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创新造就中国高铁“国家名片”

2022-12-21孙永才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复兴号中车时速

孙永才

(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2022年8月5日,我国出口印尼雅万高铁高速动车组在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下线,标志着雅万高铁项目取得重大突破。雅万高铁是中国高铁全系统、全要素、全生产链走出国门的“第一单”,也是中国中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车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从“万国机车”到“中国创造”,亲历140多年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发展史的中国中车,探索出一条中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的特色模式,成为中国铁路装备制造业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缩影,见证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百年奋斗史。

一、追风逐梦,“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大地上

2021年6月25日,备受瞩目的拉萨至林芝铁路正式开通运营,结束了藏东南不通铁路的历史,标志着“复兴号”对31个省区市的全覆盖。从世界首条穿越高寒地区的耐高寒动车组,到穿越戈壁大漠的抗风沙动车组,再到征服世界屋脊的高原内电双源动车组,奔驰在祖国广袤大地上的4 000多组高速铁路动车中,仅“复兴号”便已累计安全运行8.36亿km,相当于环绕赤道行驶2万圈,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和出行方式,高铁经济应运而生,“流动的中国”生机勃勃。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顾中国高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跟跑”到“领跑”的过往历程,深感来之不易。1978年,邓小平同志坐在日本新干线列车上感慨万千,他说:“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而彼时中国铁路客运列车平均时速仅为40 km左右,相较同时期运营时速达到210 km的新干线高速列车,天差地别。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伟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从来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百折不挠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打造属于中国人自高速铁路列车,让中国人民步入通往幸福生活的快车道”成为了一颗希冀的种子,党和国家的关怀和重视,使这颗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1997年4月,中国铁路启动第一次大提速,并开始高速动车组自主化研制探索。迈入新世纪,面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中国高速动车组产业拉开快速发展的大幕,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全面自主创新,逐步建立起自主完善的研发制造体系,时速200~250 km、300~350 km的高速动车组相继下线并成功投入运营。2010年12月3日,设计时速380 km的CRH380A高速动车组在京沪高铁上跑出了486.1 km的时速,刷新了世界轮轨铁路正常营运编组列车最高试验速度纪录。

创新无止境。2016年6月,我国成功自主研发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标准高速动车组,并于一年后被正式命名为“复兴号”。2017年6月26日,“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上首发运行,这标志着高铁发展进入“中国标准动车组”时代,实现了中国高速动车组从“跟随者”向“引领者”的角色转变,开启了引领世界高速铁路客运装备发展的新阶段。同年9月,“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以时速350 km运营,我国成为当时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

二、自主创新,中国高铁成功的“核心密码”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2004年初,国务院通过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建设1.2万km以上“四纵四横”快速客运专线网。随后,党中央、国务院又进一步明确了“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铁路机车车辆装备现代化总体要求。

一场动车组技术引进攻坚战全面打响。引进动车组技术,掌握核心技术是关键,自主创新是核心密码。按照“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的思路,首先要完完整整地理解消化引入的技术,不折不扣地执行标准要求,其后要在“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优化,实现再创新,最后把再创新成果转化为完全适应国内车辆指导研发制造的标准要求,实现先进技术从“为我所用”到“唯我适用”。

2015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国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时指出,“高铁是我国装备制造的一张亮丽的名片,成为我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抢手货’,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中国中车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当时的中国铁路总公司(现为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组织下,以中国标准为主导,按照正向设计思路,以自主化、简统化、互联互通互换、技术先进为目标,成功研制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时速350 km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从启动研发到最终定型,历时5年时间,历经503项仿真计算,5 278项地面试验,2 362项线路试验。在中国标准动车组采用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到84%,11个系统96项主要设备采用了统一的中国标准和型号,从此,中国成为新的竞赛规则的重要制定者、新的竞赛场地的重要主导者。

三、“一带一路”,勇当“走出去”的“火车头”

中国中车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布局全球资源,中欧班列、中老铁路、雅万高速铁路、中非铁路等已成为沟通世界、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文化融合的重要纽带。

中老铁路,友谊之花。“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老铁路成为首条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全线采用中国技术标准、使用中国装备的国际铁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老铁路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中国中车牢记嘱托,勇担使命,根据列车行驶沿线多山、多桥、多隧道的复杂环境,因地制宜,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郢匠挥斤,推陈出新,中国中车为中老铁路特别定制了时速160 km的集中动力动车组。中老铁路2021年12月开通以来,加快了两国互联互通国际大通道建设,将中老两国人民连通到一起,列车跑起来,经济活起来,“友谊之线”成为共赢之路、开放之路、友谊之路。

欧洲是火车的故乡,欧洲和北美是目前全球对轨道交通标准最高、要求最严的地区。2021年,首列由我国自主研制、满足欧盟技术标准的双层动车组出口欧洲,服务奥地利、德国、匈牙利等5个国家。在优化结构设计方面,双层动车组采用6节编组的基本形式,最大载客1 280人,较单层车运量提高30%至35%。载客量的大幅提升得益于轻量化设计,整车质量相对单层车仅增重10%左右。

如今,中国中车已经在全球布局18个海外研发中心、83家境外机构,产品和服务遍布全球六大洲112个国家和地区,基本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示着中国铁路、中国制造、中国装备的良好形象。

猜你喜欢

复兴号中车时速
复兴号
品牌护航中车高质量发展
“复兴号”美食“新段位”
复兴号
来一场极致酷跑
“复兴号”提速
无人驾驶小巴
中国中车再次斩获美国地铁列车大单
中国中车再次斩获美国地铁列车大单
时速600千米磁悬浮列车真的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