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2022-12-17王海燕

新课程 2022年35期
关键词:内化课外阅读有效性

王海燕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城关第二小学,甘肃 甘南)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不如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学生提升个人能力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学习,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过滤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在传统教学中,以应试教育“分数为先”理念指导的教学思想,忽视了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导致阅读教学有效性下降,本文将分析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教学策略,供广大教师参考。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思维能动性弱

阅读是思维流动的过程,尤其是在接受新知识时,学生的思维能动性决定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多寡和理解知识的快慢。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因为长期处于教师主导的课堂中,习惯依附于教师思维去认识新知识、理解新知识,进而导致学生缺乏个人思维,遇到新知识时本能地不思考,惰性思维的成型不仅加重了教师的教学负担,还延缓了学生内化知识的效率,进而导致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差、学生阅读效率低的问题。此外,这种思维能动性弱的问题还与学生没有掌握正确阅读技巧有关,教师疏于教导导致学生阅读习惯未养成、阅读技巧未掌握,学生不能感受到阅读给自身带来的价值,故而对阅读丧失兴趣,难以参与到教学中。

(二)教学理念落后

应试教育可以说影响了我国教育较长的时间,“分数为先”成为很多教师的教学核心理念,受到学校以及家长的关注,大部分教师对提升学生分数比较执着,导致教师疏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分数为重心设计的教学模式,教学进度快、学习任务重、大量的练习挤压了学生的时间,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阅读,基本都是以完成任务为目的,相信很多教师都遇到过学生读了文章,但却记不住文章内容,无法复述文章的情况。这是因为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很难运用个人思维。长此以往,不仅达不到教师期望的教学效果,还可能因为高压学习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产生厌学、逃学的心理。

(三)教学设计脱离学生

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和探索欲十分强烈,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应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实情进行教学设计,充分地将教学模式的推进与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情况相融合,这样才能构建平衡的教学生态。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似乎忽略了这一点,教师主导的课堂中,学生极少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同时教师的教学设计脱离了学生的认知范围,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频繁地转变思维跟上教师的教学路径进行知识内化,导致学生自主思维难以塑成,很难通过阅读掌握积累知识的方法,无法构建属于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认知途径,进而造成学生阅读效率低下,也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二、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学生阅读效率

想要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转化学生被动学习的地位,通过趣味化的教学拓展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探索欲望,这样学生才会积极、自发地进行阅读活动,学习效率自然能得到提升,教学效果也会得到强化。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设计较为简单,以学生的兴趣培养和习惯塑成为核心,当中会设计一些故事性文章题材,教师可以用这类文章作为激趣教学的切入点,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

比如,在学习《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时候,这节课主要讲述了白求恩在战地上连续工作69个小时,为了同志的安危迟迟不愿意撤出阵地,突出了白求恩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在教学前教师可以以问题与学生产生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你们觉得一个人在不睡觉的情况下可以工作多久?”学生七嘴八舌地猜测,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这个时候教师再提问:“如果是工人、农民这类职业还好,因为出现工作失误,也不会危及性命,但如果是医生长时间不睡觉,产生疲劳感,那么在进行手术的时候是非常危险的,你们觉得医生可以长时间不睡觉去工作吗?”这时学生纷纷回答“不行”“怎么可能?”,在学生表示质疑后,教师可以引出教学内容《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手术台就是阵地》,讲述了伟大医生白求恩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故事,在战争阵地上创造出了连续工作69个小时的奇迹,到底是什么支撑着他坚持了下去,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课文”。注意这里,在引导过程中教师又给这一事件加上了背景“在战时”,战时一名医生工作69个小时这种不可思议的事情会让学生感到惊奇,好奇心会驱使学生主动探索文章内容,比起教师照本宣科地导入教学内容,这种设疑法引导加上循序渐进的内容推进,更容易激起学生的探索欲,学生的阅读效率会随之提升,对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有着积极意义。

(二)教会学生阅读方法,优化知识内化过程

正确的阅读方法是提升学生写作效率的关键,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学生因为长期采用口阅读、眼阅读、思维阅读等方式,其实对阅读的感悟并不深刻,教师发现学生很少能将阅读中积累的内容应用于写作中,究其原因是学生的阅读方法出现了错误。史学家吴晗说过“阅读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阅读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只单纯地依靠思维阅读法还远远不够。教师应在教学中首先教会学生系统化的阅读方法,其次要引导学生养成诸如批示、标注、摘抄等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高效地帮助学生过滤阅读中的冗杂信息,还可以让学生形成阅读思维,能提升阅读的有效性,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内化。

首先是阅读方法的教学,常用的阅读方法包括但不限于通读法、精读法、跳读法、泛读法等阅读形式,不同的阅读方法能应用在不同的场景中。通读法比较适合学生在预习环节使用,快速了解文章大意,大致摸清文章的重难点,而后根据文章梗概来进行知识内化。泛读法和跳读法多数时间都运用在一些信息搜集过程中,如在阅读理解或素材整理过程中,泛读法和跳读法以关键信息、关键人物、关键片段帮助学生快速检索至目标阅读区域,能提升阅读效率,降低时间成本。而精读法多用于一些内涵丰富的文章,尤其是一些文言文、古诗、抒情文中,以精读法进行阅读能大幅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更深刻地感悟文中作者传达的思想情感、人文价值。良好的阅读方法能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并构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思维。

其次就是阅读习惯的养成,传统教学中学生之所以运用口、眼、思维阅读,其实就是一个习惯的问题,教师要尝试引导学生改变这种习惯,并且带动学生进行“读写结合”阅读。所谓的读写阅读方法顾名思义就是要在阅读时“写”,写分为标注、批示、摘抄三个部分。标注指让学生通过不同的线段、记号,将学习过程中觉得重点、有疑、喜欢的部分进行标识,通过标注将阅读过程中的思维变化进行实体化记录,这样能更条理地回忆阅读中的思维过程,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批示则是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补全文章中的内容,如在学习与四大名著相关的课文中,通过查阅资料补全人物性格特点,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提升阅读效率。

最后则是摘抄,摘抄是学生积累文学素养的过程,也是学生汲取写作素材的沃土,通过摘抄好词佳句,能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通过教学阅读方法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能改变学生固有的阅读思维,建立全新的知识内化体系,帮助学生完善阅读能力。

(三)延伸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人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语文这门学科的知识积累,不单局限于课本中,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来提升个人的文学修养。对学生来说,课外阅读既是知识积累的过程,又是知识输出的过程,在课内学到的知识在课外阅读中学生能看到它的运用途径,如排比、比喻、象征等写作手法,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写作结构,等同于二次学习知识点,同时以新的载体出现,能加深学生的记忆。而课外阅读中的好词佳句,也能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多样的课外书籍选择,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学习语文的魅力所在。教师可以根据阶段性的教学内容,有选择地选一些课外读本,从而延伸教学内容,将学生的知识内化过程与外部拓展过程进行有机结合,来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在学习《司马光》这篇课文时,这种名人童年传记类故事其实在历史中还有很多,如曹冲称象、铁杵成针、卧冰求鲤等,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中外名人少年故事集》,在阅读该书籍时,学生能看到很多类似于司马光的英雄少年人物,这对学生内心能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于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再比如,在学习《景阳冈》一课中,学生阅读课文后觉得武松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英雄,但是当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水浒传》(儿童版)这本书时,学生清楚地看到武松从春风得意到最后落魄不堪,见证了这位英雄的一生,学生对人物的理解能更加深刻。再比如,在学习《草船借箭》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阅读陈寿的《三国志》,抛开小说的夸大情节探索研究正史中的诸葛亮其人,能开拓学生的眼界。不同类型的课外阅读,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素养,还能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进一步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将课内和课外阅读书籍串联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有助于阅读有效性的提升和强化,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积极的帮助。

(四)开展阅读活动,助力学生优势互补

莎士比亚说过“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为认知和思维的差异,每个学生在阅读中的感受是不同的,为了能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助力学生取长补短和优势互补,教师可以以阅读为桥梁,开展一系列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交流彼此的阅读技巧、心得、想法,通过生生交流来丰富学生的阅读认知,进而达到强化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阅读活动的开展方法多种多样,举例说明,在学生阅读伊始,教师可以采用“合作阅读”法,合作阅读法是通过将文章分段拆解进行阅读的方式,如在学习《慈母情深》一文时,因为学生阅读部分的不同,对文章中母亲的形象认知也会存在差异,当学生将阅读内容进行合并后,就会发现文章中关于母爱的描写是非常深沉动人的,相比于学生个体阅读,根据内容变化巧妙地运用“合作阅读”能更好地凸显部分文章的情感内核。再如教师可以开展“辩论会”,在学习《景阳冈》一课时,描写了武松高强的武艺,但是武松也有莽撞之嫌,以这个切入点为辩题探讨武松的行为是否值得学习,强化学生的辩证思维,加深学生对文章的认识和理解。再如“主题日阅读”,在清明、中秋、国庆日,教师可以选取课内或课外书籍内容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节日主题下教师再辅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感官体验,能大幅地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优化学生的阅读体验。通过上述的各类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多途径的阅读,能大幅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帮助。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想要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革新当前的阅读教学手段,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多样化的教学路径拓展知识传输途径,教会学生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完善学生的知识内化过程,让学生学会独立自主地探索知识、学习知识、内化知识,这样才能推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进步和发展,进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内化课外阅读有效性
红色旅游地文化氛围生产与旅游者价值观内化关系研究
重视课外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改进阅读教学方法,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