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而不同”:涵养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智慧

2022-12-17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

人民论坛 2022年20期
关键词:和而不同和平中华民族

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叶小文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个不仅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且正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大道上迈进的、有着14亿多人口的中华民族,向世界发出怎样的呼喊?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促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推动构建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格局。坚持亲诚惠容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的主张和实践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如此丰富的思想,一言以蔽之,就是“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斯为美”“最为贵”之道,正是这个“和”,“和而不同”之“和”。

“和而不同”是基于事物的多样性才具有创造力。差异性和多样性,就是造就整体性和共同性的力量。只有融合多样性,才能够产生出新的东西。只有将不同的东西加以调和并使之平衡,才能“和”。如果说将不同的东西统合起来就是“共同”,那么“共同”与“同”的内涵就是有区别的,即“共同”是多因素的“和”,而“同”只是单一性质的事物。《国语·郑语》有载:“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意思是:和谐确实能够产生新事物,但一味求同并不能够持续发展。只是一种声音就谈不上动听,只是一种颜色就谈不上美丽,只是一种味道就不能成为美味,只是一种事物就无法进行衡量。因而,只有“和而不同”,才能最广泛地凝聚和发挥一切智慧和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使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凝聚用之不竭的巨大活力、提供取之不尽的强大动力。

“不同”何以致“和”?调和平衡,执“中”求“中”

“和而不同”这个哲学概念十分深刻又随处可见。“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古写的篆文“比”字,象形两个人完全一样,只跟与自己要好的人做朋友,什么事都以“我”为中心、为标准。这不是君子。中华文化是君子文化,提倡“君子坦荡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人类现代化呼唤的时代精神,可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中重铸。这种重铸,既应该突出主导、主流,也应该强调和谐、合作,即应该“和而不同”,避免“同则不继”;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孰去孰留不能简单化。现实往往是“江南三月,杂花生树”,并非谁最美,谁就居于“至善至美”之不二法门;谁最“精”,其他的就皆在“去粗”之列;谁要存,就必争夺主位、排斥异端;谁有影响,就不断膨胀,甚至走向极端;谁最霸道,就可以确立和裁定“基于规则的世界秩序”的“规则”。

中国人民历来崇尚“以和邦国”“和而不同”“以和为贵”。“和”的精神,是一种承认、一种尊重、一种感恩、一种圆融。“和”的特质,是和而不同、互相包容、求同存异、共生共长。“和”的途径,是以对话求理解,和睦相处;以共识求团结,和衷共济;以包容求和谐,和谐发展。“和”的方式,是一分为二基础上的合二为一,和而不同基础上的求同存异,良性竞争基础上的奋进创新,我为人人基础上的人人为我。“和”的哲学,是“会通”,既有包容,更有择优;既有融合,更有贯通;既有继承,更有创新,是一以贯之、食而化之、从善如流、美而趋之。“和”的佳境,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和美。“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

“和而不同”早就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刻进了中国人民的基因里。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扩张胁迫、称王称霸的基因。恰恰相反,“好战必亡”“国霸必衰”是中国人民信奉的箴言。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从未主动挑起过一次冲突,从未侵占过别国一寸土地,从未发动过一场代理人战争,从未参加过任何一个军事集团,是全世界和平记录最好的大国。我们将坚持和平发展写入执政党党章,也是世界上唯一将和平发展写进宪法的大国。中国坚持不称霸、不扩张、不胁迫、不谋求势力范围,与各国和平共处,无疑是对全球战略稳定的重大贡献。当代中国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事实证明,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为了说服谁、取悦谁、安慰谁,而是基于自己的基本国情和文化传统,基于全人类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作出的正确抉择。

中国人民崇尚“和而不同”“以和为贵”,也崇尚正义、不畏强暴。中华民族是具有强烈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民族。中国人民从来没有欺负、压迫、奴役过其他国家人民,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同时,中国人民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谁妄想这样干,必将在14亿多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的钢铁长城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和而不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蕴含着适用于全人类的共同价值

中国人民历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洗礼,既自信自立,又谦逊包容。我们将沿着自主选择的道路和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并走得更稳、走得更好。同时,我们深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会更加看重“和而不同、众缘和合”,会更加努力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最突出的特征是充满不确定性。世界处在大变革的时代,动荡几乎涉及各个领域,构成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新冠肺炎疫情的不确定性——2022年仍然是全世界继续与疫情抗争的一年;

全球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面临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仍然较大;

全球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当前地缘政治紧张,正处于冷战结束后的危机聚焦时段;

全球气候变化政策协调的不确定性——国际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出现一些变化,最重要的变化就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采取单边主义措施;

全球治理体系调整存在不确定性——全球治理体系正步入调整变革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全球治理体系日益暴露出诸多弊病,深陷全球治理“赤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仍应坚持以“和而不同”之道来观察和应对。以往,决定国际秩序的主要因素是大国主导,甚至是霸权;如今,基于大国主导的国际秩序正在发生变化,随着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国际关系范式正在走向基于“命运共同体”的新秩序。命运共同体就是“共享的未来”,这是一种思想理念,也就是以中国倡议的“共享的未来”为引领,构建一种新的世界秩序,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和平与稳定。可以说,“和而不同”之道蕴含着适用于全人类的共同价值。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人类文明的交汇已走到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新时代对人本主义的呼唤,需要对传统人本精神的继承吸收,发扬其积极成果,又要革故鼎新。因为西方近代人本主义多强调作为个体的自由与权利,尊重人的本能欲望,虽然催生了迅猛发展的经济,但也造就了极端膨胀的个人。当西方文明以霸权的形式推行其价值观的时候,我们需要新型的人与社会的关系;当传统的工业文明发展导致生态危机的时候,我们需要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当西方文明过分强调物质、商业和市场利益的时候,我们需要新型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新型关系的潮流,就是新文明复兴;这种新型关系的旗帜,就是新人文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是富于“人类正义心的伟大民族”,中国是一个“对于人类有较大贡献”的国家,中国共产党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我们要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阔步前行,使冷战思维彻底成为历史,为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同时,也就为中华民族赢得和延长实现伟大复兴的战略机遇期。

中华文化已经深深融入中国人民的骨子里和血液中,根植于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中。其生生不息、枝繁叶茂、百花齐放的秘诀,皆因有“和而不同”之“同”、“美美与共”之“共”。天下为公的大同理念,是中国建构同心圆的共识基础;民族复兴的家国情怀,是中国调动积极性的情感纽带;不偏不倚的中道精神,是中国包容各种力量的方法原则;得道多助的政治理念,是中国汇聚人心力量的精神底色。昔称“紫气东来”,今有“和气东来”;人叹“文明冲突”,我有“和风西送”。“东来”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生长、凝聚的自强不息、和实生物之“和气”;“西送”的,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呼唤、弘扬的厚德载物、协和万邦的“和风”。当前,走向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需要“转化冲突”的和解,需要跨学科、跨国界的“和平学”。而追求“和而不同”的中华文化,向世界传达的理念正是“和”。正在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华民族,向世界呼喊: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只有各国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

猜你喜欢

和而不同和平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和而不同”的美好婚姻
中华文化中的全球治理之道
博弈·和平
时代发展下的词汇意义流变
谈判要追求“和而不同”
谈判要追求“和而不同”