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正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效果观察
2022-12-17黑岩
黑岩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蒙医医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0)
0 引言
蒙医正骨术以手法复位著称,历史悠久[1],至少已有3000年的历史[2],是千百年以来蒙古族先民在漫长正骨实践中不断总结先人的经验形成的以喷酒捋抚、骨折复位、小夹板固定手法为一体的外治疗法,对于人民的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现实意义。蒙古民族于其特有的地理及历史文化条件下,同骨折不断做斗争中总结前人的经验逐渐形成的有强烈民族特色的医学智慧结晶,也是蒙古族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3]。蒙医正骨术在医治中坚持“动静结合”的原则,主要以喷酒捋抚、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功能锻炼,四步疗法为基础[4,5],是具有愈合快、损伤少、操作简便的治疗骨折的传统外治疗法[6],是蒙医学当中最具本民族特色的疗法之一。
胫腓骨骨折是于骨科较为多见的一种骨折[7],大约占全身骨折的10%-15%[8],多因打击伤、压砸和冲撞等直接暴力因素导致的[9],由于其生理结构与生理位置较为特殊,胫骨内侧面超过1/3位于皮下[10],软组织覆盖薄,无肌肉附着,在临床骨折中发生率最高[11],以畸形、疼痛、重叠移位、肿胀及成角等为临床表现。临床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方法较多,其中闭合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是颇受青睐的一种,具有术中对患者创伤小、无需剥离骨折部位软组织、固定简单、经济安全等优势[12]。本文对于使用蒙医传统正骨术医治胫腓骨骨折的疗效进行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2019年9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116例胫腓骨骨折闭合复位患者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观察组:男29例,女29例;年龄23-71岁,平均年龄(47.13±7.15)岁;其中交通事故受伤31例,重物砸伤17例,坠落伤10例。对照组:男30例,女28例;年龄21-73岁,平均年龄(48.57±6.38)岁;其中交通事故伤28例,重物砸伤19例,坠落伤1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符合手法复位适应证;(2)骨折未累及膝关节及踝关节关节面;(3)无神经血管损伤;(4)闭合性胫腓骨骨折;(5)患者经过X线、CT等检查确诊;(6)知情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剔除标准:(1)陈旧性、开放性、病理性骨折;(2)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3)不耐受本研究治疗方案的严重骨质疏松;(4)中途退出本次研究;(5)未合并其他肢体骨折;(6)不能来本院复诊,或者影像资料保存不完整。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手术治疗采取腰硬联合麻醉,身体位置保持仰卧位,将手术位置做好常规消毒,铺巾,上止血带,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肌肉,暴露骨折端,清理骨折端的血凝块和嵌入软组织当中的骨折碎片,骨折对位对线,复位骨折部位后满意,胫骨外侧放入锁定钢板,钻孔并安装螺钉之后进行固定。常规冲洗,安放引流管,完成好分层缝合,关闭切口。
观察组:采用蒙医正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体位均采用仰卧位置,一名助手站在患肢外侧上方,一只手利用肘套把患肢腘窝套住,另一手握住患者踝关节,患侧膝关节屈曲保持90°,另一名助手站在患肢足部远端位置,一只手握紧足前部,另一只手紧握足跟部,进行持续牵引对抗3-5min,在牵引下行整复手法复位,应用C型臂透视观察,对重叠和嵌插使用蒙医正骨手法复位;右手从内侧向外侧推挤,左手从外侧向内侧推挤,纠正关节前后移位;螺旋形、斜形骨折时依据移动位置的方向远端微微往内旋转挤压,同时向内侧推挤复位;粉碎性骨片者需以按压手法进行复位。术者往内外微微摇摆,让骨折端严密连接,术者需用拇指及食指从胫骨内侧面、前嵴面反复触摸来了解骨折复位情况,检查骨折对位、对线情况。拍摄X线片,位置满意后,再择机进行相应固定。
夹板固定:依据骨折的种类及骨折端异位患肢周围状况,稳准轻快速地放置用于固定的夹板,骨折的远端、近端和双侧骨折部位放置尺寸合适的压垫,固定夹板时要采用三条带捆扎,松紧程度依据个人状况进行确定,同时密切观察末端血运变化,避免捆绑过紧导致患肢肿胀,持续治疗2个月。
喷酒按摩:于患处附近和夹板间隙局部喷药酒,每天实施3次,利用酒的温热活血的功效,从皮肤汗毛孔渗透到骨折局部,使皮肤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加快骨折位置炎性产物的吸收,起到舒筋活络、活血化瘀、消除疼痛的作用。
功能锻炼:治疗后的第1d,指导患者做床上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及足趾背伸、趾屈练习。治疗后第1、2周通过X线摄片观察骨折端是否移位,并视骨折恢复情况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抬腿及屈膝关节活动训练。治疗后第5周时,指导患者扶双拐做不负重步行锻炼,若属于不稳定性骨折,还需在床上多进行1周的床上功能锻炼才可下床步行。接着,主治医师根据患肢骨痂生长情况决定逐渐增加训练量,从而促进运动功能逐渐恢复。治疗后8-10周先行X线临床检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若达到愈合标准可完全弃拐负重活动,拆除夹板固定。
1.3 统计学方法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临床疗效比较。治愈:患者的疼痛消失,骨折愈合,可正常行动,日常生活不受影响;好转:患者的骨折疼痛消失,骨折基本愈合,基本上可以正常行动,日常生活受轻微影响;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2)临床恢复情况。骨折疼痛缓解时间、肿胀消退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3)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骨折治疗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48%(P<0.05),具体的对比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骨折治疗有效率对比[n(%)]
2.2 两组疼痛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肿胀消失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肿胀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对比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疼痛、肿胀消失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对比
表2 两组疼痛、肿胀消失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对比
组别 例数 疼痛消失时间(d) 肿胀消失时间(d) 骨折愈合时间(月)对照组5826.39±6.2825.71±5.417.54±0.42观察组5817.85±5.3115.47±4.364.55±0.32 t-8.107 8.5306.739 P-<0.001<0.001<0.001
2.3 两组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3.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9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的数据对比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对比[n(%)]
3 讨论
在临床上,胫腓骨骨折为较为多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因胫骨的生理解剖独特,表面软组织覆盖薄表浅,多由直接暴力或者间接暴力所致[13],如果一旦发生骨折,程度较为严重,且骨折段端局部软组织损伤,局部血液循环容易受到影响,致使胫腓骨骨折存在医治困难度高、骨折迟缓愈合或骨不愈合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胫腓骨骨折目前主要治疗手段有手法复位、切开复位内固定等,这些治疗方法均有各自独特的优势,效果毋庸置疑,从多方面进行考量,没有任意一种临床治疗手段可以包括全部的胫腓骨骨折治疗,面对不同的病情,医护人员应当多角度综合考量治疗方案的优缺点,选取合适的、有效的治疗方案,以实现最佳的临床疗效。蒙医正骨手法复位治疗通过牵拉、捏拿、转压、折顶等蒙医手法矫正骨折端,并夹板固定,让骨折位置的固定更为稳定牢固,且能坚持更长的时间[14]。蒙医传统整骨术为一种弹性固定方法,采用医用外固定夹板,根据骨折部位随时调节夹板松紧情况,不破坏软组织及骨膜,满足人体骨折愈合的生物力学规律,把肢体运动学原理和自体愈合理论相互结合,通过绷带的约束力、夹板的杠杆力及棉压垫的效应力展示出蒙医“动静结合”原则下的“以力对力”,完全契合骨折复位的力学要求,促进骨愈合,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充分体现了蒙医正骨手法的优势[15]。
蒙医特色喷酒按摩:当酒喷到皮肤上后,通过酒温热活血的功效,在这种喷雾状、高速流动酒液刺激下,自皮肤汗毛孔渗入至骨折部位,通过酒精的刺激效果,加速骨折部位的炎性产物吸收,有疏通经络、活血散淤、缓解疼痛的作用,让缺血骨折位置获得较好的血液供给。按摩疗法可使局部发热、血管扩张、血流加快、缓解疼痛和痉挛、促进骨痂生成,加快骨折的愈合[16]。同时依据实际治疗经验,应当注意下述几方面:(1)手法复位前医师要对患者胫腓骨骨折的影像学片子进行精细的观察,彻底了解骨折的位置、骨折情况、移位等状况,手法复位时要稳、准、快、用力均匀、动作要连贯,切勿用力过大而造成新的损伤,这样才能对骨折复位准确[17]。(2)手法整复时要根据患者实际状况采用合适的力度来复位,避免应用蛮力,应当使用巧劲、灵活使力,通过牵拉、捏拿、转压、折顶等手法。(3)固定时应当松紧度适当,认真考量膝关节和踝关节的自然功能,观察末端血运变化,避免捆绑过紧导致患肢肿胀,每日对骨折位置做好喷酒按摩,检查复位及固定等情况[4]。
本研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单一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喷酒按摩、功能锻炼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胫腓骨骨折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4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胫腓骨骨折疼痛消失、肿胀消失、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对于胫腓骨骨折患者应用蒙医正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临床疗效较好,有助于患者骨折处更快愈合,值得临床推广,特别是可在农村牧区进行普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