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后勤管理中的风险防范策略
2022-12-20蒋鸿伟
蒋鸿伟
(广西外国语学院,南宁 53000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出现了许多变化,包括生产经营规模越来越大、管理范围越来越广等。在这一背景下,国有企业的管理活动面临风险事件的概率越来越大。后勤管理是国有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在开展后勤管理时很容易碰到各种风险事件。所以国有企业后勤管理人员需要做好风险分析,了解后勤管理工作中存在哪些风险,进而制定针对性的风险防范策略。本文循此思路,重点分析国有企业后勤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详细的风险防范策略。
一、关于风险防范的认识
风险防范是管理者采取的一系列规避和应对风险的措施及方法,管理者通过风险防范来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同时降低风险事件发生带来的损失。风险是风险防范中的重要组成,对风险的概念进行深刻剖析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风险防范的意义。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风险是经济活动所产生的不确定性。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风险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特征。第一,风险与企业的发展如影随形,在企业的战略规划的各个阶段,风险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造成的风险事件也不一样。第二,企业管理中的风险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因为企业管理中的不确定性事件是随着企业战略规划的实施而出现的,每一个阶段的规划涵盖的具体工作内容不同,所以此时的风险是客观的;企业管理者的认知存在差异,对相同的风险事件产生的认识是不一样的,此时的风险是主观的。
总的来看,风险防范是一种有效的企业管理思路,从风险防范的视角出发,可以得出有效的企业管理策略。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管理活动出现了许多新特点,面临着许多新挑战。因此,企业管理人员需要从风险防范的视角出发来探索有效的管理策略。
二、国有企业后勤管理的内涵、特点、内容
(一)国有企业后勤管理的内涵
后勤管理刚开始只是一个人们经常使用的词语,后来发展成一个成熟的学科,一些高校设立了后勤管理的相关课程[1]。随着人们经济交往活动的增加,后勤管理逐渐进入了商业领域,在商业活动中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国有企业的组织机构众多,生产规模较大,具有稳定的内部机构,后勤部门是国有企业内部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一步推进的过程中,后勤管理的内涵进一步拓展。总的来看,在国有企业后勤管理中,用户的购买行为是后勤管理的出发点,企业之间会出现原材料、零部件等的转移,这些产品在转移过程中得到的管理行为就是后勤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是一个宏大的体系,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后勤管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提供的后勤服务是为了满足国有企业在实现生产目标时所需要的各种配套条件和设施,在不同的生产目标下,国有企业所需要的后勤服务是不同的,对应的后勤管理活动也是不一样的。国有企业后勤管理是对后勤服务展开研究,总结出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方法。企业管理者在后勤管理中会遵循特定的原则,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让国有企业的后勤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进而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
(二)国有企业后勤管理的特点
国有企业后勤管理的特点表现在多个方面,本文主要分析了三个方面,分别是社会性、经济性和服务性。
1.国有企业后勤管理的社会性。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国有企业后勤管理的社会性,分别是后勤管理的内容、后勤管理与社会的关系、后勤管理的发展方向。就后勤管理的内容而言,后勤服务的对象包含多个层面,涉及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产品原料、配件和服务等。就后勤管理与社会的关系而言,社会上任何单位的后勤物资都离不开社会的供给,包括资本、能源、交通、人力、原材料等,社会物资供应体系的变动会给各单位的后勤服务带来巨大的影响。就后勤管理的发展方向而言,社会上所有单位的后勤服务都在朝着社会化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后勤管理人员要注意社会环境的变化,为本单位提供优质的后勤服务。
2.国有企业后勤管理的经济性。后勤工作包含多个方面,比较常见的是行政工作和经济工作。国有企业的行政部门会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整体规划制定出物资采购清单,然后交由后勤部门负责物资采购。后勤服务属于经济活动的范畴,后勤管理人员在领导开展后勤工作时会进行市场分析,进而高效划分后勤资源,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所以,企业后勤管理具有很强的经济性,严格遵循经济运行规律。
3.国有企业后勤管理的服务性。从本质上来看,国有企业后勤工作是服务性的工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从后勤工作很难看出企业本身的工作内容和定位,因为后勤工作是为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服务。服务是企业后勤管理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企业管理意义的体现。
(三)国有企业后勤管理的内容
企业后勤管理涉及多个方面,根据企业生产经营范围的差异,可以把国有企业后勤管理的内容大概分为财务管理、财产物资管理、医疗卫生管理等。具体来看,财务管理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财务计划管理、资金预算管理、财务监督管理等。财产物资管理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固定资产管理、各种材料和低价值易耗品的管理等。医疗卫生管理包括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医疗设备的质量管理、医疗卫生环境管理等。
划分后勤管理的内容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让后勤管理人员明确企业后勤部门的工作职责,明晰后勤人员的工作内容,制定科学的后勤管理制度,进而调动后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现代企业经营活动中,后勤管理内容的范围越来越大,需要后勤管理人员及时进行业务梳理,改进自身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三、国有企业后勤管理面临的风险
(一)后勤管理中的财务风险
在国有企业后勤管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国企后勤管理中的财务风险是指在后勤财务收支活动中形成的风险,包括错账、费用超指标、预算超支、资金被骗等,更严重的包括国企内部员工利用职务之便挪用企业的公款和贪污活动,以及部门集体犯罪等违法活动[2]。后勤管理中的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的来看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后勤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缺乏正确的认识。后勤管理活动中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在后勤管理活动中出现了财务活动,就会产生财务风险的诱因。但是在现实的后勤财务活动中,大多数后勤财务活动管理人员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在后勤财务活动中没有制定出对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其次,后勤财务管理面临复杂的宏观环境。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在复杂的环境中进行的,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策略可能会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整,后勤管理工作是服务于企业整体经营活动的,也将跟随企业经营策略进行调整,而这就必然涉及后勤财务活动,比如进行后勤预算调整和后勤物资采购调整等。在这些调整活动中,很可能出现财务风险。最后,后勤财务决策不具备科学性。在后勤部门中,缺乏专业的财务人员,具有专业财务知识的人可能需要处理其他事务,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制定科学的财务决策,这就给后勤财务活动带来了风险。
(二)后勤管理中的法律风险
在国有企业后勤管理工作中,也存在着一定的法律风险。后勤管理工作中的法律风险是指合约在法律范围内无效而无法履行的风险。比较常见的是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因为国企后勤部门缺乏具备合同管理能力和法律风险防范意识的人才,在合同签订和执行阶段容易出现各种差错,进而危害到企业利益。具体来看,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缺乏完善的合同评审机制。国有企业后勤管理部门在签订合同时,缺乏完善的评审机制,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法律风险[3]。在没有完善的合同评审机制的保障下,后勤管理人员很难在合同制定阶段做好审查工作,进而会在合同条款中留下存在歧义的内容,给后续的合同管理工作带来阻碍。其次,后勤工作人员对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缺乏防范意识。很多后勤工作人员没有树立正确的合同管理规范,对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缺乏防范意识。在正式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合同主体不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导致合同无效的问题,这给国有企业的利益带来了风险。最后,国有企业内部缺乏科学的合同管理制度。国有企业后勤管理部门所面临的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国企内部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引起的。因为后勤部门和国有企业的整体工作步调是一致的,企业整体缺乏合同管理制度,后勤部门在签订相关合同时,也缺少相关的参考,很容易出现各种风险。
(三)后勤管理中的设备运行风险
在国有企业后勤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设备运行风险。后勤管理中的设备运行风险是指国企内部的建筑及附属设施中的电梯、消防、锅炉、水电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后勤管理中的设备运行风险出现的原因表现在多个方面,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首先,线路老化引起的设备运行风险。国企后勤管理人员需要对企业内各种设备的线路进行日常检查和维修,以此来保证企业内部各设备的正常运转。但是线路检查工作将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些后勤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面对线路检查这种繁杂的工作,他们可能会应付了事,给设备正常运转留下巨大的隐患。其次,设备老化引起的风险。国有企业内部存在一些使用时间比较长的设备,这些设备的能耗比较大,频繁出现各种故障,比如一些空调和配电柜使用的时间比较长容易出现宕机等突发情况,给企业的正常办公活动带来了风险。最后,超负荷用电引发的风险。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可能会出现超负荷用电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后勤工作人员就需要及时进行线路改造,以应对大功率的用电活动。但是,一些后勤人员并没有及时改造这些线路,引发了用电过度引发着火的风险。
四、国有企业后勤管理的风险防范策略
(一)制定科学的后勤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面对国有企业后勤管理面临的财务风险,需要制定科学的后勤财务风险防范措施,有效应对后勤财务管理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风险。具体来看,制定科学的后勤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建立科学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财务预算管理是通过预算对企业内各部门和各单位的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考核、控制和分配,对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组织和协调,进而实现公司制定的经营管理目标。通过制定科学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国有企业后勤人员可以更科学地管理后勤财务活动,围绕国有企业的战略目标,灵活地安排后勤资金的投放活动。另外,要在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坚持既有的审批权限,加强预算约束管理,严格控制后勤活动中各项费用的开支。后勤部门要同其他部门积极进行协调沟通,通过使用内、外部审计相结合的方法,及时查出后勤财务活动中隐藏的风险。最后,围绕国企的经营管理,做好调研工作。后勤部门要结合国企的经营管理活动,做好调研活动,了解国企内部各部门的状况,及时整理各部门的需求,从而确定哪些物资是企业急需的,哪些是可以缓一缓的,把后勤资金优先用在急需物资的采购上,减少非急需物资的花费。
(二)构建科学的合同评审机制
后勤部门要与企业内的法务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展开合作,共同构建科学的合同评审机制,尽量规避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维护国有企业的利益。在构建合同评审机制的过程中,要重点落实合同会签制度,因为合同会签制度能够为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防范提供制度保障[4]。国有企业后勤管理中的相关业务负责人是责任主体,所以在签订合同之前,这些负责人需要认真审阅合同,然后亲自完成意见签署。国有企业后勤部门要从实际出发,仔细评判合同中的相关条款,及时指出存在歧义的条款,然后同合作方进行深入磋商,最终制定出内容清晰明确的合同。在构建合同评审机制时,还要注意以下两点内容。首先,要明确构建合同评审机制的目的。构建合同评审机制的目的是防范合同制定中的各种潜在的风险,控制后勤工作中涉及的各项目的成本和费用,以保证物资采购资金的合理使用。其次,要组建专门的合同评审小组。在签订合同时,需要成立专门的评审小组,评审小组由国企总经理、财务部门负责人、后勤部门负责人等组成,对合同内容进行全面评审。
(三)加大对各种设备的检查和维修力度
要加大对国企办公大楼、生产车间以及宿舍楼内的各种设备的检查和维修力度,及时发现并处理出现故障的设备。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地检查办公楼的线路,对线路的负荷进行全面的计算,根据用电量的变化,及时更换那些使用时间过长的线路。对于那些已经过期或者性能不好的设备,要及时进行更换。同时要及时在办公楼或者生产车间内引入智能化设备,实现电路和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另外,要对企业内的消防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确保消防设施的安全。在节假日休息期间,要在企业办公楼内的合适区域实行断电管理,同时要实行夜间值班和巡视制度,及时发现潜藏的风险。国企后勤人员还要合理制定后勤设备检查和维修管理制度,为设备维修和管理工作提供工作指南,提升设备维修效率。要在设备检查和维修管理制度中划定工作流程,确定检查和维修范围,帮助后勤人员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后勤部门是国有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勤管理对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做好后勤管理工作是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国有企业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做好风险防范是企业发展的必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