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特殊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2022-12-17马桂玲

新课程 2022年3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班级心理

马桂玲

(甘肃省定西市特殊教育学校,甘肃 定西)

特殊教育的教学对象主要是身体或心理发展上有缺陷的小学生,这些小学生从小就与其他学生存在不同,难免存在自卑情绪。因此,针对这一类小学生要积极开展针对性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克服小学生的自卑心理。语文在小学教学中具有的比例重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更多的心理健康内容,改变教学方式,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和教学特点,明确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心理状态,开展针对性、个性化教学,并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行教学,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将语文教学和心理健康教学更好地结合,从而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班级内部形成和谐、融洽的同学关系,逐渐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一、特殊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

语文作为重要的文化课程,在小学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具有较多的课时和课节,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首先,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在小学阶段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积极进行日常管理,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新内容,逐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学生的日常行为,让学生能够逐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拥有积极进取的良好精神,实现特殊教育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加强班级日常管理,开展个性化教学,根据我国的相关标准和要求开展小学语文教育活动,完善教学内容,加强日常管理和教学管理,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娱乐活动,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提升小学生的思想境界,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其次,应积极贯彻素质教育,将立德树人作为各个小学的教学宗旨,在开展教学时要更加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具有专业的文化知识和更高的学习成绩,同时也要让小学生具有更好的心理状态、更加完善的人格,能够更加茁壮健康地成长。

此外,小学阶段正处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小学生心智发育还不成熟,“三观”还在逐步构建过程中,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较强的好胜心。因此,语文教师要加强教学管理,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身心发展规律开展语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更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开展文化教育,从而逐步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课程目标。

二、在特殊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

首先,在新形势下,我国积极进行教育体制改革,积极贯彻素质教育,注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门也对特殊教育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语文教学能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对原有的教育体制进行创新,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进行优化和升级,渗透思想教育,帮助学生重塑自信心,认清自身的长处,防止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从而更好地根据小学生的自身发展开展个性化教学,真正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

小学生的“三观”还在逐步构建过程中,容易受他人影响,一些小学生可能还存在较强的自尊心和较强的好胜心,会与其他学生进行对比,存在一定的攀比心理。而在特殊教育学校中,一些学生可能由于先天的某种缺陷或家庭环境的原因,与其他学生相比具有较大的差距,由此产生自卑心理,如果没有及时解决,就有可能导致学生逐渐变得自闭、抑郁,甚至造成一系列严重的后果。由于小学生的“三观”还未成熟,还在发展的过程中,再加上心智还未成熟,因此语文教师要积极开展思想教学,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与学生进行及时沟通,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对学生进行正向引导,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语文教师要积极优化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式,要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重新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学生能够找到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挖掘自己身上的亮点,从而更好地融入学生群体中,融入社会,更好地进行表达和交流,充分展现自己,树立自信,克服自卑心理。

其次,在新形势下,我国不断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各界也越来越重视小学教学以及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问题在新形势下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一些小学生可能会存在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已经发生了一些极端的行为,必须及时解决,防止出现更加严重的后果。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明确特殊教育学校的特殊性以及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关系,充分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情绪变化,从而更好地开展针对性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正视自己,解决或消除小学生的极端行为,让小学生能够以健康的心态进行语文教学,逐渐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重塑学生的自信心,更好地完成特殊教育的教学目标。

三、在特殊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管理相联系

在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班级管理,重点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管理进行有效融合,让小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意识和心态,更加积极主动地面对生活,并与同伴培养深厚的情感。因此,语文教师要积极开展针对性教学,进行班级日常管理,要根据特殊教育学校的特殊性优化教学内容,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思想教育,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强日常班级管理,注重班级内部的和谐性和整体性,实现师生间、学生间的相互协调和配合,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和互动,让学生能够拥有更加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从而更好地实现特殊教育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另外,特殊教育学校的小学生较为敏感,容易受他人或外界事物的影响,影响自身的价值判断,导致心理波动较大,因此语文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密切关注学生的变化,对产生极端行为的小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引导小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心理状态。如果小学生突然间出现学习成绩下降、不爱说话、发呆、抑郁等现象,语文教师要积极开展个性化教学,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沟通和交流,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水平

首先,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语文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心理辅导知识等内容进行研究。

其次,语文教师要积极与其他教师进行沟通和学习,明确教学重点,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邀请老教师听课,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水平。比如,在进行“改改你的坏习惯”语文课文教学时,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本节课的内容帮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不良习惯,语文教师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优秀学生的视频,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的辅助功能,可以播放“小明的一日三餐”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学习和生活进行有效连接,让学生能够主动发现小明日常生活中存在哪些坏习惯、坏习惯主要体现在哪里、要怎么改变坏习惯,然后让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思考,进行充分的讨论,并让学生提出解决坏习惯的具体策略,并采取问答法明确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进行课堂总结,让学生明确小明拥有的坏习惯的数量并明确如何改变小明的坏习惯,然后让学生进行思考,明确自身是否也存在类似的坏习惯,如果存在就可以积极采取解决策略进行改变,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会犯错误,但要及时改正并勇于承认,才能够成为同学们的好榜样。教师采取新兴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克服消极心理,帮助学生更好地审视自己,重新树立自信心,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比如,在进行“相信我能行”语文课文教学时,语文教师可以明确本节课的课程目标,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他人、正确看待自己,能够对他人的优缺点进行及时评价,并帮助学生改正。因此,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评价活动和讨论活动,让学生两两分组或四人一组进行小组评价,这样不仅有利于加强班级日常管理,及时纠正错误,还能够开展针对性教学,发挥语文教师的引导作用。

最后,小学教师要通过设置班级活动,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明确课外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将学生进行分组,佩戴好录音笔、记事本等相关设备,让学生根据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开展实践活动。同时,还可以邀请学生担任小记者,对每一组的活动情况进行采访。采访的过程不仅能够有效锻炼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营造积极进取的班级氛围,实践活动结束后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代表上台发言,要对本组的活动内容进行展示,然后进行课堂评价,并进行小组打分,让学生及时弥补自身的不足,逐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的目标,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能够拥有健康的心态。

(三)科学建立学习小组

传统的语文教学并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是教师担任课堂的主体,一味地灌输知识,对学生进行言语指导,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导致语文教学过于形式化,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因此在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师要采取科学的规则建立学习小组,发散学生的思维,通过小组的沟通和交流对语文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深刻的把握,明确语文知识点的具体内涵,从而有效完成语文教学的目标。另外,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积极的情感。在特殊教育中,部分学生存在心理或智力上的问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要密切联系学生,打开学生的心扉,真正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状态,避免与学生之间出现隔阂,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开展个性化教学,从而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四)结合课本教材,合理进行内容渗透

语文教材是开展语文教学的主要工具,也是语文教师制订教学目标、布置教学任务的主要依据。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撰过程中会涉及许多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和知识,教师要进行充分挖掘,并对教材内容展开讨论,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因此,首先,小学语文教师要明确课程目标,对语文教材进行综合分析,明确语文教学内容,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内容并进行扩展和延伸,不断创新教育内容,优化教学方式,通过小学语文教学让学生理解更多的道理,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使其树立正确的“三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的辅助功能,通过网络搜索更多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寻找更加合适的教育主题,并开展针对性教学。

再次,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自身的思想和行为,要注重控制自身的情绪,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起到榜样模范带动作用,引导学生,消除与学生之间的隔阂,与学生进行正常的沟通和交流,真正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从而更好地开展针对性的语文教学。此外,在特殊教育小学中,因小学生具有特殊性,一些小学生还可能存在自卑心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开展个性化教学,要充分利用课内、课外的学习资料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思想教育,开展个性化教学,增强学生之间的影响,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同学之间相互学习,营造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最后,语文教师可以播放优秀青年等的视频,积极引导学生,向正能量的人物看齐,学习正能量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让学生逐步形成向上的、积极的心理,培养学生正确的习惯,从而逐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小学生能够在彼此激励的课堂氛围中成长,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

此外,特殊教育学校中的小学生与一般的小学生相比具有较大的差距,需要学生家长和教师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及时明确小学生的心理变化,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开展针对性教学,进行家校连接,及时与家长联系,让家长能够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克服学生的消极心理,及时完成教学目标。同时,语文教师也要及时将学生的学习表现反馈给家长,与家长进行合作和配合,从而更好地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防止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综上所述,特殊教育学校中的学生由于生理或先天性的缺陷,与其他学生存在不同,容易受他人的影响和鼓动,好胜心、自尊心较强,心理波动较大。因此,语文教师要积极开展语文教学,渗透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发挥教师的辅助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加强日常管理,逐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成正确的“三观”,预防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班级心理
班级“无课日”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