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是自足的,或故乡是荡漾的
2022-12-21陈翔
陈 翔
现代诗歌的文化框架,隐含着一个倔强的构建:诗歌的体系与哲学的体系几乎可以互换,包括诗歌的写作技巧,都带有本质性。
在生命哲学和现象学中,回忆的传统和充满回忆的居所构成了一个恒久的诗歌式命题。诗人的不断出走,既往时空的转义或升腾,在回忆中聚集出一种充盈的焦虑——乡愁,是每一位诗人哲学源泉中的核心喻体,在大量回忆和间或重返之间得以诠释。
瓦尔登菲尔茨说,回忆的精神现象“代表着一种灵活的看和问的方式”。以自然为主题的诗歌乡愁,更能切合回忆在乡愁中体现出来的哲思,这也是中西方诗歌的传统性。哨兵的这组诗,怀有中国乡愁“山高水长”的旷达,也有荷尔德林《故乡》一样密集而跳动的浪漫,充分体现了现代汉诗中西融汇的独特况味。
“看和问的方式”就是诗化回忆。词语是回忆的晶体,意象是回忆的矩阵。人的一生都在社会性出离和眷恋式返归,回忆就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重要的补偿性意义,在持续的在场和持续的缺场之间完成了时空转换的体验,让生命在出离之后得到了对过往的抚慰。诗人华兹华斯说“每个人都是对他自己的回忆”。哨兵谓之自己,“挣脱不了写作的宿命”“从洪湖这个小地方出发”“无非要回到诗歌的洪湖”。换而言之,回忆是对记忆的重鉴。哨兵在诗中盛装的故乡眷情,是洪湖山水、江汉平原、长江地物在诗人精神世界中的反光,像梦是身体的反光一样。进而言之,重返是对记忆的登临,也包含着回忆与重返在语境张力之下的密集交汇。诗歌的种种再现就成为一种动力机制,它让“时间感”找到了“空间性”,意义的框架得以填充与扩张,哨兵的“故乡体系”就不断打开。在转折处涌现,在终结点打开,是一首好诗所必须具有的“改变与加速”的叙述动力。《过白莲河水库随手帖》中“我只希望随那艘汽艇/追上云雾和鸟阵/这是从人群和时代出走的方式/是十二月的风中/送来现实的冷峻和清醒”,时空的叠加和重逢的体验排列在“新自然主义的碎片”里,场景换移,意象跳跃,身临故乡的激动在滋生也在瞬间抽离,诗的跳跃让时间加速,诗的空间转换开始多面以致边界消失,甚至无边,汇涌的情愫就呈现在“浠水、罗田和蕲春三县交汇处”如此隐约的地缘。故乡在诗人的记忆中是颤栗而模糊的,一旦身临其境,时间与空间就会紊乱而忙碌起来。这就是哨兵此诗的写作状态:来不及如“750马力发动机的轰鸣”,来不及如“我看不见的地方”。故乡开始陌生了。
诗人和诗重返“记忆中故乡”是轻灵的,才会演绎出“加速的颤栗”和“无边的模糊”。用诗来回忆,意味着回忆含有缤纷的气息,这可谓之为,诗的境遇带着灵魂。诗的灵魂是什么?就是诗歌要发现、书写和倡扬更多的共识。共识既在乎轻重,更关乎多少。哨兵这组诗的写作,选择了轻灵的登临,既安慰了回忆的共情,也观照了体验的扑面,是时空节奏和空间推进的二重建立,带有自醒、自觉的舒适。灵魂的光芒像回忆一样,自带温暖;像登临一样,让万物轻轻摇晃;像哨兵的诗一样,隐约着许多陌生的关怀,想要照看人世间。诗歌的本质是在文字中养育善良,有光的回忆才能走进诗的生命。在《过斗方山禅寺随手帖》中,“去年开过的杜鹃/咬进元朝石板的缝隙/别担心那些花儿/在这个世界走失”,哨兵在很长、很大的世界中,用很温、很轻的词,像初春的鸟儿站在枝头向万物致意。诗歌的意象构成一定要带有方向感和方位性,诗歌的构建和对诗歌的解读才能生成出更多种的可及、可触、可感和可延续,诗人的审美流动也更可能触及到对世界微妙而自在的体认。《过斗方山禅寺随手帖》是带着光照的好诗,诗人把自己“归化”到斗方山禅寺的阔大语境,从细微的元素及角度打开了许多生命瞬时的悟与醒,也洞悉了人世间的隐与寂。这就是生命在诗歌中回溯而来的光芒,尽管小,可能也带些痛,是轻灵的一张一翕,是“一只山蜘蛛/赶在起雾前,贴着石柱/在雕花处,缝完最后一针/也缝合另一根立柱上/空无一物的隐秘”。回忆的秩序与轻灵的疼痛相关,生命的结构有时候就是精致的幻想被诗歌构建或者瓦解,才有了“要是我能在斗方山小住/在那棵杜鹃旁,向蝈蝈学习/如何与世界交谈”。
胡塞尔说“每个新的东西都反复地作用于旧的东西”,回忆是一条永恒的赫拉克利特之河。故乡是或生或死之地,回忆是或生或死之时,故乡在每一个人的回忆中一直进行着历时性重建,或者在故乡的框架之中重建回忆的历史。所以,回忆和故乡都是历史的延续,属于历史范畴,它们既有宏大叙事,也有渺小自如,像哨兵的诗一样纵横而又收敛,在回忆与故乡的坐标中,跌宕出一个辽远的历史烟波,也洋溢出自然清新的日常颤栗。哨兵的隐喻,像“大风起兮云飞扬”,也像“间关莺语花底滑”,通联着德里达式“能指自由”而引发的“开放性和无终止性”,弥合着差异化的意义链和意象群。隐喻的自由嬉戏成为了一种解构,诗歌立体而丰硕起来。这就是哨兵的妙。有胸襟的诗是纷呈的,无论指涉多么窄小,但结构是开放的,层次是有落差的,技巧是有张力的。《过平江杜甫墓》中,“这些话/站在小田村的杜家祠堂/说给身后的长江或洞庭湖/毫无意义,说给身前的京珠高速/又让人欲言又止”,宏大中有张弛,放则阔达,收则入微,以今通史,以史归今,很是出神又入化,非常自在。《在黄姚》中,“就在两岸燃起红灯笼时/母牛从河边唤回牛犊/站榕树下,舔着嘴角的水滴和/寒露”,有一种饱满而溢出的丰盈,意蕴是自给自足的,意象是随意荡漾的。把一首诗写满,写得像回忆一样波光潋滟,写得像故乡一样暖洋洋,哨兵——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