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索南才让《哈桑的岛屿》评论小集

2022-12-21崔会军雍小英张勇飞孙连洲蔡虹向明伟茨平

作品 2022年11期
关键词:玉山哈桑岛屿

崔会军 雍小英 张勇飞 孙连洲 蔡虹 向明伟 茨平

召唤一个新世界

山东/崔会军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写了一个少年追求梦想的故事,是一本能改变一个人一生的书。西班牙牧羊少年圣地亚哥梦见埃及金字塔附近藏有一批宝藏,他卖掉羊群,历尽千辛万苦一路向南,跨海来到非洲,穿越撒哈拉大沙漠,其间奇遇不断。少年的追梦故事具有深刻的启发性和励志意义。

《哈桑的岛屿》与《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有同工异曲之妙。这是一本中国版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少年丹增随着梦中的冥冥指引,与自己家里的神羊哈桑和好朋友海尔汗多日跋涉,一路寻找一座岛屿。岛屿就是梦想,他们一路打听,历尽各种磨难和困境,最终,哈桑也和圣地亚哥一样,找到了梦想所在。

小说内容并不复杂,是一个少年追求冥冥之中的理想的故事。懵懂的少年丹增,按照自己家里一只神羊哈桑的指引,一步步走向理想的所在地。这是神的安排,这只羊一出生就被丹增照顾着长大,给它喂奶,当成好友一样与它说话。不管它听不听,他都跟它聊。突然有一天,哈桑就跑到了丹增的梦里,在夜晚与他对话。这首先是小羊哈桑的梦想,要去找一块石头,一块巨大的光秃秃的石头。这个梦想被丹增接受了,他也要跟着哈桑去寻找。

小说的写作手法从实到虚,一开始的草原大雪和后来的向梦境进发,都有迷人之处。父母、邻居、朋友、小羊都是丹增生命中的贵人,都是他的帮助者。因为没有现成的路,他们一路走,一路摸索。

平日,丹增日复一日守着家里的羊群,在恶劣的环境里,帮着父母照顾家里的牲畜,全家共同抵抗坏天气。他从来没有过离开家的想法,他没有什么目标,甚至都不愿意去上学。哈桑是一只神奇的羊,带给他一束光,带给他一个广阔的世界,让他认识辽阔无垠的天地。一步步带着他走出去,如同神的旨意。好朋友海尔汗有经验,告诉他意外无法掌控,困难不会缺席,只能迎难而上。他们经历了夜宿荒野,马儿失踪,食物丢失,身体受伤,经历了各种考验。

丹增是草原上极普通的一个少年。跟着父母在冰雪里喂羊,照料牲畜,固守或者迁徙。假如丹增不接受,不能识别这只羊的梦境,便会与神奇擦肩而过,他还是平庸的他。通过这次外出,丹增最后明白了:自己就是座金矿,关键是看如何发掘。从看见陌生事物开始,从此他对世界有了新的认识,有了觉醒。不断地陌生化,新的场景和可能性,带来新的感官刺激和激励。从此不再陷在昨天的生活里,想要走得更远,去看见更大的世界。他甚至有了一种新的压力和动力,要通过一种努力,过一种更新的生活。一抬头,看见世界的广阔,离光芒更近,有飞翔的感觉。

每个人都会遇见这样的时刻:一些神奇的力量和暗示。也许每天都会有这种光芒的照耀,但是重要的是,要发现,并且抓住这样的稍纵即逝。有时永远也不知道,神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照亮自己,比如让一只神奇的会梦里说话的羊,来到丹增身边。这样的觉醒非常重要。看见神山的生活是高于父母的生活,丹增不会从父母那里得到。他只有通过历练,完成一种超越,这得感谢他自己的坚持,感谢朋友的帮助,感谢父母的慈爱和宽容。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丹增他们走在路上,沐浴着理想的光辉。好运藏在希望里,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激发潜能。

这篇小说有明亮的气质,有一层光芒,在头顶升腾,带人走向光明之处。索南才让是蒙古族的青年作家,他对自己的家乡有满腔的赞美,用文学的方式表达着对故乡的热爱。

寻找人性本真之美

陕西/雍小英

《作品》杂志2022年第5期索南才让《哈桑的岛屿》,是一篇基于现实的幻想小说,打通了人和动物的界限。小说以心中的意念为终极目标,以梦中人羊对话为轴心构建文本。

遥远的山上有什么?玉山上有玉吗?羊真的会说话吗?梦里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如何交替?在现实和意念之中自由穿梭的牧童丹增与他的小黑羊哈桑如同知己。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找到意念之中的奇怪石头,那似乎是玉石,又似乎不是,但是对二者都很重要。其实就是一种说不清看不见的信念。在寻找模糊意念的漫长旅途中,人与羊,朋友与自己,与陌生人之间的沟通之美,包容互助之美,都从漫长的寻找中一点点溢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一篇对人性本真的追寻。寻找的过程彼此护佑和成全,完成自我历练和成长。当完成这个信念的时候,我们不一定要获取什么,那只是一个过程,之后等待我们的,依然是现实的生活,依然是一座孤岛,被水包围,岛石耸立。只是,完成这一趟旅程之后的我和之前的我全然不同,在整个寻找的过程中,其实是完成一次对自己性格的历练和完善。

这让人想起英国作家蕾秋·乔伊斯创作的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朝圣》,英国南部小镇60岁的酒厂退休司机哈罗德,某一天忽然收到20年前一个女同事奎林身患癌症的告别信。于是毫无准备的哈罗德准备徒步走到英国北部的疗养院去看她最后一面,哈罗德坚信:只要我走,她就一定能活下去。他走了87天,横跨整个英格兰,一路上风餐露宿靠回忆丈量了627公里的行程。伴随整个旅程的是他对前几十年的追忆和反省。主人公哈罗德的出发点是为了给予友人希望,最终却实现了自我救赎,激发了对自我价值的再肯定、对成长缺陷的新认知及对现实命运的接受和理解。这跟《哈桑的岛屿》表达的主旨几乎不谋而合。

在快节奏的时代,或许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场朝圣:向内倾听我们的心跳,等等我们的灵魂。慢下来,远离缤纷的喧嚣,为一个目标不懈努力。享受过程,在梳理前尘旧事的同时,与自己和解,并且认可当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子继续前行。这不就是会说人话的小黑羊与丹增共同完成的一场心灵朝圣吗?

小说叙述细致如拉家常,把一个没有任何波折或者新鲜的简单故事无限拉长,这是需要极大耐心的,这种叙述风格正和小说主题相吻合。让人静下来,享受棉布摩擦皮肤般细致的感触,而后懂得:远方一无所有,但是路途充满变数,享受过程就是完成自我救赎,就是触摸人性本真之美。

向着那梦中的地方去

广东/张勇飞

认识索南才让从《作品》杂志2019年第11期开始,那一期集中推出了他的五篇小说、一篇访谈和一篇评论,期刊如此大力度推举一个青年作家真的十分罕见。

时隔三年之后,再一次在《作品》杂志上读到了索南才让的《哈桑的岛屿》,还是一如既往的青海草原特色,可在创作手法上有所改变,作品在以前扎实的基础上变得灵动起来。

《哈桑的岛屿》按体裁细分属于儿童小说,该小说荣获第四届青铜葵花儿童小说奖之金葵花奖。小说以小主人公丹增为视角,细致地描写了丹增和他视为兄弟的小羊羔哈桑的寻梦之旅,像《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一样,虽然没有九九八十一难,但整个旅程也充满了多变和艰辛。

如果作品仅仅只是写寻梦之旅中的探险经历,对读者——尤其是小读者的吸引力似乎不够,因为类似的作品已经有很多了。于是作者在小说让小羊羔哈桑开口讲话来增加作品的感染力,而哈桑如果直接开口与丹增进行对话,作品充其量只是一篇童话故事。索南才让的高明之处是,让哈桑走进丹增的梦里,在梦中与丹增进行交谈,这样让作品增添了神秘色彩,又使叙事逻辑合情合理。

丹增的梦是整部小说的助推剂,每一场梦决定了作品的走向和寻梦之旅的方向。整部作品仿佛是一个梦工厂,全篇用了几近一半的篇幅写了十来场梦。更为迷人的是,前梦推后梦,梦中又生梦,读来觉得是梦非梦,引人入胜。

丹增的梦是小说的话题,也是小说的主题。小说描写了丹增和哈桑寻找梦中的“玉山”,经过不断的挫折和磨难,哥俩在旅途中得以不断成长,因此也可以说,《哈桑的岛屿》同时是一部少年成长的小说。成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故事接近尾声时,哈桑在丹增的梦中说,一个孩子在成为大人之前有两个最宝贵的东西:一个是纯真无瑕的心,为一个是带着翅膀的想象。这里带着翅膀的想象,其实就是梦想的翅膀。

《哈桑的岛屿》虽然是一部儿童小说,但同时也适合成人阅读,在索南才让行云流水的文字牵引下,仿佛也回到自己的梦幻童年,以一颗纯真的心从纷繁复杂的世俗社会里返璞归真。

草原少年奇幻的励志之旅

江苏/孙连洲

在少年时代,能有哈桑这样一位朋友的陪伴是何等的幸运!这是我看完索南才让中篇小说《哈桑的岛屿》(载《作品》2022年第5期)后最想说的一句话。

13岁的草原少年丹增是牧民的孩子,几场大雪过后,厚厚的积雪瘫痪了牧民们所在地的交通,他们与世隔绝,因为食物得不到及时补给,牧民们家的羊、马等牲畜纷纷被饿死。就在这生死存亡之际,丹增家的一只母羊却生下了一只通体纯黑色的小羊,因为毛色出众,丹增很是喜欢,还给它取名哈桑,把它当成自己的“弟弟”,精心饲养。哈桑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得异常聪明、通人性、与众不同。而更让丹增惊喜的是,哈桑能进入他的梦中跟他说话,甚至还能让他混淆于梦境与现实,丹增与这个“弟弟”形影不离,对它言听计从。哈桑告诉他:在草原上一个不知道的地方,有座“玉山”,它想找到它。作为哥哥,明知道寻找“玉山”太难,但为了实现“弟弟”的愿望,他还是决定一试,帮哈桑去寻找。为此,他请大他两岁的好朋友海尔汗帮忙,热心的海尔汗想方设法说服丹增的家人,让他们得以与哈桑一同前去寻找“玉山”。一路上,在哈桑的指引下,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困难,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在最后要到目的地的时候,哈桑要求丹增和自己去,让海尔汗回到指定地点等他们归来。最终,丹增和哈桑找到了“玉山”,实现了哈桑的愿望……

《哈桑的岛屿》是一部现实与玄幻相互交织、想象力极为丰富、具有鲜明生活质感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就其特点,一是题材独特,构思巧妙。一只羊竟然能够走进人的梦中与人对话,进而引导人去实现它的愿望,这个看上去太过“狗血”的故事,因为“以梦为马”而变得合情合理,小说题材在现实中加持玄幻,相互融入,相互推进,虚虚实实,精彩纷呈,超乎想象,彰显作家杰出的艺术创作创新功力。二是语言生动,趣味盎然。小说无论是对草原景色的描写,还是人物的对话,都始终给人一种亲切又轻松的感觉,且极富哲理性。像“‘越怕越不成。’阿爸说道:‘你的每一步都要走得稳当,不要虚。’”这样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富有哲理性的语言,在小说里可以说俯拾皆是。小说是语言的艺术,《哈桑的岛屿》营造的独特的语境与少年儿童心理高度契合,儿童趣味真实浓郁,那些智慧的、闪着光的、优美的语言,不光少年儿童,就是成年人,每每读之,也一样不能释卷。三是主题鲜明,励志向上。《哈桑的岛屿》是一部关乎少年成长的小说,作为走进丹增梦中的哈桑实际上就是另外一个优秀的自己。在寻找“玉山”的旅途中,自信、幽默、勇敢的哈桑不断磨炼丹增的意志,鼓励丹增不断战胜困难,最终胜利到达彼岸。这是一次玄幻的寻找之旅,更是一次精神之旅、成长之旅、励志之旅,这次寻找之旅让丹增收获了一个全新的自己,旅程虽然短暂,但其中蕴含的强大的精神力量足够丹增享用一生。

小说《哈桑的岛屿》笔墨所涉是茫茫草原的一隅,这里没有宏大叙事,没有纷繁复杂,有的只是单纯的、简单的、鲜为人知的牧民生活,一点发着微光的人间烟火,甚至只是发生在一个少年身上的故事,而就是在这不起眼的地方,不起眼的小事,通过作家的描绘,让我们从中感受到美好、善良、力量,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同时更感受到文学艺术所散发的无穷的魅力。作为中国新生代作家,索南才让用一部不可多得的原创儿童文学作品《哈桑的岛屿》给我们带来了惊喜与感动。在当下诸多外来艺术形态不时冲击我们少年儿童世界之时,《哈桑的岛屿》的橫空出世无疑是给中国的孩子们端上了一份健康、营养的文学大餐。正如索南才让在这篇作品的创作谈里所说的:“我想写出一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助他登高的像台阶一样的作品,哪怕仅仅是一阶,我亦心满意足。”愿我们所有的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都有哈桑这样的朋友陪伴,愿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雏鹰振翅 翰飞戾天

湖南/蔡虹

《哈桑的岛屿》讲述了少年丹增和小羊哈桑,去找寻哈桑灵魂之所“玉山”的一路奇妙之旅。读罢,想起了童话《小王子》。确切地说,是想起其中那句:“一个人用心灵去看,才看得见最真切,本质的东西,肉眼是看不见的。”

索南才让的这部作品,需要用心去读用心去看,方能得其三昧。

小说人物简单,故事也不复杂,似一曲蒙古长调,空灵悠远,舒缓绵长:因病休学一年的丹增在家放羊,三场大雪后,草原牧民饲养的牲畜因缺失草料饿死不少。濒临死亡的白色母羊艰难地产下一通体黑色的羊羔,丹增给它取名哈桑。在丹增一家的精心呵护下,哈桑迅速成长。丹增眼里的哈桑,聪明机警,与众羊不同,丹增每天和它开心地玩闹并不停地和它说话。某晚,哈桑进入丹增的梦里口吐人言,告诉丹增,它要寻找一块巨大的石头,却不清楚这块石头在哪里。若找到大石,它的身体就不会像目前这样不受控制地猛长下去了。于是,丹增邀上好朋友海尔汗一同上路了。一行人马,途中遇到了对他们所问路径各指西东的不同人物,并经历了系列有惊无险的糗事、囧事和趣事。临近终点的那段旅程,哈桑只让丹增一人陪同前往。丹增于是暂别海尔汗,在哈桑的引导下,战胜胆怯、克服身体受伤等困难,终于找到了“玉山”。

生长在辽阔草原的孩子,持续地接受规范课堂教育的便捷程度,肯定低于城镇和农村的孩子。但在从事劳作的过程里、昼夜生活与饲养动物的密切接触中以及大自然四季轮回的气候变化对养殖业带来的种种烦恼和喜悦,等等,这些从生活点滴中累积起来的知识,生动得回味无穷,深刻得难以磨灭,都是在学校的课堂上难以接触了解和传授的。

正如:“尽管天色已经很黑了,但丹增拾牛粪并没有太吃力……就是分不清是干牛粪还是近期的冻住的牛粪,他得先用脚踢一踢,如果是冻牛粪,脚上传来的感觉是沉甸甸的像铁一样的,但如果是干牛粪,会有一种空松的感觉。”只有经历了几夜旷野露宿,才能清楚整晚用来准备饮食和取暖,到底需要多少牛粪做燃料。也只有通过昼夜奔袭后,才明白年富力强的骏马与迟暮老马的体能差别:“跑着跑着,海尔汗就跑到前面去了……丹增骑的这匹老马不知道怎么了,走走停停,吭哧吭哧地翘着尾巴把一疙瘩一疙瘩热气腾腾的粪抛到地上。有时候它会跑着跑着突然停下,撑开四腿站稳了,开始撒尿。它尿得没完没了。丹增骑在马上……左等右等,就是没个完。那火气是噌噌地往上蹿。他终于知道海尔汗为什么不骑它了,原来它再也不是以前的那个‘奥可阿咪’了。”

丹增的阿爸不会长篇大论地跟他说教,但在日常劳作中,总及时告诫启发提醒丹增:“从现在起,你也会常常面临选择。各种各样的选择。”“在坚持与放弃之间呢?……你会怎么办,你想过吗?”“你再看,用心看。”“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以后遇到这种情况立刻处理,不然羊羔不保。”

不论丹增决定进行这次探险,是因为梦中与哈桑交流的结果,还是得知阿爸让他九月份继续去上学的原因。总之,他做出了选择,决定在返校前与哈桑一道去寻找“玉山”,同时也清楚,以他这年龄,父母无论如何不会答应他毫无目的外出数天。经过思考后,他找到了援军——十五岁的海尔汗。外出的理由是,帮海尔汗寻找他家一个月前丢失的那头牛。他让海尔汗去说服阿爸,同意自己出去锻炼锻炼,尽管阿爸生气,他仍义无反顾地启程了。

此次几天数夜的探险接近终点时,丹增没让海尔汗继续陪伴。分手后,老马失蹄让他受伤,同时马也跑了,带走了他所有的食物和用品。丹增没有放弃,经受住困难的考验,与哈桑一起完成了这趟神奇之旅。

历经这些后返家的丹增,相信不再是以前那调皮好玩的男孩子了。他业已蜕变成一个观察仔细、思路清晰、能谋善断、奋进砥砺的少年,有如雏鹰振翅即将翱翔。

发生在物质生活条件、资讯发达程度等方面均逊色于城镇的辽阔草原上的丹增和哈桑的故事,仿佛验证了那句谚语:“养育一个男孩需要一个村庄。”

这部荣获第四届青铜葵花儿童小说奖作品的颁奖词云:“这是一部既具鲜明生活质感,又极富质朴想象力的作品。一个孩子与一只羊一起踏上寻找之旅,构成了现实与梦境互动式的关系。那只叫‘哈桑’的羊,既是孩子的伙伴,也是另一个自己。作品选材独特,构思奇妙,用一个玄幻的故事来阐释生命的意义,现实和玄幻交叉进行,写法平实又具有较强的可读性,生活气息浓郁,儿童趣味真实且亲切。”

诚哉斯言。

边地少年的心灵奇旅

广东/向明伟

草原上的几场大雪,为边地少年丹增送来了一只神奇的小黑羊,确切地说,是送来了一个参与他成长仪式的小伙伴哈桑。如果从《哈桑的岛屿》的第四小节开始阅读,你一定以为哈桑就是那户牧民家的另一个孩子。事实上,从小黑羊现身开始,细心的读者就会发现,索南才让一直使用了第三人称“他”来指代那只小羊。万物有灵的观念,被作者水乳交融地赋予在小说中的各种事物上,哪怕是寻常不过的小草,“各种各样的草儿开始小心翼翼地活动起来,朝着天空使劲生长自己的身体。白天的草原太吵闹,牛啊羊啊的走来走去,喊喊叫叫不消停,他们不习惯在那样的环境里生长”。

在小说的开始部分,作者用绵密的细节,耐心呈现了丹增一家抵御草原暴雪的各种努力。如果你是抱着某种惯性的猎奇心理,想来感受一番所谓的“边地美学”,恐怕会失望——作者根本就无心展演那种“异质性”和民俗志,而是想让读者放平心态,更多地体察人在自然困境中普遍存在的抗争、克服与坚守。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们发现小说最值得称道的地方,无疑是对梦境的多次拓展使用。那些不请自来的或者有意为之的梦境,至少有十个,它们散落在小说的后半部分,充满了神秘莫测的气息。

不妨来梳理一下梦境的起因:少年丹增溺爱的哈桑小黑羊,某天突然闯入梦境。哈桑生出一种“永无休止地长大下去”的恐惧,希望丹增一起去找到那所谓的“岛屿”“玉山”。“只有找到了什么东西,才会变得正常”。于是丹增约上好友海尔汗,陪着“除了长得像一只羊,其他的都不像羊”的哈桑,踏上了漫漫寻岛之路。

这趟远行并没有确切的目标,迎接他们的是无边草原和皑皑雪山。途中,他们遇见了醉汉大叔、长相秀美的女孩子、热情好客的中年女人一家,包括那只红火焰狗。他们露宿荒野,或者借宿牛倌的地窝子,一路结识着形形色色的陌生人,化解不期而至的种种意外和困难。

与哈桑的恐惧相反,丹增渴望长大,他在完成对哈桑的承诺之时,歪打正着地赶赴着一趟心灵奇旅,跌跌撞撞地完成了自己的成长仪式。面对刚刚开始的人生,长大当然不只包括身高等物质层面的增量,还包括心灵的日益成长和丰饶,以及独自应对种种困境的能耐。把想象力锻炼得像公牛一样强壮——按照哈桑的说法,“一个孩子成为大人之前最宝贵的东西有两个:一个是纯真无瑕的心,另一个是带着翅膀的想象。”哈桑告诫丹增要把想象力和精神这两条河流合二为一,随时随地从中捞取有用的东西,要热爱生命的每一刻,热爱所有的快乐和烦恼。借梦传声,哈桑不断抛出零星玄妙的经验之谈,努力地扮演着先知或导师的角色,但是我更愿意将其理解为那是丹增自己的呓语或省察。

当丹增劝离随行的海尔汗,独自前往“玉山”,说明他已经做好了真正长大的准备。事实上圆满的结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趟远行中他所经历的一切。对于少年丹增而言,他必须走出家门,投身荒原,体验孤独和黑暗,才可能真正成长。父亲面对母牛和小牛犊生死去留的残酷现实,曾经向丹增解释选择的无奈和必然,为儿子上了人生的第一堂课。那时候的丹增面对如此宏大的命题,应该是懵懂不明的。随后开启的荒原远行,终于让他明白了生活的更多真谛,当然并非全部。

回头再来说说小说中的梦境。梦境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状态,在小说中的运用屡见不鲜。梦境作为人物内心私密的显性投射,在小说中往往自带一种天然的隐喻意味。在这篇小说中,梦境更是故事推进的关键。每到疑难之时,少年丹增似乎总是需要一个梦境的指引,才能勇毅前行。那么问题来了,这些按需而至、频繁造访的梦境,也因此逐渐丧失其迷人的一面,沦为作者刻意安排的一个个“巧合”,致使小说的后半部分虚假而做作,说教意味浓厚,也让整部小说显得有些头重脚轻。这也说明梦境或诸如此类的手法是一把双刃剑,用起来要格外谨慎才好。

《哈桑的岛屿》读后断想

广东/茨平

一部作品,会让读者时不时停顿下来,产生一种必须思考的冲动,它就是好作品。索南才让的中篇小说《哈桑的岛屿》(载《作品》2022年第5期),我在阅读过程中,就产生了一种必须思考的冲动,然后坐在那儿发呆,某种情绪在弥漫,眼前就有三场大雪纷纷然落下,广东的夏天也遍地雪光。

小说故事其实很简单,就像一条小溪流水,轻言细语流淌着,没有那种波澜壮阔,有点起伏也是小落差。谁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大草原是平的,大海也是平的,风吹稻浪也是平的,还有长河落日圆,这些也是美,可以美得让人心旷神怡。能从平处着手写出文学的味道与美来,更显作者的功力。

有一只叫哈桑的羊会走进少年丹增的梦里,这是这篇小说的核,也是最大亮点。哈桑在梦里告诉丹增,他必须找到一个叫玉山的地方,否则,他就会不受控制地长大,长成骆驼那么大,长成房子那么大,哈桑便脱离羊的特征,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于是,丹增找到好友海尔汗,与哈桑一起开始走向远方的玉山。我很自然地将它与《西游记》对照。《西游记》是孙悟空最先出场,再是唐僧。小说是丹增出场,然后哈桑才来了。《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来到西天取得真经。在小说中,他们也克服不少困难,终于来到了具有神秘色彩的玉山,那是哈桑的岛屿。写动物也是写人,哈桑的岛屿也是少年丹增的岛屿。不知这样解释对不对?

说个人感受,索南才让的小说阅读比较难进入。倒不是它晦涩,相反,阅读起来有轻快感,一路上百味丛生,仿佛让鲜花和鸟语拥簇着。我说的比较难进入,是很难找到打开文本的钥匙。我是读了三遍,花了一个下午时间。每读一遍,貌似拨开了重重迷雾,探得其丰沛的内涵,却仍然处于迷雾之中。如果小说有中心思想的话,我始终抓不住它的中心思想。掩卷沉思时,想,或许是索南才让的文学逻辑不一样,超出了我们往常的阅读经验。的确是这样,它肯定不是传统的现实主义,也不是新写实主义,与卡夫卡、卡佛、博尔赫斯、茨威格、马尔克斯、麦克尤恩、残雪他们都不一样,索南才让就是索南才让,他用他独有的文学逻辑,既制造了阅读迷雾,又给人惊喜。

索南才让的小说《哈桑的岛屿》让我再一次思考文学是什么。肯定有人说,不用思考了,老早就有人下定义了,文学是人学。这无疑是一句貌似真理的废话。哲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政治学难道不是研究人的学问?演讲与口才,为人处世也是人学。前些日子有人跟我说,文学是文学的美学。这句话虽然有点绕口,但我却认同,它更接近文学的真理。或许从这儿出发,更容易理解索南才让小说中那特有的文学逻辑。

有意思,有味道,有美感,正是一部作品的魅力所在。

猜你喜欢

玉山哈桑岛屿
宁夏大学特聘教授马玉山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海水里浮现的岛屿
磐安县玉山中心成人(社区)学校
感恩
借据丢失之后
附式石盆景欣赏
我画上一座岛屿(四首)
为你,千千万万遍
初到盗国
《补玉山居》:破解时代的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