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市江州区糖业二次创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022-12-18农雪萍黄才怡罗春毅
农雪萍,黄才怡,罗春毅
(1.崇左市糖料发展与基地建设服务中心,广西 崇左 532299;2.崇左市政协社情民意信息中心,广西 崇左 532299;3.崇左市江州区审计局,广西 崇左 532299)
0 引言
糖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质。蔗糖业是广西的传统优势产业,广西蔗糖产量占全国产量的60%以上。广西崇左市江州区位于广西西南部,是国家划定的糖料蔗优势产区,常年甘蔗种植面积保持在7.34万hm2以上,原料蔗总产量保持在550万t左右,人均产蔗产糖量多年来位居全国第一,素有“中国第一甜县(区)”的美誉。2014年以来,受甘蔗生产成本升高收益降低、竞争作物影响等因素影响,蔗农收益、糖企利润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广西糖业发展面临挑战。为加快广西糖业升级转型,促进广西蔗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2015年12月广西印发了《关于印发广西糖业二次创业总体方案(2015-2020年)的通知》,方案要求立足于广西糖业新发展,从甘蔗种植到制糖生产和市场管控,从管理体制到运行机制,从制度、法规保障到政策支持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创新,不断推动广西糖业转型升级,实现降成本、增效益,增强广西糖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1 江州区蔗糖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2016年以来,江州区认真贯彻落实广西糖业二次创业战略工作部署要求,积极开展甘蔗生产保面积保产业(以下简称“双保”)工程,全力推进糖料蔗高产高糖(以下简称“双高”)基地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制糖企业战略重组,优化重组生产产能配置,促进了蔗糖产业创新稳定可持续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江州区辖区内有5家制糖企业,分属3个制糖企业集团,日处理原料蔗能力达到7.5万t,年处理糖料蔗550万t以上,年产白砂糖70万t以上。
1.1 甘蔗种植面积及蔗糖产量稳步增长,促进社会经济高速发展
江州区人口约40万,现有26.5多万人从事甘蔗生产,年糖料蔗种植面积维持在7.34万hm2以上,年进厂原料蔗在550万t以上。自2003年设立江州区以来,江州区人均产蔗、产糖量均位居全国第一。2021/2022糖料蔗榨季,江州区进厂原料蔗579万t,混合糖产量71万t,单产为77.25 t/hm2,平均蔗糖分为12.26%,进厂原料蔗总产量、混合糖产量均创历史新高。
2014—2019年江州区开展以经营规模化、水利现代化、种植良种化、生产机械化为建设内容的“双高”基地建设,共完成“双高”基地建设面积4万hm2,完成率为100.1%。在“双高”基地建设中,江州区创立了“江州模式”,引导有实力的公司开展土地流转经营“双高”基地,共流转经营面积0.53万hm2,涌现了一大批有实力的种植公司开展土地流转经营种植甘蔗。
1.2 良种基地建设效果显著,良种良法推广效果明显
江州区坚持从种植源头抓,即抓好甘蔗良种繁育工作。江州区成立专门的工作指挥部,落实工作人员专抓甘蔗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并积极整合各种补贴资金和农资补助,采取劳动力支持、技术指导等方法调动蔗农和辖区甘蔗种植公司参与甘蔗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的积极性。2016—2020年共建设完成并通过验收甘蔗良种繁育基地8个,面积0.0667万hm2,其中一级基地1个,二级基地2个,三级基地3个。基地均分布于甘蔗主产区,生产的蔗种基本上能满足江州区对优质蔗种的需求,也为新品种在江州区的推广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加快了新品种从试验到大田生产的过程。2016年12月江州区成为全国首个通过验收的甘蔗种植综合标准化示范区。2017年2月,江州区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唯一区域性甘蔗良种繁育基地的县(区),也是广西第一个被认定为甘蔗良种繁育基地的县(区)。
1.3 糖业综合利用迈出坚实步伐,蔗糖产业链不断延伸
江州区推进湘桂循环经济科技产业园和崇左东亚糖业搬迁综合利用项目建设,以蔗糖生产为基础,充分利用蔗渣、废糖蜜和滤泥发展综合利用,用于生产酵母、酵母提取物、纸、生物有机肥和蔗叶回收青贮饲料等,有效延长了蔗糖产业链[1]。辖区内的相关企业相继竣工投产,蔗糖综合利用总产值接近10个亿,以蔗糖产业为核心的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已经初步形成。
1.4 科学有序的产业管理工作格局全面形成
江州区切实把发展蔗糖产业放到事关江州区发展大局的位置抓紧抓好,采取有效措施,科学有序的产业管理工作格局全面形成。
树立牢固的产业思想,坚持蔗糖支柱产业优先发展不动摇。坚持蔗糖循环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不动摇,把甘蔗生产作为农业生产的最前线,经济发展的水平线,落实能力的考评线。建立成立了以江州区四家班子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蔗糖生产协调领导小组,设立糖业生产指挥部,负责蔗糖生产的组织、指挥、协调、落实等工作,指挥长由区委分管领导担任,副指挥长由区四家班子分管领导担任,为蔗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工作领导机构。
加强科技种蔗工作,重点推广甘蔗良种、深耕深松、地膜覆盖、宿根蔗破垄松蔸、病虫综合防治等先进适用技术。2010年以来,每年推广深耕深松1.67万hm2以上,地膜覆盖种蔗2万hm2以上。近十年累计推广达20万hm2以上,科技种蔗已经深入人心。
江州区出台优惠政策,积极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在财政加大甘蔗生产投入的同时,由制糖企业对作物改种甘蔗、病虫害生物防治、蔗叶还田、良种引进、宜蔗农机器具购买、肥料预付等进行补贴。2010年以来,辖区内5家制糖企业每年投入甘蔗生产补贴5000万元以上,肥料预付款6万t以上,预付金额1.5亿元以上。
强化糖料蔗订单合同管理。成立糖料蔗合同履约三级调处机制,切实维护糖料蔗合同的规范性、严肃性。每年榨季,江州区成立糖料蔗合同履约监督组,依法查处不按糖料蔗合同收购原料蔗的行为,有效制止原料蔗外流内乱,维护榨季的稳定有序。
2 存在的问题
2.1 甘蔗生产水平发展仍不均衡
甘蔗种植机械化总体水平不高,全程机械化水平只有56%,机械收割率仅为23%,全程机械化种植仅为8%。甘蔗种植品种更新进度较慢,目前桂糖42号种植比例达到62%,桂柳05136种植比例为15%,其他品种仅占23%,单品种种植比例较高,不利于形成早、中、晚熟的品种结构,不利于糖厂后期保持高糖高榨。
2.2 甘蔗生产基础仍不够好
江州区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的现象非常突出,春旱、秋旱较严重。虽然开展“双高”糖料蔗基地水利化建设,目前已建成了一批糖料蔗水利化灌溉项目,但水利基础仍非常薄弱,糖料蔗整体上水利化灌溉面积仅为8%。由于江州区属喀斯特地貌,地表水较少,打井出水较困难,部分水利化项目在干旱时节也因季节性缺水而无法使用,春秋两季甘蔗生长受到影响,甘蔗年总产量依然处于不稳定的状态,短时间内“靠天吃饭”的局面依然无法改变。
2.3 甘蔗生产成本波动大
近年来,甘蔗生产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甘蔗种植人工已从2014年80元/d涨到2021年160元/d。虽然糖料蔗收购价格分别提高了490元/t(普通品种)和520元/t(优良品种),但受国际形势影响,化肥等甘蔗农资产品价格持续暴涨,很大程度冲抵了蔗农的收益,极大打击了蔗农继续种蔗的信心,部分群众种蔗积极性不高,加上香蕉种植等大量无序涌入承租土地,造成甘蔗“双保”(保面积、保产量)工作形势异常严峻。
2.4 糖料蔗订单合同管理仍存在困难
糖料蔗订单管理和合同双方履约仍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
2.4.1 糖业管理法律法规缺位
目前糖业管理还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基层开展糖业管理与执法较为困难,蔗农和运输司机对甘蔗稽查中的执法行为不理解、不配合,对制糖企业的相关违规行为难界定、难处理。
2.4.2 制糖企业自律性不足
在食糖价格较高和企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下,部分制糖企业自律性不足,不尊重行业自律公约,通过招聘联系人、增加运费、给予装厂费等方式抢购合同外原料蔗的行为较为严重。
2.4.3 制糖企业砍运安排混乱
砍蔗票证发放不均衡,砍运安排不合理。春节前和春种期“一票难求”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蔗农“有蔗票时无劳工,有劳工时无蔗票”的矛盾比较突出,由于获取蔗票难度大,很多蔗农更愿意将原料蔗外流或低价卖给非法地磅收购点。
2.4.4 蔗农无序砍运日趋严重
由于机械化收割水平不高,适用性机械存量不足,部分原料蔗砍运多是依靠雇请工人,为了尽快砍运甘蔗入厂,不管是否有砍运票证,只要请到工人就砍蔗,造成无序砍运的现象比较严重。
2.4.5 制糖企业管理不规范
部分制糖企业对入厂甘蔗扣杂比较随意,蔗农意见较大。制糖企业“重榨轻种”现象仍无明显转变,出台的蔗农扶持政策因与蔗农需求不符,较难落实到位,直接影响到蔗农种蔗积极性。
3 对策和建议
3.1 继续深挖潜力扩大糖料蔗种植面积和总产
3.1.1 落实“退蕉(桉)还蔗”
继续落实崇左市关于“退蕉(桉)还蔗”的工作部署,全力做好香蕉、桉树和其他水果退出种植的服务工作,对挤占甘蔗地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确保甘蔗种植面积稳定。引进实力雄厚的种植企业,规范糖业生产管理,加强糖料蔗订单合同管理,引导订单合同所在企业加大扶持力量,确保香蕉和桉树退得出,甘蔗种得下,转产企业有收益。
3.1.2 加大反哺蔗农力度,不断降低甘蔗生产成本
引导制糖企业加大反哺蔗农力度,落实相关补贴政策,加大蔗农的资金预付和补贴力度,加快蔗款兑付,积极扶持农民发展甘蔗生产,为蔗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方面技术服务。
3.2 因地制宜推广甘蔗机械化
3.2.1 建立政府主导的甘蔗机械化推进机制
重点是突破机收瓶颈,为甘蔗机收打造良好环境,构建“种植户—糖厂—机收企业”联系平台,做好机收服务工作,及时处理机收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为机收企业专心机收作业排除后顾之忧。引导制糖企业转变观念,加强配套服务能力,建立制糖企业机收服务卡,机收甘蔗运输在整个蔗区实行“绿色通道”,确保谁投入,谁受益。
3.2.2 加大对购置中小型甘蔗收割机的农户及服务组织的扶持力度
购置中小型甘蔗收割机的农户及服务组织除了可享受国家和广西的补贴资金,江州区还应积极配套地方财政补助,以减轻机收的前期资金压力;同时积极向广西区政府争取甘蔗全程社会化服务补助资金,对机收环节实施常态化作业补贴,让机械化服务组织有资金继续购买收割机,扩大作业服务范围,真正调动社会资金投入购机的主动性,合力推进甘蔗收获机械化发展。
3.2.3 以蔗糖企业为主体发展蔗糖一体化经营
探索企业租用或土地托管的形式开展甘蔗全程机械化生产,把甘蔗种植作为“第一车间”,形成把种植成本纳入企业生产成本的一体化经营模式[2]。支持社会投资举办甘蔗专业农机服务公司或农机合作社,采取订单式作业,特别是机收作业服务;企业承包蔗地,或蔗农以土地入股蔗糖企业,开展规模化种植和经营,探索蔗糖一体化经营方式。
3.2.4 以建成“双高”和高标准农田为契机,大力推动甘蔗生产标准作业
一是结合已建成的“双高”基地和高标准农田为契机,探索开展土地经营权入股或流转,促进规模经营。二是推动蔗地承包经营权向制糖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流转;三是根据甘蔗收割机作业条件,统一甘蔗种植农艺,在大中型甘蔗机械上配套使用卫星导航系统,实现种植、中耕培土、收获等精准机械化作业。
3.2.5 加大力度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
推动发展各类农机专业服务组织,重点扶持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农机专业合作社[3],让农机合作社成为甘蔗适机化应用的主力,做到宜机则机,使机收范围进一步扩大。
3.3 建立完善的生产机械研发体制,适应现实发展的需要
劳动力紧缺已经成为制约糖业发展的一个瓶颈,规模化、机械化的道路必定是广西糖业生产未来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的甘蔗种植收割机均从国外进口,国外的耕地情况与崇左市相差较大,引进的机械不适宜崇左市的地形条件,机械发挥不出应有的效率,造成种植企业与蔗农对使用机械种植收割的信心不足。因此,甘蔗生产机械的生产与研发必须接“地气”,必须与生产实地的地形和生产条件相适应。崇左市是“中国糖都”,江州区是崇左市乃至全广西蔗糖产业发展的典型和标杆,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把崇左市江州区列为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扶持机械制造企业在崇左市,特别是在江州区设立研发制造中心,把机械理论与甘蔗生产实践相结合,研发出适合崇左市蔗区的甘蔗种植收割机械,切实推进机械化的进程。
3.4 以市场为导向,推进糖料蔗生产管理体制改革
3.4.1 加快糖业立法
建议制糖主省(区)加快《糖业管理条例》的立法步伐,启动《糖法》起草工作,规范育种、种植生产、运输、经营、储备等行为,确定糖业发展定位,明确糖业管理部门职责,依法推动糖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严厉打击扰乱蔗区生产秩序的行为,依法处理违规违法制糖企业及相关直接责任人,确保榨季生产秩序稳定。
3.4.2 加强行业管理
由糖业协会牵头,完善行业自律公约,建立长效监督机制,及时对扰乱市场、违反合同的行为进行约束,以达到维护榨季生产秩序稳定的目的。
3.4.3 试点开展条形码管理
引进条形码,从源头上加强对糖料蔗的进厂管理。条形码由县级糖业主管部门管理,按每户甘蔗产量进行分配。蔗农需向糖厂申请条形码,由糖厂上报当地糖业主管部门后审核下发。制糖企业地磅的识别器可储存一个榨季的磅单记录,以便相关监管部门调阅。蔗农的每车甘蔗都将配发一个条形码,一旦条形码与所在糖厂蔗区条形码不符,将无法正常过磅。如强行过磅,则会被视作高价抢购其他蔗区甘蔗而被磅上的识别器记录下来,作为管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