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政支出结构固化问题探究

2022-12-18王永胜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22年3期
关键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财政

王永胜

威海市环翠区土地储备中心 山东 威海

一、引言

财政支出也被称之为预算支出,财政支出只有和财政收入保持动态平衡,才能够确保财政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由高速增长逐渐转变为中高速增长,财政收入下行压力增大,财政增量空间相对狭窄。同时,财政支出呈现持续增长态势,财政支出方向逐渐固化,资金浪费现象在一定程度存在,也不利于政府工作开展。

财政支出结构固化使得重大项目难以全面落实,对此,政府通常会采取增加税收或者举债方式弥补收支差额,但这些措施将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为从根本上改善财政支出结构固化问题,应进一步压缩一般项目支出,优化支出结构,解决财政收支矛盾,充分发挥财政的积极作用。只有从根本上解决财政支出结构固化问题,才能够实现财政资源合理配置,规避财政风险问题。通过化解技术层面、制度层面、治理层面的多种问题,才能有效解决财政支出结构固化问题。

二、财政支出结构固化的原因

1.影响使用效率的技术层面原因

(1)预算条块分割现象严重。现阶段,随着我国对预算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预算完整性与统一性有了一定改善,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财权仍处于分割状态,分散于政府的各个部门中。针对部分专项收入,如排污费用收入与矿产资源补偿费用收入等,均有着明确规定,要确保专款专用,但是这些规定容易导致财政资金使用碎片化问题。部门二次分配问题突出,财政部门分配财政资金到各预算单位,再下达至各个部门,并由部门进行再次分配,这将会导致资金支出方向难以统筹与规划。部门在使用财政资金过程中,资金分配渠道固化,加剧了财政支出结构固化问题。此外,财政资金固化还体现为预算分割问题,如政府性基金预算往往具有特定征收范围与使用范围,虽然可将其纳入一般公共预算,但却无法进行统筹分配,受部门利益影响较大,政府性基金预算统筹难度大。

(2)预算执行前置。对于财政支出,应当始终结合预算方案严格执行,但在财政支出过程中存在预算执行前置的问题,使得预算审批不够严格;同时,也向各个预算单位传达了“多报预算且削减可能性低”的错误信号,导致预算单位在实际预算需求基础上多报预算。另外,在预算年度与预算审批时间方面存在错配问题,部分财政支出拨付时间早于预算审批时间,财政支出得不到预算约束,难以发挥出预算的约束作用。我国预算主要是由人大代表进行审核,受审计时间与专业技能等因素限制,导致审核不严谨,通常会按照原有支付方式进行,预算严肃性受到影响。

2.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制度层面原因

(1)转移支付制度不合理。转移支付制度不合理是造成财政支出结构固化的重要原因。首先,转移支付的职能相对较多,规模较大。据有关数据调查显示,部分地方政府支出中40%的支出需要依靠中央政府转移支付,地方政府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关联性不断降低,使得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依赖程度增加。通过转移支付改善收支缺口问题,可能会导致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降低。其次,在转型转移支付分配方面,通常是相关部门依据相应条例进行合理分配。为从根本上改善地方政府的财政缺口问题,我国转移支付规模在逐渐增加,出现了多个专项转移支付类别。最后,在转移支付制资金分配方面,忽视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采用因素法进行转移支付资金分分配。这一方法较适用于差异较小且具有普遍性特征的项目,但在公共服务成本测算方面,因素法的弊端逐渐突显。

(2)未充分发挥出中期财政规划作用。现阶段,我国中期财政规划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多种突出问题,其作用与优势难以发挥,无法改善财政支出结构固化问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从多方面分析,首先是行政决策管理体制与中期财政规划要求不相符。未构建中期财政决策机制,使得各项决策不完善,存在随意性问题,管理缺乏规划。其次是由于各个部门对中期规划的重视不足,在项目库申报中,主要是由各个部门的财务人员负责申报工作。财务人员并不是决策人员,自身权限不足,使得最终填报项目的资金管理存在碎片化问题。最后是由于预测性较差。部分部门制定的五年规划存在笼统性问题,对中期预算规划缺乏指导性,严重影响预算科学性。

3.影响总量配置效率的治理层面原因

(1)制约制衡机制不完善。针对当前存在的财政支出结构固化问题,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构建完善的运行机制。在预算编制环节,存在行政部门权限过于集中的问题,而审批部门的积极作用难以发挥,运行机制不够完善,正是由于这些因素限制,加剧了财政支出结构固化问题。例如,预算审批不严谨,受审查时限制约,预算管理工作往往需要依据行政部门的分配模式进行。而新预算法对这一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行政部门具有总收入与总支出的预算调整权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政部门的权限,但行政部门仍具有一定调整空间。虽然预决算工作有效开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精细化程度不足,公众监督不充分,导致预算管理过程中的制约制衡机制不够完善,财政支出结构固化问题得不到解决。

(2)部门沟通协调机制不完善。不同部门在日常工作中,会结合实际情况对支出进行排序,在排序后还需要相关部门进行协商,实现统筹管理。在这一过程中,会导致部分部门的支出被进一步压缩,而部门间的沟通与交流不充分使得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受到影响。针对这些情况,需要各部门进行协调沟通,给予充足时间来履行程序。例如,基础建设投资计划与项目安排工作由发改委部门负责,资金预算与审核方面工作则是由财政部门负责,因而各个部门间需要进行沟通。但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预算编制工作通常是采用分散工作方式,缺乏统筹协商机制,而各部门都较为重视本部门的利益,忽略了预算管理的协调性,引发支出结构固化问题。

三、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措施

1.优化预算管理,解决技术层面问题

(1)提升预算编制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提升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是改善财政支出结构固化问题的重要措施。首先,需要对地方政府资金进行整合并运用。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始终遵循“一个部门一个专项”的原则,在没有专项的情况下,不盲目增加专项,控制地方政府专项的项目数量。同时,还需要明确地方政府资金统筹时间,可依据先行先试原则,将同种类型的非普惠性资金相融合,发挥资金的整体合力作用,规避风险。其次,需要加大财政部门在新增项目支出中的决策权。针对最新支出政策,应当深入研究,重视预算审核工作。针对各部门提出的年度预算新增支出需求,财政部门应积极主动介入,审核预算额度的合理性,还需要研究政策与预算的匹配性,确保项目在财力方面的可行性。最后,应保证预算信息的公开性与透明性,主动接受监督。

(2)推进绩效评价管理。通过开展预算绩效评价管理工作,有利于改善财政支出结构固化问题,发挥绩效评价的作用与优势,减少低效支出。首先,应积极构建绩效评价机制。各个部门应制定绩效评价问题的整改方案并上报,将绩效评价结果与整改情况及时公开,同时部分评价结果还需要及时向社会公开。针对未及时整改的项目或整改不合格的项目,需要取消或压缩预算。针对重大项目,可开展全过程绩效管理工作,发挥绩效评价的作用。其次,需要提升绩效评价对象参与绩效评价工作的积极性。通过公开绩效评价信息,构建完善平台与数据库,公开详细信息,并采用多种措施,如问卷调查与访谈等,调动各单位部门的参与积极性。最后,需要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绩效考核体系设计及实施过程中,应构建多元化指标体系,不仅需要采用定性指标,还需要采用定量指标。只有保证指标体系的全面性、科学性,才能够提高绩效管理评价质量,发挥绩效评价管理对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作用。

2.统筹制度建设,解决制度层面问题

(1)优化转移支付管理。通过优化转移支付管理,改善财政支出结构固化问题。首先,需要构建因素法分配与清单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在分配过程中采用因素法,需要考虑诸多新因素与新情况,如人口流动情况、城镇化建设情况等,通过这一方式合理选择因素,明确不同因素的权重,加强对相关工作的指导与考核。针对部分重点项目,应采用清单管理方式,明确项目申报的相关信息,并及时将项目清单进行公布,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其次,需要加强地方政府转移支付与预算制度之间的衔接。地方政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对上级政府转移支付依赖性较大,在预算编制工作中通过掌握本年度转移支付规模,提高地方政府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各级政府应及时确定转移支付数量,确保地方政府拥有一定财力资源。最后,加强财政转移支付法治化建设。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完善且科学的转移支付条例与规章制度,优化财政转移支付管理。

(2)促进资金统筹与整合。首先,需要对专项转移支付进行整合与优化,取消绩效不合格且资金使用较为散乱的专项,在此基础上加强专项资金审核,推进相关规章制度的修订及完善。当前,部分规章制度与专项资金使用政策要求之间的衔接不到位,专款专用的相关规定不够完善,加剧了基层部门的资金整合难度。针对这一问题,应当与审计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改善地方政府资金统筹问题,避免出现政策不完善导致的难以作为问题。其次,需要加强专项转移支付整合力度,针对专项转移制度应采用清单管理方式。当前,我国在专项转移收付信息公开时,对项目数量这一基本信息进行了公开,但是其他详细信息公开不到位,未采用清单管理方式。最后,财政部门应发挥作用,完善资金动态管理机制,不仅需要对审批环节加强管控,同时还需要对专项资金分配进行全过程管理。通过这一方式,能够及时发现专项资金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实现资金统筹与整合。

3.完善治理机制,解决治理层面问题

(1)积极推进相关立法工作。针对当前存在的财政支出结构固化问题,应推动财政法律法规建设,为财政工作提供支持与保障。新预算法明确规定应取消政策性支出挂钩事项,但在其他法律条文中,关于财政预算安排的条例仍具有法律效应,导致财政政策与法律条例相冲突的问题。正是由于不同法律法规之间存在冲突问题,并且受政府审计的约束,导致地方政府工作开展受限,加大了财政管理压力。为改善财政支出结构固化问题,应推动立法与法律修订工作,完善预算实施细则,将重点支出与财政收支政府挂钩,从根本上规避钻制度漏洞的现象出现,为财政结构优化提供政策支持。

(2)确定支出保障顺序。通过确定支出顺序,有利于改善财政支持结构固化问题。首先,需要明确支出保障顺序。针对财政经费,应在保障民生、行政管理等经费基础上进行分配。同时,财政还需要保证各项公共服务的高质量供给,例如基础教育、群众救济等。在财政收入允许情况下,可进行收入分配调节与公众福利等支出,带动整体经济高速发展。其次,需要落实控支减支相关要求。在推动控支减支目标实现时,可发挥法律法规的规范及约束作用,采用立法方式完善自动减支机制。同时,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完善相关机制,将其纳入法律法规。通过全面优化顶层设计的方式,引导各单位及各部门形成良好的支出优化意识,转变传统支出分配方式,改善财政支出结构固化问题。最后,还需要压缩无效或低效项目。为有效管控各项支出情况,需要明确不同项目的性质,针对无效及低效的项目支出需要进一步压缩,促进财政资源优化配置。同时,还需要结合财政资源实际状况选择恰当项目,合理控制支出,解决财政支出固化问题。

四、结语

财政支出结构固化问题突出,引发多种问题,该减少支出的难以减少,而需要增加支出的项目受多种因素影响,难以获得充足资金,资金使用绩效下降,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针对当前存在的财政支出结构固化问题,需要科学编制预算,强化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同时还需要优化转移支付管理,强化资金统筹与整合,优化政府治理体系,从根本上改善财政支出结构固化问题,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猜你喜欢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财政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新形势下基层财政职能创新探索
PPP项目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探究
陕西省财政53亿余元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关于完善事业单位财政保障机制的探讨
基于因子分析的传媒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绩效评价在委托管理酒店中的应用
增强“五种”意识打造“五型”财政
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发展趋势探讨
好大一坨『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