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2022-12-17麻建华
麻建华
(甘肃省临潭县新城镇后池小学,甘肃 临潭)
在新课标的影响下,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深入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在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后,丰富了数学教学资源,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拓宽学生的视野,实现数字化教学,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知水平,并将抽象知识转变为具体、形象的知识,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意义
新课标颁发后,明确指出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相关内容。教师在设计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提高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度,尤其是计算机技术能够影响数学教学的内容与方式,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多的资源,促进问题的有效解决,使学生提升对数学学习的乐趣,并积极参与探究性数学活动。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小学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尊重其自主学习的权利,使学生通过师生互动与生生合作,在数学教学中理解数学知识。因此,在现代教育理论的影响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是很有必要的,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改善传统的教育模式,能够充分满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1]。
二、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
(一)重视数学观念的建立
基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发展学生的数学观念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代数、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核心目标。建立良好的数学观念能够为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主要是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创造等流程,并积极运用数学教材,丰富数学观念的内容与资源,使学生从多方面认识数学知识,提高对代数与图形性质的认知水平,充分掌握知识的变换规律,形成新型数学观念与数学模型。
(二)重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密切联系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素材大多来源于生活中的原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依赖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数学学习,促进数学观念的形成。但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仅只停留在生活经验中,还需要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学生易于理解的具体知识,建立生活问题的数学模型,使学生能形成与理解数学知识的概念与内涵,及时纳入已有系统中,并建立数学新型的认知结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意识到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并广泛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2]。
(三)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要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数学知识,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在培养学生的发展思维能力等方面,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构建逻辑性强、内在联系密切的数学教学体系,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与拓展的有效途径。在学生成长与学习的过程中,小学数学知识既是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又是发展数学思维与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3]。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在教学教材中包含了许多拼一拼、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与价值。
(四)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将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进行循序渐进的渗入。在数学教材中,数学知识的概念与思想是采取逐步渗透与巩固提升的方式进行的,教师灵活运用教材的数学知识与素材,使学生逐步认识到数学思想并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现状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能够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对教师的信息素养要求较高。但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的信息素养较低,还采用传统的模式开展教学,且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较少,大多数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过强,学生难以有表达自我的机会,部分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信息实操能力较弱,因此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效果还有待提高[4]。其次,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小学数学教学,部分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自身的主导地位,若过分强调信息技术教学,会影响数学教学的进度,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在进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过程中,部分教师会照搬他人的教学模式,缺少对学生实际情况的考察,难以与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相符,无法发挥出信息技术的教学价值。最后,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较为片面,由于对信息技术教学不够理解,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模式分析
(一)增强师生互动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时要注意增强与学生的互动,除了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还要增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首先,教师要及时更新数学的教学观念,利用最新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师生的互动环节,加强师生交流的有效性。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营造积极的数学课堂氛围[5]。另外,教师可以采用分组教学的形式,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合作意识与能力,并总结学习经验,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充分发散数学思维。最后,教师还要突破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简化数学教学环节,突出教学重难点,尤其是在数学课件中布置问题时充分体现教学的关键内容,并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加深学生在合作与学习过程中的记忆,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二)改变数学知识的呈现形态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空间图形运动与变化问题中图形的旋转平移等问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难以使学生形成充分的认知,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如多媒体教学手段,改变数学知识的呈现形态,将听觉与视觉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程度能够达到65%。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能够营造信息化学习环境,将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融入多媒体教学方法中,突出数学教学的重难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如在开展“圆柱体积”一节的教学中,在推导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时,主要是通过将圆柱底面平均分为若干等份、重组,转化为长方体后在进行计算圆柱体的体积,在推导过程中包含极限的数学思想,因此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推导过程,将地面平均分为16等份、32等份等,再将份数增多,拼出的图形更加接近长方体,将原本抽象的几何知识变具体,使学生能够构建新型的知识结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丰富小学数学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充实数学的教学内容,使小学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更有吸引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可利用信息化资源与学习环境,营造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还可以建立专项的学习网页,利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将学生的感官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与积极性,使学生在讨论与操作的过程中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开展“三角形边的关系”一课的教学时,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动手操作摆放两根小棒之和等于第三根时,有的学生认为能够围成三角形,此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将摆放的过程进行快速的展示,进而使学生体会到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完善数学结论,丰富小学数学的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在探究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6]。
(四)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多媒体教学环境能够综合文字、视频、图片等媒体,主要由计算机、投影屏幕、控制系统与视频展示台组成,利用信息技术采集、处理并展示多媒体元素,以图形与运动的视觉信息为主,配合文字说明,使多媒体教学方式更加声情并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高效的教学手段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建构步骤如下:首先要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将情境与数学学习建构联系,使学生主动构建数学知识,应用信息技术,利用学生的知识经验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与运用。其次要进行观察与积累,主要分为三个环节:(1)复习旧知,通过旧的数学知识生长更多的新知识;(2)发现问题,使学生观察实物,并在观察的过程中产生新问题;(3)积累表象,通过观察与数学知识的转化,在学生的脑中建立数学的表象,有效解决数学问题。另外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突破教学重难点,并利用新知识进行练习,解决数学的实际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回顾与概括,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充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五)打造动态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思考模式主要为形象思维,经过一阶段的锻炼后能够形成抽象思维。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主要采取静态方式,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有效整合,将教学模式转变为动态方式,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如在设计“认识图形”一课的教学环节时,教师可充分考虑教材内容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搜集教学素材,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播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注意力,锻炼学生的观察与分析数学知识的能力,将生活中常见的篮球、魔方等事物进行展示,并附加图形的形状,帮助学生迅速掌握图形知识[7]。在开展“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五角星,并针对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认识五角星中的角,以常见事物为切入点,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利用动态教学模式营造趣味性强的数学课堂,使学生充分领悟数学知识。
(六)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利用尤为重要,发挥教学软件的功能,为数学学习提供有效的教学工具,针对性地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交流与讨论的平台,使学生能够直观学习,形成自主探究的热情,在自身数学认知的水平上形成探究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与论证问题的学习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将现实教学课堂与虚拟课堂情境相连,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在合作探究的教学活动中感悟图形知识,教师可借助几何画板等软件探讨圆形直径与周长之间的关系,通过几何画板呈现不同大小圆的周长,并测量直径,再进行计算得出π,使学生在交互性数学课堂中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学生能够准确掌握重难点,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进一步提升探究能力。
(七)创新课堂设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数学教学内容,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安排教学环节,设计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相符的课堂内容,使学生能够主动接受新知识,拓展数学思维,并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首先教师要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建构数学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在教学“对称、旋转与平移”一课时,教师可利用信息平台搜集相关的数学资源,在对称教学中可以以飞机、蜻蜓等图片举例,让学生进行观察,并打印与对称相关的图形让学生填色与剪纸,提高学生的空间意识与实践能力,实现高效的数学教学。
(八)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注意的事项
在新课改与教育现代化的影响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应充分注意以下两点问题,才能促进二者的充分融合。首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切忌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而过分应用信息技术,否则不仅会浪费教学时间,还会降低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因此,教师在整合前,要充分了解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内容与学情,针对较难的知识点整合信息技术,选择与学生适合的教学模式,充分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8]。其次,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为了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教师必须要注重课件质量,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关注教学内容的内涵,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教育现代化与新课改的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经途径。针对目前的整合现状,还需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与信息技术应用的机制,因此,教师必须要在课堂中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丰富教学资源,创造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方式,实现高质量的数学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