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高职学生工业文化自信力初探
——以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12-18王露曼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湖南工业育人

王露曼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410208)

在“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深沉、更持久、更基本的力量。[1]工业是强国之本,文化是民族之魂。要建设制造强国,成为技能人才强国,必须将以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为代表的工业文化深深融入我们的血液中,增强工业文化自信力。高职院校如何发挥文化育人功能,使得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够拥有光荣感、责任感,继承并发扬优秀的工业文化精神,潜心于钻研技能、沉心于设计创造,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这是一个重要课题。

一、构建工业文化自信力的内涵、沿革和意义

(一)工业文化自信力的基本内涵

工业文化是人类工业活动历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2]工业文化时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视野、社会行为和价值取向,是工业进步最根本、最直接的思想源泉。笔者认为,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是工业文化的核心。

工业文化自信力指一个群体对自身所拥有的工业文化及其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及对优秀工业文化的坚守和创新。拥有工业文化自信将有利于发扬我国光辉灿烂、奋发向上的优秀工业文化,增强从业者的职业荣誉感、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加入制造强国奋斗队伍的过程中拥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和必胜的决心。

(二)工业文化的历史与沿革

“中国制造”渊源久远,中国历史上并不缺乏工业文化。考其根脉,溯其源流,战国时代的墨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拥有并倡导工匠精神的人,即一丝不苟、精雕细琢、理性严谨。鲁班是发明家,被誉为“机械之圣”,他以实际行动践行钻研技巧、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等工匠精神,如今鲁班已成为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和创造精神的代表与标志。

中华民族长期积累的手工艺和科技创新让我们国家从汉代到清代一直处于世界前列,直到晚清国门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之所以被动挨打,原因之一就是中国的工业发展落后于西方列强。从晚清开始,一大批怀着实业救国、工业报国理想的企业家、科学家涌现出来,为了实现中国工业梦而努力。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政治翻开新的一页,人民当家作主。“工人阶级老大哥”“工人阶级有力量”等时代话语,充分彰显了工人队伍在新中国工业文化建设方面的重要地位。[3]如今,中国逐步成为世界上工业门类最为齐全的国家之一,创造了一大批举世瞩目的工业成就,涌现了大量优秀组织和英雄模范,也创造了优秀的工业文化,如“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三线建设精神”等传统工业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实干精神、创新精神、企业家精神等新工业精神,为我国工业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世界强国兴衰史及中华民族奋斗史证实,没有强大的工业就没有祖国的强盛。工业发展带来的不仅是物质的丰富,更能引导整个社会形成精准高效、一丝不苟、严丝合缝、守纪守时、系统思维、不断创新的工业精神。[4]新时期,如何发掘中国工业文化底蕴,讲好中国工业故事,坚定中国工业文化自信,提升中国工业的国际地位,是一个亟待完善的课题。

(三)构建工业文化自信力的重要意义

1.工业文化助力制造强国建设

长期以来,中国工业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塑造、提炼和传播,这导致国家工业形象模糊甚至被污名化。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荷兰政府从中国进口了一批口罩,已经分发给医院,却宣布召回,称它们质量不合格,随后多个国家爆出中国产品存在质量不达标的问题,虽然大多是由于操作不当、各国的相关标准不一致、跨国贸易交际能力欠缺等原因造成的,但也反映出国外对中国制造的质量仍存在质疑和不信任。

我国近几十年工业化的转型过程中,出现了投机取巧、急功近利等浮躁之风,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时有发生[5],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改变。目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从生产型向服务型、从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中高端、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关键时期,急需以工业文化作为重要支撑,应树立正确的工业价值观,提升工业发展的软实力,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2.构建学生工业文化自信力是高职院校的历史使命

中国制造的发展,关键在于“人”。进入21世纪以来,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就业人口中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6]然而,高职院校学生的工业文化自信力有待增强。一方面,当前的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思想文化交锋交流,多元文化冲击着大学校园,导致主流文化价值观缺失。另一方面,自我认同缺失、文化积淀匮乏、外部环境作用等因素影响了高职学生工业文化自信力的提升。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体现,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陶冶师生情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7]高职院校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要通过“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培育和发展工业文化自信力,在潜移默化中引导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进而从行动上做出改变,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二、构建高职学生工业文化自信力的实证分析

(一)湖南工业文化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湖湘文化中,以诚修身、实事求是、敢为人先、拼搏霸蛮,都是工业文明发展十分需要的品质。在工业教育领域,湖南也敢为人先。20世纪初,湖南新化人陈润霖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于1909年在长沙筹建了湖南私立楚怡初等工业学堂,掀开了楚怡职教的发展篇章。楚怡工业学校办学历时40载,以“爱国、求知、创业、兴工”为办学理念,累计培养了3000余名毕业生,他们相继投身民族工业的振兴潮流中,为当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湖南正推进长株潭衡“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建设,湖南长沙被誉为“工程机械之都”,正在打造一个世界级产业集群,长沙工程机械产业产品品种占全国工程机械品种总类的70%,产值约占全国总量的23%。可以说,湖南目前拥有工业文化自信的底子和基础。

然而,湖南工业文化的凝练、宣传、打造的潜力还未得到充分挖掘。一是缺乏凝练,工业活动直接参与者对优秀工业文化缺少提炼和宣传,正如理工科高校经常被外界冠以“做得比说得好”的印象。二是不会宣传,目前工业文化传播的渠道和策略单一,且生硬、单调的传播方式已不适应当前的网络时代,这将直接制约工业文化的发展。

(二)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构建学生工业文化自信力的成效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工程机械之都”——湖南长沙,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学校“工”字品牌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积极响应湖南产业发展战略,专业对接湖南装备制造优势产业覆盖率达90%以上,实现了专业链紧密对接产业链,为卓越工业文化的培育提供了专业基础。学校累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专门人才16万余人,涌现出大批扎根装备制造领域的技术能手,及德技双馨的大国工匠、行业专家,许多成为湖南大中型装备制造企业的中坚力量。

学校于2017年印发《关于加强卓越工业文化建设的意见》,制定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的具体建设方案,为卓越工业文化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8年11月,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被确定为“全国职业院校工业文化研究中心”成员单位;2019年12月,获评湖南省首批文化建设强校;2020年,因“工业文化”品牌成功入选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一校一品”学校。

(三)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构建学生工业文化自信力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引导不足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内推广“课堂育人三分钟”的教学环节,即要求专业课老师在每堂课利用三分钟时间结合课程内容和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工匠精神、职业素养、道德法律、规矩意识、质量意识等方面的引导,传递正确的价值观。然而目前“课堂育人三分钟”广度不够、深度不够、效度不够,需要进一步形成制度,并内化为教师的心理自觉,外化为行为自觉。

2.校园工业文化元素缺乏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育人必须充分发挥高校校园物质文化的育人功能。相比历史文化厚重的本科院校,湖南工业职院校园主要建筑如教学楼、实训楼、办公楼、学生宿舍等的室内外装饰设计都较少考虑将工业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工业文化标识不鲜明,校园内文化景观缺少工业特色,展现工业发展史、行业名人的宣传物料不够明显。

3.工业文化品牌需擦得更亮

学校培育了“卓越工业文化讲坛”“悦读者”“真人图书馆”等一批特色校园活动文化品牌,但学生参与度不高,活动的影响力不够。新媒体已经逐渐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文化的重要途径,交互式传播中受众更具自主性,在如何将线上和线下的活动有效结合,实现联动,用学生喜爱的方式讲述工业文化故事上下功夫,必将大有可为。

三、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构建学生工业文化自信力的对策措施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六十多年的文化传承、积淀和创新,凝练了“立德、敬业、精技、创新”的校训,铸就了“追求卓越、敢为人先、超越自我”的工院精神,为构建学生工业文化自信力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提高工业文化自信理论研究力。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聚焦工业文化研究领域的重点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将工业文化精神内涵和价值理念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课题研究。注重工业文化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大力培育和宣传新时代的中国工业精神。

(二)提高工业文化自信课程体系构建力。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培育工业文化自信力的主渠道。继续推行“课堂育人三分钟”并形成制度,对育人环节进行理论化、系统化、制度化研究,全面推进“工业文化自信”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将工业文化课堂育人内容进一步精细化,建立专业群、专业教研室层面的课程资源库,编写《课堂育人》教材;利用课题开展工业文化自信力课程体系构建研究,鼓励教师团队和个人申报全省、全国教育教改课题;进一步完善课程思政激励与评价机制,开展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优秀教师评选,增强全体教师坚守传承工业文化的初心和使命。教师在授课中适当地穿插工业历史文化、优秀工匠的故事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工业文化自信力。

(三)提高工业文化自信品牌打造力。继续办好“卓越工业文化讲坛”,邀请业界精英、大师名匠、卓越校友来校讲座,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工业文化修养和职业素养。重点培育汽车工程协会、数控协会、电子协会、奇点创新创业工作室等工业文化学生社团,以社团为单位汇聚人才,参加技能竞赛,同时发挥专业优势,定期开展义务维修、义务检测等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深入挖掘钻研技术、敢于创新的学校师生员工、校友等先进典型,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不断丰富坚守工业伦理、弘扬工业精神的校园文化内涵。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功能,打造“工业文化艺术节”“社团展示周”“科技文化节”等校园活动品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提供有力支撑。开展“工业红色故事”“我眼中的‘工匠精神’”等主题短视频征集大赛及展播,吸引更多学生浸入工业发展史的研究与学习。

(四)提高工业文化自信物质文化建设力。大学期间,学生受校园环境的影响甚深。深入挖掘办学历史,突出办学特色,因地制宜加以利用,规划建设一批展示工业历史事件、实物、人物的校园主题雕塑、文化角、文化廊、文化主题园区等,如校园内鹤鸣山公园的设计从山下到山上的道路展示了工业1.0到工业4.0的发展历程;以“卓越工业文化”为主题,统一设计学校的文化标识,规范校内楼宇、校园道路、园林景观的命名;与华中数控、中联重科、博世汽车等龙头企业继续开展深度合作,建成具有区域行业特色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践基地,为学生工业文化自信力的培育搭建实践平台;启动楚怡职教文化展览馆的建设工作,展示楚怡工业文化。总之,把校园打造成展示工业发展史的“工业文化”博物园,在校园内形成传承工业文明、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的浓厚环境氛围,让学生时刻受到优秀工业文化的熏陶,提升职业幸福感,坚定推动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信心。

猜你喜欢

湖南工业育人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三线建设在湖南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岁月
湖南童谣
工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