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集中核算条件下气象部门县级预算单位财务风险控制研究
2022-12-18陈学磊
陈学磊 王 强 贺 艺
1 贵州省气象局机关事务与财务核算中心 贵州 贵阳;2 贵州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贵州 贵阳
一、研究基础
1.气象部门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模式
气象局作为执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基础性公益事业的主体,实行中央和地方政府双重领导、以气象部门为主的管理体制。为更好地管理气象事业、更好地为地方服务,贵州省气象局在财务管理上一直延续1980年开始的双重计划财务体制,并在会计业务管理上执行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制度。所谓会计集中核算,系指在省气象局、市州气象局设置会计集中核算机构,配备专职财务人员和财务机构领导,负责所辖基层单位的会计核算、反映和监督、服务工作。基层预算单位不设置会计机构、不配备专职财务人员,设置兼职报账员岗位,由报账员执行会计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向会计核算机构专职财务人员传递相关资料等兼职报账岗位职责,县级预算单位的兼职报账员还承担着资金支付、记账登记的职责。
2.财务风险概念
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学者们主要把财务风险区分为广义的财务风险和狭义的财务风险两类。决策理论学家把风险定义为损失的不确定性,这是风险的狭义定义,对于气象部门县级预算单位来说,因内部控制不健全、制度执行不到位、关键岗位不作为等,造成资产保管和使用存在安全隐患或者直接被浪费、挪用、贪污,给国家、单位乃至个人带来较大损失,这些损失的出现即表现为狭义的财务风险。广义的财务风险则是指在某段时间内,由于多重因素导致单位的实际管理结果与预期工作目标产生误差,从而给单位造成经济损失或使单位被监察机构、上级管理部门追责的风险。广义的财务风险在单位行使行政职责的整个过程都可能出现,并且体现为职责履行、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各种风险。本文所研究的财务风险是从狭义的角度展开的,即以县级预算单位资金管理和使用为主线,以内部管理基础和内部控制管理为分析对象,深入探究其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
二、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分析
1.运行资金短缺的风险
所谓运行资金短缺是指气象部门县级预算单位在年度工作运行中,运行资金不足的财务现象。具体表现为预算年度内,基础保障预算资金不能满足单位正常运行的需要,进而导致预算单位各项工作不能正常开展或违规挪用其他专项资金的风险。在会计集中核算条件下,县级预算单位未配备专职财务人员,单位参与预算编制的人员对综合预算政策不熟悉,各项费用标准把握不准,预算资金与工作量匹配性紧密度不够,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预算编制工作。实践中,县级预算单位的综合预算一般由上级计划财务部门或会计机构财务人员代为编制,预算编制单位或人员不能全面考虑预算执行单位的实际预算基础,又不能有效沟通或沟通不充分,工作任务规划与资金规划不能充分匹配,导致预算编制质量不高,易造成资金短缺风险。
2.违规使用预算资金的风险
气象部门实行的双重财务管理体制,形成了预算单位履行双重职能职责、接受双重监督、执行双重标准的特殊机制,该机制增加了财务管理的难度,尤其是对未配备专职财务人员的县级预算单位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县级预算单位报账员(一般为一线气象专业人员兼任)未系统地学习财务专业知识,又缺乏专业技能,却要执行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部门财经法规制度,开展资金报销、支付等审核审查工作,极易造成单位资金使用不规范,面临违规使用资金的风险。
3.国有实物资产管理不规范的风险
国有资产管理是确保气象工作顺利开展和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础与重要支撑,依法依规管好、用好国有资产,抓实抓细气象预报系统、探测装备、人影炮弹等各项国有资产的日常管理运行,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气象部门的职能作用,推动气象服务保障更加精细优化、气象现代化发展提速增效。但在实际工作中,县级气象部门实物资产登记经常出现“迟入账、漏入账、错入账”情况,造成账账不符、账实不符乃至账外资产。一些易移动或携带的实物资产未明确责任人,或责任人退休、调离未执行资产收回程序,增加实物资产的管理难度;材料物资管理不善,未进行出入库专人管理,无法跟踪实际使用情况和状态,实物账和会计账均未登记,形成账外资产,不便管理也易造成浪费丢失乃至被侵占。
4.内部控制失效的风险
内控制度不完善,制度执行不到位是县级预算单位财务风险产生的最为直接的原因。会计集中核算条件下,会计人员全部集中在上级管理部门,县级预算单位仅配备兼职报账员,报账员对财经制度的学习、理解乃至财务操作不专业、不规范,对上级下发的财务管理制度也普遍存在执行不到位的情况。有制度执行不到位,又不能结合实际制定控制财务风险的有效管理制度,因此县级预算单位很容易出现制度的真空地带,内部控制缺失或现有制度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5.法律意识淡薄,易出现公职人员贪污、挪用公款风险
县级预算单位领导、兼职报账员一般都是一线气象业务人员出身,未经过财经类专业学习或培训,关键岗位的相互牵制约束制度约束力不够或形同虚设,监督机制又不健全,长期以来形成“信任代替监督”的资金管理模式。业务操作中一人保管所有银行预留印鉴、一人保管所有支付网银U盾和密码的工作安排成为常态,面对单位大额金额的诱惑,相关人员极易出现“不知者无畏”违规违法使用、挪用资金的情况,这些都为领导和工作人员贪污、挪用公款创造了条件。
三、财务风险的控制措施
1.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着力加强财务管理队伍建设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基层预算单位领导和报账员,乃至整个单位工作人员的资金资产管理理念和责任意识,厘清财务管理职责,落实财务管理岗位责任。严格认真贯彻财务管理工作各项要求,注重关键岗位法律意识培养和货币资金安全保管责任,坚决避免对财务事项出现“不知者无畏”“信任代替监督”的现象,切实保障国有资产安全、规范使用。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县级预算单位适当配备专职财务管理人员,不断完善管理队伍建设,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人,通过开展各项专项培训、建立帮带互助机制、搭建技术交流平台,进一步增强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为防范财务风险奠定人文基础。
三是加强廉洁文化建设,营造崇廉尚廉氛围。把法律法规和警示教育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开展,增强全体职工的法律认知,利用警示教育的威慑性提高职工个人风险认识,最终营造崇廉尚廉的政治生态,为防范财务风险奠定政治基础。
2.注重规范引领,构建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机制体系
一是上级管理部门进一步做好财务管理顶层设计,完善不相容岗位必须分离的相关制度,着力建立长效机制,逐步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二是上级管理部门协助县级预算单位认真梳理财务管理相关流程,查找风险点,进一步细化管理要求,规范管理行为,结合基层单位实际,及时制定符合基层单位实际情况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三是完善和细化领导决策机制,实实在在把集体决策机制压紧压实,充分获取集体智慧,把重大事项尤其是重大经济活动决策好、执行好、监督好。
四是重点关注货币资金管理,切实细化货币资金支付、对账、盘点要求,设置专项管理制度捆绑参与资金支付、监督相关人员责任,明确岗位责任,坚决杜绝货币资金支付图方便、对账走过场、监督走形式,切实把货币资金从严从紧管理要求落到实处,多方举措有效防控单位资金被贪污、挪用。
五是梳理和汇编国家法律法规、上级管理部门财经制度和本单位的财务管理规定。一方面,在梳理和汇编过程中认真查找和学习相关财经法律法规,确保事项开展有依据、资金使用有要求、财务报销有规范;另一方面,全体职工人手一本汇编,遇到经济业务办理事项便于查询翻阅,有利于提高全体职工的财务管理水平。
通过不断健全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强化经济业务、资产管理各个关键环节的管控,建立有机联系又相互制衡的内部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管理效能,从制度层面有力有效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完整、高效运转。
3.建立预算编报质量控制机制,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预算是单位发展的基石,是资金短缺与否的关键,预算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单位财务风险的高低,因此应建立充分考虑预算单位工作规划的预算编制机制。
一是预算编制要紧密结合工作需要和事业发展年度规划,依法合规合理编报,避免与预算执行实际脱节,从源头上为提高预算执行效果打好基础。
二是关注重点资金、项目,尤其是加强项目库建设。项目要科学入库、合理排序、择优而上,对于准备不足、条件不够的项目不申报,从制度控制上杜绝为争取资金而乱报项目预算的现象,为降低重大财务风险打好基础。
三是改变基层单位预算由上级会计核算机构财务人员全程代为编报的管理模式,基层单位预算管理决策者或关键岗位人员应全程参与单位预算编制过程,实实在在把预算编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单位领导、预算编制人员应深刻认识工作规划是预算的基础,预算是工作开展的保障,预算执行是工作具体实施的印证。只有把预算基础打牢,才能让预算执行顺畅,才能有效防范资金使用风险。
4.严把预算资金执行关口,建立健全预算执行责任约束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基层预算单位工作开展进程与预算执行进度对照分析检查制度,科学合理设定各执行部门、各环节操作流程、业务处理时间要求、责任追究措施,列出工作开展及其资金支付时间表和责任人,提高相关岗位人员效率意识、责任意识,让制度控制行为,助推预算资金合法合规执行。
二是建立健全资金使用相互监督机制,经济事项的开展需经领导班子研究同意,明确责任人和执行监督人员,确保经济业务开展过程透明、合法合规,从经济活动的源头、过程中防范财务风险。
5.创新管理方式,大力提升财务报销、资金支付信息化智能水平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财务管理信息化要求大为提高,上级管理部门应大力推进远程财务报销审核和“银企直连”电子支付的使用,使会计集中核算机构的财务专业人员对基层气象单位财务监督关口稳步前移,切实防范资金安全风险。
一是切实让财务网上报销系统推广应用落地执行,让会计集中核算的会计人员对基层单位审查和监督嵌入到财务报销环节,彻底改变会计事后记账监督模式,充分发挥会计专业知识、技能和水平,有效助力县级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是切实推行“银企直连”支付方式,把管理要求和岗位职责固化在信息系统,减少报账员资金支付自行制单和复核审批的频率,弱化支票、网银付款的支付方式,借助财务报销的全流程节点控制,强化资金支付前的审查审核,切实把资金支付嵌入流程管理,全流程全岗位齐心协力防范财务风险。
6.强化监督问责,充分发挥监督检查实效
一是上级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监督检查问责机制,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薄弱环节,限时要求严格整改落实,充分发挥上级管理部门监督检查的威慑力,促进提高基层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二是上级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县级预算单位主要负责人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明确单位主要负责人责任清单、责任追究范围、惩治措施和结果,用好审计结果。通过对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制度约束,压实财务管理责任,倒逼单位主要负责人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
三是按照上级下发的财务管理制度规定,落实好监督检查的制度要求,常态化推进监督检查与责任追究工作,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机制,不断增强监督实效,形成管理合力,让每一位领导、每一位经济业务经手人时刻绷紧思想弦、严守制度法、尽好职责力,最终让制度落实落地落细,充分发挥监督管理的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会计集中核算条件下,气象部门县级预算单位应借助会计集中核算的优势,在上级管理部门的管理和帮助下,通过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加强财务管理队伍建设、提高预算编制质量、严把预算资金执行关口、借助远程财务报销和“银企直连”信息化手段、充分利用好监督检查机制等措施进行财务风险防范,切实保障国有资产安全、规范与高效,助力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