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佛系理财: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

2022-12-21文章弥

时代邮刊 2022年22期
关键词:纵情花钱金钱

文章弥

美国非虚构作家彼得·海斯勒在上个世纪末来到中国,记录下他眼中的中国人对待金钱的态度:这个社会向来崇尚简朴,但简朴的人却可能最容易变得纵情享乐。而出生于上个世纪末的我,对待金钱的方式大概是在“纵情享乐”与“理性克制”之间弹动。

我可能是一些人眼中的“冤枉钱大户”,在生活享受、兴趣发展和情感满足等“非刚需”领域,花起钱来尤为不计较。

下班后,和朋友去网红bistro吃一顿基本吃不饱,但能拍出好看照片的晚餐;回了家,滴几滴精心挑选的精油在扩香晶石上,伴着满室芬芳和联名款蓝牙音响播放的小曲,打理每半个月订一次的鲜切花。“氛围感”这种东西,不能吃也不能喝,说不清也道不明,但营造起来确实很花费成本。

在兴趣培养上,我也交了不少学费。尤克里里小班课、普拉提私教课、桨板俱乐部、陶艺体验活动……想在一个环境好、服务好的地方“学点什么”,总要实打实地投入。总的来说,吃穿方面可以简单些,但要为愉悦心情、丰富生活而买单,我基本不会犹豫。

这只手能爽快地让钱流出去,其实是因为另一只手紧攥着一张“资金分配表”。

我在昆明做文旅策划工作,年收入约15万元,相比周围同龄人,处于中等水平。基于这样的经济基础,我会对可支配收入先进行大致分配,一定比例划为储蓄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基金定投等长线投资,这部分的资金,将成为购房、购车计划的燃料,以及应对风险的储备粮。

剩下的收入则用于衣、食、住、行、游、购、娱等日常开销,具体怎么花不设限,我也不会费神记账,但“折腾”的范围已经提前规定好了,无论如何不能超额消费。

这样“一手握紧,一手放松”的理财原则,支撑我在今年跨越了工作变动、组建家庭等人生新阶段,也让我的“悦己消费”不打折扣。

其实在我很小时,父母就有意无意对我进行“金钱教育”,他们从不避讳在我面前谈起家庭财务状况,母亲去银行办理各项业务时也会带着我,还给我解释单据上的数字和文字。

父母常对我说“花钱有规划,也别太小气”。很简单的一句话,但是当我真正有了可以独立支配的零花钱时,起初却不知道该怎么做。

一段时间里,我顽强抵制放学路上那些小店的诱惑,把钱都攒起来,一遍遍想着要如何花钱才能不辜负这笔“财富”。但不幸的是,这些钱最后因为存放不当,全部遗失了。撇去自己保管失当的问题,这次打击让我意识到,金钱,就是要流动、要用于交换,比起当它的拥有者,成为享用者才更能获得价值。

慢慢地,我在对待金钱时,心态轻松了很多——对金钱的流向有大致把握就行,不必追求每笔钱都“花在刀刃上”,太强硬的条条框框,可能会硌痛生活,让人丧失自由。

什么是自由?曾有很多人谈财富自由,甚至还有人计算出财富自由的门槛是首先拥有600万元。我的自由标准没有那么高,“骑着单车去酒吧,该省省该花花”,合理规划,大胆享受。

猜你喜欢

纵情花钱金钱
再婚老人如何走出金钱的“心结”?
比金钱更值钱的
RIDING IN BERN 纵情伯尔尼
小小花钱看科举
翰墨纵情 铁笔写心
王兴:纵情向前的持续创业者
纵情女儿国(组歌) (一)泸沽湖就是你的家
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