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断与治疗
2022-12-21李丹陈亮兰世捷苗艳沈思思冯万宇张蕾黄宝银于晨龙张鹏宇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分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李丹,陈亮,兰世捷,苗艳,沈思思,冯万宇,张蕾,黄宝银,于晨龙,张鹏宇(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分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一种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IBV)引起,是养殖业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重要禽类传染病,发病后会严重影响患病鸡的生长发育及产蛋性能,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损失。本文从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与相似疾病的鉴别性诊断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为有效防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提供更多方法及思路。
1 病原学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属于冠状病毒属成员,为单股正链的RNA病毒[1]。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粒子基因组全长约为27.5~28 kb[2],主要有四种结构蛋白,分别为表面纤突蛋白(S)、膜蛋白(M)、核衣壳蛋白(N)和小膜蛋白(E)。其中S蛋白位于病毒最外一层,是构成冠状病毒最表层纤突的主要成分,也是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主要变异部位[3]。S蛋白含有抗原决定簇,可以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产生中和抗体,因为S蛋白只与特定靶细胞膜上的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所以决定了病毒具有感染定向性。M蛋白又称膜蛋白,是跨膜蛋白,是一种基质蛋白,可与N蛋白相互作用在病毒的出芽和装配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其还可能刺激机体产生α-IFN。N蛋白为核衣壳蛋白,可与基因组结合形成核衣壳,同时还可以特异性结合到mRNA上,参与病毒的转录、翻译、合成。E蛋白又称小膜蛋白,可刺激机体产生黏膜免疫,同时在病毒感染的细胞中可发现大量E蛋白的存在,但它在病毒本身中的含量并不高,所以E蛋白还可能与感染病毒细胞的凋亡有关。
2 流行病学
鸡是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主要自然宿主,任何品种、任何发育阶段的鸡均可感染该病毒而引起发病,但雏鸡相对于成鸡更易感,病症也更为严重。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两季较为常见,发病率显著上升[4]。主要传染源为带毒鸡,包括患病鸡和隐性发病鸡。该病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进行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排泄物或被其污染过的饮食、用具进行消化道传播。健康鸡感染后,生长受阻,产能下降,死亡率升高。
3 临床症状
3.1 呼吸型
发病初期病鸡主要表现为咳嗽、打喷嚏、甩头。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表现流泪、呼吸困难、张嘴伸颈等症状,病鸡的鼻腔内会流出浆液。由于呼吸道中存在粘液,病鸡会发出异常的呼吸音,在夜间尤为明显。呼吸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对雏鸡的危害性较成年鸡更大,死亡率更高。成年鸡在感染该类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时会导致生产性能下降,产蛋量降低,产蛋质量降低,软皮蛋、畸形蛋增多。
3.2 肾型
患有该类型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鸡,发病初期伴有轻微的呼吸道症状,同时伴有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被毛杂乱、畏寒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下痢症状,粪便因混有尿酸盐而呈现白色。下痢可导致病鸡脱水,这也是病鸡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3.3 腺胃型
患病鸡主要表现为采食量下降,精神萎靡,常处于呆立状,粪便呈白绿色,患病鸡日渐消瘦,严重影响鸡群的生产性能。
4 病理学变化
4.1 呼吸型
病变位置主要集中于呼吸道,剖检可见病鸡咽喉、气管、支气管黏膜增厚、肿胀并伴有充血,呼吸道内可见半透明的浆液或黏液,甚至脓性渗出物。随着病程的发展,有些还会在呼吸道中形成白色的干酪样物质。气囊增厚,浑浊,有时还会看到渗出的干酷样物质;剖检可见卵泡有充血、出血、变形等情况,输卵管增粗或坏死,有些成熟的卵子会滑落到腹腔内引起腹膜炎。雏鸡感染本病后会造成输卵管受损、发育不良,形成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成年后失去产蛋能力。
4.2 肾型
外观可见肾脏形态肿胀,颜色灰白,小叶突出,剖解肾脏时可听到摩擦音并有不规则白色物质渗出,输尿管以及肾小管扩张明显,管内有大量白色尿酸盐,呈白线网状,形成“花斑肾”。病情严重时,其它脏器上也可见尿酸盐沉积。
4.3 腺胃型
解剖可见病鸡腺胃肿大,呈球状,腺胃壁增厚,腺胃乳头有充血、出血等症状,甚至出现溃疡。
5 诊断
5.1 临床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可对该病进行初步诊断,但临床有些疾病与其具有相似症状,在进行诊断时应注意鉴别。
鸡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与新城疫均表现呼吸困难、下痢、气囊浑浊、腺胃乳头出血等临床及剖检症状,但传染性支气管炎较新城疫的病程相对发展缓慢,病鸡逐渐消瘦;新城疫多发病急,脑部有水肿及炎症等症状,同时伴有神经症状。
鸡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与传染性鼻炎都有流泪、打喷嚏、身体消瘦、产蛋量下降等临床特征,但传染性鼻炎患病鸡会有头部肿胀、眼睑水肿等症状,同时眼部还有结膜炎等症状。
传染性支气管炎与传染性喉气管炎呼吸道症状较为相似,剖检时两者的气管内也都会有黏液,患传染性支气管炎病鸡气管中的黏液多为透明状,但患传染性喉气管炎病鸡的气管黏液中会渗有血液。从患病鸡的年龄上区分,传染性喉气管炎主要感染成年鸡,其中以育成鸡最易感 ;另外,传染性喉气管炎患病鸡在呼吸时喉部会发出特殊声音[5]。
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与传染性法氏囊的病鸡,都表现腹泻、食欲减退等相似临床症状,剖检时也都可见“花斑肾”、法氏囊肿大等特征。但传染性法氏囊感染的病鸡解剖时可见法氏囊肿大更明显,腺胃与肌胃交界处黏膜有条状出血带,传染性支气管炎患病鸡解剖腺胃时多见针状出血点。
5.2 实验室诊断
5.2.1 病毒分离 可对患病鸡采取拭子采样法及组织脏器采样法,拭子采样分为气管拭子和泄殖腔拭子,组织脏器可采取肺脏、肾脏或输卵管等典型病变部位的新鲜组织。将所采取的样品制成病毒悬液,接种到9~11日龄的SPF鸡胚进行病毒增殖,一般需要盲传3~4代才可以观察到病变,表现为胚胎萎缩、蜷曲。
5.2.2 气管环培养 取20日龄SPF鸡胚气管组织,将其切成0.5 mm厚度置于含有2%~3%犊牛血清DMEM培养基[6]的培养皿中培养48 h后,选取具有活跃纤毛运动的气管环用于接种待检病毒。气管环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后,病变气管的纤毛会停止运动,但有时也会有假阳性的发生。
5.2.3 血清学诊断 血清学检测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琼脂扩散试验(AGP)、病毒中和试验(VNT)和血凝试验(HA)。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具有快捷、灵敏、准确等优点,适用于大量样品的检测,在诊断中应用比较广泛。在上个世纪80年代即已开始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单克隆抗体技术应用到ELISA中,增强了ELISA方法鉴定分型的特异性。
琼脂扩散试验(AGP)即可以用来检测抗原也可以检测抗体,具有操作简单、特异性强等优点。其原理是抗原、抗体在琼脂中扩散,当比例合适时会结合形成一条肉眼可见的界线,以此来判定阴阳性。
病毒中和试验(VNT)是比较传统的鉴定方法,可对病毒的血清型进行分型鉴定,但因为操作复杂、成本高等原因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血凝试验(HA):传染性支气管炎本身不会使红细胞发生凝集,但经过磷脂酶C或胰蛋白酶处理后,可使鸡红细胞发生凝集,可见血凝现象。
6 防治
6.1 药物治疗
目前,无针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化学特效药,但可以选择一些抗病毒药来阻止或破坏病毒的感染途径,如利巴韦林等。鸡在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发病后一般还会引发细菌性的继发性感染,所以进行抗菌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在治疗时可以在饲料或饮用水中加入抗生素,如头孢类,罗红霉素、庆大毒素等,但治疗时需要注意休药期,以免产生药物残留问题。为了避免药物残留问题的发生,在治疗时可以选择中草药进行治疗,如使用板蓝根,大青叶等中草药合剂,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治愈率可达65%以上[7]。在发病初期,对患病鸡可以选用血清或卵黄抗体进行针对性治疗。
6.2 疫苗接种
目前,对该病的预防主要以疫苗接种为主。从生产实际应用出发,该病的预防成本要远小于治疗成本,所以疫苗免疫在养殖过程中至关重要。免疫效果的好坏是需要在诸多条件下才能实现,主要与疫苗质量、毒株类型、接种方式以及免疫程序是否合理制定有关。疫苗应首选由获批准的厂家生产,且疫苗类型与养殖场当前流行的疾病类型一致,并能正确使用疫苗,还要免疫后及时跟踪检测鸡群抗体水平,从而及时进行补免,才可以取得较好的保护效果。以呼吸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为例,免疫程序:一般3~7日龄进行喷雾、点眼、滴鼻活苗免疫,25~45日龄进行饮水二次免疫,120~140日龄的种鸡还需要进行一次灭活苗肌注免疫,以便对雏鸡产生母源抗体保护,也可以根据购买具体疫苗的产品说明书进行免疫程序接种。
6.3 饲养管理
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加强饲养管理,提升鸡群的健康水平,防止鸡群免疫力下降。给鸡群提供搭配合理、营养充分的全价优质饲料,不要随意在饲料中添加影响免疫功能的抗菌药物,可添加微生态制剂、中草药组方及其提取物等绿色添加剂;还可适当使用电解多维、维生素A、维生素E以及维生素C等药物预防和减少鸡群应激的发生。此外,注意鸡舍环境问题,保持鸡舍干净卫生,保证良好的通风、适宜的温度。
总之,良好的饲养环境、较强的生物安全防护状态以及科学的饲养管理条件结合,可确保鸡群健康。所以,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对鸡群传染性支气管炎才能起到良好的防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