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钢铁企业原燃料质量检验风险的控制与管理

2022-12-18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2年5期
关键词:制样质量检验燃料

马 旭

(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广西 柳州 545000)

引言

钢铁企业对原燃料需求量较大、涉及种类众多,采购品种有煤、焦炭、铁矿石、合金炉料以及废钢等,以柳钢为例,每年超过千万吨的钢铁产品产能,需要各类原燃料就超过2 000万t。原燃料检验流程为:取样→制样→化验,是一个完整的检验、化验系统。原燃料的质量好坏关系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检验数据准确与否影响到质检部门的权威,尽管质量检验部门已采取各种方法提高检验技术和风险管理水平,但都不能将风险降为零[1],企业采购的产品质量风险仍然存在。检验中潜在的风险,就是在检验工作中,会有各种因素影响检验人员履行职责。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避免风险,保证产品质量检验工作的公平准确,成为钢铁企业质检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

1 原燃料质量检验的风险识别

1.1 质检岗位职责风险

不同岗位有不同的岗位职责内容,当没有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时,管理层会出现不认真对检验工艺操作进行日常监督、不认真开展廉洁风险教育以及岗位操作培训。一些基层操作人员面对检验量大、难度大的工作任务时,存在侥幸偷懒的心理,对质检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操作上偷工减料、减少操作步骤的风险。各级相关人员对检验标准研究不透,对检验操作规程、制度学习不够,尤其对新工艺、新设备投用后没有及时进行技能培训。更有甚者人为篡改检验数据或者凭空填写检验结果、非法泄露质量检验数据信息等等,给钢铁企业检验机构带来极大的人为风险。

1.2 检验操作过程存在的风险

1)信息流转泄露的风险。有些企业采样和制样集中在一个部门或一个区域。在取样环节最先可以获取供应商信息并有可能与供方进行接触,制样人员可以轻易获取供方信息。甚至有些机构取样、制样都为同一人,存在供方勾结检验员,有针对性、偏向性地取样、制样、检验的风险。

2)检验方案执行不力的风险。原燃料大批量进厂,受限于人力资源和现场条件,采样时没有对来料进行均匀布点,取样深度和采样的样量不够。制样过程没有逐级缩分、破碎和缩分方法使用不当等,导致样品粒度分布不均匀或出现偏倚,这些操作会影响最终样品的代表性。

3)检验记录和归档保存的风险。检验记录包括现场实物照片、数据记录,是检测结果与质量判定的依据,也是样品具有追索性的依据。如检验发现制样异常没有及时拍照存底,发生质量异议时没有可靠证据,检验结果就缺少说服力,检验报告结果就会引起争议。检验测定的数据填写不清晰、或有涂改,同样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

4)样品标识未认真核对的风险。在取样、制样、化验三个环节,包括在其里面分级步骤操作过程中,每一道工序未认真核对标识,均有可能产生两个样品或多个样品混样。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工序之间标识转码置换和使用多头磨样机制样的过程。

1.3 检验设备和配套设施的风险

检验设备和设施是质检部门能正常运转的基础。部分企业取样、制样装备较为落后,严重制约了检验效率和准确性。比如原燃料水分测定使用人工烘箱测定,须要经过干燥、恒重两个阶段,期间样品频繁从烘箱拿出来到天平称量,水分样品与空气接触,存在样品回水,影响数据准确。

2 原燃料质量检验风险有效控制的对策

2.1 提高质检人员素质,强化廉洁风控意识

质检岗位是企业内部关键、敏感岗位,质检部门作为质量判定的第三方须是权威的机构,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素养和业务素质。质检部门要在提高质检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准,增强其责任心方面下功夫,能够自觉抵御外界因素影响,比如与供应商接触,防止擅自改动数据和泄露检验信息等行为。定期对关键岗位人员进行机构内部轮岗,规避因个人掌握资源而对企业利益形成的潜在危险。质检人员要提高质量异常判断的敏感性,对所有检化验数据须经过检验员一审、班组长二审、管理或技术人员三审,加强过程数据审核,防止发布不完整、不准确的检验报告。

2.2 优化管理模式,实施检验取制分离

有部分钢铁企业检验机构存在采样和制样为传统人工一体化检验作业,人员、设备和信息均有交集,此种方式检验中取样原始信息可以在各个环节流转,存在泄露信息的可能,不法分子会乘机而入。近几年韶钢、涟钢、湘钢和柳钢等诸多钢厂纷纷实施检验的取制分离,通过LIMS信息化手段介入,实现对取、制工序之间的信息屏蔽,使采购产品的检验流程更加优化,产品质量的管控能力更强。

2.3 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全面提升采购产品质量

1)建立企业内部多部门沟通机制。原燃料采购涉及技术中心(企业内控标准制定单位)、采购部、烧结厂、炼铁厂、焦化厂和转炉厂等部门,质量数据直接影响到采购结算和过程产品生产,内控标准制定单位需根据生产实际,提高原燃料使用质量标准。采购部门做到优质优价,合同执行中加大对弄虚作假惩罚力度,比如通过扣除合同保证金、罚没来料等手段。各生产厂利用自身实验室,对来料进行生产参考检验,有异常及时反馈至质量部门。建立弄虚作假黑名单,达到规定次数,由多部门评审后列入企业黑名单。

2)加强质检部门内部监督管控,完善各项检验制度。质检部门内部设立专门监督部门和纪委监察部门,对采样、制样、检验不定期进行全流程、各工序监督抽查,既可对操作过程检查,也可对各工序留存大样进行抽查,以便验证工序操作规范准确性。钢企以水分结算原燃料占60%以上,柳钢、湘钢等钢厂成立专门快水测定组,以快水仪测定结果监督常规水分。检验场所的作业区域要做到视频监控无盲区,对职工违规违法行为起到震慑作用。通过多部门监督制约,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对经验总结纳标纳规,不断规范检验操作。

2.4 投用先进检验装备和技术

近几年来,各钢厂纷纷进行对标找差学习,学习先进质量管理方法,使用先进的装备来弥补自身不足。较多钢厂实现火车无人值守自动取样,其中韶钢原燃料取样检验中实现了90%自动化水平。柳钢起步较晚,2019年以来投用了全自动水分仪、汽车全自动取样系统。2020年柳钢创新技术手段,实现了电脑随机生成每车压块的取样位置,并上传至现场大屏幕,使取样位置公开透明,避免人工选样或行车自行选样带来的风险,并对压块取样方案不断优化,实现了压块取样位置的全车覆盖,对打击混杂小批量异常压块取得了较好效果。自动化设备的投用,可保证样品的完整性,不受人为操作影响[2],并且自动化设备与企业ERP等信息系统对接,提升了企业原燃料检验的管理水平,标准化的检验操作规避了很多传统检验所带来的弊端和风险。

3 结语

随着国家对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钢企控产能、提质量已成趋势,质量检验风险控制还会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质检部门一定要把风险管控放到第一位,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各项操作规程、管理制度,提升检验自动化水平,实行多部门监督机制,做到防范于未然,树立质量检验的权威,为钢铁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制样质量检验燃料
煤全自动制样系统水分损失检验方法的探讨
质量检验在新一代运载火箭总装总测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来自沙特的新燃料
生物燃料
煤炭全自动制样系统精密度检验方法研究
神东首套煤质检测智能制样系统调试成功
导弹燃料知多少
建筑材料的质量检验与监督标准构建探索
纺织品中的纤维质量检验分析
上海种子质量检验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