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加快河南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
——以郑州为例

2022-12-18王丹丹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2年5期
关键词:信息安全制造业工业

陈 康,王丹丹

(郑州财经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5)

1 发展现状

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要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提质发展传统产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计划,不断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建设高质量现代化河南,更要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2018年12月17日,郑州市被国务院正式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是具有较强引领辐射功能的城市,郑州市提出了重点建设的九项配套工程和六项基础工作,其中之一就是以中国制造业2025郑州行动和服务业改善计划为起点的,以项目为载体的产业再造工程。随着众多国家战略的落地,郑州市加快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驱动力,不断创新发展,把制造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作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在工业发展上力求科技创新,积极创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实现了一系列新的突破。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建成投用,高新技术企业稳步增加;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获得“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三全食品”入选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格力电器”入围省级智能工厂。郑州市在产业结构、产业层次上还面临诸多问题,为应对这些挑战,加快制造业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是郑州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1-3]。

2 主要问题

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融入企业各种生产活动,互联网金融、工业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互联网+”在制造业交叉融合应用日益广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但是郑州依然处于先进制造业城市的第三梯队,在创新能力、经济带动及品牌效应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有待提升。

2.1 工业互联网建设滞后

工业物联网是当前“互联网技术”政策的深度拓展。工业互联网就是将大数据技术融入工业生产行业,利用数据统计分析等技术应用,充分释放制造潜力,从而更好地提高生产力。现阶段郑州市工业互联网的成熟应用场景较少,信息交流不足,将信息技术充分融合到企业生产中的实体缺乏。其主要原因归结于企业内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互联网所带来的实时、高效、灵活的优势难以实现;外部环境所要求的5G、大数据、计算中心等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基础设施也难以满足制造业新模式、新业态的需求[4]。

2.2 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首先是在研究团队上缺乏优秀人才的引领和支撑,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所应用的场景缺乏调研,综合性交叉学科优秀人才较少,在相应的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方面研发创新不足。其次是研发经费投入不足,2020公布的社会科研经费,郑州市达236.71亿余元,虽然研发投入增长至2.05%左右,但是依然低于全国其他地区水平,尤其是与广东省、武汉市、杭州市、青岛市等制造业先进城市有较高的差距。研发经费与人才引进两者相辅相成,科研投入较少必将制约优秀人才的引进,更不利于制造业科学长期发展。三是研发平台不足,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看,2020年郑州仅有2 048家,映射到制造业领域,郑州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并无优势。

2.3 优质人才缺乏

人才是引领科技创新的关键核心,而目前我市缺乏高端技术人才。据统计,我省每万人参与科技活动的总人数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4%,在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和“万人计划”的引领专家数量较少。同时,在人才引进政策方面也和西安、武汉等一线城市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优秀企业家人才短缺。二是企业内部对专门技术人员的培养、开发、设计不足[5-6]。

2.4 信息安全存在风险

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将会高度依赖于数据的信息化。在互联网大数据、云服务平台、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趋势下,整个产业链将会实现信息化、数字化管理,从物资采购、生产销售、售后服务各个环节都将依赖于信息共享,因此对于数据的安全性、保密性、共享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安全性更加重要。目前郑州市对于企业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措施还有所欠缺,数据溯源体系还有待完善,企业的信息安全存在一定风险。

2.5 示范效应推广不足

郑州市有部分行业已经在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的已经成功申请为国家或者省级两化融合示范试点或项目。但示范项目应有的向行业内其他企业引领示范的作用不明显,从现阶段郑州的角度来看,推广应用并不突出。如宇通公司、三全食品、好想你枣业和郑煤机等虽然自身品牌加速崛起,但品牌影响力并未凸显,没有形成很好的头雁效应。

3 对策建议

3.1 加快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

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需要,大力做好网络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有效构建“工业宽带+工业云+工业智能终端”信息网络体系,为智能制造提供支撑保障。规划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网络设施,打造技术多样、主体多元、模式创新的网络体系,着力构建高速智能的信息通信连接网络,形成高效密集的网络信息交换枢纽,为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充分应用提供保障。提升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发展,为智能制造提供高速实时畅通的网络通道,确保工业生产各个环节数据的高效性、实时性和准确性,完善工业互联网安全管理措施。加快制造业企业内外部网络设备的更新换代和网络的改造升级,不断扩大网络覆盖面积和终端接入规模,逐步完善工业互联网网络架构体系。加快构建工业云和工业大数据平台,支持企业依托工业云、工业大数据平台,打造网络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

3.2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制造业的转型发展关键就在于技术的创新,而信息技术是企业实现智能化的关键核心,只有不断加强信息技术的自主创新,制造业才能更好地实现技术信息化、智能化。因此,我们要加强信息技术在企业的研发设计、制造生产、售后管理等重点领域的应用,不断提高企业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加强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的引领和创新作用。利用区块链、大数据、云平台和物联网等技术的优势,打造全新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工业信息平台,提升产品研发的数字化水平,缩短研发设计周期,提高企业产品研发设计质量和效率。

3.3 推进校企合作,培养复合型人才

加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合作交流,畅通多方交流学习通道,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加强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对接和合作,不断推进“产、学、研”协作发展。加强专业化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校企合作、产业融合、实践培训等多种渠道,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有效构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3.4 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坚持因势利导,集聚发展的模式。按照河南省网络信息安全产业的具体发展规划,加快企业内部的网络改造升级,统筹各行业间的信息安全、网络规划协同发展,将网络信息安全落到实处。落实分级保护评价、保密等级分级维护、风险管控等管理措施,提高网络信息安全风险和安全风险检测预警机制,增强应急管理能力,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3.5 做好示范推广效应

深入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试点,通过凝练成功的经验和特色亮点,加以推广应用,形成“头雁效应”。实施试点示范项目,聚力培育一批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入融合发展的示范企业,可以在重点细分行业、关键产业链环节实现信息技术攻坚和深度融合发展。以示范试点为契机,加快企业进行技术改革和转型升级,支持企业不断拓展创新,主动利用信息技术的资源体系和创新理念,推进制造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信息安全制造业工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基于三级等级保护的CBTC信号系统信息安全方案设计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
工业人
高校信息安全防护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ICSISIA联盟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