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莓育苗技术

2022-12-17杨会苗田睿芬葛紫林刘兰英张军民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11期
关键词:母株匍匐茎穴盘

杨会苗 田睿芬 张 秦 葛紫林 刘兰英 张军民

(北京市海淀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室/北京海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植物组织培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 100091)

草莓作为我国第二大浆果,具有“水果皇后”的美誉,其果实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深受人们喜爱。草莓生长周期短、产量高、结果快、采摘期长、经济效益高[1-3],近年来草莓产业发展迅速,2018年栽培面积已达16.67万hm2[4],对种苗的需求量逐年增多,每年估计约需200亿株[5]。合理把控草莓育苗环节,培育优质种苗,才能保证草莓的产量和品质,实现农民增收。草莓育苗方式主要有露地育苗和设施育苗2种,本文作者主要对2种育苗方式进行了概述总结,并提出了育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以期对草莓育苗技术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对开展草莓育苗提供有益参考。

1 露地育苗

1.1 地栽育苗

1.1.1 育苗场地的选择 选择地块平坦、排灌方便、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作为育苗场地,场地要求未种植过且远离种植草莓或茄科植物的地块,前茬为大豆、玉米、小麦、水稻等大田作物的地块最佳[1,6-7]。

1.1.2 整地 清理育苗场地内的枯枝、烂叶、石块等杂物,进行深翻,清理地下残余根系。整地时施足基肥,以发酵腐熟的牛、鸡、鸭粪为主,根据地块不同每亩施入1 000~4 000 kg有机肥,还可施入氮磷钾复合肥,深翻与土壤混合[6,11]。另外,喷施农药杀灭地下害虫。

整地做畦,不同地区畦面要求有一定差异,一般畦宽1.2~2.0 m、畦高15~30 cm、沟宽20~40 cm,设置喷灌或滴灌装备,保证畦面有一定的湿度且不积水[1,8-10]。

1.1.3 母株选择与定植 母株最好选用品种纯正、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的草莓脱毒原种苗或一代苗[6,9,11]。生产中脱毒苗与未脱毒苗进行对比发现,脱毒种苗不仅抗性增强,且增产11.7%~26.1%[12]。周泽华[13]等在露地栽种脱毒红颊草莓苗和生产苗进行对比发现,脱毒苗的成活率和壮苗率明显高于生产苗。

母株定植时间因南北差异有所不同,一般在3~4月之间,气温在10℃以上,高温不能高于30℃,定植时间过早或过晚均不利于缓苗[1,6,11]。畦面双行定植,每行距沟15~25 cm,株距40~100 cm,一般每亩定植400~1 670株之间[1,6-9,11]。定植时注意栽植深度,保证根系舒展,基部与畦面齐平,过深过浅均影响成活率。定植后及时浇水,缓苗期保证土壤湿润。也可在定植后加盖地膜,保温保湿并提高成活率[1,6,11]。

1.1.4 后期管理

(1)肥水管理。母株定植后及时浇透定植水,缓苗后适当延长浇水间隔时间,每周浇水1次,期间保证畦面湿润。浇水遵循少量多次原则,可利用微喷灌或滴灌进行浇水,禁止大水漫灌。起苗前适当控水,高温干旱时应在早晨太阳未升起之前浇水,雨季注意排水,勿造成育苗场地积水[1,6]。

匍匐茎苗抽生期根据长势,每隔10~15 d冲施一次水溶肥5 kg/亩或叶面喷洒0.3%尿素3~4次,喷施2次50 mg/L赤霉素,间隔10~15 d[1,6-7,11]。王玮玮[14]等的研究发现,按照上述方法喷施赤霉素,可促进草莓匍匐茎的抽生、伸长及提高子苗成活率,繁殖系数比未喷施赤霉素的高34.8%。起苗前停止施用氮肥,可喷施磷钾肥,以培育壮苗。

(2)匍匐茎管理。育苗期间及时摘除母株的黄叶、病叶及全部的花蕾花序,为匍匐茎的萌发保留充足的生长空间和营养。匍匐茎抽生后进行整理,使其向畦内延伸,均匀分布,保证匍匐茎生长空间,利于壮苗。通过向匍匐茎茎部覆土或利用压苗夹使苗与地面接触,利于生根。当匍匐茎铺满畦面,每株母苗保留20~50株子苗,摘除重叠、病弱及后期抽生的匍匐茎。当子苗生根、叶片达到4片时,可切断匍匐茎成为独立苗[1,6-7,10-11]。

(3)中耕除草。杂草滋生不仅争夺光照、营养、空间,还易引发病虫害,可通过定植前喷施除草剂和定植后的中耕控制杂草。中耕除草尽量选择在幼苗期进行,人工除草或者选择小型旋耕机均可达到较好的除草效果,化学药剂对子苗有影响,可减少使用[6,11]。

(4)病虫害防治。育苗期间高温高湿容易发生病虫害,常见病虫害有炭疽病、白粉病、枯萎病、蚜虫、白粉虱、红蜘蛛、斜纹夜蛾等,可通过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防治,如定植前进行土壤消毒、母株选用脱毒种苗、高温时期覆盖遮阳网降温、合理密植、及时摘除病叶老叶、拔除病株、中耕除草、及时喷施化学药剂等[6,11]。

1.1.5 子苗起苗 当子苗达到壮苗标准即可起苗,一般以植株健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芽体饱满、有4~5片叶、叶大浓绿、幼苗鲜重25 g以上、短缩茎直径0.8 cm以上为壮苗[15]。在晴天早晨或傍晚进行起苗,起苗前根据土壤墒情决定浇水量,用工具将苗挖出,勿伤根系。挖出的苗放阴凉处或放于冷库中进行短时储存,禁止堆放过多,可用湿草苫遮盖保湿[6-8,11]。

1.2 穴盘基质育苗

穴盘基质育苗相较露天土壤育苗可减少土传病害,种苗质量更高。育苗场地两者要求相差不大,但是穴盘基质育苗要求畦面覆盖塑料薄膜和园艺地布,以防止根系下扎入地下土壤。草莓母株和抽生子苗应用无土基质栽培模式,以缓释肥为基肥。在畦面中间做栽植槽,铺设无纺布,填充基质定植母株,株距40~80 cm。母株两侧放置穴盘(育苗槽),长边与母株栽培槽平行,母株与穴盘(育苗槽)均用滴灌带进行肥水的供给。母株定植后及时摘除病叶、黄叶、病株。当母株抽生匍匐茎子苗长出2片真叶,可用压苗夹将子苗插入母株两侧作二级母株,之后母株及二级母株抽生的匍匐茎子苗插入穴盘(育苗槽)中,后期抽生的未生根匍匐茎需要摘除。母株定植7 d后随水施水溶肥,浓度为0.3%,7 d一次。子苗插入基质10 d后,施水溶肥,浓度为0.2%,7~10 d一次,后期氮肥减半。病虫害防治参照露地土壤育苗。起苗相较露地土壤育苗简单,将匍匐茎剪断后直接连根拔起,远距离栽植可利用穴盘运输[16]。

2 设施育苗

2.1 避雨遮阳育苗

育苗环境高温高湿极易感染炭疽病,该病主要通过孢子进行传播。为了降低病害,培育壮苗,宜采用设施避雨遮阳育苗模式。霍恒志[17]等的研究发现,对新田采取避雨育苗炭疽病防效在85%以上,对连作田采取避雨育苗防效在65%以上。避雨遮阳育苗在育苗场地搭建宽6~8 m、顶高2.5~3.2 m、长50~70 m的镀锌钢管棚,覆盖透光率好的薄膜,定植前整理棚内外并喷施除草剂,使棚外整洁无杂草。同时,大棚四周挖排水沟,沟深60 cm,以防雨季积水。棚室内挂温度计,随时观察温度变化。一般前期温度低,可封闭棚室,夜温不低于10℃;中期温度升高,可在上午10:00至下午5:00将棚室两侧和门的薄膜打开进行通风,温度保持在20~30℃;后期温度较高,不利于子苗生长,当温度高于32℃时,可通过安装喷雾装置或加盖50%~60%的遮阳网进行降温。定植前铺设滴灌带,避免中午进行灌溉,母株成活后每隔10~15 d,利用滴灌随水施0.3%~0.5%的复合肥。待子苗根系入土,隔10~15 d喷施浓度为0.2%~0.3%的多元素水溶性叶面肥。起苗前停止使用氮肥,追施磷钾肥,并适当控制水分[18-19]。

2.2 营养钵假植育苗

营养钵假植育苗是将匍匐茎子苗从母株上脱离,移植于营养钵进行非生产性定植,培育成壮苗后脱去营养钵进行定植的育苗方法。张辉明[21]、钱亚明[23]等的研究发现,营养钵假植可促进草莓植株提前花芽分化,提早上市时间。假植育苗定植时间过早或过晚均不利于植株生长结果,黄玲娟等的研究发现,假植育苗时期在定植前的50~60 d最好[20]。假植育苗的营养钵一般选用黑色塑料软钵,规格为10 cm×12 cm。营养钵内基质选用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可加入复合肥和有机肥[21-22]。假植前先把基质装入营养钵内,把营养钵摆放在地面,下铺设地膜,从繁苗圃中统一采收健壮的匍匐茎子苗,栽植于营养钵中,栽后及时浇水并覆盖遮阳网。高温季节每天浇水1~2次,8月上旬之前5~7 d施加一次25%复合肥500倍液,之后每隔7 d施入一次磷酸二氢钾1 000倍液,共施3~4次。及时摘除老叶和抽生的匍匐茎[22]。

2.3 高架育苗

高架育苗是在距离地面一定高度的种植槽中育苗的方式,能克服土传病害,管理方便,省时省力,不受土地限制[3]。张正伟[24]等对红颜草莓进行了高架层式育苗和地栽育苗对比试验,发现高架层式育苗繁育子苗数量是地栽育苗的2.6倍,且根系好、整齐度高;冯颖[25]等对草莓2号进行了高架育苗和常规育苗,发现高架育苗不仅提高了繁苗系数、成活率和子苗质量,还减少了病虫害发生;李绍[26]对红颜、章姬、丰香3种草莓品种进行了高架育苗和常规育苗对比试验,得出了与张正伟、冯颖相似的试验结果。

2.3.1 高架育苗栽培方式 国内草莓高架育苗栽培方式主要分为2种,一种是单层式,培养架上主要设置栽培槽,用于母株的栽培。栽培架加上栽植槽的高度一般要大于四段匍匐茎长度,架高约1.3 m,架宽20~30 cm,栽培架间距约80 cm。可选用塑料黑白膜和防虫网做成的柔性“U”字形栽植槽,底部用铁丝加固并打孔利于排水,或者使用花盆、育苗袋等代替栽培槽[27-28]。另一种是分层式,这种育苗栽培方式多呈“A”字形,高度约1.5 m,顶端栽培层设置母株种植槽,槽宽20~35 cm,槽高25~30 cm,长度根据温室大小有所不同。两侧设置网架挂靠不同高度的育苗袋,也可设置栽培台,上面放置穴盘或栽培槽,上下层间距25 cm左右,母株和子苗栽植槽设排水口,以防积水烂根[29-31]。

2.3.2 育苗基质 科研工作者对高架育苗基质配方进行研究发现,适宜的基质配方有蚯蚓粪、蛭石、珍珠岩4∶1∶1[27];草炭、珍珠岩、蛭石3∶1∶1[28];草炭(或椰糠)、珍珠岩7∶3[32];方泥炭、砻糠灰、蛭石、珍珠岩3∶1∶1∶1[33]等。于红梅[34]等的研究发现,无害化处理之后的菇渣、醋糟可代替草炭作为高架育苗基质原料,但添加比例不宜超过1/2。每立方米基质可加入1~2 kg氮磷钾复合肥和5%腐熟稻壳、玉米芯、麦麸有机肥。基质配制完成后,加水使基质湿度达到40%,2~3 h后装入母苗和子苗种植槽、穴盘或种植袋中,刮平放置在栽培架上[27]。

2.3.3 母株定植 母株选择与其他育苗方式相差不大。定植时间主要根据设施内的加温装备情况而定,最早在11月,前期不加温自然休眠,2月进行加温处理,最晚在5月初。定植时间早,温度较低时要做好保温工作。双行栽植,株距10~25 cm,栽植深度做到“深不埋心,浅不漏根”,定植前浇水,定植后浇定植水[27-28,30-31]。

2.3.4 母株和子苗管理 母株管理与露地育苗相差不大,及时摘去病叶、老叶、花序,留分枝1~2个,5片叶即可,最多留8片叶[27-28]。健壮母株抽生的匍匐茎子苗最多长到四级,之后抽生的匍匐茎子苗较弱,可以摘除。匍匐茎子苗抽生之后随长随压至子苗栽植槽、穴盘或栽植袋中,定植前剪取匍匐茎,去除老叶[31];或者统一采收扦插,若是不能统一采收,可分批次采收后放冰箱或者冷库低温(3±2)℃保存,待采收完毕统一扦插,扦插时间一般在子苗定植前的40 d左右,注意每次采收后需喷洒药剂预防病虫害[28];或者两者结合,前三级子苗随长随压,第四级子苗统一采收后扦插至栽培槽[29]。对于子苗随长随压育苗方式,在压下一级子苗时对上一级浇水,以此类推。统一扦插育苗方式,扦插完成后及时浇水并覆盖遮阳网。2.3.5 水肥管理 高架育苗应配制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根据植株的基质和植株情况及时供给水肥,扦插未成活前基质湿度90%,成活后减少水分供应量,并供给氮磷钾复合肥,后期停止供应氮肥,以免匍匐茎过长,子苗徒长。对于温度突然升高,要供给充足水分,持续高温季节每天早上、傍晚供给2次水,起苗前控水。摘除老叶、病叶当天不浇水[27-31]。

2.3.6 光照、温度、湿度的调控 母株定植和子苗扦插后覆盖遮阳网,后期成活后根据光照情况进行调节。高架育苗抽生的匍匐茎子苗沿栽培架向下生长,越向下受光越弱,控制母株长势和栽培层间距有利于下层子苗受光[28]。通过加温设备、天窗、水帘、风机、遮阳、喷雾等对设施内环境进行调控,使温度、湿度适合草莓苗的生长。母株定植和子苗扦插成活前白天温度28~30℃,夜间温度15~20℃,湿度控制在80%左右,以利于成活;成活后温度控制在25℃左右,湿度保持在70%左右。起苗前适当增加温差,为花芽分化做准备[27,29,31]。

2.3.7 病虫害防治 高架育苗虽然能降低炭疽病、斜纹夜蛾、螨类等病虫害的发生,但是仍存在发生风险,且设施内环境高温高湿极易诱发病虫害。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通过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方法进行防治[29,31]。

2.4 夜冷育苗

草莓花芽分化与低温、短日照、氮含量密切相关,通过人为控制对草莓花芽分化进行调控,能使草莓提前上市,提高经济效益[35-36]。在我国高山地区,可利用高度差引起的气温差进行高山育苗,平原地区可通过夜间将其转入冷库中给予低温和短日照处理控制花芽分化即夜冷育苗[37]。王春艳[38]等对‘甜查理’和‘枥乙女’2个品种进行了夜冷处理试验,发现2个品种在夜冷温度10~15℃的环境下处理23~28 d可完成花芽分化,较自然条件缩短了花芽分化的时间,使盛熟期提前,而且还提高了果实品质、前期产量和经济效益。

夜冷处理之前35 d采收匍匐茎子苗,将子苗移入苗床,成活后合理施肥,后期控制氮肥用量,培育壮苗。若苗太壮,预冷前10 d断根处理。将子苗老叶摘去,仅留2~3片真叶,移入夜冷处理箱,箱体多为木质和塑料制品,下设排水沟,基质要求疏松、透气、保水排水性能好。不同草莓品种夜冷处理的温度和时间是不同的[38],一般夜冷处理的标准温度是10~15℃,前一天下午4:00左右入库,早晨8:00出库,保证8 h自然环境光照处理[35,37-38];也可进行三段变温处理,16~20℃处理4 h、10~13℃处理9 h、15~20℃处理3 h,其余8 h同样接受自然环境光照。处理期间观察根腐、丛状苗发生情况,浇水在上午进行,切勿浇水太多。用显微镜观察确定花芽分化完成才可停止夜冷处理[35,37]。

3 育苗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草莓种苗质量与果实品质、产量息息相关。目前,草莓脱毒种苗生产和推广应用规模较小,相关技术研究不够完善,缺乏草莓种苗繁育的技术规程。整体种苗质量参差不齐,规格不统一,品种纯度无法保证,携带病菌虫卵现象普遍发生。草莓育苗方式多种多样,但是现实生产中仍然以露地育苗为主,导致整个育苗过程中人工成本高、劳动强度大。设施高架育苗与其他育苗方式相比,克服了土传病害,管理方便,省时省力,还不受土地限制[3],但是应用和推广并不广泛,主要原因可能与设施装备等投入成本高有关。另外从事种苗繁育行业人员的教育程度不高,育苗技术水平偏低,无法胜任育苗中一系列装备操控。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①促进科研机构与育苗机构合作,开展草莓脱毒和相关育苗关键技术研发,解决技术瓶颈问题,建立草莓脱毒种苗繁育技术体系,大力推广草莓脱毒育苗技术和优质脱毒种苗;②加强高架育苗模式和相关技术的研究完善及推广应用,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草莓育苗技术水平和种苗质量;③制定草莓育苗技术规程,加强草莓种苗繁育标准体系建设和相关标准的宣传推广,为草莓优质种苗的生产提供技术规范;④加强人才队伍培养,鼓励更多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相关工作,并对现有从业人员开展技术培训,提升业务能力。

猜你喜欢

母株匍匐茎穴盘
葛沽萝卜成株繁种技术
草莓匍匐茎繁殖技术要点
马铃薯匍匐茎糖类物质变化规律的研究
秋延辣椒穴盘基质育苗关键技术
蔬菜穴盘工厂化育苗技术
不同密度木里苔草的母株、子株及生物量的研究
草地早熟禾匍匐茎数字化生长模型
草莓不同节位匍匐茎子苗的光合特性
不同孔径的穴盘对黄瓜品种出苗和前期生长的影响
美丽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