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期吉林省医学院校研究生专业英语混合式学习状况调查分析
2022-12-17代维松刘向荣康永姣
解 东,代维松 ,王 洋,刘向荣,康永姣
(1.长春中医药大学 护理学院,长春 130117;2.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麻醉科,长春 130033)
混合式教学将传统面授与个性化量身定制的线上学习相整合,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选择多样的教学策略广泛应用于高等教育中[1],其让学生充分参与教育过程、提供一系列高度互动的学习体验[2],从而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提升学习能力。研究生专业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的分支,是研究生不同研究领域专业知识、理论和技能相结合,是研究生文献阅读、论文撰写、学术交流、拓展研究视野和提升综合能力学用一体的实用性工具。自2020 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以来,全世界各大高校在与新冠病毒抗击的同时积极进行线上教学尝试,全国所有普通本科高校全部实施在线教学,108万教师开出110 万门课程,参加学习的大学生高达2 259 万人[3],促进了线上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2022年3 月以来,吉林省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席卷而来,全省高校均开展线上教学,但疫情过后如何将拥有丰富资源的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相结合从而构建研究生混合式教学模式还有待商榷;在与新冠病毒抗击共存的后疫情时期,对学生而言,研究生专业英语混合式学习现状的调查分析有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一般资料、对专业英语的混合式学习认知和学习评价等方面来进一步对专业英语学习目标进行管控和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从而锻炼对混合式学习认知过程的认知(元认知)意识的提升;对教师而言,线下讨论、精讲、互动与线上学习平台建设相结合能促进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整合,从而进一步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学习反馈,为教育的教学改革和混合式教学实践的探究提供新的研究课题及依据。
长春中医药大学自2020 年初应用超星学习通平台、腾讯会议等媒介在疫情期间开展线上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以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升。随着2021 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动态变化,对学生专业英语混合式学习现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有助于混合式教学框架的搭建与完善;后肺炎疫情时期学生对混合式学习的一般情况、认知情况、线上教学与混合式教学的比较等情况进行调查,有助于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一、研究生专业英语混合式学习现状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21 年9 月—12 月基于专业英语混合式教学开展的相关理论及模式,以设有专业英语课程的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获取数据,对目前各专业研究生们对专业英语混合式教学的接受程度、与单纯线上或线下教学的效果比较及促使或阻碍同学选择专业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通过在吉林省5 所普通高等院校包括5 个专业中随机抽取307 名研究生进行问卷测试,共回收有效问卷295 份。
(二)调查方法
本调查采用的问卷是在卡尔加里大学混合式学习课程调查问卷[2]的基础上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所编制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吉林省医学院校研究生专业英语混合式学习调查问卷,问卷共包括17 个问题,其中前16 题为选择题,最后一题为开放性主观填空题,用于收集研究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推广的意见和看法。选择题的第一部分调查研究生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目前在校就读阶段、性别、英语水平、学生身份及当前学期所选的课程数、住宿等;第二部分调查研究生对专业英语混合式教学的认知水平,包括可使用工具、获得途径和初次选择的原因等;第三部分调查研究生对专业英语混合式教学的感受评价,包括师生的积极性、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沟通效率等;第四部分调查专业英语混合性教学在研究生同学中的关注点及不足。
本调查通过采取问卷调查法、样本描述性分析等分析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专业英语混合式教学调查问卷填写对象的选择方式为随机抽取不同英语水平、不同专业的研究生,以便提高样本的随机性和结论的准确性。内容涉及研究生对专业英语混合式教学的认知程度、满意度及感受评价等方面。
二、调查结果
(一)学生一般情况
在接受问卷调查的295 位研究生中,绝大部分为住宿在学校的全日制研一女生;在英语水平方面,被调查的对象中四级及四级以下水平的人数占比达到85.09%;就课程数而言,有56.95%的同学有多于10 门少于15 门的课程数,这说明现在研究生的平均英语水平普遍在四级水平,达到六级及以上水平的人数比较少,并且大多数研究生课程任务比较重。见表1。
表1 样本基本信息频数表
(二)研究生对专业英语混合式教学的认知程度调查
收回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可使用的电子设备,几乎全部的同学至少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和电脑;在知识获取的方式上,有42.37%是通过线上加线下方式获取的;但在这些研究生中,有62.03%的同学从来没有接触过英语混合式教学,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不了解混合式教学,习惯传统课程模式(48.14%)与学校没有开展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没有机会接触(30.85%);在最初选择混合式教学时,该课程为必修课是最常见的原因(50.51%),另外还有方便回顾课堂知识点,巩固知识(37.29%)和适合自己时间安排,随时随地可以完成(48.14%)。这说明目前的研究生有充足的设备和丰富的资源可以支持混合式教学,但由于对英语混合式教学的不了解、学校未普遍开展相关教学活动等原因导致接触较少;其中大部分认为英语混合式教学具有方便、易于回顾与灵活的特点。在未来,学校应多开展相关混合式教学以加强同学的自主选择和对混合式教学的认知。见表2。
表2 研究生对专业英语混合式教学的认知程度调查
(三)混合式英语教学模式与单纯线上或线下教学的差异比较
在收回问卷中,有60%以上的同学认为,相比于单纯线上或线下课程,英语混合式教学中教师的积极性、教学效率及参与同学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都有所增加;就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的沟通次数及沟通收获来说,认同与老师的沟通次数和沟通收获都有所增加的同学占65%以上,认同同学之间沟通次数增加的占62.6%,与同学沟通收获增加的占65.04%。这说明研究生们在英语混合式教学的学习过程中,有多数人认为相比于单纯线上或者线下课程,英语混合式教学中教师的积极性、教学效率及参与同学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都有所增加。
(四)英语混合式教学在研究生中关注点及不足调查
收回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70%的研究生认为英语混合式教学克服了面对面学习环境的时间限制与营造了开放交流的教学氛围,有60.16%的同学认为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问题回答上给予了足够反思的时间;在选择英语混合式教学中,有70.73%的同学担心自己学习时自主性不强,63.41%的同学担心线下课程知识与线上课程知识不能很好地融合,担心课程任务作业安排不明确、不合理的同学也有49.59%。由数据可知,在设计和开展英语混合式教学中,应该继续保持其时间的可选择性和开放的教学氛围,其次对于线上线下知识点的融合和课程任务安排设计上要更明确和合理,提高同学们的学习自主性。
(五)收集研究生对混合式学习模式建议和推广的意见
本调查问卷最后部分是主观填空题,主要调查研究生对专业英语混合式学习的建议与是否推广的意见,从学生主观判断是否接受混合式学习的模式,是对学生混合式学习主观评价的体现。在收回有效问卷295 份中,主要表达为会推荐(236 份),占80%,课程内容更丰富,互动性更强,增加学习英语兴趣;课程创新值得推广;能更好促进课堂气氛;很多同学都是应试学习英语,对于发音、口语较为薄弱,需要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学以致用,即学即用;其中45 份,主要表达为可能会推荐,占总数的15.25%,是因为该模式时间自由,可以选择自己想学习的时间学习,可以重复播放,有利于巩固遗漏的知识点,可以有效缓解与老师之间的尴尬;有14 份表示不会推荐: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不一定我认为好,别人就喜欢或者适合,有的同学喜欢和老师面对面互动,所以可能不会推荐。这部分占总数的4.75%,主要表达中国教育模式大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步子迈大不适合。从问卷主观部分学生们的答题内容看,部分同学对混合式学习缺乏认知与理解,导致对于推荐混合式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不足,提示在今后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对学习感知、兴趣、动机和评价的启发,对学习认知过程的认知,促进学生混合式学习的自主性形成,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三、结束语
混合式学习为优化学习,增加师生联接,给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提供机会。混合式学习方法在发展,需要学生、教师和教育机构去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及教师对教学设计再次创新[4-7]。
长春中医药大学自2018 年组建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团队以来,搭建混合式教学平台,应用超星学习通平台设计并构建线上专业英语教学资源,在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进行线上教学实践,包括药学、护理学、管理学、中医学和针灸推拿等专业英语线上教学,为混合式学习和教学打下基础。2021 年以来,后疫情时期,虽多地有不同程度的散发病例,但学生最终会逐渐回归课堂,如何将线上授课的经验、资源,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状态调整到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做到线上资源的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拓展;如何指导学生混合式学习,提高英语学习能力与专业领域相结合成为关键教学问题。因此了解、分析学生混合式学习现状是更好开展混合式教学的以人为本的教学实践基础,本调查显示吉林省医学院校研究生具有混合式学习的网络环境和个人学习设备,但学校对于专业英语混合式教学的落实和推广有待提高,学生对混合式学习的认知不足会影响到对学习过程、效果和评价的判断及监控与调整的元认知的能力。研究表明[8]混合式教学法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突破、教学时空的拓展。对于学生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是否与混合式教学相对接取决于学生对混合式学习过程的认知与元认知意识的形成,元认知意识的增强促进学习内驱力的形成,从而提升混合式学习自主性、自律性和对专业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今后混合式学习重在参与过程、自主学习能力的监控与调整及师生共建学习资源,教师和学生教学相长,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