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幼儿个性发展,培养幼儿健康心理

2022-12-18

中文信息 2022年9期
关键词:健康心理心理健康育人

楚 晰

(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幼儿园,辽宁 沈阳 110000)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幼儿时期的心理健康状况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会对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和事业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也直接关系着社会未来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习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认为“教育必须从幼儿阶段开始,要针对幼儿个体的成长特点、发展特点建立对应的教育指导方案,尽快落实全方面育人的教育指导思想。”《纲要》中还提出“幼儿园健康教育目标是增强幼儿的体制,培养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 幼儿阶段是孩子心理素质初步形成的重要阶段,经常会出现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和行为,如多动、焦虑、恐怖、攻击性、自卑等。针对这些现象,教师要根据个体行为产生的背景和个性差异特征及时给予心理健康疏导和教育,引导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作为有多年幼儿教育经验的一名教师,能够深刻地体会到幼儿心理健康会直接影响幼儿智力的发展以及身心的健康成长,也是幼儿未来成长过程中生存与发展必须具备的素质。因此,幼儿园必须建立以完善、科学为特点的幼儿教育模式:除了积极落实文化教育、情感教育之外,还要关注幼儿的个性,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幼儿的未来发展奠基。

一、培养幼儿健康心理的重要意义

1.为幼儿的未来成长奠基

世界卫生组织重新定义了“健康”的有关概念,其提出,健康指的是生理上与心理上的双重健康,个体具备活动能力,内在的思想素质以积极阳光为主,这样的健康状态才有利于个体的全方位发展。培养幼儿的心理健康,是一种为幼儿的未来成长、发展奠基的重要教育活动。在积极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幼儿的心理健康状态、个体的成长特点进行评估,确定引导幼儿健康成长的可行方法,对幼儿的“潜意识”进行引导,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加快幼儿的全方位发展。英国教育学家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理论,其指出,对于幼儿的管理应该从零开始,将幼儿视为“一张不包含任何内容的白板”,幼儿的性格、能力都要借助教育活动来养成[1]。全新的教育要求下,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更是被进一步强调:现代教育工作要为幼儿的未来成长铺平道路,实现全面育人的基本目标。对于幼儿来说,心理健康教育实现了教育活动的内化,为幼儿的成长提供了参考素材,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

2.为幼儿教育体系的建设铺路

传统的幼儿教育指导模式单纯围绕着幼儿教育要求、幼儿教育流程发力,教师虽然重视幼儿情感、活动能力的开发与培养,但受到教学体系与教学经验的限制,其并没有在教学活动中建立起完善的育人体系,以文化教育、实践教育为主导的教育活动难以在幼儿教育环节不断发力[2]。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入则填补了幼儿教育工作的短板,在落实教育指导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对幼儿开展全方位的教育指导,充分调动幼儿的活动热情与活动积极性,满足幼儿的活动兴趣。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撑下,情感教育、技能教育等模块被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当中,进而培养幼儿的社会意识、独立意识。当完善的育人体系逐步成型,心理健康教育的后续实施也将迎来新的机遇。

二、基于幼儿个性发展的健康心理培养策略

1.尊重幼儿成长特点,创新心理健康教育

当幼儿教育活动开始向着综合化、全面化、现代化的方向不断推进,创新幼儿教育指导模式,全方面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了教师必须完成的育人任务。在全新的教育思想的要求下,必须要结合幼儿的个性化发展特点、成长需求建立更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模式,尽快落实健康心理的培养及指导工作。幼儿个体正在依靠感性思维来认识世界,其学习兴趣不同,所掌握的学习资源不同,对于外界环境与教育要求有着独属于自己的认识。在针对幼儿开展健康心理培养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将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吸引幼儿参与视为组织教学的第一目标,全方位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针对幼儿活动性强、好奇心旺盛的成长特点,可结合集体游戏、班级活动等趣味交流模块加强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3],不断创新健康心理的培养方法。以幼儿教育游戏“我的家”为例,有关游戏要培养幼儿的家庭观念、孝道意识,从幼儿与家长的交流、幼儿与家庭的交流入手,全方位落实健康心理的培养工作。教师以“大家庭”为关键词,要求幼儿分别扮演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角色,在“大家庭”当中模拟一天的日常生活:早晨起床了,家里的老人在做什么?爸爸妈妈在做什么?小孩子在做什么?借由对一天活动的重新演绎,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与规则意识,使其主动承担起社会职责。在互动的过程中,要为幼儿设计与角色相关的实践任务:扮演爸爸的幼儿负责更换灯泡、车库装修;扮演妈妈的幼儿要做家务,照顾老人;老人帮助爸爸妈妈照顾孩子。在“家庭责任”的带动下,让幼儿在充满亲情与人文关怀的环境中自由成长。在基于幼儿的个性设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生活的教育价值,将生活视为引导幼儿成长的第一要素,才能保障幼儿形成健康心理。

2.满足幼儿活动需求,合理选择育人载体

当“带动幼儿个性发展”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任务,教育模式与教学目标也要随之做出调整:教师不能以固定的教学标准来评价幼儿的发展现状和整体素质,而是要结合教学活动不断细化教学元素,对幼儿的情感、技能落实全方位的开发,在不断提升幼儿的心理认知能力的同时满足幼儿的成长需求。作为独立的个体,幼儿对于教育活动、游戏活动、实践活动、日常生活等活动模块表现出了不同的兴趣,合理选择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力点,坚持全面育人的教育指导思想,才能够保障健康心理培养工作的顺利实施。

在设计幼儿教育方案的过程中,可尝试结合多元活动、资源来加快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落实,满足幼儿的个性发展需求,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以幼儿园教学活动“奇妙的绘本”为例,教师利用绘本素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幼儿的活动兴趣与活动热情,激发幼儿情感。在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的过程中,以阅读绘本、分享绘本为基本发力点,培养幼儿的情感。首先,教师围绕着童话、科学、自然、亲情等话题提供绘本素材,如《三只小猪》《一片叶子》《大鲨鱼的故事》等,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望,让幼儿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情感。其次,教师在课堂上展开交流活动,围绕着绘本与相关素材提出互动问题:在绘本当中,你产生了怎样的感悟?通过绘本素材启发幼儿的情感,在借由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落实心理健康教育:从道德准则、与人相处、人与自然等角度入手,启发幼儿的情感,促使幼儿主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带动幼儿的个性发展,针对幼儿的成长特点设计心理健康培养计划,可以让幼儿在互动、学习、感悟的过程中形成规则意识、自我约束能力,带动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3.创新教育指导方法,加强多元教育互动

要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必须积极创新幼儿教育教学指导方案,以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引导幼儿不断成长,保障幼儿心理健康培养工作的高效开展。针对这一要求,教师不仅要带动幼儿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更要积极挖掘课堂上、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多角度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让幼儿感悟、体验、学习,积极创新培养幼儿健康心理的有效方法,有助于教师建立更为完善的心理价健康教育体系。针对幼儿的个性发展需求落实健康心理的培养工作,还是要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以此来推进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

传统的健康心理培养以理论灌输的方法,教师只会在课堂上宣传有关于心理健康的知识,多忽视了幼儿的学习性与成长性特点。为进一步创新健康心理的培养方法,可尝试通过多元活动来组织授课。以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这样对吗”的学习为例,教师可通过设计情境、发起提问的全新方式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如下列问题所示。

第一,小明被其他小朋友打了一下,小明在心中愤怒地想着:以后有一天我也要打你一拳,并时常有这种念头。

第二,妈妈要求莉莉去喂金鱼,莉莉很不耐烦,看着鱼缸里的金鱼,莉莉想:一点食物都不给你们吃,饿死你们,这样就不用喂鱼了。

错误的想法得不到及时纠正,很容易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状态。在对幼儿提出问题之后,要针对“该行为是否是正确的”“该行为为什么不正确”等话题展开讨论活动,加强与幼儿之间的交流。对于涉世未深的幼儿来说,其缺乏学习经验,对于心理健康的认识停留在“不伤害他人”这一角度,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育人功能。教师要为幼儿阐明“前因后果”,说明消极思想对于幼儿未来成长的影响,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心理态度。多元互动,趣味交流,深度育人,才能加快幼儿健康心理意识的成型。

4.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资源投放力度

针对幼儿开展的健康心理的培养与开发不能单纯以教学为切入点,更要鼓励幼儿体验、感知,主动意识到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意识的重要意义,主动参与到健康心理的培养过程当中。传统的教学仅要求幼儿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忽视了幼儿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学习需求,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新时期下,要让幼儿主动理解健康心理的重要价值,贯彻多元育人的教育思想,带动幼儿不断成长。

配合现代信息技术组织授课,可以有效解决课堂上存在的教育资源不足、教育素材投放不到位等问题,在全面落实教育教学指导工作的同时完善教学模块,带动幼儿的全方位发展。在个性发展的全新要求下,可尝试利用信息技术来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线上趣味游戏“你该怎么办”,为培养幼儿开朗、热情的优秀品质,可结合不同的情境与幼儿进行互动,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如下列情境所示。

第一,六六打翻了你的牛奶,你该怎么办?

第二,红红偷吃了你饭盒里的鸡腿,你该怎么办?

第三,你想要玩小王的玩具,但小王不给你,你该怎么办?

在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的过程中,以幼儿所接触到的生活情境为发力点,加强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完善情感教育。对于他人的冒犯、无礼,要以宽容的胸怀和包容的态度去回应,而不是盲目对他人提出要求,为他人留下改正的机会,是对自己的饶恕。对于自己所提出的请求、需求,则要为他人留下选择的空间,不以自己的主观意愿来强迫他人。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允许幼儿表达不同的观点,但在幼儿给出意见之后,一定要对幼儿说明有关行为的不当之处,促使幼儿形成积极乐观、阳光开朗的生活态度。

5.努力开发评价制度,创新育人管理模式

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能够加快幼儿健康心理的培养速度,缓解教师的育人压力。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幼儿的个性化发展特点、健康心理的培养要求制定更为科学的评价体系,将育人结果保留下来,对幼儿发起全方位的育人指导[4]。不断创新育人方法,将心理健康的培养调整为集学、用、想于一体的育人模式,有助于科学教育活动的顺利落实,为幼儿的健康成长铺就道路。

在组织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评价制度的开发工作,从不同的角度满足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需求,创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一方面,以幼儿的日常情绪表现、行为特点开展心理健康评价活动,针对幼儿的行为、情绪、情感落实全方位的评价指导。教师在课堂上制作“幼儿心理意识评价表”,对幼儿所表现出来的情绪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发起针对性指导,保障健康心理培养活动能够为幼儿的后续学习、成长服务。另一方面,结合教学评价结果不断反思、优化育人过程,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育方案、教学成果发起综合评价,针对幼儿的个性发展需求适当调整健康心理的培养方法。在落实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除了培养幼儿的科学思想与活动意识之外,更要结合幼儿教育的多元化要求开发幼儿的感性思维,让幼儿形成规则意识,对自身的不良行为、错误思想进行纠正。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幼儿没有形成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在部分情况下,其可能无法配合教师的要求进行自我教育。针对幼儿所表现出来的这一问题,可借由家园共育实施育人,依靠家长和教师的相互配合共同落实健康心理的培养工作。

结语

健康心理的培养是幼儿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全面育人的就教育理念顺利落实的基本前提条件。教师在实施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培养幼儿健康心理的教育价值,以科学方法、多元素材、趣味互动全面推动教学活动,充分满足幼儿的成长需求。建立全面育人的教育机制,围绕幼儿的个性发展特点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才能让幼儿全面发展。同时,呼吁更多的幼教工作者和家庭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重视幼儿的心理问题,促进幼儿身心愉悦的发展,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健康心理心理健康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积极心理学在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心理塑造中的应用
——评《农村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发展及塑造研究》
浅谈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培育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