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平台在公路治超非现场执法中的应用
2022-12-19王永廉童秀清严光华
■王永廉 童秀清 李 炜 严光华
(南平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南平 353099)
开展公路治超非现场执法是推行科技治超的重要举措, 对于破解当前治超执法深层次矛盾,规范执法行为,转变执法理念,创新执法方式,提升治超执法主动发现、精确打击、精准服务能力和水平,推进车辆超限超载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化平台作为集数据对接共享、治超业务协同、 数据分析决策等功能于一身的展示载体,在公路治超非现场执法过程中为管理部门的执法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撑。
1 信息化平台框架
福建省南平市公路治超非现场执法信息化平台主要由治超数据资源中心和应用软件系统组成,如图1 所示。 治超数据资源中心主要实现对治超执法所需的交通运输部门及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市场监管部门数据资源以及其他相关部门数据资源的存储,包括前置中间库、基础数据库、业务数据库、主题数据库、共享数据库的建设,并通过信息化平台为异构数据及异构软硬件平台之间提供协同机制,为治超有关业务部门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互享、互动提供支持[1]。应用软件系统基于站点基础信息管理、音视频监控管理、超限超载运行监管、联动指挥调度管理、大数据分析决策、移动APP 应用等,实现各类治超业务深度综合再应用。
图1 信息化平台框架图
2 信息化平台业务功能
在系统业务功能上,主要是将前端车辆路面动态检测技术监控采集的称重检测数据进行系统自动判别与人工分拣,与信息化平台的公路治超非现场执法业务管理进行高效无缝对接,建成南平市公路治超业务“一张网”,通过开展基于海量的治超称重检测数据和人车基本信息的联动应用,开展实时联动指挥调度与行驶路径智能研判,完成科技治超应用成效评估、超限超载大数据分析,支撑全市公路科技治超工作开展,实现对违法超限超载行为的全时段、全路面监控和24 h 精准打击和管理[2],推进治超管理上下游协同、全链条联动管理。 主要业务功能如图2 所示。
图2 信息化平台业务功能图
2.1 基础信息管理
基础信息管理主要完成治超数据字典、 枚举(代码)表等各类治超代码标准数据的管理和维护。涵盖境内6 个公路超限检测站、6 个重点货物装载源头、38 个车辆路面动态检测技术监控、58 个高速入口检测称重等治超基础设施的基础信息,从而形成治超基础设施库,实现了治超设施“一张网”数字化管理,实现“及时更新、掌握动态”[3]。
2.2 音视频监控管理
市、县级治超监测监控指挥中心实现对辖区内接入的公路超限检测站、车辆路面动态检测技术监控、重点货运源头、高速公路称重检测、交通执法车、执法记录仪等各类治超相关音视频进行实时监控管理和指挥调度,具备视频图像调阅、视频预览、抓拍保存、视频参数设置、音频处理等功能,并供省级视频管理平台调阅。
2.3 超限超载运行监管
对辖区内治超路线信息、机构信息、执法人员信息、站点信息、检测车道信息、源头企业信息、从业人员黑名单信息、营运车辆黑名单信息、运输企业黑名单信息等进行管理;汇聚各类治超相关称重检测、视频监控抓拍等治超动态信息; 实时监测展示检测设施设备运行状态、 称重检测记录及数据采集传输质量;对治超建设项目的规划入库、建设实施等信息进行有效管理;逐步建立治超信用评价标准,形成治超失信名单并公布共享。 截至2021 年12 月底,南平市公路治超非现场执法已采集数据3194.06 万条,其中:货运车辆称重检测数据1180.05 万条,非货运车辆数据2014.01 万条, 共办结治超非现场执法案件845 件,公安交管运用车辆路面动态检测技术监控的电子抓拍系统办结案件2460 起。
2.4 治超指挥调度管理
基于地理信息平台,实现对辖区内治超相关要素的集中展现,形成集交通公安联合治超站、前端监测设备技术监控、交通流量调查点、公安卡口视频监控、交通执法执勤车等信息的治超“一张图”,对违法超限超载车辆实现自动监测、预警,自动推送违法信息至终端, 由执法人员进行现场跟踪处理。 信息化平台设置预警规则13 条,可对不同类型违法货运车辆进行针对性预警。 通过开展基于感知设备组网模式下的超限超载车辆行驶轨迹预判研究与应用开发,对违法超限超载车辆可能行驶路径进行预判,快速定位违法超限超载车辆可能行驶路径,为指挥调度管理提供支撑,实现违法车辆精准打击。
2.5 治超综合分析评价
通过加强数据的可视化特点,将复杂、重要的治超数据及信息通过数据大屏进行突出展示,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开展辖区内治超业务数据的动态分析,包括按站点、路线、时间、时段的“4×4”合计16 个纬度的超限率分析、交通流量调查多维度统计分析功能。 建成大数据综合展示平台,辅助开展治超执法分析、超限超载率分析、货车来源分析、异常货车分析、超限超载风险评估等治超业务分析,如图3所示。 根据信息化平台数据分析,南平市实现了超限率的稳步下降,截至2021 年12 月底,超限超载比例50%以上货车由3.57%逐步下降至0.51%,降幅达70%。 同时为加强超限超载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以信用评价为核心的新型治超监管机制,对各货运车辆的超限超载运输行为进行统一评估。 每年年初给予货运车辆1000 分的初始行驶分,根据对应的超限超载比例进行分值扣除,按对应分值将所有车辆划分为高、中、低3 种风险类型,并进行对应管理。高、中风险为重点监管和打击车辆,低风险车辆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行政裁量权予以酌量处理。
图3 可视化数据综合大屏示意图
2.6 移动应用APP
通过视频拍摄、违法预警信息查询、执法信息查询、通知公告及政策法规查看、移动执法地图查看、车辆及执法人员定位、任务调度等移动执法功能,辅助治超监控调度人员与执法人员借助移动终端开展重点违法超限超载车辆精准打击,同时对接公安、市场监管部门信息,实现对车辆、驾驶人、企业信息的实时查询。 市、县两级执法人员通过使用“交运通”或在手机端直接下载“非现场执法”APP,实时接收各类预警消息和指挥中心下达的指令,并可以实时查询货运车辆以往称重检测信息,随时掌握违法超限超载货车情况。
3 信息化平台应用策略
(1)打通交通运输系统内外部数据壁垒,通过实时接入或定时查询的方式, 实现运政、 水路、高速、公安、市场监管等数据的互联互通,同时,进一步加强各类数据的统一安全管理,建立核查对账机制,保障数据安全。
(2)注重数据反哺业务,深度挖掘获取的海量治超相关数据,通过将各业务环节数据的归集分析,实现业务优化与再造; 通过加强大数据分析与研判,获取超限超载货车高发时段、频发路段等信息,用于路面精准拦截与查处;通过超限率、“百吨王”、信用行驶分的统计分析, 实现工作考核自动化、数字化,辅助下一步工作决策制定[4]。
(3)持续优化升级平台功能,随着公路治超非现场执法工作的逐步推进和对业务的深入理解,根据各级执法人员的实际工作需求不断改进信息化平台页面布局和业务功能,同时持续开发新的业务功能,从单一的非现场执法数据处理系统向治超监测监控指挥平台转变,进而向交通综合执法监测监控平台升级。
4 结语
信息化平台是融合监测、预警、调度、办案、决策、管理、服务等于一体的科技化、综合性管理手段,通过在南平市公路治超非现场执法领域的深入应用,构建了治超工作“全路面监控、全环节上线、全链条监管、全制度支撑、全数据共享、全方位服务”的新局面,为推动全国公路治超非现场执法信息化、科技化和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