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归途》:新主流影片的“进化”
2022-12-17文韩浩月
文韩浩月
《万里归途》是一部根据2011年利比亚撤侨事件改编的电影,讲述了外交官宗大伟与成朗成功将受困中国人带出战乱险境的故事,同时借助对两人不同做事风格的描述,讲述撤侨工作的复杂与困难。当然,影片的浓墨重彩用在了张译饰演的宗大伟身上,同时用了诸多的细节,强调这一角色的真实可信。
以小人物视角讲述大事件与大时代,是近些年新主流电影的主要创作手段。《万里归途》的主创对于宗大伟的塑造是大胆的,影片多次展示出宗大伟外交官光环之外的普通人的一面,比如:面对撤侨重任,也曾有退缩情绪;把个人现金拿给索贿的边境人员,以便更快地帮助受困者通关;被逼与叛军首领玩手枪轮盘赌游戏,害怕到呕吐;安全回国后听到烟花爆炸声,还会产生应激反应……
类似这种表现宗大伟普通人一面的细节还有许多,这些细节足以撑起这一角色的丰富性,也足以衬托他成功带领队伍到达安全撤离地点的英雄壮举。虽然影片在对小人物内在情感与情绪的挖掘方面,不像韩国电影那样狠和用力,但导演饶晓志已经带《万里归途》在新主流电影创作方面,前行了珍贵的一步,使得这一类型影片的“进化”,可以被观众敏锐地捕捉到。
张译出色的演绎,让宗大伟这一角色的戏,看着很过瘾。不过,关于他在家待产的妻子这一角色设定,反倒有了模式化的嫌疑,如果去掉这一设定,把更多的表现空间留给宗大伟发挥,或许会使影片更具冲击力。另外,《星星点灯》作为影片插曲出现,“让迷失的孩子找到来时的路”这样的歌词很扣题,但由于年代感太强,与影片开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配乐并不搭。
《万里归途》的拍摄场地是在中国搭建的,但呈现出来的影像效果非常真实,像是在非洲实景拍摄。影片的大部分场景、美术、配乐等也都在展现异域风格,这使得《万里归途》拥有诸多带有“世界电影”元素的特征,对于看多了中国新主流电影的观众来说,是非常有新鲜感的。
与此同时,电影对《出埃及记》《一千零一夜》这两个经典IP的使用,也为影片添彩不少,尤其是荒漠撤离过程中不时将《航海家辛巴达》的语句作为旁白,为电影故事带来文学色彩的同时,也因对战争与人类命运进行了隐喻,而颇具人文关怀。
作为今年国庆档口碑与票房居首的作品,《万里归途》瑕不掩瑜。它的幕后创作故事也颇有意思—— 该片导演饶晓志是从忙于拍《流浪地球2》的导演郭帆手里接过这个电影的,《刺杀小说家》导演路阳参与了影片前期采访外交官的拍摄,作为该片监制的郭帆更是帮助饶晓志拍摄了影片的彩蛋。
可以说,《万里归途》融合了当下最受欢迎的商业主流电影导演所擅长的风格,也意味着这一类型影片的创作在“进化”的同时,也有可能开辟出一条新的前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