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基层广播电视台记者如何提升新闻采编能力
2022-12-18许倩
许 倩
(作者单位:白银市广播电视台)
融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提高了,同时克服了时间与空间的传播限制。基于此,基层广播电视记者有了更方便、更全面的新闻素材采集途径。为保证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基层广播电视记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和知识素养,提高自身新闻采编能力,深入挖掘社会生活议题和基层民生热点的深层次内涵,保证新闻采编工作质量。
1 融媒体环境下基层广播电视媒体新闻报道的特点
1.1 多元化的新闻采编形式与丰富的新闻素材
在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终端和网络媒体等新媒体的影响下,基层广播电视台开始选择开设“两微一端”的移动化媒体平台,同时记者积极拓展社会宏观层面的新闻素材,尝试从多角度出发采编制作新闻信息[1]。例如,湖北恩施广播电视台不仅关注当地的社会时事和民生新闻,还制作了一档名为《恩施开讲》的特别节目,该节目记者走访了恩施州的许多村镇,多视角采集新闻内容,制作出的新闻内容涉及当地日常生活和人情世故的各个方面,使新闻报道更接近观众的心理需求。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给基层广播电视台的移动信息平台转型提供了更多支持,尤其是随着5G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即时收集和传播有效新闻信息,与网络端用户群体进行信息交流互换,无疑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新闻采编和报道的主流手段[2]。例如,除传统电视端外,湖南广播电视台新媒体部将手机客户端“芒果TV”、湖南卫视官方微博和官方抖音作为主要移动信息平台,在这些平台中积极参与的相关用户数量已破亿,移动智能终端为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工作提供了十分丰富的信息获取渠道。
1.2 大数据化的新闻采编和报道形式
在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下,基层广播电视台也需要利用大数据进行新闻采编和报道。大数据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仅能够为基层广播电视台记者的新闻采编工作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也能够使新闻报道更加真实准确、直观透明,对提高基层广播电视台新闻传播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传统广播电视台组建的新媒体平台在运行方式和性能设计上也具有大数据化特征。如福建省广播电视台建立的省级融媒体云平台,按照新闻多渠道聚合、多种新闻编辑制作方式、全媒体覆盖式新闻发布等三个原则精心设计,有效助力省级广播电视台实现从传统单一新闻媒体向现代化融媒体平台的全面转型。此外,大数据分析、舆情监测、移动直播和新媒体端等新技术,将被纳入基层广播电视台的新媒体平台的新闻采编和制作工作中,有效促进了基层广播电视融媒体中心的建立,使其成为有效连接社会新闻、政府事务和公共服务的综合平台[3]。融媒体中心之所以有这样的功能特征,主要是因为新闻工作需要客观准确的内容采集和报道,而大数据信息平台通过专业技术进行信息挖掘与整合,可以很好地保证新闻采编和报道的及时性与便捷性。
1.3 新闻采编模式转向全民参与化
当前,基层广播电视台的新闻采编工作模式已经从重视受众体验发展到鼓励受众参与和支持受众创作,这反映出融媒体时代的新闻采编模式朝着全民参与的方向转变,即从单向的新闻工作者传播,逐渐转向大众引导并反向参与的新闻传播。基于融媒体时代的信息化特点,基层广播电视台建立的新媒体平台增强了网络端受众群体的参与度,使新闻采编工作能够更好地吸收并反映群众的思想、观点、意见,有助于提高基层广播电视台的新闻采编水平[4]。例如,湖北恩施广播电视台加强“云上恩施”平台的建设,通过即时微直播参与、全媒体平台直播、全景式交互直播等多种传播渠道和途径,让受众能够在接收新闻信息的同时直接参与互动、发表意见,实现新闻内容的广泛传播与双向传播。
2 融媒体时代对基层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新闻采编能力的要求
2.1 提升自身的新闻敏感度,准确把握新闻价值
新闻敏感度是基层广播电视台记者最重要的采编业务能力之一,是记者可以迅速高效地判断出一个新闻事件是否具有采编报道价值的能力。并且,在当前的融媒体时代,提升新闻记者的“眼力”尤为重要[5]。在融媒体环境中,各种各样的新闻资讯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得,而传统媒体的新闻制作和报道正在突破时空的限制,逐渐偏向移动智能化。基层广播电视台记者判断、采集和制作新闻信息的能力对新闻报道的质量至关重要。如何快速精准地提前做好新闻采编策划,打好底稿并高效完成新闻采编工作,是检验记者采编专业性的重要标尺。因此,基层广播电视记者要不断提高新闻敏锐度,以准确捕捉新闻事实和信息线索。首先,在当前的融媒体时代,基层广播电视台记者要能够在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中找到最新的新闻线索并设法联系到信息源,然后及时组织采编工作,提高报道效率。其次,要求基层广播电视台记者在新闻现场能够准确地判断、捕捉采访的关键话题和核心内容。
2.2 提升新闻采编的思维延展力,合理应用融媒体平台
基层广播电视台记者的新闻采编工作是一项考验脑力和思维延展力的工作,对记者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只有勤于思考和深入问询,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发现新闻热点、多维度展现事实。基层媒体的新闻记者想要提升思维延展能力,就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学,特别是学习国内新闻获奖作品的采编思路、拍摄角度、整体结构和报道特色等,在做好相关经验总结后,再结合自身的新闻采编实践,进行提炼升华和思维角度再创新。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很多基层广播电视台的新闻报道内容高度同质化,若记者能够别出心裁地选取新闻采编视角,有助于基层广播电视台打造具有特色的新闻采编制播风格,更能够大大提升自身的采编工作价值。
总之,基层广播电视台记者想要提升采编思维延展力,前提是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较高的学习、实践能力,才能深入认识新闻事件及其背景信息,然后结合新闻实践环节和传播报道特点,判断哪种媒体平台和报道形式适合某一特定的新闻事件,做出差异化的选择并做好报道。同时,基层广播电视台记者要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为新闻采编和报道实践奠定良好基础。
2.3 创新新闻采编技术手段,以多样形式做好新闻报道
融媒体时代,如果基层广播电视台记者依旧沿用传统的新闻采编模式,不改进和创新相应的技术手段,将很难在竞争激烈的新闻传播市场中获得立足之地。而基层广播电视台记者要实现新闻采编技术创新,需要在两个方面有所着力:一是要注重新闻采访的形象性和真实性,利用现场同期声、现代音像设备等手段丰富画面代入感;二是要尽可能避免传统采编制作方式造成的画面单薄和空洞,重视音乐、解说、背景材料等的运用,不断改进新闻采编方式,丰富新闻报道的视听感受,增加受众满意率。
2.4 提升新闻内容的表现力,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对基层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来说,“内容为王”是必须遵循的采编工作原则。只有采编制作出精良优质的新闻内容,提升新闻内容的表现力,才能激发受众群体的观看兴趣,让他们保持对广播电视新闻的持续关注。因此,作为新闻制作流程最前端的采编人员,离现场最近、离事实最近,必须具有稳定的笔力,让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更有价值和吸引力。而基层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要提升新闻内容的表现力,除要提升文字驾驭力和写作水平外,还要学会利用现场画面和电视声效来增强新闻的感染力,让新闻节目拥有深刻的思想性。基于此,新闻记者在日常采编过程中,还要积极主动地与摄像人员做好现场配合,与后期制作人员做好任务对接,提升团队整体的协作效率。
2.5 深入新闻采编一线刻苦锤炼
没有新闻不是“跑”出来的,新闻记者要做到踩实脚下的泥土、坚定心中的信仰,深入新闻采编一线刻苦锤炼和战斗[6]。基层广播电视台的新闻工作就是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宣传。记者要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实际问题和当下烦恼,并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及时跟踪。同时,基层广播电视台记者要脚踏实地,实地展开即时的新闻采编,制作出更真实、更温暖、更贴近人民的新闻报道。同时,基层广播电视台记者就算在一线蹲点进行采编报道,也要与时俱进地运用融媒体技术,加强媒体综合传播和新闻可视化呈现,提高连续采编报道能力,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3 融媒体时期基层广播电视台记者提升新闻采编能力的措施
3.1 增强自身观察能力和严谨细致的思维能力
想要提升融媒体时期基层广播电视台记者的新闻采编能力,需要做到这两点:首先,要深入群众,了解基层群众的真实需求,精准地捕捉采集新闻事实,提高对新闻的敏感度和认识深度,增强新闻采编工作的准确性。其次,要具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新闻记者要能够通过眼下发生事件的表面信息,精准揭示新闻事件背后隐藏的事实。基层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的新闻敏感性越强,其采编工作质量就越高。此外,记者还要有足够的工作耐心来积累实践经验,并进行总结提升,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新闻敏感度。
3.2 落实“笔力”,全面提高文字表达感染力
基层广播电视台记者要根据报纸、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等传播方式的差异性,调整自己的新闻制作和表达方式,用创新独到的语言表现形式制作新闻,更好地通过全媒体平台吸引公众注意力。例如,为了提高基层广播电视台新闻报道的质量,记者可以通过加强文字表达的语境氛围来突出新闻重点、展现新闻深度。在报道新闻事件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丰富新闻报道叙述形式的层次性,将客观的新闻内容用更具感染力的语言传递给受众,让受众对新闻事件有更深入的认识。
3.3 落实“脚力”,全面提高采编的行动力
优质的新闻报道源于社会生活与实践,高质量的新闻作品一定来自实践,优秀的新闻记者一定是活跃在基层的,因此,基层新闻记者要自觉践行“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方针,大力提高新闻采编能力,积极主动深入一线调研,对新闻事件开展细致深入的调查了解,并用受众喜爱的方式采编制作新闻,通过对新闻事件细节的捕捉,制作有价值、符合受众需求的新闻。如山东广播电视台在全省市县两级建立了16个融媒体采编中心,派出基层记者积极深入一线工作,如进入社区、医院、企业、乡镇和建设项目施工地等实地采访。采访过程中,基层记者通过直播互动、短视频和微博Vlog等生动展示新闻事件的发生过程[7]。总之,基层新闻记者要深入一线采集大量真实的信息,并辅以翔实有力的数据支持,带着思考策划新闻主题,制作有价值的新闻报道。
3.4 落实“脑力”,全面提升基层记者的采访思考能力
在信息化技术、互联网技术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社会舆论环境日渐复杂,从而导致出现了新闻受众接触观点早于接触事实的现象,国内媒体领域的学者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后真相时代”。对于一名基层广播电视台记者来讲,在面对这种现象时,应凭借自身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专业素养来对事件怀有持续求真求实的态度,并在第一时间到达事件发生的现场,对当事人进行采访,从而做到最大程度上还原事件的真相。
基层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的新闻采编工作是一种脑力劳动,它对于记者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在日常的新闻采编过程中,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追问,才能够在采访实践中发现问题所在,才能够积累丰富的采访经验,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完善和优化自身的新闻报道工作,提升自己的新闻采访与编辑能力。提升基层广播电视台记者的“脑力”,具体指的是在日常工作之中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多听、多看、多读、多问,尤其是要多关注获奖新闻作品,反复观看和思考,学习其中的拍摄思路、写作技巧以及报道特色等,并将其总结、凝练成自己的知识,应用于自身的新闻实践中,以便更高效地开展新闻采编工作。
4 结语
传统单一的新闻采编和报道方式,已经无法全面高效地完成信息收集和传播工作,只有通过多种媒介相互融合的方式来采编和传播新闻信息,才能满足受众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如今,很多基层广播电视台已经在融媒体的时代大潮中采取了创新工作措施,建设融媒体平台中心,深化新闻采编和报道工作的创新技术发展。更重要的是,基层广播电视台记者是新闻事业的骨干力量,是新闻采编和传播的重要主体,他们应该负责任地更新观念、提高专业技能,努力适应融媒体时代的新闻工作环境,与时俱进地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新闻采编能力,为受众提供更优质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