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视角下图书馆基于用户阅读需求的服务转变研究

2022-12-17

江苏科技信息 2022年32期
关键词:图书馆数字资源

王 凯

(南京工业大学 图书馆,江苏 南京 210009)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获取信息的需求和行为变得更加广泛复杂,而长久以来图书馆“被动式”“等待式”的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用户多元化的阅读服务需求,图书馆正面临服务转变的困境。

自媒体,又称“We Media”,2003年由Gillmor[1]在《哥伦比亚新闻评论》上首次提出,2003年Bowman等[2]在其著作中首次对自媒体进行定义:自媒体是一种普通公民通过连接全球知识体系的数字科技的支持,提供并分享他们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途径。作为一种在互联网环境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新媒介,相较于传统的传播媒介,自媒体的特征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主化,即通过自媒体平台,传播主体可以自主选择传播内容,因此,自媒体平台的信息内容往往丰富多样;二是传播性,即自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介单向传播的局限性,而是以充足的传播手段和推广渠道,实现更广泛的传播;三是碎片化,即为顺应社会群体越来越简短的阅读趋势,自媒体内容大多以简洁、直观的信息为主;四是个性化,即为增强用户黏性,自媒体平台会分析用户阅读行为,捕捉用户兴趣,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阅读内容;五是交互性,即为满足用户沟通交流的需求,自媒体平台为用户提供充分自由的探讨互动空间;六是多媒体,即自媒体平台的信息内容不限于传统的文本形式,还包括图片、音频等,近年来直播、短视频等形式也成为新热点。根据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3]统计,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3.0%,其中即时通信、网络视频、短视频的用户使用率分别为97.5%,94.5%和90.5%,可见,如今用户的信息行为和特征均受到自媒体的深刻影响。因此,本文以自媒体为视角,尝试分析自媒体环境下图书馆如何针对用户阅读需求进行服务转变。

1 自媒体时代用户的阅读需求

1.1 数字化和视频化的阅读需求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优质的数字资源突破了传统纸质书本的局限,极大地丰富了用户的阅读方式,尤其对于熟悉互联网环境的年轻群体,碎片化的数字阅读已成为他们获取信息和开展学习的重要途径。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超7成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和网络在线阅读,从使用数字化阅读方式的人群分布特征来看,越来越多的青年群体成为数字化阅读的主体。尤其在疫情时代之后,广大民众的阅读习惯正从传统的纸本阅读加速向数字化的碎片阅读转变。《2021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4]也显示,2021年中国数字阅读整体市场规模已达到415.7亿元,增长率达18.23%,数字阅读用户总量达到5.06亿,电子阅读形式使用度高达96.81%,人均电子阅读量为11.58本。可见,数字化阅读已成为主流阅读方式。

进入自媒体时代,以短视频的拍摄、编辑和加工等方式为主的抖音、快手及B站等自媒体平台,拥有平民化、个性化、交互性强等特点,深受广大网络用户的青睐。与传统的文献资源相比,视频资源具有信息密集度高、趣味性强、信息元素多样等特点,并成为碎片化阅读趋势下用户阅读网络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

1.2 个性化阅读需求

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的环境使得用户不得不面对海量冗杂的信息内容,这导致用户对个性化的阅读服务需求日益显著。个性化是指基于用户的个体差异化和不同的兴趣需求,为用户提供不一样的服务方式和内容,且对个性化的追求属于用户高层次的需求[5]。随着自媒体平台的不断发展和优化,自媒体平台的开放性、互动性和可分享性造就了内容传递的分层化,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自媒体平台可针对用户的阅读行为与阅读习惯等,通过不同内容资讯的传播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在自媒体运营过程中,用户的话语权逐渐增强,因此,在自媒体内容生成中,往往以用户为中心,充分分析用户的信息行为,并从目标用户的信息需求出发,注重用户反馈,强调与用户的互动和共享,提升用户的体验。

1.3 深层次知识获取需求

百度与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发布的《2015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显示,2015年有近七成网民使用互联网进行学习[6]。在海量资源环境及碎片化阅读的背景下,很多年轻用户不仅满足于阅读浅层次的信息内容,他们希望在不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前提下,同时能满足自身深层次的知识获取需求,因此,他们倾向于利用一些权威性的信息平台或渠道,快速获取自己所需的准确和精细化的知识,并且选择多样的知识展现形式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央视的《百家讲坛》和《开讲啦》等栏目,就深受广大青年群体的欢迎。如今,很多的自媒体平台也都争相吸引一些名人大咖或高水平的团队入驻,联手推出高质量的知识服务专栏,打造自己的服务品牌。

随着自媒体时代用户阅读需求的变化,图书馆的服务环境也相应发生改变。图书馆需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坚持以用户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主动收集并利用各种信息,分析用户行为,采用用户乐于接受的服务形式,及时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优质内容和深入的知识服务。对于年轻群体,图书馆更需要了解并追踪其服务需求,及时更新服务内容,提高年轻用户对图书馆的黏性。

2 图书馆的阅读服务现状

我国图书馆的发展历程主要可分为3个阶段:传统图书馆以收藏和管理纸质资源为主,并基于纸质资源提供阅读、咨询等服务;1994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开始引入国内,数字图书馆利用信息技术,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为用户提供便利的文献阅读服务,这是图书馆从重视文献资源到重视服务的重要转型;2010年,智慧图书馆开始在国内正式提出,智慧图书馆旨在利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为用户提供精准的智能化服务,体现了图书馆优化服务、提升用户体验的宗旨。目前,国内大多数图书馆主要属于复合图书馆模式,即传统、数字与智慧并行,图书馆既提供纸质与数字资源的阅读服务,同时也在智能化服务方面逐步发展,整体而言,国内图书馆的阅读服务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2.1 以传统的“被动式”服务为主

传统图书馆的主要职能包括收集整理文献资源,在读者提出需求的前提下,利用这些文献资源为读者提供借阅以及文献传递等服务,这样的服务方式可称之为“被动服务”[7]。被动式服务一般是由读者主动“发起”的,需要读者明确地提出阅读需求,图书馆通过相应的措施以满足其需求,此时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类型主要还是基于文献资源。不管是传统的文献借阅、文献检索,还是后来发展起来的文献传递、馆际互借、通借通还、自助借还等,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仍没有脱离图书馆的空间,服务模式仍以被动服务为主[8]。

2.2 数字资源数量丰富但不全面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已成为近年来图书馆的发展重点之一。高校图书馆方面,图书馆正从重视纸质资源向重视数字资源转变,研究层次越高的大学对数字资源的依赖度也越高[9]。据图工委发布的《2020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报告》,在2020年提交了电子资源购置费的1 141所高校中,电子资源购置费占馆均文献资源购置费的比例已经过半,为56.8%[10]。在数字资源范围方面,目前国内高校的数字资源基本包含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交叉科学等学科领域;在数字资源类型方面,主要包括电子期刊、电子书、文献会议报告等形式;在特色数字资源建设方面,不少高校图书馆将自身资源与优势学科相结合,搭建个性化特色数字资源,不断推进数字资源建设的深度与广度;在数字资源利用方面,高校图书馆积极利用信息技术,通过便捷的信息检索平台,为高校师生提供便利的阅读服务。公共图书馆方面,数字资源内容主要包括电子书刊、电子期刊、数据库、视频等不同类型数字资源,许多图书馆还结合当地的特色资源和古籍,建设地方特色数据库等。

综合来看,我国图书馆目前数字资源数量丰富,但数字资源内容主要以电子图书以及电子期刊为主,公共网络信息方面的资源相对较少;数字资源形式主要以文本内容的电子化为主,多媒体资源等其他形式的数字资源相对较少,资源形式较为单一,同时也缺乏对数字资源的进一步开发、组织与挖掘[11]。

2.3 阅读服务方式简单且深度不足

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服务用户的阅读需求,阅读服务领域也一直是图书馆建设的重点方向。目前,在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以用户为中心,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积极拓展服务方式,包括信息推送、移动阅读、资源导航等,不断提高用户满意度。高校图书馆方面,部分高校图书馆2021年年终阅读服务数据统计报告显示,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服务的成绩比较显著,其中:中山大学图书馆图书外借总量约51.7万册,电子数据库的登录量达5 912万次,下载量达3 691万次,微信公众号累计关注人数达10.2万人,阅读总次数达71.8万次;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图书外借总量约39万册,电子图书阅读量达222.3万次,学位论文下载量达183.8万次;中南大学图书馆图书外借总量约14万册,电子资源下载量达2 688.5万次;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图书外借总量约25.7万册,电子资源下载量达1 750.3万次;东南大学图书馆图书外借总量约29万册,电子资源的下载量达3 249万次。由此可见,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大多已经基于互联网环境,为用户提供基础便利的阅读服务,但从服务方式来看,当前部分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服务方式较为简单,且被动服务居多,主动推送式服务相对较少,同时因为缺乏对用户信息需求的追踪分析,图书馆提供的阅读服务深度也不足。

3 自媒体时代图书馆服务转变建议

3.1 积极利用自媒体平台,拓宽服务对象

自媒体环境下,图书馆需要开拓视野,充分利用自媒体平台,拓宽服务对象,尤其是年轻群体。如今,很多图书馆都已开通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但在其他自媒体平台方面则相对薄弱,截至目前,在B站平台获认证的图书馆官方账号共61个,其中高校图书馆公众号24个,公共图书馆公众号37个。自媒体平台的主要缺点之一就是公信力较低、内容良莠不齐,甚至有些自媒体账号因急于求成,发布片面性的阅读内容以追求点击率,进而误导用户的思想,因此,很多用户在阅读信息的同时还需仔细辨别信息来源的可信度。而图书馆因其具备良好的社会声誉,深得大众群体的信任,其在自媒体平台上可具有普遍认可度。基于这一现状,图书馆可以采取积极与自媒体平台合作的方式,在主流热门的直播、短视频等自媒体平台中开通账号,针对自身的馆藏资源以及特色资源进行宣传推广以拓宽辐射面,并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来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服务,进而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2 分析用户行为,提供个性化阅读服务

在服务策略上,图书馆需不断强化用户驱动的服务机制,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基于数字化的自媒体平台以及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追踪和分析用户的行为特征,掌握不同用户的阅读需求,开展用户个性化和智能化的阅读服务。例如,图书馆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图书馆用户的阅读行为进行深入挖掘,捕捉用户的阅读爱好,进而为不同的用户提供智能推荐服务;利用信息推送技术,将用户感兴趣的信息内容及时推送给用户;围绕社会热点需求、主流用户的核心需求,主动开展专题阅读服务,通过送上门等多种手段吸引用户,提高图书馆服务的精准度和用户的满意度等。

3.3 丰富资源形式,提升服务吸引力

在阅读资源上,图书馆需要根据用户的阅读需求,丰富阅读资源形式,提供多元化阅读服务。互联网环境下,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内容呈现多样化,从文本到图文、音视频等多媒体,内容表现力越来越强。例如,有声读物打破了阅读的感官限制,开发了“耳朵”的阅读功能;音画结合的视频读物可使用户获得全方位的感官体验。进入自媒体时代,随着喜马拉雅App、抖音等自媒体平台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优秀多媒体读物涌现并成为很多年轻用户阅读信息的重要渠道。针对这一现象,高校图书馆应顺应多媒体信息阅读的趋势,扩展数字多媒体信息资源,包括有声数字资源、视频数字资源、多维呈现的数字资源等,同时可充分利用公共网络信息资源,有效地满足用户的信息获取需求,延伸图书馆的阅读服务。

3.4 构建互动机制,提升良好互动环境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社交平台、网络应用的知识分享交流功能日益兴起,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报告显示,青少年网民分享意愿、评论意愿、网络依赖程度和对互联网的信任程度均高于总体水平,信任互联网信息的比例达60.1%[12]。图书馆既有的服务中也逐渐出现了网络分享与交流的元素,如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图书评论、参考咨询平台上的在线咨询与交流、移动图书馆平台上的资源推荐与在线答疑等形式,都是图书馆改进交流方式的重要代表[13]。在自媒体环境下,图书馆可以依托相应的自媒体平台,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一步提升用户交流互动的服务体验,例如,在专题资源下提供自由的交流讨论空间,有利于用户深入分析并理解该主题内容。此外,在交流方式上,图书馆也可以抛开传统的评论、交流模式,以更简单的网络交流模式(如点赞、转发等)来提升主题的关注度,并为用户提供相应的阅读资源推荐与图书馆资源平台链接,将图书馆社会化的程度从单一资源扩展到融网络资源为一体,满足大多数用户的交流习惯,改善用户对于图书馆的既有认识。

3.5 完善知识组织,提供深层次知识服务

完善知识组织,满足用户深层次阅读需求是图书馆发挥知识传播功能的重要保证。自媒体环境下,许多自媒体平台争相高价签约名人“大V”或精英团队,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内容。图书馆可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成立专业团队,以自身的特色馆藏资源为基础,加强知识管理,对馆藏资源进行深度加工、聚合,提供深层次的阅读服务。同时,图书馆也可借助名师的解读对阅读资源进行深度的解析,通过合作的方式,邀请其撰写书评文章、为其录制相关教学视频、直播其讲座活动、收录其阅读原声音频等,提高教师在自媒体平台上的活跃度,使图书馆的阅读活动真正成为知识服务的重要平台。

猜你喜欢

图书馆数字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我给资源分分类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图书馆
答数字
数字看G20
去图书馆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