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群视角的旅游管理专业方法论类课程“专创融合”教学模式研究
2022-12-17梁永国宋现允申亮
梁永国,宋现允,申亮
(河北农业大学 海洋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003)
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推进,关于研究方法类课程及课程群的相关研究也在逐步增加。在定量方法课程群研究方面,刘思峰等[3]进行定量方法精品课程群教学改革,将学术研究成果融入课程教学;施雯等[4]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研究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定量方法类课程群建设。在研究方法论课程群研究方面,于双成[5]提出构建医学方法学课程群以促进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廖英[6]分析了北京师范大学跨学科构建研究生研究方法类课程体系的成功经验;陆一琼[7]针对社会学方法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用”一体化的路径构想。
旅游管理专业方法论类课程相关研究目前相对较少,主要是对定量方法类课程的研究,如李享[8]等对旅游定量研究课程进行模块化教学改革;陈文捷等[9]、黄荣娟[10]、刘大均等[11]、王秋龙等[12]探讨了案例式、探究式、项目式教学方法应用问题;董霞等[13]研究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旅游统计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谷冠鹏等[14]将统计学教学与研究项目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研究过程的旅游管理专业统计学教学模式。
前述旅游方法论类课程研究都是就某一课程视角进行的,缺少课程群视角。因此本研究在前述研究成果基础上,在“专创融合”教育背景下从课程群视角探讨旅游管理专业研究方法论类课程教学问题,以期为旅游管理专业研究方法论类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 课程教学设计理论框架
1.1 基于国家标准的课程教学设计原则
2018年1月,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该标准强调紧紧把握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先进理念,突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15]。201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一流课程建设符合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标准[16]。因此在进行“专创融合”课程教学设计时,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以及“两性一度”为基本原则,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融入课程教学。
1.2 基于课程群的课程教学目标与内容设计
课程群是介于单门课程与课程体系之间的课程组织结构。李慧仙[17]认为课程群是为完善同一施教对象的认知结构,而将本专业或跨专业培养方案中若干门在知识、方法、问题等方面有逻辑联系的课程加以整合而成的课程体系。根据课程群的整合属性,在进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将课程群做整体考虑,通过课程群建设可以发挥课程群的关联与整合功能,防止单门课程内容的缺失或重复,弥补课程体系与单门课程建设的不足。
1.3 基于知识创新理论的创新实践活动设计
知识创新是指通过科学研究获得新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的过程[18]。张凤、何传启[19]将知识创新分为四个步骤,即第一步受理论探索或实际经验的启发产生新思想,第二步通过实验或观察获得某种初步知识,第三步经过同行评议使初步知识得到检验,第四步是新知识得到首次应用,成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新工具。基于知识创新理论,研究方法类课程可以按照科学研究的过程设计教学模式[13]。
2 课程教学实践及效果分析
本研究以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研究方法类课程教学为例,进行“专创融合”教学实践及效果分析。
建章立制,将资金的分配、管理、使用等全过程的纳入制度的笼子,是做好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最根本保障,也是最有效的途径。乡镇财政部门应按照上级财政部门的要求,特别是财政部《关于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财预〔2012〕28号)等文件,进一步做好制度的梳理和完善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制度建设,逐步构架好“乡镇资金监管的制度牢笼”。通过制度的完善,把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责任层层分解到岗位、到人员,努力实现乡镇财政资金的全方位、无缝隙监管。
2.1 课程群建设
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方法论类课程主要有统计学、旅游研究方法、农业(旅游)大数据。其中,旅游统计学为专业基础课程,旅游研究方法为专业拓展课,农业(旅游)大数据为学科拓展课。
在课程协作方面,三门课程为其他专业课程、课程论文、毕业论文、社会调查、课外科研活动、创新创业项目等提供方法工具,提高学生创新创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学术规范意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但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各有侧重,其中,统计学课程主要是针对结构型数据,以传统统计分析方法为主,软件操作以Excel和SPSS等为主;大数据应用课程主要针对非结构型数据,以大数据类型和大数据应用方法为主,软件以Python程序语言以及其他一些常用软件为主;旅游研究方法课程以文献检索与综述、选题与研究设计、理论与研究、构念测量与量表、研究方式、论文撰写为主,以数据资料分析方法为辅。
2.2 创新创业训练活动设计
根据知识创新理论和课程目标,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选择以项目调查、课题研究、创新创业比赛为主线开展。在创新创业训练内容具体安排方面,可以从课程群角度统筹考虑。下面以旅游统计学课程为例,说明创新创业训练活动开展情况。
旅游统计学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为导论,第二单元为统计调查与数据描述;第三单元为数据分析与建模。第一单元提出创新训练目标要求。第二单元进行调查项目训练。项目要求结合国家或地区重大文旅活动选题,根据选题设计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利用问卷收集数据并进行描述性分析,提交调查报告。第三单元紧密结合统计分析方法教学进行上机实验、项目研究和创新创业大赛训练。以2019级旅游统计学课程为例,主要设计了如下三个训练项目:
训练一:策划与调查项目。要求以小组为单位策划一项北京冬奥会校园宣传活动。收集有关北京冬奥会的相关资料,制作图文并茂、主题鲜明的宣传册一份。开展大学生对北京冬奥会认知与参与情况调查,设计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撰写一份调查报告。
训练二:课程论文项目。在旅游专业范围自主选题,要求利用统计年鉴、政府或旅游组织网站、中国知网等途径收集数据,撰写一篇课程论文。要求个人独立完成,符合论文写作规范。对于优秀论文,教师指导论文修改和发表。
训练三:大学生“双创”竞赛项目。以本省首届大学生旅游创意策划大赛为内容进行分组模拟训练。对优秀作品推荐参加比赛。
另外,对参加课外科技活动或创新创业课题的学生进行课外指导。
2.3 课程教学理念
方法论类课程提供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有自己的一套概念系统和原理,但它必须和所研究的问题及其所属的学科、理论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因此,教学过程也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统计学课程教学为例,贯穿课程教学的理念是:统计思想——统计方法——软件操作——实际应用,也就是统计理论方法与旅游领域应用实际紧密结合。旅游统计学属于应用统计学,课程性质与目标决定了该课程教学应以统计方法应用为核心,让学生掌握统计工具,进行旅游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以便为管理与决策提供参考。
2.4 课程教学过程与方法
2.4.1 协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
为了解学情,在开课第一周,利用学习通平台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前修课程(主要是概率论课程)的学习基础与兴趣、自学习惯、对旅游统计学课程学习的信心、以及课程学习的预期目标。鼓励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实现学习目标。以2019级学生为例,两个班共63人,全部参加调查,其中对数学感兴趣和非常感兴趣的分别占23.8%和4.8%;一般的占58.75%;不感兴趣和非常不感兴趣的分别占9.5%和3.2%。前修课程概率论成绩达到良和优的分别占19%和4.8%;中等占17.5%;及格与补考的分别占38.1%和20.6%。关于自主学习习惯养成情况,具有课前自学习惯的占14.3%;一般的占68.3%;没有和非常没有自学习惯的分别占11.1%和6.3%。表示对统计学学习具有信心和非常具有信心的分别占44.4%和14.3%;一般的占39.7%;没有信心的占1.6%。对旅游统计学学习目标制定情况,优、良、中、及格分别占39.7%、38.1%、9.5%和12.7%。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足,自主学习习惯未养成,但学习统计学的信心尤其是产出目标却很高,这可能与教师的鼓舞、学生的期待以及前一轮教改效果较好等有关。
2.4.2 课程教学方法
对于基本概念和统计学原理采用启发式点拨教学,而对于统计分析方法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借鉴美国R.L.奥特和M.朗格内克的从数据中获取知识的统计学习四步法[20],即按照一个相对完整的统计活动过程(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结果解释)进行的案例教学。由于每种统计方法都通过一个大型案例展开教学并不现实,因此可以通过微型案例,特别是实际发生的案例,通过典型的案例情境、问题和数据,将原理思想与统计模型有机联系起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统计模型的前提条件、分析问题思路和结果的解释。
在统计软件操作方面,采用课堂演示和集中上机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利用教材和课件提供详细操作步骤文字说明,并通过学习通平台提供软件操作演示微视频,便于学生模仿学习。此外,通过三次软件上机实验,学生可以较熟练地掌握软件操作,为利用统计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条件。
在创新创业训练方面,主要采用项目式教学。为了能够让学生利用统计设计与分析工具定量研究实际问题,培养综合能力素质,课程采用项目式教学,以问题为导向设计学习情境,以学生为中心完成实践活动,包括社会调查、文旅策划、课程论文等活动。通过选题、设计、实施、创作、讨论和成果展示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探索创新精神。
2.4.3 课程考核方法
课程考核以过程性考核为主,以旅游统计学为例,考核包括课程活动(课堂内外)、课程实验、创新训练等内容,多元化考核,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并重。过程考核占60%,期末考核占40%。从2020年开始采用课程论文形式进行期末考试的探索,到目前已进行了两轮,考核内容包括完整论文的全部要素,但分数比例分配上数据收集、方法选择、数据分析与解释部分占有较大比例。由于有平时课堂活动、作业、实验、阶段测验等过程考核相配合,实践证明统计学课程采用课程论文形式进行期末考试是可行的。
2.5 教学效果
以2019级旅游统计学教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共63人,其中有59人参加了调查),对学习成绩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分别占44%和11.9%;一般的占40.7%;不满意的占3.4%。虽然总体来看成绩较前期有较大提高,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目标制定过高,因此与预期相比仍有差距,今后应引导学生制定较为合理的学习目标。对教师教学满意度情况,非常满意占的78%;满意的占18.6%;一般的占1.7%;非常不满意的占1.7%。对今后是否愿意运用统计工具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表示愿意和非常愿意的分别占59.4%和22%;表示一般的占18.6%。对项目式教学活动参与意愿情况,表示愿意和非常愿意的分别占62.7%和25.4%;表示一般的占11.6.9%。从调查情况看,本轮教改取得了一定成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活动参与度。
从创新创业项目训练结果看,2019级学生分组完成了北京冬奥会相关调查并提交了调查方案、调查报告和宣传册各一份,完成情况良好。课程论文作为期末考试,效果也比较好。但参与大学生旅游创意策划大赛完成度很低,仅有一个小组完成设计,参加了首届河北省大学生旅游创意策划大赛并获得了三等奖。这与参赛准备不足、学习时间安排紧张和缺少相关指导有关,今后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 结语
旅游管理专业方法论类课程“专创融合”教学改革实践表明,基于研究过程的案例式、项目式“专创融合”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探索的兴趣,有效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参与项目训练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通过与学生一起制定教学目标、改变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也提高了学生对教改的支持度;课程群建设可以发挥资源整合功能,弥补课程体系与单门课程的不足,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