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柞蚕隔代交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2-12-17左玲玲

新农业 2022年21期
关键词:雄蛾收蚁春蚕

左玲玲

(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辽宁 凤城 118100)

柞蚕隔代交生产就是从上年秋期生产的种茧中选留雌茧,经过低温冷藏至当年7月中上旬羽化,再与当年春蚕茧羽化出的雄蛾交配繁衍的一种生产方式,由蚕种生产和原料茧生产两个环节组成。通常人们把这种生产方式视作二化一放种和二化二放秋用种的交配繁衍方式,简称“二交一”。其优势在于:一是蚕茧较二化二放提早上市7天以上,满足市场对神仙蛹生产和黄色蛹生产的蚕茧需求。二是较二化一放蚕种孵化率提高10%以上,三化蛾下降30%以上。辽宁的二化一放收蚁时间大多在6月中下旬,蚕茧采收在8月中下旬,如果采收加工储藏不及时,就会发生大量三化蛾,造成大量损失。隔代交生产一般在7月中下旬收蚁,9月中下旬采收,三化蛾较二化一放会大幅度下降。三是农民养蚕和秋收在时间上不冲突,有效缓解用工压力,蚕茧采收结束后即可收庄稼、水果、中药材等。四是可以有效减少步甲害蚕危害,一般8月中上旬为步甲害蚕盛期,而这时的隔代交蚕大多处于3眠起,抵御步甲危害能力强于二化二放。五是充分合理利用柞树资源。隔代交生产过程中,柞树的全年生长量已经达到90%以上,蚕取食柞叶对树体的营养储备影响较小,利于翌年萌发,实现柞蚕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二交一”生产末期正是柞树早烘病、白粉病等病害的初发生期,这种生产方式可有效避免柞树早烘病、白粉病的影响,有利于提高蚕茧质量。

近5年来,隔代交生产在辽宁的西丰、岫岩、庄河、本溪、辽阳等地表现效果良好,平均单蛾收蚁结茧率要高于其他放养形式10%以上。但是,通过几年的生产实践发现,隔代交生产过程中的雌茧质量问题、雄蛾源问题、蚕种价格风险问题等又形成了制约柞蚕隔代交生产的瓶颈,如何规避这些问题,使隔代交生产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是摆在蚕业科技工作者和蚕农面前的新课题。

1 蚕种生产问题和对策

这里所说蚕种生产包括隔代交所需的种茧繁育和隔代交制种两方面。蚕种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生产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效益。

1.1 雌茧质量

隔代交用的雌茧要经过8个月左右的低温冷藏,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蛹体内部的器质性改变很剧烈,如果雌茧生产时利用芽柞或者当年秋蚕期降水量过大,蛹体的脂肪饱和度、血液黏稠度会大幅度下降,经过低温冷藏后,羽化时水节蛾、水肚蛾和无卵蛾就会大量发生,2021年这些不良蛾较二化一放增加10%以上,较常年增加30%以上,这与上年繁种时的饲料质量及多雨天气密切相关。同时,隔代交雌茧在习惯上多为生产春蚕种的选淘种茧,因为毕竟春蚕种涉及继代,而隔代交只完成一代,这就人为地造成雌茧质量下降。因此,选择雌茧时一定要详细了解种茧的饲料质量、气候状况,同一品种不可盲目求大,并严格剔除茬茧和晚蚕茧。

1.2 出库时间

雌茧的出库时间是以保证能和当年春蚕雄蛾适时交配为前提,出库时间过早会因没有雄蛾而不能进行蚕种生产;出库过晚,将会同二化二放秋蚕雄蛾使用冲突。辽宁隔代交的雌茧出库时间可按出库17天见蛾,20天大批发蛾进行推算,一般在6月22日前后,参照春蚕以见茧后为出库时间。遇到春期低温而使春蚕收蚁时间大幅度延迟时(1988年和2009年),必须密切关注见茧时间,适时出库感温,以免影响正常生产。

1.3 雄蛾源

隔代交的雄蛾源在不能实现春蚕孤雄繁殖的情况下,只能利用二化二放秋期制种的前期剩余雄蛾或乏蛾,企业单独进行隔代种生产时,必须提前向二化二放的生产企业进行预订,也可结合本企业的二化二放制种合理预留雄蛾,农户独立生产隔代交种时,也要提前向二化二放制种的个人或单位预订雄蛾源,也可结合自己放养春蚕满足雄蛾使用。但不论是企业或个人,在使用外源雄蛾时,一定要将对方雄蛾的品种、运输方式、运输时间、雄蛾价格的诸多事宜考虑周全。同时,这个时期的全部雄蛾源都是二化二放剩余的部分,也就是说,必须保证二化二放雄蛾充足使用的前提下才会为隔代交提供雄蛾源,这个时期的雄蛾源既可能为未使用过的“处蛾”,也可能是乏蛾,采购使用时必须严加区分,以防未受精卵发生,也正是基于隔代交的雄蛾源是十分有限的,所以,隔代交生产的规模不可盲目扩大。

1.4 产卵方式

隔代交制种时的产卵方式分框产法和散产法2种,辽宁西丰以北等地的种卵销售多按公斤计价,因此,以散产为主。辽宁凤城等地的种卵销售以“蛾”计价,因此,以框产为主。但无论以哪种方式产卵,雌蛾在纸面的产卵密度都要较二化二放减少30%以内,这是由二者的单蛾产卵量决定的。实际生产中,生产者为了节约纸张,基本上都按照二化二放的产卵面积放置隔代交雌蛾,造成种卵堆积,很容易发生消毒不彻底和利用盐酸消毒时发生的大量落卵,同时,在收蚁撕破卵纸时,也会发生落卵造成损失。因此,隔代交制种的产卵散产时应将每张纸40头雌蛾产卵调整为30头,双蛾框产时应调整为单蛾框产。

2 原料茧生产问题和对策

同二化二放相比较,隔代交的原料茧生产同二化一放相类似,存在着收蚁量问题、虫鸟兽害问题、降雨问题和蚕茧销售等问题

2.1 收蚁量

现行的隔代交收蚁量,绝大多数蚕农仍然参照二化二放的收蚁量操作,完全忽视了二者的卵量差异,这就造成了收蚁密度过大,发生蚁蚕相互抓伤、晒眠子、灌蚁子,如果单批次收蚁量较大,就会出现匀蚕和移蚕不及时,发生跑坡、窜枝,降低蚕体生命力的同时还会诱发多种病害。因此,隔代交收蚁时要严格掌握收蚁量为2年生墩柞1.5头雌蛾卵量,采用“四龄一移”窝茧法,每墩柞留叶25%~30%。

2.2 虫鸟兽害

这个时期的虫害主要以螽斯、蜂、线虫等为主;害蚕兽类以獾、貉、蛙类、蟾蜍、蛇类等为主;鸟类以麻雀、松鸦、灰喜鹊、杜鹃、黄鹂等为主。由于隔代交的放养量局限,造成单把蚕的各种敌害分布量较二化二放大幅度增加,因此,要积极采取药防、机械防和人工防等措施消除危害。

2.3 高温闷热和雨水

隔代交生产的稚蚕期,恰逢当年的高温闷热和雨水集中时期,发生高温晒蚕、闷热伤蚕和灌蚁子的概率极高,特别是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带的凤城、岫岩、宽甸等地,受害尤重。因此,稚蚕期应选择通风凉爽的柞园为宜,树种以蒙古栎、辽东栎和槲为宜,坡向以北向、东向或东南向为宜,严禁使用窝风柞园和低洼积水的山地脚柞园。

2.4 蚕茧销售

隔代交生产采茧较早,极有可能受到连雨天的影响,造成采收不及时,发生三化,造成损失,因此,要密切关注当地的近期天气预报,积极组织人力抢抓晴好天气采收蚕茧。采收后立即剥叶,寻找商家销售。由于隔代交生产现在还没有形成一定规模,销售还是局限于小规模的食用或神仙蛹加工,收购商家也就没有形成规模。因此,蚕茧采收后,如果不能够及时进入市场,就要立即进行低温冷藏,以免蛹体发育降低品质。

3 市场风险

隔代交的雌茧价格是由上一年的秋种茧价格或原料茧价格决定的,而隔代交种的生产销售价格却是受当年的春蚕茧价格影响或制约的。以2020年为例,2019年的秋雌茧价格在120元/公斤,实用雌蛾率为50头/公斤,这样每头雌蛾卵量售价2.4元为保本,按3.4元制定销售价每公斤雌茧可产生50元利润,制种效益并不高,当然,蚕农是接受这个定价的。然而,这一年的春蚕种价格出现了大幅度波动,每头雌蛾卵量由初始的3.50元逐渐下降至2.00元以下,这样就使订购隔代交种的蚕农图眼前利益纷纷弃购,甚至连订金都放弃。无奈之下,隔代交的生产厂家或个人只能大幅度降价销售,从而发生生产亏损,这种情况每隔2~3年就会出现一次。因此,隔代交种生产时一定要对相邻2年的蚕种市场价格进行认真研判,科学合理制定供需价格。

猜你喜欢

雄蛾收蚁春蚕
春蚕吐丝做茧忙
斑纹限性家蚕品种同时生产中药材僵蚕与雄蛾的试验
散卵蚕种收蚁新方法——白纸袋收法
二化螟的多次交配及其对雌蛾产卵量的影响
河南一化二放秋柞蚕收蚁日期探讨
雄蛾保护和使用过程中的几点做法
春蚕1~2龄颗粒饲料育试验初报
春蚕
对如东县“续春蚕布局”生产的再调查
散卵蚕种定卵收蚁技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