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融合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研究

2022-12-17贺宝玲

高教学刊 2022年35期
关键词:医学思政模块

曹 蕾,王 莉,何 冰,贺宝玲,林 佳

(华北理工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的立身之本,关键就在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1]。专业学习引入课程思政,是将立德树人和思想道德教育润物无声地融入高等教育的一种创新形式[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医学教育是关于我国国民健康的重要大事,医学学科的飞速发展与医学专业学生人文素养与道德水准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而医学院校利用思政课程进行的医德医风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当前优秀医学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为实现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思想,必须切实将课程思政融入医学专业课程之中,这才是新时期医学人才培养的新路径[4]。

生物化学课程是重要的医学公共基础课程,主要研究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及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在生物体内发生的化学变化和规律。随着细胞生物学、生理学尤其是近年来生物信息学的加入,使得这门课程在整个生物学和基础医学课程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目前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学生拥有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部分学生对医学专业课程的学习缺乏自信和学习动力,影响学生提升德能兼修的素养和医者仁心的情怀的培养;其次,教师对于思政内容“度”的把控呈现随机化。有些课程思政内容的授课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出现了“喧兵夺主”的现象;最后,课程思政的融入呈现生硬化。将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分离孤立,采用说教或强制性灌输,未能真正将思政内容“基因式”潜移默化地渗透。

鉴于此,拟建构显性与隐性思政相融合、理论知识与思政目标相融合、人才培养与思政设计相融合及移动平台与思政建设相融合的“四维融合”课程思政教学策略,优化课程体系,厚植高尚医德、大爱无疆和大医精诚的医学情感,树立仁心仁术、救死扶伤和生命至上的医学职业观;传承健康、创新和发展的新时代医学理念。

一、研究办学定位、OBE 理念与专业特色目标结合的基于“五以、五中、五维、五仁、五育”课程思政目标的建立

基于华北理工大学“培养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研究与创新型人才”办学定位、OBE 理念与宽视野、厚基础、强技能和重临床的专业特色与目标,提出“五以、五中、五维、五仁、五育”课程思政目标(图1)。

图1 “五以、五中、五维、五仁、五育”课程思政目标

(1)以分子结构与功能为基础,稳中求变,构建逻辑思维,展示医者仁道(思政目标1),识记生物大分子概念、理解结构与功能关系(知识目标),领略分子之美,以美育人。

(2)以物质代谢与联系为主线,变中偶联,锤炼双向思维,坚守医者仁德(思政目标2),揭示代谢途径本质特点、阐述其内在联系(知识目标)和塑造大局之德,以德育人。

(3)以基因信息与传递为拓展,联中寻控,培养科研思维,启迪医者仁智(思政目标3),分析基因调控机制、了解前沿进展(知识目标),培养调控之智,以智育人。

(4)以实验技术与方法为应用,练中求新,提升创新思维,践行医者仁术(思政目标4),促进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医学问题(能力目标),树立实践之劳,以劳育人。

(5)以疾病诊断与治疗为目的,新中唯诊,拓展临床思维,彰显医者仁心(思政目标5),剖析生化机制、评价诊断机理和综合治疗手段(素质目标),呈现探究之体,以体育人。

二、研究显性思政与隐性思政相融合的点线面立体式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实施

对课程思政引入进行整体的设计,首先从教师做起,通过争做好老师,从而打造好课堂、培育好学生,做到以我为点,感同身受;其次以知识点传授为主线,通过整合知识体系进行思政教学设计,做到知识为线,贯穿课堂;最后将课堂拓展为课程,将线下拓展为线上,将讲授拓展为探究,形成基于学生探究活动、质疑和创新的过程建构课程思政实践与研究平台,做到平台为面,内涵提升。通过显性思政与隐性思政的相融合,以点引线、以线带面,形成“点-线-面”立体式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图2)。

图2 “点—线—面”立体式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三、研究理论知识与思政目标相融合的基于知识模块渗透式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设计

深挖课程知识点与思政元素触点,依托六大模块,即生化中国创新贡献模块、生化知识联系日常生活模块、生化联系临床疾病模块、生化发展历史模块、生化科学家故事模块及生化联系社会热点事件模块,践行并实现“介绍中国贡献,培养家国情怀;融入案例教学,建立知识体系;普及科学历史,塑造价值观念;健全学科素养,传播科学知识”的课程思政目标,通过课程知识感悟启智、名言警句画龙点睛、深入讨论内化提升和实验教学升华铸魂等有效融合途径,在课程知识讲授中融入思政元素,进行基于六大模块基础上的渗透式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图3),厚植高尚医德、大爱无疆和大医精诚的医学情感,树立仁心仁术、救死扶伤和生命至上的医学职业观,传承健康、创新和发展的新时代医学理念。

图3 基于知识模块渗透式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四、研究人才培养与思政设计相融合的基础—专业—综合递进式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

针对课程教学特点,设计分层次教学体系的构建,第一层次,课程基础知识思政。根据课程性质和任务要求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分析问题的理论方法,注重科学精神的塑造深入浅出阐述新技术、新发展,为第二、三层次学习做好思想和意识准备,树立医学专业情怀和服务社会大众的志向,以爱国情怀激发学习动力,让学习成果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第二层次,课程专业知识思政。重塑教学内容,依托“三学”理念,建构“探究式-混合式”课程框架、体系和思维,实现课程整体化,为第三层次的学习夯实基础,在学习中强调医学职业素养的训练,增加实践环节,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第三层次,课程拓展知识思政。选取课程综合性内容,以项目任务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互动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基础—专业—综合递进式教学体系的构建,并贯穿人文情怀,更好地与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

五、研究移动平台与思政建设相融合的线上线下多样式课程思政教学策略的实施

探索基于移动教学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在课程中的实施,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方法,打造教学方法多样、活泼有趣的个性化课堂。课前,线上发布预习任务:观看微课、参与讨论、拓展阅读和单元自测;课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任务驱动,小组讨论,利用移动教学平台进行随机选人、抢答、小组活动和趣味游戏等,提升课程思政的亲和力和趣味性。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运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后,线上发布课后练习、主题讨论、临床机制研究、病例分析、师生互动和学生问题反馈,学生可根据自身知识掌握情况开展有目标、有步骤地自主性学习(图4)。依托移动平台,使学习文档资料自由化、立体化,并转化为可再生的学习资源和教学资源,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图4 与思政建设相融合的线上线下多样式课程思政教学策略

综上,课程构建了思政视域下“四维融合”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应用生物化学知识论述或解释与人类健康、疾病相关的医学实际问题,将疾病预防、健康中国和精准医学等知识和理念结合临床实践,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示范引导作用,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践行基于课程思政的专业课程融合教学模式提供了指引与方向。

通过线上线下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通过资源的线上推送进行思政元素的系统建构,通过在线互动将德育教育融入其中,切实将“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进行深度对接,采用多元化的方法将充满正能量的主流价值观传递给学生,将科学育人与学科育人有机结合,为构建线上线下同向同行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提供了保障。以立德树人为导向,注重课程“育人”功能,增强学生科学态度与科学观念,培养学生发现科学问题、进行加工处理并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核心素养为依托,注重课程教学设计,在知识讲授中显现思政元素的魅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与态度的有机结合;以一课一德为载体,注重模式的衔接,促进课堂教学与未来职业需要的相结合,提升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和就业观;以基因植入为策略,注重课程的渗透,实现学生自然接受、情感共鸣及学习内动力激发和有效促进等指标的养成。

猜你喜欢

医学思政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