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分析

2022-12-21周雅丽

运输经理世界 2022年23期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材料

周雅丽

(泊头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河北 泊头 062150)

0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当下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范围及施工体量也在进一步扩张。高品质的市政道路工程可确保实现设计功能,起到丰富交通网络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而上述目标的达成,均需要通过完善的施工管理提供保障。施工管理存在问题最为直接的体现就是工程项目无法如期交付、工程品质与预期设计不符等,不仅会使经济发展受阻,同时也可能面临民生满意度下降,甚至因道路工程自身问题而引发安全事故。从这个角度出发,全面分析市政道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管理需求,并提出必要的优化解决措施与控制对策是有必要的。

1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内容与重要性

市政道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质量管理,保障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成果与预期设计需求保持一致,保障实现使用功能,确保其自身稳定性。

二是安全管理,保障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作业人员以及施工成果的安全性,避免其存在安全隐患或诱发安全事故。

三是进度管理,应当确保市政道路工程在约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施工工作,并正常投入使用。

四是成本管理,保障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建造成本与预期投资相符合,避免出现成本超支的问题。

全面的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是有必要的,一方面能够直接确保工程管理的流程进行,确保工程项目的施工建造活动顺利推进,同时不影响各方利益,这也是工程管理的基本内容。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直接影响上可确保建设方与施工方投资经营效益得以显现。长远发展来看,完善管理的市政道路工程,在全生命周期中所体现的经济效益均是不可估量的;此外,从行业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市政道路工程的全面施工管理符合行业发展所需,也能够确保行业产业链的完善建设以及社会层面的和谐安定。

综上所述,对于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提出全面优化是有必要的。

2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特点

2.1 工程涉及范围大

为了满足交通通行需要,市政道路工程的规划路线是相对固定的。相比于其他工程形式而言,市政道路工程施工面积是比较大的,通常呈现狭长形,延伸范围可达数公里甚至数十公里。工程范围的增加会消耗更多的管理精力,同时也会使项目在进度管理、材料管理等方面受到影响。此外,由于工程涉及范围大,也会对技术管控和质量验收工作带来困难,导致相关工作开展不透彻,使得施工管理工作无法全面满足工程需求。

2.2 工期要求紧张

市政道路工程是保障城市交通畅通的重要工程形式,与使用者的正常出行具有明显的关联,同时也在一定层面上影响着经济的发展。一般情况下,需要确保市政道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对正常生产生活造成负面影响,也需尽可能控制工程项目在约定的时间内完成施工工作,此特点同样是工程管理的难点之一。

2.3 环境影响明显

市政道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按照施工工序进行分解,在前期路基处理的过程中,就需要考虑地质地理因素以及地下水因素对工程管理的影响;在进行道路主体部分施工过程中,降水天气和低温因素同样会成为影响工程项目正常施工工作开展的因素。在上述天气下进行施工,会导致工程质量下降。

2.4 质量要求高

从质量管理的角度来看,市政道路工程具有质量高要求的显著特征,主要考虑道路工程在施工完成之后会经历高强度的使用阶段,若质量不符合工程标准,则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损坏、体验下降的问题,严重的还有可能诱发交通安全事故,这也使得市政道路工程面临标准更高的质量管理需求。除此之外,还应当考虑到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范围较大,而各个区段之间的质量管理是相互独立的。

3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的优化对策

3.1 管理团队与人员优化

人员管理优化是工程管理过程中常常忽略的一个问题,本小节中所述的人员管理主要是针对工程现场管理人员。结合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范围大且影响因素多样化的特点,应尽可能丰富管理团队人员数量,同时按照工程区域划分的形式,明确各个人员职责范围,提高整体工作效率性。按照工程管理的惯例,对于工程管理团队也应当配备专职技术员、安全员等岗位,避免一人多岗,造成管理效率明显下降的问题发生。

对于企业而言,应了解到市政道路工程所具有的多样化技术特征,应用的专业人员需经过系统性的培训同时取得从业资质;在工程项目施工工作开始前,可通过技术交底的形式明确技术特点,丰富专业知识理论;需要按照人员能力的不同科学地进行职责划分和岗位优化。

在行业发展的新背景下,多种新型施工技术和工艺方法也被提出,这对于现场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进行人员优化的过程中,应当从专业技术知识和主动管理意识两个方面同步进行[1]。

3.2 道路工程的供应链完善对策

产业链的完善建设核心工作并不在工程管理阶段,但产业链的一系列缺陷问题都会在施工管理的过程中逐步体现。市政道路工程所需要的工程资源形式种类多样化,工程材料作为最重要的工程资源从工程管理的角度也是需要进行专项管控的。从产业链建立的角度,对道路工程材料供应提出以下对策:前期寻源阶段,需要综合考虑技术指标和商务指标,明确该过程对后续施工管理造成的决定性影响,确保选取的供应商能够提供符合工程需求的各类材料,同时保障其资质齐全,避免仅看重商务指标,选取了价格过低而影响施工管理的材料。材料运输及进场环节,考虑到市政道路工程,一般单次施工范围较广,材料也需要采取分批次供应的形式,各个阶段质量管理的独立性也要求着所有工程材料均符合工程需求,因此需提出材料规范验收的机制,对于各个批次进场的材料均应通过现场检验验收的形式,确保其质量合格,同时要求供应方出具相应的出厂报告和合格证。材料使用环节,市政道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各个工程材料均需要使用匹配的机械设备进行施工,同时对于材料的使用环境、使用要求等也具有严格的规定。将符合工程要求的材料运输到现场并确保其利用正确的技术完成施工,这也是供应链完善过程中应当遵循的核心原则。

此外,需要确保市政道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材料供应的及时性,在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就应当编制施工方案,明确各个环节需要的工程材料类型及种类,同时保障施工组织设计与现场的匹配程度,再结合现场的机动因素进行材料的供应与落实[2]。

3.3 建立全过程技术管理体系

技术管理是开展各项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在进行工程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从技术管理入手,确保全过程工程管理工作均具有明确的技术支持。按照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工作开展进行节点划分,可将技术支持需求分解为以下几个阶段:

事前阶段是指项目在施工开始前的一系列技术需求,包括工程前期策划勘察以及设计过程中均需要完善的技术,此外工程资源的选取和采购作业也需在技术支持的保障之下进行,要考虑到此环节中设计方案与资源采买自身特性,会决定后续工程管理成果。

事中阶段是指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通过技术支持的形式,能够保障各个工程内容的全面落实,对于关键节点管控以及工程验收工作也需要必要的技术服务作为保障。

事后阶段是指市政道路工程完成施工投入使用后的阶段,同样需要通过日常维护保养和检修的形式,确保市政道路工程的长久质量性和安全性,此过程也需要技术支持,确保各个工作开展符合技术标准。

技术管理体系的建立不仅以工程规范标准为唯一内容,还需要考虑现场实际综合需求。在工程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明确的技术要点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一是对施工质量的管理。通过技术管理的指引,明确施工质量要求,同时指导现场工作开展朝着质量完善的方向发展。

二是对于特殊技术的处理。如在施工过程中面临复杂的地质环境和天气因素,均需要采取对应的技术形式实现妥善处理。

三是对于环境的管理,上文中也已明确,当下有相当一部分市政道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主要是对特殊环境的防范以及适宜环境的规定,避免降水或低温等非常规天然气对于工程成果造成的干扰。

3.4 通过工程计划和资源统筹优化工期管理

市政道路工程所具有的工期管理难点问题在进行优化的过程中,同样需要从多个角度同步进行。应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市政道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各个工序之间是具有关联性的,路基未进行妥善处理之前不能开展路面工程的施工工作。

其次,市政道路工程全面施工需要工程材料的及时供应,以及工程设备和劳务人员的保障;还需要考虑工期指标是否会影响项目的安全评价和质量标准,是否会导致工程成本提高。在这种多方因素共同影响之下,在进行工期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确保工程计划和资源统筹优化同步进行。

工期计划的编制需要与现场实际情况保持一致,符合客观事实,同时需要考虑特殊天气下无法开展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工作。按照工期计划的指引,进行工程资源的统筹优化工作,确保工程各个环节材料及人员供应的及时性和全面性,同时也应避免资源冗余造成仓储成本或用人成本增加的问题。

针对资源统筹优化的实用性对策提出以下几点:

一是明确工程资源要求,考虑到市政道路工程的复杂性,各个环节应用的工程材料、机械设备是具有差异的,在进行资源统筹的过程中应考虑这种差异影响,确保资源供应与现场实际情况的匹配程度。

二是需要避免资源冗余供应的问题,若出现资源供应量大于工程需求则会对工程项目质量和成本造成不利影响。如,沥青混凝土路面材料若不及时使用,其性能会明显下降;工人在招募完成后不进行工程分配,仍需支付窝工费等此类问题[3]。

3.5 建立全面的质量控制和验收机制

针对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对策:

首先,在工程项目施工工作开始之前,需要对设计方案进行全面分析,并结合具体工程需求编制具有参考价值的施工方案与质量控制方案,为后续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提供必要的指引。

其次,需要明确工程资源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工程资源主要包括材料、机械和劳务资源,而道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显然会应用多种不同类型的工程资源,其需求数量也是比较大的,需要建立全过程控制机制,尤其注意不同批次进场的工程材料和劳务工人都应当经过验收和培训。

此外,市政道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具有施工距离长、工序关联性强的特点。从技术体系进行分解,市政道路工程有一部分质量问题是因路基工程施工不当所导致的,而路基工程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整体工序较为靠前,在施工完成之后也会被路面工程完全隐蔽覆盖,无法进行直接验收,这也使得质量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若当道路工程已经完全施工完成,此时又发生了路基的质量问题再进行处理不仅会浪费工期,同时不利于工程成本控制。基于此,从质量控制的角度也提出了全面的验收机制。应当按照关键工序进行分解,同时开展必要的验收工作,可按照市政道路工程的经历区间以及周边环境的变化,将工程分解为若干个部分,各个部分采取独立质量控制的形式进行;针对路基工程所进行的引进验收工作,需要留存相应的资料,对验收资料以及其他工程资源的合格证明等进行同步查验,以此约束质量管理的全面性。

4 结语

本文主要围绕市政道路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若干问题展开讨论,从管理需求角度进行分析,市政道路工程相比于其他工程而言,具有技术体系复杂、关联工程多和影响因素多元化的特点,这也使得相关管理人员面临多样化的工程管理问题。在进行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市政道路工程的管控需求,考虑到各个项目之间的差异化特点,尽可能完善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机制。同时,还应明确施工管理各个指标之间的关系,通过同步管控的形式全面推进施工工作,促使市政道路工程的高品质落地,为我国交通体系完善建设创造必要条件。

猜你喜欢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材料
市政道路维修与养护措施
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
采暖工程施工常见问题探究
探讨自来水管道工程施工的通病与防治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BIM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论高层建筑电气防雷接地工程施工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