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情绪驾驶治理研究与展望
2022-12-17魏中许何珊李玲玉
魏中许,何珊,李玲玉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航空经济与管理研究所,四川广汉,618307
0 引言
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出行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方便快捷的交通出行方式在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交通与驾驶安全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据相关的世界卫生组织数据[1]统计显示,世界上每年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高达130万人次,受伤的人数同样十分庞大,每年都会有将近6000万人次在车祸当中受到伤害,而其中有九成以上的事故是驾驶员自身因素造成的。飞机驾驶员的情绪状态与飞行安全紧密相关,几十年来,飞行事故层出不穷,尽管各个国家对于提高飞行安全性做出不少努力,通过引进新技术、加强对飞行人员的心理疏导以及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但事故人为因素依旧占据70%且长期不变[2],究其原因,在技术方面操作失误是少数,而更多的是飞机驾驶员不良情绪引起的。
1 文献综述
1.1 情绪的概念
现有的关于情绪的论述不计其数,多数是关于哲学和社会学以及心理学方面的情绪论述,并且从20世纪60年代起,情绪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热门话题,对于情绪一直没有一个非常确切的定义。
威廉·詹姆士和丹麦心理学家卡尔·兰格是最早提出情绪这一概念的,他们几乎在同时发表了相似的理论,因此被称为“詹姆士-兰格理论”。这一理论主张,当身体发生我们可以感受到的(生理)变化时,就是情绪的产生。阿德诺(1960),定义,情绪是对趋向知觉为有益的,离开知觉为有害的东西的一种体验倾向。这种体验倾向为一种相应地接近或退避的生理变化模式所伴随,该模式因不同情绪而有差异。功能主义学者Campos(1983)的定义为,情绪是个体与环境意义事件之间关系的心理现象。而现在的情绪定义通过对情绪典型特征的突出强调,来解释情绪的本质。如格里格(2003)等对于情绪的界定是“一种躯体和精神上的复杂的变化模式,包括生理唤醒、感觉、认知过程以及行为反应,这些是对个人知觉的独特处境的反应”。我国情绪心理学家孟昭兰解释“情绪是多成分组成、多维量结构、多水平整合,并为有机体生存适应和人际交往而同认知交互作用的心理活动过程和心理动机力量”[3]。
1.2 驾驶行为的概念
驾驶行为通常是指驾驶汽车的个体在应对着驾驶任务时所采用的一种驾驶模式,同时也是驾驶者生理反应的整体体现[4],是驾驶者在行驶过程中,产生各种行为动作的整体结合。驾驶行为最为直接的表现就是影响驾驶者所处环境的交通情况,也会影响驾驶者安全行驶状况。其产生过程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在驾驶的过程当中,驾驶员通过眼睛、耳朵等身体器官来感知信息后传递到大脑,由大脑对这些相应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做出相应的指示动作判断驾驶行为是否正确,最后将这些指令传递给手或脚等相应的身体器官来进行操作,使得驾驶器能够按照身体的指令来驾驶。第二种是,大脑在接收外部信号后,不经信息加工和判断,手脚直接做出反射性指令[5]。
1.3 情绪的分类
目前对于情绪分类的研究参差不齐,由于人的情绪变化是多种多样的,且情绪变化的复杂性使得研究学者难以确定和判断情绪变化的种类。对于传统的情绪分类研究表明,大多数的情绪变化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事实上,不同人的情绪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往往是非常相似且相关的。现阶段国内外学者通常将人的情绪研究分为两大类型,分别为维度情绪研究和离散型情绪研究。许多学者认为离散型的情绪研究变化通常是,情绪在发生上有依托对象,即人类存在数种离散而有代表性的基本情绪,这种基本情绪大部分分为快乐、悲伤、愤怒和厌恶。Izard认为除了这些基本的情绪变化之外,还包括着害羞、内疚、惊奇等等[6]。董林将影响驾驶员驾驶的心理情绪主要分为六点,分别是急躁情绪、骄傲情绪、兴奋情绪、烦躁情绪、松懈情绪和消怠情绪[7]。大部分的专家学者认为,维度情绪研究通常是将情绪按照几个维度组成的维度空间来表示,也包括这几种不同的类型,最常见的维度类型包括趋避度、唤醒度、消极度、积极度等等[8]。Watson和Tellegen[9]提出情绪变化是由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这两种正交因子组成。HuaCai和Yingzi Lin[10]两者在研究当中,将情感的情绪变化投射到觉醒度和效价双纬度坐标系当中,测试了驾驶者在不同维度的情绪状态下所产生的驾驶行为效能,由此而展开了不同情绪驾驶的效能建立模型研究,进而研究情绪的变化与驾驶行为之间的关系,提供相应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对于驾驶者的驾驶行为来讲,这两种情绪的分类方法各有利弊,对于离散型情绪变化,它的主要优势是在于,驾驶者的情绪锁定比较明确,其产生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也比较强,但驾驶者的行为和情绪变化非常复杂,只将它单纯地划分为确切的几种模式的情绪变化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维度情绪,不同的维度能够更加精细地划分情绪,更加全面细致地分析出驾驶行为与驾驶情绪之间的关系,但这种方法的弊端将使驾驶者的情绪界定变得非常的模糊且抽象,其复杂性相对于研究来讲也是一个难点。
1.4 情绪的诱发因素
影响人情绪的因素有很多,可以是当前的道路环境、交通状况和天气等,也可能是其他刺激事件,比如驾驶汽车前经历的不愉快事件[11]。无论是直接影响的化学物质还是通过一系列行为和心理而导致的情绪变化,都会给驾驶安全带来一定的影响且不容小视。对于化学因素,刘晓瀛[12]在文献中总结了可以影响人的情绪和心理的一些化学物质及元素,包括有苯乙胺、内啡肽、皮质醇、复合胺、乙酰胆碱、血清素、维生素b、卵磷脂、镁、钙、铁、锌。对于自身的肠道菌群,左秀丽[13]等人发现肠道菌群对宿主的行为模式和认知水平有一定的塑造作用,这其中包括与焦虑、抑郁或应激相关的异常行为。
由于信号检测反应、人格特性、年龄、性别以及反应倾向等因素,使驾驶者产生不同的情绪变化。Holly Gwyther和Carol Holland[14]主要研究在自我调节的情况之下,不同的情绪状态所产生的不同结果效应。实验结果反映,由于驾驶者的性别与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不同,女性要比男性更加容易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但容易受到情感的影响。自我调节情绪能力的变化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加强,会随着驾驶经验的增多而增强。朱国锋等人[15]调查我国25~34岁的人情绪更为低落可能与生活压力有关。而不同国家的驾驶人情绪低落的年龄段不尽相同,这可能与国家文化差异背景、社会状况和交通条件都有一定关系。同时还调查了性别也是影响驾驶情绪的原因之一,调查显示在驾驶过程中女驾驶员的愤怒、疲劳、紧张、慌乱等消极情绪明显高于男驾驶员,积极情绪也低于男驾驶员。
驾驶者通常在以下几种情况容易产生情绪的变化,例如在驾驶车辆期间,会车、超车以及对方强制通行等等情况,使得驾驶人员产生愤怒情绪[16]。愤怒的情绪会直接影响人的信息加工方式,在这种情绪的波动和影响之下,驾驶者会产生极具攻击性的情绪变化,危险驾驶的系数也会急速升高,极有可能导致危险驾驶行为的发生[17]。有倾向于超他人车辆的行为,这些是驾驶者产生挑衅情绪的原因。我们根据詹姆斯G兰格理论能够看出,一旦驾驶者在驾驶过程当中产生超车行为,即可判定为挑衅的情绪变化,这样会很容易使得驾驶者产生攻击性的行为[18]。
驾驶者在行车过程当中,听音乐是他们最喜欢调节情绪的方式之一。Christelle Pecher等人[19]在实验当中设置各种类型的音乐播放给驾驶者,分别研究驾驶者的情绪变化和行为变化所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愉快的音乐能够使得驾驶者保持亢奋的状态,使得驾驶者保持较低的驾驶速度,而横向的控制力在减弱,悲伤的音乐使得驾驶者情绪低沉,横向的控制力增强。马锦飞等人[20]提出音乐对于驾驶人产生情绪的影响,他总结车载音乐会增加事故发生率,欢快的音乐往往更容易诱发分心。
对于影响情绪的外部环境因素,扣艳[21]认为,气候、光线、色彩和噪声都会影响驾驶者的情绪。对于天气因素,研究表明,高温、高湿、阴雨以及一些异常天气,都不利于驾驶者的情绪[22]。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资料表明,1982至1983年的“厄尔尼诺现象”使得全球大约10万人患上了抑郁症,精神病的发病率上升了8%,交通事故也至少增加了5000次以上。
2 飞行情绪驾驶的致害机理
2.1 飞行任务中常见的致害情绪
飞行员在飞行任务中会受到各种情绪影响,这会让飞行任务变得极为复杂,在实际的飞行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稳定的情绪例如骄傲自满、松懈麻痹、恐惧、急躁、过度紧张等[23]。
2.2 飞行情绪驾驶危害
飞行员情绪变化对于安全驾驶的影响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较为常见的情绪驾驶情况,另一种为极端性的情绪驾驶情况。极端性的情况更容易发生飞行事故,这种极端性的情况对于驾驶有着极大的影响。John A.Groeger和 Amanda N.[24]从较长时间持续保持着愤怒的状态以及激发性的愤怒情绪这两个角度入手,进行相关的情绪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愤怒的情绪状态会使得驾驶者增加危险驾驶的几率,但是愤怒的同时,也会让驾驶者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强。在国内的研究中沈继文[25]总结道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自身的意识、行为和个性。情绪会使驾驶员注意力不集中,不利于驾驶员驾驶技术的发挥,会使驾驶员产生疲劳感,使驾驶员职业道德缺失。陈晓晨等人在对于不同类型驾驶员情绪的研究上总结道,情绪状态会影响驾驶员的违章情况,且消极情绪更容易引起违章。王艳红[26]等人对情绪影响行车安全总结道,情绪会使驾驶员注意力不集中,使驾驶员技术非正常发挥、感到疲劳、不讲职业道德以及安全意识淡化。
各项材料证明飞行员的情绪状态与飞行安全紧密相关,根据国际民航组织的数据统计显示,70%的飞行事故都与人的因素有关,而在这70%的事故中又有75%的事故直接或者间接原因与飞行员的消极情绪有关。例如:1972年6月18日,英国欧洲航空548号班机从伦敦希斯罗机场起飞后不久坠毁,机上118人罹难,调查组对机组人员的心理、行为以及起飞前与塔台的通话深入分析得出事故原因:由于机长与他人发生剧烈争吵,情绪失控,诱发机长的高血压及潜在的冠心病发作,导致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致使飞行运行过程中操作失误,且副机长由于受到惊吓,没有及时纠正机长的错误,致使飞机发生坠落,导致空难事故的发生。
3 飞行情绪驾驶的治理机制
众多飞行事故研究资料表明人是导致飞行事故的主要因素,飞行员的情绪状态尤其是消极情绪是人的因素中的主要致因。如何保证飞行员在工作状态下的情绪稳定,维护飞行安全,这是民航安全发展的重要环节。
3.1 加强飞行员情绪稳定性控制能力
由于执行飞行任务是一个极为复杂、操作难度较高的一个过程,选拔飞行员的标准也是非常严格的,这就要求飞行员具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当出现不良情绪干扰时,要学会积极克服心理压力,及时分析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保持自身情绪稳定。执行飞行任务要求飞行员时刻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所以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同时业余时间加强体质锻炼,时刻保持乐观的工作态度,学会适当宣泄不良情绪,培养自身的情绪稳定性能力。
3.2 建立规范合理的心理素质监督机制
飞行安全对于飞行员的心理素质要求极高,这就要求相关管理部门对飞行员的心理素质进行长期严格的监督,需要对飞行员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对飞行员的心理状态进行实时的排查,及时发现存在的不良情绪,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及时纠正负面情绪,确保飞行员在自身情绪稳定的情况下执行飞行任务。例如飞行员在亲身经历或者目睹一些飞行事故而造成应急创伤而产生的一些不良情绪反应,易紧张或是恐飞,这种情况下就要进行心理状态的监管,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保证飞行员的情绪稳定。
3.3 改进飞行员的工作机制
公司的管理组织形式是影响飞行员情绪的主要因素之一,飞行员情绪的变化与飞行员的管理、薪资待遇、任务分工、奖惩机制以及人事关系均有关联。从工作机制干预,一是建立公平合理的考核制度;二是设置激励飞行员的奖惩机制;三是进行合理的任务分工,保证飞行员的劳逸结合;四是保持与飞行员的良好沟通,建立和谐的同事及上下级关系,改善飞行员的工作环境。
3.4 进行严格的心理选拔
由于飞行活动的特殊性要求飞行员拥有过硬的心理素质,严格的心理选拔是保证飞行安全的关键的“防火墙”,多数飞行事故表明飞行员不良的心理状态和情绪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招飞时应当进行严格的心理选拔,筛选出真正的心理素质强的飞行员,更好地执行飞行任务,保障飞行安全。
4 结论与展望
在执行飞行任务过程中,飞行员个人情绪、意志力以及注意力作为其常见的心理特征,直接对飞行员飞行过程中的具体心理状态产生影响。飞行员在自身不良情绪的支配下很容易发生飞行事故,一个错误的操作行为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所以,飞行员必须注重提升自身素质,努力让个人心理得到规范,对自身情绪进行有效调控,从而保障飞行安全。
由于各国对飞行员情绪和驾驶安全的不懈研究,如今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应用都已经取得了许多科研成果。大多数情绪的研究方法是从情感体验的主观经验进行的,而缺乏科学的分类和定义。不同的飞行员在相同的环境下可能也会产生不同的驾驶情绪反应,同一个飞行员对不同的飞行环境也有不同的驾驶情绪反应,所以引起飞行员情绪变化不止与飞行员自身的认知有关,还与飞行员所处的环境有关。因此不同的飞行员在相同的驾驶情绪下的驾驶行为也不尽相同,再加上目前没有准确的情绪定量分析研究,使得情绪是如何影响飞行行为或飞行安全的定量研究异常困难。
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聚焦在情绪的识别和预测上,而对于如何调节及缓解飞行员的不稳定情绪,并且不影响飞行员的正常飞行,还很少有学者研究。我认为这不仅是交通方面的问题,同样也是心理学方面的问题。如果将心理学和交通工程进行有机合理的结合,一定能够研究出很好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