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化学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理性思考

2022-12-18曾琦斐曾慧婷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化学育人

曾琦斐,何 燕,曾慧婷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421005)

“课程思政”是一种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教育理念。高职化学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实施“课程思政”,促使学生在掌握化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是当前高职化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面临的新课题。本文讨论“课程思政”的内涵,总结高职化学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主要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高职化学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主要对策。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对于“课程思政”的内涵,目前观点不一。高德毅、宗爱东认为,“课程思政”应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强化显性思政,细化隐性思政,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1]邱伟光认为,“课程思政”是一种“课程承载思政”与“思政寓于课程”的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注重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注重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网络运用三维课程的统一。[2]赵静静认为,“课程思政”是将课上教育与课下教育有机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第一课堂教育与第二、第三课堂教育有机结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3]王毓章等认为,“课程思政”是以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4]

上述观点虽然不尽一致,但都认为“课程思政”就是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要把握四点:(1)“课程思政”强调树立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课程思政”是指通过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充分发挥课堂在育人中的主阵地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融于课程教学全过程,促使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发展,共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2)“课程思政”强调构建“三全育人”大思政体系。实施“课程思政”,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门课程教学,贯穿到学生从进校到毕业的学习、生活、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贯穿到学校全部教学、管理、服务之中,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3)“课程思政”强调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实施“课程思政”,要把课程建设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沃土,深挖“思政”素材,结合知识技能教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在课程教学基础之上,而不是脱离课程教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4)“课程思政”强调教书与育人有机统一。实施“课程思政”,要以课程生动的“思政”素材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吸引力和感染力,以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学好专业知识,增强服务本领,实现教书与育人有机统一。

二、高职化学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现状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高职化学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首先,从课程建设的角度,强调在课程建设及实施过程中突出“课程思政”。例如,郝立娜、张立光提出要把“课程思政”写入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中,纳入教学内容中,体现在考核评价中。[5]其次,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强调哲学思想、科学素养、爱国精神、职业素养、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及人文素养的培养。例如,徐宗等提出要从科学精神、安全技能、环保意识、爱国情怀、哲学素质、审美眼光等方面在化学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6]。第三,从“课程思政”实施的角度,强调把“课程思政”理念融入课程建设及课程教学的每个环节。例如,王毓章等提出,高职化学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要确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优化“课程思政”教学方案,改进“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完善“课程思政”评价方式。[4]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靠思政课教学和班主任、辅导员的日常教育,课程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则相对弱化。调查表明,目前高职化学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还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课程思政”理念还未深入人心。调查表明,75%的学生不了解“课程思政”,20%的学生对“课程思政”有初步了解,只有5%的学生对“课程思政”有较清晰的认识。58%的化学教师对“课程思政”认识模糊,习惯于传统教学;30%的化学教师对“课程思政”有大致了解,能初步实施“课程思政”;只有12%的化学教师对“课程思政”有深刻的理解,能较好地实施“课程思政”。可见,当前大多数师生对“课程思政”缺乏清晰的认识,“课程思政”理念还未深入人心。

其次,化学课与思政课各自为政现象严重。调查表明,78%的学生认为大多数化学教师重视知识技能教学,忽视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85%的学生认为大多数思政课教师热衷于讲理论、讲大道理,不能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58%的化学教师习惯于传统教学,重视化学知识技能教学,忽视思想政治教育;30%的化学教师教学中象征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只有12%的化学教师能积极实施“课程思政”,结合化学知识技能教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见,化学课与思政课各自为政,不能做到同向同行、协同发展。

第三,教材建设滞后。目前,高职院校化学教材中,理论部分强调知识结构体系和理论知识传授,实验部分强调方法原理的传授和操作技能的培养,“思政”素材相对缺乏。调查表明,86.5%的教师认为,目前高职化学教材中缺乏足够的“思政”素材。例如,在理论教材中,介绍我国化学工作者先进事迹的内容不多,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精神和科学素养的教育。实验教材中,结合实验内容进行工匠精神教育和责任意识培养的内容不多,不利于大学生责任感、使命感和担当精神的培养。

第四,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高职院校化学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改革,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评价体系很不完善。教师是否实施“课程思政”,实施“课程思政”的效果如何,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是否提高,都没有完善的评价体系,导致“课程思政”实施与否一个样,效果好坏一个样。调查表明,86%的教师认为,由于学校“课程思政”制度机制不健全、评价体系不完善,绝大多数教师实施“课程思政”不积极,效果不佳。

三、高职化学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对策

(一)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充分挖掘“思政”素材

首先,要挖掘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素材。化学中的溶解与沉淀、氧化与还原、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中和反应与盐的水解反应、醇的氧化与醛酮的还原、酯化反应与酯的水解反应等都体现了对立统一规律,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化学理论的形成过程体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等等。把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融入教材建设中,有利于加强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其次,要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化学家的先进事迹和重大成就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素材。例如,讲绪论时,介绍我国化学家侯德榜、黄鸣龙等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回国投身祖国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的优秀事迹,介绍我国造纸术、火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以及酿酒、发酵和染色等工艺技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影响;讲蛋白质、核酸时,介绍我国化学工作者1965年合成牛胰岛素,1981年合成酵母丙氨酸转运核糖核酸等。

第三,要挖掘环保意识教育素材。在化学课程和教材建设中,要注重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例如,讲《金属》时,结合重金属的毒性分析2012年广西龙江镉污染事件;讲《硝基化合物》时,结合硝基苯的毒性分析2005年吉林双苯厂硝基苯泄漏事件;实验教学中,分析废物再利用、“三废”处理等。

第四,要挖掘工匠精神教育素材。化学教学中,要结合实验操作规范的养成、操作能力的培养及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的发明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例如,《纯碱》教学中,可讲述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在索尔维制碱法的基础上,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最终发明了侯氏制碱法。通过分析侯氏制碱法的发明过程,培养学生追求真理、敢于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此外,要结合化工生产中的反面案例对学生进行法制意识、诚信品质、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结合实验操作规范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结合化学在工农业生产及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服务社会、促进发展的思想意识,等等。

(二)加强顶层设计,提高化学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

高职化学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提高化学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首先,要明确“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高职化学教学中,必须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爱国主义精神、工匠精神、法制意识、职业道德、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团队意识和责任意识等教育,明确教学目标。其次,要优化教学方案。化学中的哲学原理、化学发展史、化学家的先进事迹、工农业生产中的化学事件,都是很好的“思政”素材。设计教学方案时,要把这些“思政”素材渗透到教学内容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第三,要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化学教学中,要根据教学需要灵活选择教学方法。例如,讲过渡元素时,让学生观看2012年广西龙江镉污染事件的视频,引导学生分析镉的毒性,提出镉污染治理方案,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讲蛋白质时,组织学生讨论“三鹿奶粉”事件,进行法制意识、诚信品质、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的教育。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素质的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扎实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强大的育人能力。实施“课程思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养。一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热爱教育、关爱学生、甘为人梯的职业道德水平,增强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二是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学习如何将思政内容融入课程教学,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7],提高“课程思政”能力;学习化学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把握化学学科发展前景,更新和完善知识结构体系,提高专业水平。三是加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鼓励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四)加强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增强实施“课程思政”的内在动力

高职化学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必须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从学生角度来看,评价指标必须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思想政治素质目标。例如,在实验考核评价中,要考核学生是否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实验,是否正确处理实验废物,是否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是否积极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是否能提出新的实验设想,是否能与小组成员协作高效完成实验,是否有抄袭实验报告的现象,等等。从教师角度来看,评价指标必须包括知识教育、技能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三个方面。重点考核教师是否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化学知识、技能教学中,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四、结语

“课程思政”具有较强的思政教育渗透功能,能大幅提升思政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对思政教育效果产生倍增效应。[8]高职化学教学中,要传授学生化学知识、技能,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实施“课程思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每个高职化学教师的责任担当,也是当前高职化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主流方向。高职化学教师必须积极主动投入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中,全面实施“课程思政”,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化学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