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月异的肿瘤筛查
2022-12-21杨其霖
杨其霖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广州 510260
肿瘤,可谓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的头号杀手,2021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仅2020年,全球范围内新增肿瘤病例1930万例,病死约1000万例;到2040年,全球新发肿瘤病例可达2840万例,相对2020年增长47%。遗憾的是,大多数晚期肿瘤是不可治愈的,最终导致死亡,因此,早期诊断成为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近年来,国家在肿瘤筛查方面投入巨大,各种肿瘤筛查技术不断普及、推广,对提高肿瘤治愈率、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发挥了关键作用。2005年以来,中央转移支付地方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先后在农村和城市地区开展,其中肺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和宫颈癌等高发肿瘤纳入国家级肿瘤筛查项目。近年还开展了多项国家重点行动,如中国癌症防治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实施方案(2019—2022年)等。
随着基础医学、影像医学及大数据科学的不断深入研究,肿瘤筛查技术发展迅速,目前处于研究中或已经用于临床的筛查技术主要包括肿瘤标志物、液体活检技术、影像学技术、蛋白组学癌症筛查平台、生物传感器检测等。
肿瘤标志物有助于肿瘤的诊断,属于无创的筛查方法,但诊断特异度较低,某种标志物在多种情况下均可升高,需要进一步结合影像学筛查或进行多种标志物联合检测,后者催生了蛋白芯片技术,该技术可以同时检测多种肿瘤标志物,提高对早期肿瘤的诊断效能。
液体活检技术指对采集到的液体标本,如胸腔积液、脑脊液、血液、粪便标本等,进行与肿瘤相关的细胞学检测等。但这种筛查方式的价格目前还比较昂贵,若每年对常见的恶性肿瘤均进行筛查,将会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近年来,有学者观察到肿瘤细胞分泌释放入血的微囊泡除含有肿瘤自身的蛋白外,不含有任何血液中可检测的蛋白,通过分析微囊泡,或可早期识别肿瘤。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包括超声、X线、CT、MRI及内镜技术。超声检查对肝胆胰脾、泌尿生殖系统肿瘤有较好的诊断价值;X线目前不推荐用于肺癌筛查,目前倾向于采用低剂量CT对肺癌高危患者进行筛查;MRI一般不作为筛查手段。此外,内镜检查具有成本低、准确度高、可以同时进行病理活检的优势,在消化道肿瘤筛查中的价值已达成共识,同时,还可以对病灶进行放大内镜检查。对部分不能耐受内镜检查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CT仿真内镜检查,该技术可以对消化道肿瘤进行全面观察分析,且该技术无创、不需麻醉,还可以分析毗邻组织,但检查准确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i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CT虽然可以对全身进行扫描,诊断肿瘤的灵敏度较高,但价格昂贵,仅适合进一步的鉴别诊断。
有研究者开发了一种基于选择性反应监测(selective reaction monitoring,SRM)的方法,用于发现和验证肿瘤标志物。该方法的第一阶段是通过比较来自肿瘤患者或健康者血浆的蛋白水解肽,得到数百个候选肽,建立蛋白组学癌症筛查平台,然后采用SRM分级洗脱液序列分析,发现由肽酰脯氨酰顺反异构酶A基因编码的两种肽,在卵巢癌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且该方法可能适用于多种肿瘤。
生物传感器通过将荧光素酶的表达与精氨酸酶-1启动子的激活相结合,设计巨噬细胞产生一个采用M2肿瘤相关代谢谱的报告子。该报告子过继移植于大肠和乳腺肿瘤小鼠模型后,可使巨噬细胞迁移到肿瘤中并激活精氨酸酶-1,从而可以通过生物发光成像和血液中的荧光素酶检测到它们。巨噬细胞传感器通过血液荧光素酶测量可检测到小至25~50 mm3的肿瘤,即直径2.2~2.8 mm的肿瘤,且即使肿瘤周围存在炎症活动影响精度,该技术也比临床使用的蛋白质和肿瘤标志物更敏感。巨噬细胞传感器技术在肿瘤以外的疾病中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总之,随着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进步,会有更多、更精准的肿瘤筛查技术问世,伴随着这些技术成本不断降低,相信可以成为人们肿瘤筛查的武器,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