 646 km2左右,养猪业发展较为迅速,生猪出栏量常年保持在150万头左右。近年,养猪人员的疾病防控意识显著提升,饲养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得到提高,有效推动了养猪业的整体发展。但由于仔猪的机体抵抗力不强,再加上环境条件、饲养管理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仔猪腹泻性疾病极易出现,不但仔猪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甚至出现仔猪死亡问题,在极大程度上损害养殖户的经济利益。面对这种情况,养殖人员要充分明确仔猪腹泻性疾病的发生原因,采取科学的防治技术。此外,为进一步提高养猪效益,要结合各个季节的猪病流行特征,制定完善的防控策略,降低各类猪疾病的发生率。

1 发生原因

1.1 病理性腹泻

通常可将病理性腹泻分为3种类型。第一,病毒性腹泻。此类疾病的类型症状较多,常见是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等。一般出现于仔猪断奶后的前半个月后,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仔猪感染传染性胃肠炎病后,排出黄色、灰色的水样粪便,且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夹杂于粪便中。每年冬春季节仔猪易出现流行性腹泻疾病,粪便多为灰色、黄色的粥样或水样,且有恶臭气味发出。第二,细菌性腹泻。7日龄以内仔猪易感染黄痢及红痢,30龄以内仔猪易感染白痢,7~14日龄仔猪具有较高的发生率,疾病一般出现于寒冷炎热季节,具有较低的死亡率。仔猪机体遭到沙门氏菌侵染后,会出现仔猪副伤寒疾病,排出带有恶臭味的粪便,集中于多雨季节出现。断奶仔猪易感染猪痢疾,粪便为胶胨状或油脂样,且有血液、黏液、黏膜等混杂其中[1]。第三,寄生虫病。仔猪遭到球虫、蛔虫等寄生虫感染后,也会出现腹泻症状。通常3周龄以上仔猪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1.2 应激性腹泻

当仔猪出现应激反应后,易损伤到仔猪肠道,降低胃肠消化吸收能力,进而引发腹泻症状。其中,心理应激、营养应激、环境应激等是常见的应激反应类型。如断奶仔猪的消化系统尚处于发育状态,受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将会明显降低消化道吸收能力,延长大肠内日粮的停留时间,这样细菌会利用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导致有硫化氢、氨类等有害物质产生,造成腹泻性疾病的产生。

2 防治措施

2.1 病理性腹泻防治

第一,病毒性腹泻。此类疾病在冬春季节易发生,患病仔猪的主要症状为腹泻、呕吐及脱水。为预防病毒性腹泻疾病的出现,需做好免疫接种工作。产前40 d左右需利用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疫苗、猪流行性腹泻弱毒疫苗等对妊娠母猪进行免疫接种。经过20 d左右,再进行1次强化免疫。这样母猪抗体水平将会显著提高,在仔猪吃初乳的过程中,被动抗体随之形成,通常可达6个月的免疫期。同步优化日常饲养管理模式,降低仔猪病毒性腹泻疾病的发生率。如认真消毒处理产房,将产房干燥、卫生状态保持下去。依据20 ℃的标准控制产房温度,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尽量缩短仔猪出生与吃初乳间的间隔,以便帮助仔猪快速构建抗体。需注意的是,吃初乳前,养殖人员要对母猪乳头仔细清洗。第二,细菌性腹泻。此类疾病的传染性较强,死亡率较高,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是主要致病原。为预防仔猪细菌性腹泻疾病的出现,养殖人员要科学管理产前母猪及新生仔猪,经常清洁消毒母猪圈舍。合理调控仔猪圈舍温度,依据32~34 ℃与28~32 ℃的标准分别控制哺乳仔猪与断奶仔猪的圈舍温度[2]。及时清理掉圈舍内的粪便污物,减少仔猪与粪便接触的机会。针对临产母猪,可于产前利用仔猪腹泻K99、K88双价苗免疫注射,有助于降低仔猪细菌性腹泻的发生率。第三,寄生虫性腹泻。此种疾病由寄生虫引起,养殖人员需定期开展驱虫工作。在驱虫药物方面,依据0.3 mg/kg的标准利用伊维菌素进行皮下注射,或依据0.3 mg/kg的标准利用阿维菌素进行内服使用。

2.2 应激性腹泻防治

针对此类腹泻性疾病,养殖人员需从日常饲养管理着手,减少各种应激反应。第一,提前补饲。当仔猪达到1周龄时,需开展补饲工作,促使仔猪胃肠道提前锻炼。第二,环境管理。认真落实卫生消毒制度,将猪舍的干燥、清洁、卫生状态保持下去。仔猪圈舍湿度控制在50%~60%,温差保持在8 ℃以内。第三,适时断奶。如果过早断奶,将增大仔猪腹泻性疾病的发生率。尽量于28~35日龄断奶。实施断奶前5 d左右,对哺乳次数进行逐步减少。断奶前2 d左右,转移母猪。第四,逐步换料。断奶后,仔猪将产生心理、生理等多个层面的应激反应。养殖人员要科学遵循少喂勤添的原则,逐步替换饲料。

3 综合防控措施

为提高生猪养殖效益,在做好仔猪腹泻性疾病防治工作的基础上,还需构建完善的猪疾病防控体系,降低各类猪疾病的发生率。

3.1 完善生物安全体系

通过制定猪场生物安全措施,可避免猪场内传入疫病传染源,有助于降低各类猪疫病的发生率。相较于其他防治技术,此种防控措施不仅具备系统性、有效性等优势,还不需要花费较高的成本。在具体实践中,可从这些方面着手:严格控制猪场人员的进出,禁止外来人员、车辆等随意进入猪场。针对进出人员,需主动落实消毒制度。进入寒冷冬季后,需采取必要的防寒保温措施,如在猪舍内增添热风炉、暖气等设备,及时修补损坏的墙壁、顶棚、窗口等。进入炎热夏季后,配备电风扇等降温设备,做好通风工作,这样不但降低舍内温度,还可改善空气条件。养殖人员每天需及时将猪舍内的粪便污物清理掉,促使舍内清洁状态得到保持,有害气体浓度得到降低。在猪只生长过程中,猪舍内会滋生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养殖人员需定期消毒处理猪舍墙壁地面、采食槽、储水池等各个部位,促使猪场存活的病原体得到及时杀灭,猪病的传播途径得到切断[3]。

3.2 落实预防接种制度

近年,生猪养殖规模显著扩大,增加了猪病的发生率。通过免疫接种工作的深入实施,能有效降低猪传染病的发生几率。养殖人员需依据专业兽医的指导,结合地区常见猪疾病发生流行规律,制定科学的免疫接种计划,提高猪群抗体水平。在预防接种过程中,需严格遵循免疫程序,准确把握各类疫苗的接种时机,避免随意、盲目接种,否则接种效果将得不到保证。同时明确接种重点,对疫苗接种的种类进行控制,避免因频繁接种而缩短疫苗间的接种间隔,否则容易产生干扰作用。

3.3 规范治疗患病生猪

即便采取完善的疫病防控措施,仍可能有病猪出现。养殖人员需密切关注猪群生长情况,及时发现与治疗异常猪只。为避免最佳救治时机延误,或病猪病情加剧,养殖人员不能依据主观经验盲目用药,而是第一时间寻求专业兽医的帮助,切实保证用药效果。

4 结束语

腹泻性疾病的类型众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仔猪的机体发育,甚至出现仔猪死亡问题,威胁地区养猪业的整体发展。养殖人员需在专业兽医的帮助下,做好仔猪腹泻性疾病的预防工作,降低细菌性腹泻、病毒性腹泻等腹泻性疾病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性疾病断奶猪舍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江苏楼房猪舍臭气处理模式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阳光猪舍的夏季管理
Hunter—Gatherers
阳光猪舍的夏季管理
阳光猪舍健康养殖技术助力冬季养猪量价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