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人机航拍镜头在纪录片中的应用研究
——以2020 优秀国产纪录片《激越怒江》为例

2022-12-18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11期
关键词:怒江航拍纪录片

曾 涛

(作者单位:云南广播电视台)

航拍镜头是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应用而出现的一种崭新的镜头语言,也是一种重要的创新表达,在各种影视作品尤其是纪录片中被广泛应用。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加工与展现,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1]。纪录片是当下较为流行的一种视频表达形式,其丰富的知识性、逼真的现实性、多样的文化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受众。而重视全景展现、细节描述的航拍镜头也是建立在自然和社会真实的基础之上的,这些东西都是客观存在的,航拍能充分展现出景观的气势和全貌,也能够满足纪录片“全景+故事+细节叙述”方式中全景陈述的需求。所以,航拍逐渐成为纪录片中不可或缺的镜头组成部分。

《激越怒江》是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为主题,通过两年的跟踪记录、拍摄制作而成。该纪录片共5 集,分别为《一步千年》《搬出大山》《不负青山》《峡谷回响》《大江奔流》,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地展现了在脱贫攻坚这场伟大战役中,作为全国曾经深度贫困代名词的“三区三州”之一的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居住环境之变、人们生活状态之变、精神风貌之变,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该片大量使用了航拍镜头,高黎贡山、碧罗雪山的巍峨,怒江、独龙江的奔流不息,福贡、泸水搬迁安置点的雄伟和人文之美等景色都得以展现,一个个航拍镜头给人以震撼和感动,增加了观众的可视感和可知感。本文结合《激越怒江》航拍镜头的制作经验,分析无人机航拍镜头在纪录片中的应用。

1 无人机航拍镜头概述

无人机航拍是指利用无人机技术,通过操控手柄来实现空中拍摄的目的。无人机航拍系统主要包括空中飞行器、地面操作手柄、空中与地面之间的信号传输系统3 个部分。无人机航拍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影像创作手段,这种拍摄方式以无人机作为拍摄载体,通过机载摄录器材实时拍摄和传输音视频信号,由地面飞行控制人员遥控操作飞行姿态,地面摄影师通过图像监视系统取景,无线遥控拍摄[2]。无人机航拍(以下简称“航拍”)所拍摄的画面具有尺寸大、清晰度高、角度特殊、操控方便等优点,特别适合获取公路、铁路、河流、水库、海岸线等带状地区航拍影像。航拍就是利用独特的视角,向人们展现那些就在我们周围,但我们却看不到的景色[3],它无可比拟的特点和优势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上帝视角”,突破了人眼的极限,给人以视觉冲击,在各类摄影中独树一帜,甚至出现了以《航拍中国》为代表的全航拍类纪录片。

2 无人机航拍镜头的特点

2.1 角度特殊:一机可实现全方位拍摄

从发明第一架飞机到发明无人机,人类对天空的探索从未停止。人们总是乐于接受罕见的、稀奇的、新颖的信息[4]。换句话讲,大多数人对空中视角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是许多人儿时的梦想,而现在流行的无人机航拍正好能够提供这样一种特殊的视角,突破了人眼认知的范围,实现了空间上的上帝视角,极大地满足受众对高空俯瞰的视角需求。

与传统地面拍摄相比,航拍的角度最特别,它可以在空中实现高、中、低3 个不同角度的拍摄。具体而言,就是水平、仰视和俯瞰。这3 个角度实现了在空中不同高度及角度的拍摄,不仅丰富了航拍的空间角度,还给人一种移动的视角,突破人们认知范围的局限性,让观众坐在屏幕前就有坐在飞机窗边俯视景观的感觉。丰富的空中视角、移动的镜头语言,这样的组合不仅突破了传统地面拍摄现场的局限性,还丰富了镜头语言,给观众带来了移动新颖的感觉,一机可以实现空中全方位拍摄。

2.2 景别全面:一机可以实现多机位剪辑

与传统的航拍相比,无人机航拍有着更高的技术优势,与现代化的摄像技术相结合,在空中可以实现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拍摄,是目前综合效果较好的一种拍摄方式。与普通的地面拍摄相比,常见的航拍技巧更丰富,主要有前景拍摄、移动拍摄、对冲拍摄、快慢拍摄、穿越拍摄等,一台无人机一个人,就可以实现空中俯拍、平行跟拍、低角度仰拍、空中固定机位等不同景别和角度的拍摄。这在后期剪辑中既可以作为交代环境的全景来使用,也可以作为独特视角的小景来使用,让同一场景、同一机器的拍摄镜头更丰富。在后期剪辑中,航拍往往可以实现一机多景别剪辑,提高了镜头的使用效率,丰富了观众的可视感,也节约了成本。

2.3 小巧方便:一机可以实现小团队作战

无人机体型小巧、携带方便、操控简单,除了恶劣天气和禁飞区域限制外,在大多数场景下,能够突破传统地面拍摄的场地限制、高度限制、人员设备限制,通过调整飞行高度、距离和角度,完整展现特定场景下的人物活动、自然景观等。而且在一个大场景下,无人机可以在限定的高度范围内采取平移、升降、远近等超常规飞行拍摄,实现地面团队无法完成的拍摄。可以说,一个人、一台无人机就可以完成传统3 人左右的一个小团队拍摄任务,这也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整个视频制作。随着无人机的普及,以无人机镜头为主的纪录片也在不断增多,如《航拍中国》《森林之歌》等,都是这类纪录片中的佼佼者。

航拍有着诸多的优点,怒江又是一个地理特征比较明显、自然景观丰富的地方,所以在《激越怒江》这部纪录片中制作团队大量使用了航拍镜头。在这些镜头的拍摄和使用中,制作团队始终把握一个原则:在拍摄过程中尽可能地有针对性地多拍此类大气而震撼的镜头,而在后期制作中,如果表意不需要,无论航拍镜头再美、再好,一个也不能出现。正是在这一原则下,《激越怒江》有效地避免了目前纪录片中航拍镜头滥用的问题。

3 纪录片中使用无人机航拍镜头存在的问题

航拍对于一部优秀纪录片的作用不言而喻。在纪录片中对航拍的应用越来越多,也在较大程度上促进了航拍技术不断更新换代,向着小巧化、低成本、高质量化的方向发展。但是,部分纪录片中航拍镜头泛滥,大有“无航拍不记录”之势,甚至把航拍当成了一种炫技和填白的手段。

3.1 无航拍不记录,盲目追求数量,同质化严重

无人机航拍对于纪录片来说具有独特的优势。航拍的广泛应用,不仅形成了纪录片独有的视听表达,彰显了社会和自然的真实美,更是打破了纪录片传统拍摄手法的固有理念,对以真实为第一要义的纪录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研究,衍生出了全新的叙事表达。正是在这一点的吸引下,航拍成了纪录片创作者的首选项和必选项,无论什么形式的纪录片,航拍都是必须要有的,而且能多尽量多,这就造成了部分纪录片中航拍镜头泛滥,好像没有航拍就不是纪录片一样。很多毫无意义的镜头都是以别样的视角呈现大场景,既不表意,也不表情,更不表势,只是一种数量的堆积。而对于纪录片作品而言,这些毫无意义的镜头只是停留在表层上,没有对思想价值进行深入的挖掘展现,这就不可避免地让作品显得十分浅薄,同质化严重,反而影响了纪录片的表达。

3.2 无航拍不高级,盲目追求角度,弱化人物情感

纪录片的叙事性、故事性、真实性这些特质无一不在吸引着观众,但数量的剧增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品质的下降,貌似人人都可以拍纪录片一样。表现最明显的一个方面就是航拍镜头的滥用,无节制地使用航拍镜头,严重破坏了纪录片的真实性、故事性和叙事性。

航拍镜头在纪录片中最大的特点就是为观众提供了从高空俯瞰的视角,这一角度可以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和故事需求,但这样的镜头也不是多多益善。伴随着低成本航拍的普及,航拍镜头在纪录片中广泛滥用,总是让观众的视觉停留在空中,给人一种时刻飘在空中的感觉,这样就弱化了纪录片的故事性和人物性,导致人物情感表达不到位。

3.3 盲目追求高度,忽视叙事性和人文性

人文纪录片是纪录片的重要类型之一,是当下最受大众欢迎、创作数量最多的一种纪录片。这类纪录片中最大的看点就是整个片子的故事性和人文性,但随着低成本航拍的不断普及,航拍镜头遭到滥用,导致了很多人文类纪录片在镜头上盲目追求高度和角度,忽视本身的叙事性和人文性。要想进行无人机拍摄,拍摄者不但要有操控无人机的技巧和动作,更要有良好的空间感和镜头意识。但就目前来看,虽然无人机航拍市场快速发展,但是无人机的视觉效果和摄像机的运动处于视觉感知的初级阶段,无人机操机人员往往缺乏对镜头语言深层次的全面理解,拍出来的镜头也往往只具备了表形功能,没有表意功能。将这类镜头大量堆积在纪录片中,往往会适得其反,严重影响观看效果。这也使得当前部分航拍类纪录片中缺乏人文性,甚至在某些特定的场景中,不恰当的航拍镜头语言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这种情况下,不使用航拍镜头比使用更强。

4 纪录片中无人机航拍镜头使用注意事项

空间叙事指的是运用或借助空间来进行叙事,将空间作为一种叙事手段[5]。航拍就是拓展空间叙事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纪录片来说有增光添彩的作用。在航拍流行的当下,好的纪录片切记不能盲目追求航拍数量和角度,在前期拍摄中,可以拍摄一些有美景、有意境的航拍镜头,在后期使用中一定要坚持“非必要不使用”的原则,避免用航拍镜头炫技、填白。

4.1 飞越大山、大江,展现绿色生态自然之美

纪录片中航拍一定要注重视觉感受和镜头语言的运用,要以精美的画面、独特的航拍视角以及影像创意来展示大自然的原生态、毫无修饰的美。例如,怒江落差大,水急滩高,十分壮观,用无人机航拍镜头一定要体现它的特色。在《激越怒江》第1集《一步千年》中,通过无人机航拍充分展现了这一生态美,开篇就让观众被怒江令人窒息的美所吸引。所以在拍摄纪录片时,如果有这样的自然景观,就要让无人机飞越大山、大江,尽情展现绿色生态自然之美,让自然美吸引观众。

4.2 俯瞰大地、大河,展现鬼斧神工意境之美

纪录片中的航拍镜头不仅是一种空中视角的镜头,还具有画面空间宽阔、视野宽广、穿透力强的魅力。无人机不只是简单机械地记录,更能通过灵活调整高度和角度的特性,在天地之间寻找最好的位置进行拍摄,将美景充分地展现出来。在《激越怒江》的第2集《搬出大山》中,从山上到山下,从云端到江边,一个个奇迹正在上演,在地面人文故事丰富的情况下,通过航拍镜头更能激发观众保护自然的愿望,展现人们与山水和谐相处的和谐之美。

4.3 穿越城市、建筑,展现历史文化人文之美

纪录片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好的纪录片往往是时代的产物。所以在纪录片中,不管是人物、故事还是事件,都在记录人类的生活与社会的变迁,以及文化的传承和交流等,这无一不是在反映有着深刻内涵的人文之美。纪录片中航拍镜头从空中视角展现这种人文之美是应有之义。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中国共产党向中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激越怒江》不但通过一个个小人物的故事来反映全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奋斗历程,而且通过航拍镜头从空中视角增加了人文情怀,在高楼林立的异地搬迁安置点里,竖起的不仅是新家,更是各族群众对于党的信心和感激。

5 结语

无人机航拍镜头对于纪录片来说,既是必选项又是可选项。高质量的航拍镜头可以丰富纪录片的镜头语言,增加纪录片的叙事深度和厚度,让纪录片更加生动、更加吸引人、更具人文情怀。但是如果把航拍镜头作为炫技和填白的手段,为了航拍而航拍,就会让纪录片“粘天不落地”,伤害了纪录片的叙事性和人文情怀,这样的航拍对于纪录片来说是累赘,不用反而更好。所以纪录片中的航拍一定要体现大自然、大意境、大人文,要用得恰到好处,只有这样,航拍镜头和纪录片才会相互成就、相得益彰。

猜你喜欢

怒江航拍纪录片
一图看懂怒江特大桥
怒江卡雀哇节
怒江 神秘绝美的“东方大峡谷”
航拍巴彦呼硕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航拍,苍穹下的醉美视角
难忘的航拍
陕西画报航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