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牧区羊大肠杆菌病的防控措施相关研究

2022-12-18洛桑卓玛

中兽医学杂志 2022年9期
关键词:羔羊病原菌患病

洛桑卓玛

(西藏自治区那曲市申扎县买巴乡农牧综合服务中心,西藏那曲 853100)

羊大肠杆菌并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且发病率较高,对西藏牧区养殖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大肠杆菌是藏羊肠道内的正常菌群,但是部分菌株带有较强的致病性,会在羊体内大量繁殖,并随着粪便排出体外,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传染性较强,呈现散发性或者区域性流行。一旦感染该类疾病,会对羊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损伤,加大死亡率,引起养殖户经济损失。因此,为了保障西藏牧区羊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对羊大肠杆菌病进行有效防控,减少其发病率,保障藏羊的茁壮成长。

1 影响因素

1.1 气温突变

当外界气温突然发生较大变化时,羊会产生较为强烈的应激反应,致使其肠道菌群平衡性被打破,这一现象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自身的抗疾病能力,加大大肠杆菌疾病感染率[1]。

1.2 营养不良

在羊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营养维持其生命活动,其中包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粗纤维等,一旦出现营养不良现象,就会降低羊自身的体质,加大细菌感染率,增高患病风险。

1.3 卫生环境

卫生环境差是引起羊大肠杆菌疾病的关键性因素。藏羊比较爱干净,往往不会采食受到污染的饮水和饲料,因此导致采食量不足,营养不良,加大大肠杆菌病的感染率;大肠杆菌病的传染性较强,往往会随着粪便排放出来,一旦羊舍的卫生条件不好,对其排泄物的处理不及时,羊接触到这些排泄物中的大肠杆菌,容易加大大肠杆菌疾病的传染率,严重危害羊的健康;羊圈内比较拥挤,羊群密度过大,而且对羊舍的通风不及时,缺乏定期的消毒处理,容易加大羊大肠杆菌的传染率。

1.4 饲养方式

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是保障羊健康茁壮成长的重要基础。一旦饲养方式不合理,容易加大羊大肠杆菌疾病的传染率。如饲料配比不合理,导致羊营养不良,容易加大患病率;羊群的喝水、饲料设施没有定期清洗和消毒,引起细菌滋生,加大疾病传染率;养殖人员的专业技术不足,缺乏喂养经验,喂养方式不合理,导致羊圈内的病菌大量滋生,容易感染羊大肠杆菌疾病[2]。

2 病原体特征

羊大肠杆菌病的致病菌为大肠杆菌,该类病菌没有芽孢,是两端钝圆的中等大小杆菌,含有鞭毛,能够运动,而且能够产酸产气,不会形成荚膜,是革兰氏阴性菌的一种,可以使用多种染色剂进行着色鉴别。同时,该类病菌也是兼性厌氧菌,抵抗力较低,可以在宿主体内分泌内毒素,在100℃环境中持续半小时才可灭火。对常用消毒药较为敏感。

3 临床症状

羊大肠杆菌疾病的临床症状包含肠炎型和败血型两种。其中败血型主要发生在2~6 周龄的羔羊身上,在患病初期,其体温升至41℃左右,且发病较急,死亡较快,患病后的羔羊容易出现脑神经问题,如精神萎靡、眼结膜充血、脉搏跳动速度加快,而且食欲下降,中枢神经系统紊乱,走廊摇晃、步态不稳,甚至出现磨牙、视力下降等现象,而且头偏向一侧,口吐白沫,出现粘稠的鼻液,出现轻微腹泻,甚至有些患病羔羊在没有出现腹泻症状的情况下就死亡或昏迷。

一般情况下,羔羊在患病后的1~8 小时内就会死亡,死亡率高达90%;肠炎型,主要发生在7日龄以内的羔羊身上,刚刚感染该类疾病的羔羊,其体温迅速升高到41℃左右,出现下痢现象,然后体温下降到正常温度。粪便比较稀,呈黄色、灰白色、水样,而且粪便内含有大量气泡,带有一定的血液、黏膜。患病羔羊会出现腹痛症状,背部拱起,甚至出现虚脱倒地现象。患病后的羔羊食欲下降,由于腹泻时间较长,体虚消瘦,当得不到及时治疗时,容易在30 h 左右死亡,致死率达15%~76%左右[3]。

4 流行病学

羊大肠杆菌疾病主要发生在羔羊身上,以42日龄以内的羔羊为主,3 月龄以上羊只感染后症状不明显,发病率和死亡率也相应下降。致病性的菌株在患病羊的肠道、各组织器官内增值,并会随着粪便排出体外,对环境、羊圈造成污染,引起疾病的传播。该类疾病主要是通过消化道进行感染,是季节性、散发性、区域性流行特点。在冬季寒冷季节发病率较高,因为该季节的温度较低,主要是舍饲养殖,为了保障舍内温度,往往会减少通风换气次数,导致舍内的有害气体较多,湿度过大,容易滋生大肠杆菌疾病。

5 传播途径

羊大肠杆菌疾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羊和携带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母羊。其传播途径包含两种:其一,消化道途径,患病的羊排泄物含有大量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当羊的饮水、饲料受到感染后,会对羊造成传染。当在哺乳期的母羊感染该类疾病后,其乳汁、乳房周边含有大量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当羔羊吸吮时容易感染该类病菌;其二,创口、脐带感染,该途径的发病率不高,可以通过勤通风、定期消毒等方式控制发病率。

6 病理变化

不同类型的症状,其病理变化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败血型的病理变化:通过解剖可知,羔羊腹腔、胸腔内出现很多纤维性渗出物,而且关节肿胀,脑膜充血,有出血点,肘关节出现浆性黏液,部分出现神经症状的羔羊脑部出现脓液,肠炎型病理变化:患病羔羊出现严重脱水现象,形体消瘦,皮肤苍白,胃黏膜充血,肠系黏膜肿胀,内容物较为酸臭,充斥大量黄色粥样、半液状物体,肠内含有很多气泡。肺脏有出血症状,肾脏质地柔软,表面有很多出血点,部分患病羔羊产生化脓性关节炎[4]。

7 实验诊断

在无菌环境下对该类病菌进行采集,其采集内容主要是病死羔羊的关节黏液、心包积液、肠胃黏膜,将其制成涂片,并通过革兰氏染色后进行观察,在镜检中发现两端钝圆、红色杆状单个病原菌,就可能是大肠杆菌,为了进一步明确,需要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利用生理盐水匀浆处理,将其接种到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内,将其温度设置造27℃,持续观察2 天左右,当病原菌长出微红色、桃红色且表面光滑的圆形菌落后,需要重复以上步骤将其接种到鲜血琼脂培养基内,当长出白色菌落后,可确诊为大肠杆菌。

8 科学预防

8.1 环境控制

养殖户要做好牧区环境的合理控制,优化羊生存环境的卫生条件,切断病原菌的传染途径。要对羊舍、运动场、操场等进行定期消毒,消除病原菌;做好羔羊生存环境的卫生工作,提高抗病能力,一旦发现患病羔羊,需要及时隔离治疗,避免感染更多羊只;对饲料、饮水、器具等进行科学管理,定期消毒,优化存储,避免出现饲料发霉变质的情况,定期灭鼠除蝇,并对羊舍、牧区内的垃圾及时清理出去,并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严禁随意丢弃。针对病死的羊只,需要对其进行专业化焚烧、深埋、高温消毒处理,防止出现病原菌感染。

8.2 羔羊护理

要对怀孕母羊进行科学饲养管理,确保其营养均衡性,在饲料中田间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并对羊舍进行彻底清理和消毒,确保其干燥性,要对羔羊生存环境卫生进行科学控制,在哺乳前需要使用0.1%的高锰酸钾水擦拭母羊的乳房、乳头、腹下等,避免病菌感染,同时做好羔羊保暖工作,避免受寒,确保冬季羊舍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18℃左右,必要情况下可以使用暖炉、红外线设备进行局部取暖。要注重对新生羔羊定期晒太阳,并做适量的运动,从而促进其身体机能器官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大肠杆菌对多种消毒剂不耐受,可以对羔羊舍进行定期消毒,如使用3%的苏儿溶液消毒剂、0.3%抗毒威、2%的烧碱、10%的石灰乳,按照实际需求定期更换消毒剂类型,避免菌病产生耐受性。对断奶的羔羊需要适当地添加预防药物,如乳酸菌素、土霉素等,以便对大肠杆菌进行有效预防;在母羊产前需要注射羔羊痢疾疫苗,并对产房进行彻底消毒,避免感染新生羔羊。患病羔羊需要进行隔离治疗,并人工哺乳,采取强心、补液、预防酸中毒等方式,减少其死亡率,并对其接触过的房舍、地面、用具、草垫等进行全面消毒[5]。

8.3 科学饲养

科学的饲养管理是提高羊抗病能力的重要保障。需要结合具体情况,优化日常饲养管理工作,减少病原菌的传播。要定期做好清洁工作,提高羊圈的卫生标准,并定期消毒,避免滋生病原菌;在冬季等疾病高发季节,需要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对羊群定期检验,确保其健康状况;要做好饮食搭配工作,确保营养均衡性和充足性,强化其抗病能力,减少感染大肠杆菌疾病的概率。尤其要做好羔羊保暖工作,避免喂养发霉变质的饲料,确保饮水干净清洁。

8.4 严格检疫

为了减少患病概率,尽量进行自繁自养模式,减少从外界引入羊只,这样可以避免外界病原菌的侵入。同时需要对引进种羊进行严格的检疫工作,严禁从疫区引种,对引进的种羊进行隔离检疫,实时观察其健康状况。

8.5 免疫接种

针对3~12 月龄的羔羊,需要对其进行皮下注射大肠杆菌灭活疫苗,从而提高其抗病能力,降低患病率。一般情况下接种剂量为2 ml,但是3 月龄以下的羔羊只需要接种0.5~1 ml 即可,接种15 天后即可火大免疫力。

9 合理治疗

在对羊大肠杆菌病进行治疗时,需要严格遵循抗菌、补液、调节肠胃机能的原则。

(1)抗菌。当羊感染大肠杆菌疾病后,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对其进行消炎抗病治疗,以便对疾病进行有效性控制。发现羊感染该类疾病后,养殖户需将其进行隔离处理,避免形成大规模的感染,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可以使用肠毒血清和特效保羔片联合用药的方式,达到抗病治疗的目的,在患病羔羊身上一次性注射0.3 ml 的肠毒血清,一次喂养一片特效保羔片,当病羊停止腹泻且粪便成型后,或精神、食欲恢复后即可停药;内服土霉素药片,羔羊一次性服用15~25 mg,每日口服2 次,用药3~5 天后可好转。也可肌肉注射土霉素注射液,羔羊每次注射量为 0.01~0.02 g/kg BW,每日注射2 次,用药3~5 天后可好转;静脉注射磺胺嘧啶钠注射液,羔羊每次注射量为 0.05~0.1g/kgBW,每日注射1~2 次,用药 2~3 天后可好转;内服磺胺甲基嘧啶药片,羔羊一次性服用30 mg,间隔4h 服用1 次,用药 2~3 天后可好转。为了避免羊出现耐药性,可以对上述药物进行交替使用,强化治疗效果。

(2)补液。羊感染大肠杆菌疾病后,容易出现严重的脱水现象,因此,当其病情好转后,需要对其进行补液治疗,即静脉注射5%的葡萄糖盐水,每天注射量为20~100 ml,补充体液,避免出现脱水现象。

(3)调节肠胃机能。使用微生态制剂,包含促菌生、调痢生、乳康生等,对其肠道菌群进行调理,帮助羊肠胃功能的恢复,但是不要与抗生素同时使用。

10 结语

随着西藏牧区羊养殖业的发展,其产业规模日渐扩大,对羊养殖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羊只感染大肠杆菌疾病,会对其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而且该病的发病率、致死率均较高,可给羊养殖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养殖户需结合西藏地区的具体气候、地形等情况,对羊养殖业的特点进行分析,全面了解羊大肠杆菌的流行病学特点、传播途径等,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降低患病率,促进羊健康成长,保障西藏牧区羊养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西藏牧区牧民带来更高的经济收益,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羊产品。

猜你喜欢

羔羊病原菌患病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辽中区患病草鱼体内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与致病力测定
羔羊早期如何诱食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调查与预防浅谈
植物免疫系统“合作”御敌
羔羊的试图(外三首)
孤独的羔羊
完形填空训练
高二生物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